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园本化背景下基于儿童视角的主题审议策略探研

2021-08-20 01:19华烨卿
新课程·上旬 2021年16期
关键词:经验幼儿园儿童

华烨卿

课程园本化是课程改革重要的内容。主题活动需要整合多领域教育内容,以推动幼儿的多方面发展,是幼儿园课程园本化的重要体现。幼儿园主题审议的过程是课程园本化实施的重要途径,通过对主题核心价值的探讨、幼儿发展需要的归纳,园所特色的定位以及本土资源的整合,确定主题审议的核心出发点,让审议的过程性更突出。

一、问题研究背景

近年来,主题审议暨课程园本化研修活动在我市幼儿园中已推行数年,主要是对《完整儿童》教材的主题活动进行审议及园本化的处理。然而在具体审议实施过程中,一线教师遇到一些问题和困难,同时面对相关评比活动时大量的加班,教师们对主题审议是既迷茫又不知所措的,参与课程探索的热情也不高,笔者将一些问题总结如下。

(一)目标引领性不强,审议思路发散

教师在主题审议中缺乏清晰的审议路径,比较容易忽视目标在主题课程中的重要性,习惯于把审议重点放在单个主题活动中,由于审议持续的时间比较长,审议思路也比较容易发散,幼儿最终在主题活动中是否成长了便无从得知。

(二)注重活动形式,活动开展不够深入

为了体现幼儿园的园本特色,教师在主题审议中注重丰富的活动形式及特色活动,活动在横向上虽然兼顾了五大领域,但是纵向上开展不够深入,容易忽视幼儿的深度学习,容易导致“拼盘式”的主题活动。

(三)幼儿主体性凸显不够,幼儿角色比较固定

主题审议过程中教师的主导性较强,容易忽视幼儿在此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大量的审议工作也让教师无法静下心来倾听幼儿的声音,“儿童视角”最终不能在主题审议中落地,无法满足幼儿的个性化、可持续发展需要。

基于以上问题,基于儿童视角的一些主题审议策略在教师设计主题活动和进行课程园本化实施的过程中有其必要性和重要性。

二、审议前期路径

(一)解读线索,明确课程的联系点

《完整儿童》教材中虽然每个年龄阶段都有多个丰富的主题,仔细分析不难发现大部分主题是有纵向关联的,在每个大板块之下不同年龄段指向了不同的目标和能力发展。例如“神奇的大自然”处在幼儿园学习的“我与自然”板块的第三阶段,这一板块重点在敢于尝试、亲近自然对周围的实物及现象有初步的认识,发展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主题目标与教学活动安排存在着内在逻辑关系。从纵向深度来看,主题内容的逻辑发展线索及儿童经验的连续性通过主题内容逐渐递进,旨在让每一阶段的幼儿都依照其年龄特点感知“我与自然”的意义,探究其中奥秘。

(二)聚焦儿童,理解幼儿的成长点

在审议前期,教师需要通过多种途径聚焦幼儿的已有经验和兴趣爱好,这一焦点也将贯穿于整个主题审议的过程。策略施行之后教师要及时进行统计、归纳和分析,才能更好地理解幼儿的成长点,也有助于幼儿发展及整个主题的价值实现。

1.主题预热活动,聚焦幼儿已有经验

在主题审议之前,除调查问卷之外,教师可通过多种形式的主题预热活动来调动幼儿对即将进行的主题的兴趣和参与度,同时教师可通过对幼儿在主题预热活动的过程中及反馈进行观察和分析,促进教师对幼儿的了解。

例如,“我运动,我健康”主题预热活动中,为了让幼儿通过观察和多种感官真实地感知冬天寒冷、干燥的气候特点,可以开启一场冬日生活探寻之旅,让幼儿用照片记录下自己在生活中寻找的冬天的踪迹。幼儿在探寻的过程既是前期已有经验的一次建构,又可以通过照片记录的方式进行巩固。除照片记录外,幼儿还寻找了一些冬天常用到的物件,并将可携带的实物带入园中。就这样,冬日主题展览会开始了。通过此次展览会,教师根据幼儿的照片记录和实物进行了一个梳理并解读,初步了解幼儿的已有经验。

