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为什么抵挡不了甜食的诱惑?

2021-08-23 17:58明白知识
初中生世界·七年级 2021年8期
关键词:甜食广义理性

明白知识

你是否想过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在肥胖、“三高”等疾病的威胁下,人类仍旧抵挡不了甜食的诱惑?

实际上,面对甜食时,人类大脑中的多巴胺神经元被激活,摄入糖分在使人兴奋的同时,也为人类补充足够的能量。能量充足使人感到愉快,所以人在吃了甜食之后还想吃。

但是,人类却不知不觉掉进了基因布下的陷阱。基因通过给甜食蒙上一层“诱惑”的外衣,吸引人类即使冒着风险也要吃。这就是基因的重要作用。

加拿大学者基思·斯坦诺维奇在《机器人叛乱》这本书中,介绍了这样一个观点:基因是人类的主人,而人类只是其进行自我复制的载体。基因只关心自己能否生存繁衍下去,并不考虑人类到底会怎么样,人类像是被基因任意摆布的“机器人”。书里写道:“作为基因,你必须直接复制你自己;你可以帮助建立一个有机体(即所谓的载体),接着帮助它存活和繁殖,从而使构造该有机体的基因得以复制。”

被基因控制的恐惧,使得我们重新思考生活中的各种选择。当一个事件发生时,我们会在基因的驱使下做出本能的、原始的反应。例如,当一只股票呈上涨态势,我们下意识地加大对它的投资,沉浸在有可能获得更多利润的虚拟快感中,暂时将“股票有风险,投资需谨慎”的提示抛掷脑后。之后想起却追悔莫及,发现违背了理性预期的原则。

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这是自发式系統引发的反应。在自发式系统的作用下,我们所作出的判断和决定很可能是在为基因服务,却忘了自己的利益。我们的生命还有意义吗?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逃离被利用的惨境?

诚然,基因能够影响甚至控制人类的某些选择,但人类最特别的地方就在于我们不是消极和被动的载体。相反,人类这个“智能机器”可以通过自己的方式来反叛基因:广义理性把人和动物区别开来,让人类的存在有了独特的意义。我们都知道三思而后行的道理,广义理性就是要求我们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假设一些情况,或者预测未来会发生什么情况,从多个层面评判欲望和偏好,实现理性整合,就会做出最有利于自己的决定。

那么,我们的生存意义是什么?人类作为“机器人”,完全能够活得更明白、更透彻、更有意义,不再盲目地对基因俯首帖耳,不再对善变的基因言听计从。人类应该成为自己的主人。

如何摆脱基因的束缚,做正确的事而不是正确做事?这需要我们保持理性。而这一点,也造就了人类的独特性。

(选自澎湃新闻·澎湃号,本刊有删改)

猜你喜欢
甜食广义理性
Rn中的广义逆Bonnesen型不等式
巧吃甜食,嘴瘾与健康兼得
常吃甜食隐患多
从广义心肾不交论治慢性心力衰竭
有限群的广义交换度
“本转职”是高等教育的理性回归
理性的回归
对一夫一妻制度的理性思考
理性看待GDP增速减缓
广义的Kantorovich不等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