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联第一路军艰苦卓绝的斗争

2021-08-23 00:55本刊编辑部
新长征 2021年7期
关键词:军需杨靖宇抗联

本刊编辑部

为配合全国抗战,杨靖宇指挥东北抗联第1路军在东南满积极开展游击战争,使日伪统治当局不得安宁。因而,日本侵略者视杨靖宇领导的抗联1路军为满洲“治安之癌”。为铲除这个“心腹大患”,他们对杨靖宇领导的抗联1路军展开疯狂的“讨伐”。1939年9月,日伪当局制定了1939年至1941年3月的《东边道治安肃正计划》,并于同年10月调集日伪警宪6万余兵力,开始了对抗联第1路军活动的伪间岛省(今延边地区)、伪通化省和伪吉林省等三省实施重点“讨伐”。在军事“讨伐”的同时,日伪当局进一步推行“集团部落”制度和《暂行保甲法》,强化“匪民分离”策略,企图从根本上割断人民群众与抗联的联系,断绝抗联第1路军的军需物品供应途径。同时,还成立了侦搜队、侦谍班等特种警察部队,为“讨伐队”确定“讨伐”目标,诱降抗日队伍中不坚定分子,瓦解抗日队伍等。在敌人多重进攻面前,英勇的抗联第1路军将士们毫不畏惧,他们在中共南满省委的领导下,在杨靖宇、魏拯民等人的直接指挥下,开始了抗联第1路军历史上最为艰苦卓绝的斗争。

针对敌人的大规模军事行动,1939年10月,杨靖宇和魏拯民在桦甸县头道溜河主持召开军事会议。会议决定抗联第1路军各部化整为零,分散作战,坚持长白山区抗日游击区的斗争。

头道溜河会议后,杨靖宇指挥第1路军总部警卫旅、机关枪连和特卫排400余人先后转战在桦甸、濛江、临江、金川等县境内,并于11月至12月间与抗联第1路军第1、2方面军各部取得了联系,向他们传达了头道溜河会议精神。

1939年12月16日,第2方面军第7、8团联合攻打了敦化县六棵松林场,歼灭伪森林警察70余人,缴获4挺机枪和大批枪支弹药及军需用品,解放了500多名林场工人。战斗结束后,近百名工人参加了抗日联军。在六棵松战斗中,第7团团长吴仲洽英勇牺牲。1940年3月25日,第2方面军主力在和龙县红旗河附近,伏击日伪军“讨伐”队,击毙日军前田中队长以下78人,击伤31人,俘虏30多人,缴获机枪6挺以及大批粮食弹药。

以陈翰章为指挥的抗联第1路军第3方面军,继续在东满和吉东地区坚持斗争。第3方面军第13团转战在汪清、安图、桦甸和吉东的东宁等地。1939年10月间,该团曾在桦甸县寒葱沟围歼敌人一个团。12月,第13团又在安图县荒沟岭伏击敌人军车,击毙日军宪兵队长,俘虏了全部伪宪兵,缴获各种枪支100余支和大量军需用品。第3方面军第14团于1939年10月突袭额穆县额穆镇伪警察署,毙伤日军指导官以下50多人,缴枪50多支及许多物品。不久,第14团于小青顶子再次伏击敌人,歼灭日军德宏“讨伐队”70余人。第3方面军第15团主要随陈翰章指挥的第3方面军指挥部活动。1939 年12月,陈翰章指挥第15团攻打汪清县百草沟敌据点,将一个营伪军全部缴械,缴获了大批弹药和军需用品。

在抗联第1路军最艰难困苦的时期,英雄的抗联将士们没有鞋穿,就用破布、棉絮裹脚;没有粮吃,就用野菜、樹皮充饥;居无定所,就以天当房子地作炕;没有枪支弹药补给,就用鲜血和生命向敌人“索取”!在1939年仅仅一年时间里,抗联第1路军与敌人的交战次数就达540余次,其中抗联第1路军各部队主动寻击歼敌次数占百分之六十以上。

在数百次的浴血战斗中,抗联第1路军对敌人的打击是相当沉重的。但是,面对数十倍、百倍于我的敌人以及东北特殊的自然环境,抗联第1路军的将士们也付出了无数宝贵的生命代价。

1940年2月23日,抗联第1路军总司令杨靖宇壮烈牺牲;1940年4月8日,抗联第1路军第1方面军指挥曹亚范在濛江县龙泉镇牺牲;同年12月8日,抗联第1路军第3方面军指挥陈翰章在宁安县小湾湾沟战斗中身负重伤后牺牲;1941年3月8日,中共南满省委书记、抗联第1路军副总司令魏拯民在桦甸县抗联密营病逝。魏拯民病逝后,抗联第1路军余部陆续撤入苏联境内。1945年,为配合苏军接收东北,为了祖国的彻底解放,他们又回国继续战斗。

猜你喜欢
军需杨靖宇抗联
传承东北抗联精神
杨靖宇的最后时刻
读《抗日英雄杨靖宇》有感
我心中的英雄
痛悼抗联老战士李敏
抗联英雄赵尚志
军需社会化保障战时策略研究
杨靖宇:抗日战场上的铁血将军
英雄杨靖宇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