2.问题便利贴,聚焦儿童好奇点

我们在一些墙面上设置了幼儿自主提问的板块,将便利贴、笔放置在板块旁,引导幼儿随时可以将主题活动中的问题以绘画形式记录下来,可以请老师帮助文字表达阐述,自行挂好。教师需要定期将问题板块中的问题和幼儿一起梳理,提取有价值的问题,可以作为班本课程、生成性活动、探究性项目活动的生发点和推进点,促发幼儿主动探究,引发深度学习。

3.开心小印章,聚焦儿童兴趣点

主题课程涉及的元素很多,与幼儿生活也息息相关,如何判断幼儿的兴趣点呢?教师可以根据主题元素设计“开心小印章”活动。例如,开展“我运动,我健康”主题前,针对幼儿园每日所进行的运动游戏,如果幼儿玩得很开心,则可以在板上自主盖上自己的小印章,如果不是很感兴趣,则不需要盖章。教师既可以基于儿童立场,了解幼儿对幼儿园现组织的一些运动游戏和场地的兴趣点,还可以之后“快乐运动”的内容生发作为依据和参考,发掘幼儿真正喜爱和热衷参与的运动游戏。

(三)重构目标,挖掘主题的价值点

在主题总目标设定中,教师需要链接《完整儿童》活动教材、幼儿的年龄特点、已有经验和兴趣爱好几方面取材。在《完整儿童》的教材取材中,我們从核心经验、关键能力和情感态度三个方面来设定主题目标。

在子目标的线性规划和推进过程中,要注意幼儿发展的内在逻辑。审议时教师需要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将主题总目标逐级分解,关注周与周之间的逻辑性和序列性,尤其是周重点子目标之间的联系,避免制定周计划时的随意性和割裂性。

三、主题方案构建

(一)资源分析,追随幼儿生活经验

环境、设施、人文都是主题活动的生动资源,追随幼儿的生活经验,有效地挖掘,巧妙地借助并充分地利用多方资源,积累与幼儿兴趣、习惯、能力相融合的经验,为幼儿的构建、延展和整合知识经验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基于此认识,审议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先寻找相关资源,用图画的形式记录,然后教师再从园环境资源、地域资源、家长资源等进行系统的资源整合和分析。

(二)网络架构,脉络层层推进

网络图是对主题相关知识的梳理、概括,在开展主题活动前,教师可与幼儿围绕主题一起进行探讨,提出可能涉及的相关内容,绘制成网络图,理清主题活动的线索。接着,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进行价值筛选,保留符合幼儿认知发展特点和需要的学习内容,具体实施时再根据幼儿的兴趣确定相关内容进行深入探究。

主题活动脉络图是活动执行的支架,也是主题核心目标与实际教学活动联结的纽带。在绘制脉络推进图时,教师以遵从主题核心目标为原则,围绕子脉络目标,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和已有经验讨论、选择合适的活动内容,包含集体教学活动、项目活动、主题墙、区域活动、家园互动、特色活动、班本活动等板块。

(三)“对话式”环创,点亮环境隐性支持

在目标引领下,教师从知识技能目标、核心经验目标、情感态度目标这三方面围绕主目标和子目标进行环境的创设,来梳理幼儿在主题开展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根据主题脉络推进,创设多维、多领域、多层面、多互动的画报式主题墙面;同时注重环境与幼儿的“对话”,创设体验式、探究式、熏陶式的环境,将环境场域扩大,进行主题区域的联动,并进行阶段式推进,追随主题的进程来引导孩子们设疑提问,然后到主动探究再到观察记录以及多元表现的表达等,不仅让主题环境“活”了起来,动态呈现幼儿的学习过程,更促进幼儿参与主题活动的积极性,发展幼儿的表现、思维等各方面的能力。

(四)家园共育,多形式互动

根据主题的核心内容,围绕每个子主题着手,教师可以设计多种形式的家园互动小板块,从而促进优质的家园共育,有利于孩子的学习成长。

1.家园周小报

教师利用家园周小报的形式,让家长了解主题内容的同时,也能了解在这个主题中,家长可以带给孩子哪方面的引导,以达到家园共育,帮助孩子能在主题行进中更好地得到经验积累。

