推疣法联合CO2激光治疗对跖疣患者IgG、IgA及IgM水平的影响

2021-08-20 08:33范崇帅李晓民毕兴杰魏淑相滕传圣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18期
关键词:寻常疣疣体皮损

范崇帅 * 李晓民 毕兴杰 魏淑相 滕传圣

(1 山东省潍坊市皮肤病防治所,山东 潍坊 261061;2 潍坊市中医院,山东 潍坊 261000)

寻常疣是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皮肤黏膜引起的一种常见的良性赘生物,跖疣系发生于掌跖部位的寻常疣,是临床多发病之一。该病好发于受压部位,行走时疼痛明显,病程迁延,顽固难治。寻常疣和跖疣患者的主要HPV型别及临床特征的关系均存在差异[1]。目前治疗跖疣的方式较多,包括药物、物理和外科手术切除等,但是存在病程长、治疗过程痛苦、易感染及易复发等问题,患者配合度欠佳[2-3]。CO2激光治疗方便易行,且已有研究表明:脉冲模式治疗优于连续模式[4]。联合其他方式如注射白细胞介素、卡介菌多糖核酸等,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5]。但是CO2激光烧灼慢,治疗过程长,给患者造成了较重的心理压力和不适感觉。提高机体免疫力,可以更快速的治愈HPV类疾病,且降低复发率[5-6]。本研究通过观察推疣法联合CO2激光在治疗跖疣的过程中,对患者免疫球蛋白IgG、IgA及IgM水平的影响,以探讨推疣法联合CO2激光在对跖疣的治疗过程中,除物理去除作用外的其他作用机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98例跖疣患者均来自潍坊市皮肤病防治所门诊。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对治疗方法表示理解并同意后开始治疗。

治疗组49例,其中男25例,女24例;年龄12~45岁,平均(27.14±8.17)岁;病程1~15个月,平均(7.75±4.34)个月,皮损均未经过相关治疗。其中1处皮损者22例,2~12处皮损者27例。疣体直径约0.30~1.00 cm。

对照组49例,其中男26例,女23例;年龄11~45岁,平均(27.04±8.42)岁;病程1~18个月,平均(7.40±4.78)个月,皮损均未经过相关治疗。其中1处皮损者19例,2~8处皮损者30例。疣体直径约0.20~1.00 cm。

正常人群组49例,其中男25例,女24例;年龄12~46岁,平均(26.63±8.78)岁。

治疗组及对照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皮损数目及面积等方面均具有可比性。治疗组、对照组及正常人群组在性别、年龄等方面均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诊断标准 98例跖疣患者的临床表现均符合文献[7]跖疣的诊断标准,即寻常疣发生在掌跖部位者称跖疣。

1.2.2 治疗方法 治疗组:常规皮肤消毒,2%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麻醉成功后,以CO2激光沿疣体边缘扩大约0.20 cm进行烧灼,深度以达皮肤颗粒层为度(角质层呈黄色,而颗粒层多呈乳白色,易区分)(图1),以拇指顶端按压疣体周边皮肤,使疣体形成头大蒂小的形态后,在疣体根部用无菌棉棒与皮肤平行或呈30°向前推进[8],缓慢推除疣体。CO2激光进一步向深部灼烧0.10~0.20 cm,肉眼观察无疣体残留后,给予止血(图2、3)。使用油纱覆盖创面,并用无菌纱布加压包扎。术后24 h后打开辅料,外用红霉素软膏,每日2次,连用1周,以预防感染。嘱患者局部保持干燥,忌腥辣、烟酒等刺激性食物。

图1 沿疣体边缘扩大约0.20 cm烧灼至皮肤颗粒层

图2 推除疣体

图3 CO2激光进一步向深部灼烧至无疣体残留

对照组:对疣体行CO2激光烧灼治疗,至基底部及周边无疣体残留,术后护理同治疗组。

1.3 疗效判定标准 治疗结束6周后进行疗效判定。治愈:皮损全部消退;显效:皮损消退70%以上;好转:皮损消退30%以上;无效:疣体消失后又复发或疣体消退<30%。

痊愈率=痊愈例数/病例数×100%;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病例数×100%。

1.4 血清IgG、IgA及IgM水平测定 于治疗前和治疗后6周,分别抽取患者及正常人组静脉血3 mL。检测方法参照李金勇等[9]的方式进行。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包完成,计量数据用()表示,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计数资料如治愈率、有效率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6周后的疗效比较 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的痊愈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χ2=26.209,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χ2=10.261,P<0.05)。见表1。

表1 治疗6周后两组的疗效比较[n(%)]

