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探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稿”

2021-08-21 09:09贺天健
老年教育 2021年8期
关键词:雁荡山奇峰打草稿

□ 贺天健

“搜尽奇峰打草稿”句,见于石涛《苦瓜和尚画语录》第八章“山川”一门,颇为人所乐道。我认为句中“奇”字是中心问题,因为奇的标准很难界定。一般而言,通过大量观察来发现形象独特的东西或有别种感觉特征的东西,称之为“奇”。但是在这里有一个比较问题,这个问题取决于人的见识。

然则石涛眼里的“奇”究竟怎样决定的?是由他主观上来决定,还是他在自然界里通过大量观察后把不同的峰峦形象加以一个“奇”字?在此,根据个人理解,对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稿”的画语作一些探讨:草稿要在搜尽奇峰之后才打,还是最好在一座座奇峰见到时逐一去打?我认为,前一个推测要准确一些。见到一个奇峰画一个奇峰,是“画”尽而非“搜”尽。根据句法可知,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搜尽奇峰回来后再打草稿。实际上山水画打峰峦的草稿,除了直接摹写以外,有一种为了追求艺术美,一定要通过主观的酝酿,在脑中打下一个假象(或腹稿),而后加以层层修改、次次营造,表现到画面上成为既真实又美而奇的山水形象,亦即“胸有丘壑,笔参造化”。假定石涛提出的画语是这样的正解,那么我便根据这个正解来发表一些看法。

《瀛海劝归》贺天健

在艺术创作上有若干种不好的现象,这里仅列两种:一是让客观存在凑合主观意图;二是忽略眼前物,看不起平凡对象。凡是第一类画家,大都不善创稿。即使创稿,也多是脑中印下的古画或别人的范本;即使向大自然去找,往往也是别人用过的对象;即使天分高一些、修养深一些,有了一定理想,到自然中去寻找符合自己艺术标准的对象,也并不见得能创作出有艺术生命力的一流作品。画家们常说什么可入画,什么不宜入画,倘若成为固定成见,就会限制自己艺能的充分发挥。

今人常说:“客观决定主观。”这并非抹杀主观能动性。当然,一个有主观能动性的艺术家在他的作品中反映客观的物象时,要具有审美辨奇的能力。假使某个画家有了这样的修养,对于石涛这个打稿方法,在“搜”的过程中,还应分析整体与个别。从对实境真象认识上来分析,应该把整体放在前、个别放在后。因为整体尚未弄明白就要去搞个别,如搜尽一座一座峰,却不理解每座峰的整体状况就去刻画,画出的整座峰也只是属于直观的反映,是个表象而已。因此,观察物象要得到完整具体而正确的理解。以山为例,在外有来龙去脉,在内则有体系结构、层次间架,贯通其间的有脉络,表面现象有皴法样式。这是从客观对象的“山”引出的“假设”规律,同地质学者指定的山石名称一样,实则是便利研究和反映对象。

先决条件的整体分析搞清楚了,再去审别单个山峰的美——包括形态和位置的环境等。而后要根据对象,创作出一幅可以引人欣赏、反复玩味的作品,就非加上“艺能”的条件不可。然而也有人将个别的认识放在前面,而后再去从每个峰峦的整体上加以纵横各部分分析,再综合个别状况去认识整体。总之,起决定作用的是观察是否准确、精深。

在我国,奇峰怪石不胜枚举。例如浙江的雁荡山和江西的龙虎山,峰、峦、峤、岭,皆奇。然则这种奇峰怪石,在不同的人看来并不一定都美。在我看来,雁荡山的峰多有怪而丑之感,并不觉得有怎样逗人爱怜的美感,龙虎山的怪石奇峰也是如此。而黄山则不同,一入其间,简直是“峰峰皆真而不恶,山山皆怪而不怕”,只觉得奇之不尽美而有余,入眼俱是美。如打画稿,则到处皆是画稿。当然,雁荡山和龙虎山并非一律可怕可憎,黄山也并非没有可怕可憎的峰石,此处仅是比较而言。由此观之,仅仅举个“奇”字而不关联到“美”的问题上去,就这句话的指导性来说,是不够的。故而,除前述外再补充对奇与美之关系的粗浅见解。

《苍松万嶂》贺天健

猜你喜欢
雁荡山奇峰打草稿
张应弛
打草稿真的很重要
袁奇峰:广州南CBD,优越区位截留全城商机
奇峰出云含美意——天柱山掠影
轻轻松松聊汉语:浙江雁荡山
生命之沙
游北雁荡山
搜尽奇峰打草稿
雁荡山中
数学草稿 学生的好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