2.亲子美好时光

围绕主题活动,教师可多设计一些可以简单操作的小活动,例如,主题相关的亲子绘本共读、亲子小游戏、亲子科学小实验等,也可以根据家长资源和幼儿的实际需要将家长请入幼儿园进行助教。幼儿在美好的亲子时光中,既拥有了不一样的活动体验,又收获了成长。

(五)深度挖掘主题,活动设計凸显园本

教师通过对《完整儿童》教材的分析、理解,从幼儿的现有经验及需要入手,经过多次的研讨、修改,对原有教材中预设的活动内容进行分类、取舍、衍生拓展、凝练压缩,选择科学性、连续性、合理性的内容。

1.主题内容优化分析

在解读《完整儿童》教材时,教师需要围绕主题目标对其内容进行优化和分析,不适合本园幼儿开展的活动可以舍去,在组织形式上可以将一部分原有的活动进行转移,例如原本是集体教学活动的可以转移到区域活动、小组活动中去。筛选后各活动的目标、材料准备、活动环节等也需要根据实际进行优化。

2.班本“微课程”,深化推进

主题审议中教师需要关注个性化的选择预设,促进生成活动的形成。基于儿童立场,设计与实施满足儿童所需的班本“微课程”是不错的课程园本化推进策略。班本“微课程”需要注重课程内容的全面性、整合性和领域的均衡性,同时需要推进幼儿的深度学习。例如,在主题“我运动,我健康”中,各班教师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和经验需求,创设了“我和篮球做朋友”“民间游戏创意玩”“一起去登山”等班本“微课程”。

3.园本联结,特色延伸

每个幼儿园都有自己的特色,如何将园本特色与主题课程相融合,是主题审议中重要的一环。在设计特色活动过程中,教师做好资源链接与整合,在设计环节注重幼儿的主体性与参与度,开展幼儿真心喜爱,拥有真实体验,获得真正成长的园本特色活动。

四、动态优化主题路径

主题路径不是一成不变的,是根据幼儿的发展情况需要及时进行调整的,初步主题方案建构后,审议依然需要继续,我们需要引导教师关注幼儿主动建构的过程,才能对“活动推进、活动价值、活动衔接”做及时动态的优化,避免教师“按计划教”。

在周活动实施时,教师可以将孩子出现的问题与生成及时记录、分析、汇总在主题反思卡上,并以此作为依据拟定出下一周的周目标和及时调整或生成下一周的活动内容。记录时需要将孩子的现场实况描述出来,从幼儿表现由外而内地分析幼儿经验。同时反思卡上还要有跟进举措,为弥补经验缺憾,由内而外地寻找下一周可以解决的应对策略。在主题反思卡的操作推动下,周与周之间不再割裂,解决了“周与周如何跟进的问题”。

五、反思与感悟

(一)幼儿主体性的提升

以上策略的实施过程中,幼儿有更多的机会以“主人翁”的姿态出现,有利于他们知识经验的建构和社会性的发展,幼儿的个性化需求和可持续发展也逐渐得到满足。

(二)教师素养转变

以上审议策略有助于教师从儿童的脚步出发,从儿童学习和发展的需要入手,对现行课程方案进行审议,且只有在实践中坚持对现行课程方案的调整,课程的适宜性程度和游戏化水平才能不断提高。同时基于儿童视角的主题审议能够促进教师对幼儿的观察能力,提高资源整合和利用率,也让教师对主题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共同引导幼儿深度学习。

参考文献:

[1]范玲丽.课程园本化背景下幼儿园主题活动的设计与实施[J].幼儿教育,2016(12):10-14.

[2]林约.基于“XMIND”思维导图的幼儿园主题活动课程审议:以大班“我是中国娃”主题活动为例[J].幼儿教育研究,2018(1):26-30.

猜你喜欢
经验幼儿园儿童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经验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爱“上”幼儿园
留守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