2.2 治疗前与治疗后各组人群血清IgG、IgA及IgM水平。见表2。治疗前,治疗组患者IgG水平与对照组患者相近(t=0.103,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二者都明显低于正常人组(t=-2.685、-2.862,均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治疗组IgA水平与对照组相近(t=0.347,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二者都明显低于正常人组(t=-3.598、-3.720,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治疗组IgM水平与对照组相近(t=0.188,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二者都明显低于正常人组(t=-6.286、-5.451,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2 治疗前与治疗后各组人群血清IgG、IgA及IgM水平()

表2 治疗前与治疗后各组人群血清IgG、IgA及IgM水平()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IgG、IgA及IgM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t=-10.535、-8.577、-10.401,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对照组患者IgG、IgA及IgM水平与治疗前相近(t=-1.166、-1.507、-1.326,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治疗组患者IgG、IgA及IgM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t=11.002、8.041、9.609,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跖疣是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皮肤黏膜引起的一种常见的良性赘生物,是临床多发病之一。跖疣常好发于手掌、足底或指(趾)间等部位,常在外伤部位发生,多汗、手足癣者易生本病。本病影响美观,且具有一定传染性,不积极治疗者,其跖疣极易变多变大[10]或合并其他疾病改变,如化脓性肉芽肿[11]等,因而患者有较高的治疗需求。

传统治疗包括化学剥脱(水杨酸、蝥素)、冷冻、电灼、微波、放射线和激光等[12]或多种方式联合治疗[13-15]。部分患者尤其是巨大型或融合斑块状跖疣患者经上述治疗无效,可反复复发且疣体面积扩大或数目增多,因此这些患者需要新的治疗方法。

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外治法治疗掌跖疣有不容忽视的作用,今后也将会有更广阔的前景[16]。推疣法是中医外科学教材中一种治疗病毒疣的方法,适用于头大蒂小,明显高出皮面的疣。我们以CO2激光沿跖疣疣体边缘扩大约0.20 cm进行烧灼,深度以达皮肤颗粒层为度,以拇指顶端按压疣体周边皮肤,使疣体形成头大蒂小的形态后,亦适用于本法。推疣法联合CO2激光将绝大部分疣体进行了推除去除,相比单纯使用CO2激光对全部疣体进行烧灼,大大缩短了治疗时间,减少了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紧张不适和医师的工作量;使用CO2激光将疣体周边烧灼后,使用普通无菌棉棒即可将疣体推除,无须其他工具,操作简洁方便。

在抗HPV感染中,人体免疫力发挥重要的作用。免疫缺陷往往会增大HPV相关疾病的发生概率[17],国内外学者也经过临床证实,提高机体免疫力后,可以大大增加病毒疣的治愈率,并且降低其复发率[18-20]。在人体中,通过检测血液中免疫球蛋白IgG、IgA及IgM的含量可以评价机体的免疫状态[21]。

本研究的疗效与局部注射重组人IL-2联合CO2激光治疗跖疣[5]的疗效相当,这种“巧合”是否与推疣法治疗过程中,挤压过程会引起部分受感染的表皮细胞破裂,释放病毒抗原至血液,可能会触发特异性免疫反应有关。在本研究中,笔者进一步检测推疣法联合CO2激光治疗跖疣前后血清IgG、IgA及IgM水平的变化,以探讨其作用机制,结果显示:治疗组及对照组跖疣患者IgG、IgA及IgM水平均低于正常人群组,说明跖疣患者存在体液免疫低下。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清IgG、IgA及IgM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并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推疣法治疗对患者的免疫球蛋白水平有明显的影响,可以提高患者的体液免疫效应,增强机体的抗病毒能力,达到清除疣体的目的。这与李金勇等[9]的结论基本一致。

推疣法联合CO2激光更适合于疣体较大者,数目较多者分次进行治疗,亦可达到满意的效果。其他部位的病毒疣,如寻常疣、甲周疣、尖锐湿疣等采用此方法治疗同样可取得满意疗效。此方法疗效确切,而且方法简单、易操作、见效快。患者治疗后可正常工作,不影响工作和生活。手术中按无菌技术规范操作,无一例感染发生,特别适用于基层医疗单位。对于原处再发者可再次行此法治疗,仍然可以治愈。

猜你喜欢
寻常疣疣体皮损
尖锐湿疣的处理
尖锐湿疣的处理
火针治疗寻常疣
液氮冷冻治疗跖疣面积变化及与预后关系的临床研究
大蒜可治寻常疣
大蒜可治寻常疣
大蒜可治寻常疣
寻常型鱼鳞病患者皮损中间丝聚合蛋白及其基因的改变
面部肉芽肿1例并文献复习
寻常型银屑病皮损组织环氧合酶2(COX-2)的表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