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小学高年级作文课堂中的应用

2021-08-23 09:23李媛媛
广西教育·A版 2021年6期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实践

【摘要】本文針对小学高年级作文课堂教学常见问题,并结合微课应用于小学高年级作文课堂的优势,提出利用微课创设情境,打开写作思路;利用微课观察生活,积累写作素材;利用微课展示资源,扩大写作视野等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 微课 作文教学 实践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21-0049-02

微课具有“时间短、内容精简、针对性强”的特点,是当今信息化背景下小学作文教学的一把利刃,可以打破传统作文教学模式造成的课堂沉闷、学生写作兴趣匮乏、学生写作能力难以提高的局面。小学高年级是练习写作的重要阶段,教师将微课引入小学高年级作文课堂,相当于给作文教学投射入一道明媚的曙光,指引学生朝着更好的方向前进,提高教学效果。

一、小学高年级作文课堂常见问题

传统的小学作文教学过程一般是由“教师解读单元目标—教师分析习作要点—学生思考与交流—学生动笔写作”这几个步骤构成。因为课堂时长有限,所以教师想要在一堂40分钟的课里同时兼顾每单元习作教学的“质”和“量”,难度较大,一不留神二者就会失衡,导致各种问题出现。如有些教师为了让学生更透彻地理解作文题意和要求,做比较深入的分析,则出现教师“满堂灌”局面,学生只能跟着教师思路走,久而久之,学生的写作热情逐渐消退,不利于自主写作;有些教师为了将写作自主权归还学生,预留更多的时间给学生思考交流,就会出现少讲或引导不到位,造成学生不懂写、写不出作文的情况。

二、微课应用于小学高年级作文课堂的优势

微课是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及教学手段,具有时间短、内容集中、呈现生动、操作灵活等优势,将其应用于课堂教学、网络教学、移动教学等方面可获得显著成效。目前,中小学教学应用微课进行教学比较流行,尤其是在小学高年级的作文教学中,教师考虑到学生对静态的文字不太敏感、对动态的视听画面比较有兴趣这一特性,针对写作的审题立意、谋篇布局、层次条理、素材选择、修改润色、佳作欣赏等重点难点问题,融入文本、图片、视频、音频等元素制作微课,创设出具体、生动的教学情境,迅速激发学生的观看兴趣与求知欲,进而促进其思考、写作;微课还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讲解清楚相关知识,学生看完之后有更多的时间交流互动、厘清思路、消化知识。另外,微课观看的时间可以灵活安排,课内学生如果不能完全理解知识,可以在其他时间重复观看,进行不断巩固提升。可见,将微课运用于小学高年级作文课堂,可以有效解决学生“不知道作文写什么”“不知道怎么写作文”的难题。

三、微课在小学高年级作文课堂中的应用实践

(一)利用微课创设情境,打开写作思路

人对世间事物的看法,多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小学生所看、所听、所闻的世界,则是丰富多彩、快乐单纯的,在习作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小学生这一思维特点,同时结合微课的优势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散想象、自由书写,这样便能避免学生所写习作无感无味、千篇一律的问题。

例如,在进行《记一次辩论会》命题作文教学前,笔者结合班级实际情况、学生喜好等,提前组织学生开展了一次辩论会,并重点收集辩论活动中一些同学精彩的发言片段、面部表情、动作等影像资料,在制作微课时将其作为素材融入其中。在作文教学当天,笔者先导入命题,再播放微课,视频中那一幕幕生动、形象、有趣的画面配以教师的解说,学生忆起当日情景,写作灵感瞬间被激活。在巡堂过程中,教师发现有些学生描写不够贴合、语言不够流畅,则将他们聚集起来再播放一次微课视频,并在关键问题处暂停,给予详细的指导,一步步帮助他们捋清写作思路,提高写作信心。

(二)利用微课观察生活,积累写作素材

小学作文以“纪实”与“想象”这两种类型为主。纪实类的作文,主要题材有写人、写物、写景、写事等;想象类的作文则题材无太多限制,一般可分为物化人、人变物或者是对过去、对未来的一种畅想等。通常写这两种类型的作文,需要大量的素材去充实内容,才能使之成为一篇优秀的作文。对此,笔者在设计微课时,会根据作文的不同类型、不同题材,相应地展示生活中学生没有关注到的细节或者事件,引导他们留心观察生活,积累写作素材。

例如,在教学状物作文时,为了改善学生没按照一定顺序进行描述、观察不够仔细的状况,笔者特意制作了一个观察水果的微课视频在课堂上播放。视频中以一个苹果为例,配合解说引导学生按从外到里的顺序观察水果,先看一看形状、颜色,再摸一摸、闻一闻、尝一尝,即动用我们人类的五感六觉去观察这个事物。当熟悉了水果的形、色、味、感之后,再动笔写作就能言之有物、有据可依了。

又如,写叙事类型的文章,难点在于学生不容易写具体,总是三言两语便结束。鉴于这一点,笔者经常用镜头记录下学生在学校丰富多彩的生活,如在公开课、课间游戏、校运会、春秋游、六一儿童节等活动中,注意抓拍具有典型性的画面,或者录下精彩的过程,后期根据每个单元习作的内容要求,将相关的素材融入微课。微课再现学生的生活场景,学生通过微课视频观察自己生活,便能从中提取出习作所需的素材。

再如,教学主题为“书写家乡”写景类习作,笔者为了让学生写出真实性,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向自己的生活,先在课前要求学生将家乡中最美的一幕拍摄下来,接着从中选择“乡村主题”的素材制作成微课,最后出来的微课画面是:在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夏夜,小村庄屋外月朗星疏,稻花飘香蛙声一片,老人孩子在屋前的小院乘凉。有些城市学生也许从来没有经历过乡村生活,对这样静谧美好的乡村夏夜感到新奇,纷纷发出惊叹声;而经历过乡村生活的学生,则心底的回忆被唤起,七嘴八舌地补充更多的内容。微课把生活常见的景变成画面,在如画卷一般的画面的带动下,学生更易写出一篇篇乡村美景文。

(三)利用微课展示资源,扩大写作视野

当前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已成为一种常态,教师需要从海量的网络资源中选取适合的内容用于教学,然而片段式的材料不断穿插展示,会将课堂分割得比较零碎,不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听课。因此,需要借助微课这样的形式,把与教学主题(或某一问题)相关的材料组合在一起,并配以文字或解说,使资源的展示相对集中、动态,进而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在小学高年级阶段,学生的写作练习已经脱离看图写话的简单模式,所以教师进行作文指导时,利用微课有序地提供丰富的资源,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构思内容,完成写作。例如,笔者发现很多学生在以往的写人物习作中,描述人物外貌不突显、人物特征与事例不相符,可谓词不达意、文不对题,几经讲解与修改,还是有一部分学生没能理解到位。面对这样的难题,笔者改变了教学模式,布置学生回家观察自己父母认真做一件事情的样子,并把他们做事时的动作神态等记录下来,有条件的还可以录制一段视频发给教师。经过筛选,笔者采用了聪聪同学提供的“妈妈包饺子”这一素材设计成微课,同时考虑到聪聪同学拍摄的视频展示的是妈妈包饺子的动作,对备料、剁馅、蒸煮等环节没有涉及,笔者便在网络上搜寻了相关材料,一起融入到微课中,如此一来,学生既能仔细观察包饺子过程中人物的动作、神态等细节,也能了解包饺子完整的流程,有利于学生完善自己的描述,使文章的架构更为完整。可见,利用微课集中呈现丰富的写作资源,有利于扩大学生的写作视野,启发其产生更多的奇思妙想。

笔者在小学高年级作文课中运用微课进行教学,总结经验和成效,认为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作文教学方式。因此,建议小学语文教师重视信息教学技术,充分发挥微课的优势,结合小学生不同年龄层的身心特征,将其运用于每个学段的作文教学,以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

注:本文系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微课在小学教学中有效应用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17C360)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李媛媛(1989— ),女,汉族,广西南宁人,大学本科学历,一级教师,现就职于南宁市华西路小学,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教育教学。

(责编 黄健清)

猜你喜欢
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实践
对数学思维在小学数学高年级教学中渗透的思考
浅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高年级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及有效策略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探讨
探索多媒体在情趣作文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