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活泼有序”的初中体育课堂

2021-08-23 09:52陈业琰
广西教育·A版 2021年6期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策略

【摘要】本文论述打造“活泼有序”的初中体育课堂的实践,提出“巧设情境、保留自由空间、创造体验成功机会以及善用激励语言”等多种有效教学策略。

【关键词】初中体育 活泼有序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21-0140-02

随着新课改不断推进,初中体育课堂单调、枯燥的传统教学方式逐渐得到改进,多种兼具趣味性和教育性的教学方式不断涌现。但部分教师比较重视学生的运动量及训练密度,过于强调体育课堂的教学秩序,要求学生在学习和训练时必须整齐划一,即使会融入一些游戏项目,形式也相对单一,气氛过于严肃,无法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部分教师则强调“快乐体育”,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空间,却因初中生天性活泼好动、自制力相对较差,容易出现不听从指挥、开小差等情况。因此,如何在课堂营造活泼有序、严格但不死板的教学氛围,是初中体育教师重点思考的问题之一。在初中体育教学实践中,笔者尝试对教学方式进行细化和优化,以满足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发展的需要。

一、巧设情境,兼顾学与玩

将体育教学内容转化为有具体情节的、生动有趣的情境,学生进入情境后不再是被动接受训练,而是作为“主角”经历接受挑战、完成任务的过程,并且在情节的吸引下,学生也能够长时间地保持专注。这样实施体育教学,既能确保运动量和训练密度,又能让学生享受到游戏的乐趣,实现学与玩的有机统一。

例如,在教学负重训练的课程时,为了避免传统教学中负重练习给学生带来无聊、单调、厌烦的感觉,笔者依据本节课训练学生上肢力量的教学目标,设计了一个“穿越火线”的游戏活动。活动具有一定的游戏情节,即在跑道两侧放置三到四组竖杆,分别拉起位置高低不等的几根绳子作为“电网”障碍,然后将学生分为多个小组,每组成员依次扮演在战斗中负伤的“伤员”,其他成员扮演前来营救他的战友,营救小组必须带着伤员冲破“电网”,抵达目的地,最先全部完成的小组获胜。在营救过程中,“伤员”没有任何行动能力,穿越途中“伤员”不能碰到“电网”,否则将视为“阵亡”,全组任务失败。为了增强游戏的情境性,让学生有更强的代入感,笔者用小音箱全程播放枪炮声和爆炸声,使运动场暂时变成真正的“战场”。在这样热血又紧迫的氛围中,为了将“伤员”安全地营救出来,各组成员各显神通,有的小组成员轮流背负“伤员”穿越火线,有的小组两人手拉手形成简易担架抬着“伤员”往前冲,有的小组成员则架着“伤员”迅速前进。在游戏的特殊设定及情节的推动下,学生不知不觉间长时间用胳膊搬运、托举“伤员”,达成了训练上肢力量的教学目标;而游戏本身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刺激性,符合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学生始终兴趣盎然,积极主动地参与比赛,并没有因为托举和奔跑的疲劳而降低训练热情,教学效果较为理想。

一个精心设计的教学情境能够将学生迅速带入运动氛围中,而情境中特有的情节将学生的注意力始终吸引在教学内容上,有效地提高了课堂的纪律性,同时减少学生注意力分散、不配合指挥、各行其是等情况,确保了体育课堂的有序状态;另一方面,情境活动多具有游戏性质,学生通过做游戏的方式参与训练,体会到更多的乐趣,不再认为体育课艰苦单调,参与热情得到极大提高,体育课堂气氛更加活泼生动,推动着教学有序开展。

二、一张一弛,保留自由空间

初中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爱跑爱跳的年龄,体育课中要求他们整堂课始终保持专注并不现实,加上教师在教学中长时间的说教、示范练习,也容易引起他们的倦怠厌学情绪,不利于课堂教学的正常开展。因此,教师应当给予学生适当的放松时间,让学生暂时从听讲、训练的状态解放出来,做一点自己喜欢的事情来缓解疲劳,以便在后面的学习中能够集中注意力。

例如,在教学篮球运球时,经过一段时间的讲解和练习,学生对原地体前换手运球有了一定的印象,于是笔者允许学生做4~5分钟的自由活动。初中生多少都有一些打篮球的经验,即使没有打过篮球,这时让他们自由活动一会,也有利于他们进行自主练习和探索,为接下来的学习积累经验。在巡视学生自由活动的过程中,笔者观察到有人玩起了球绕环或胯下8字绕环,有人和同学比赛向上抛球击掌,有人在原地左右拨球或随意拍球,一时间所有的人都玩得不亦乐乎,情绪高昂。突然,笔者发现有几名淘气的学生试图在同学拍球时抢走他们手里的球,持球的学生不得不四处躲避,由于技术不到位,经常是刚一起步就会失球。笔者马上抓住这一幕,向学生提问:“刚刚有很多同学拍球时被‘对手夺球,大家想不想知道怎样才能避免这种情况?”学生齐声回答:“想!”笔者相机导入:“那么,现在让我们来学习一下如何在行进中运球。”教学内容自然地过渡到下一环节的“行进间提前运球”。

在练习教学后的自由活动中,学生的玩乐看似随意,但无不受到教学内容的影响。与教师带领监督下的练习不同,学生自由活动是在自主、轻松的气氛中进一步复习巩固之前的学习内容,在这个过程中还可能蕴藏着开展下一环节教学的契机,所以教师应该懂得审时度势,在进行紧张学习之后适当让学生放松一下,使教学张弛有道,也便于教师更好地控制课堂节奏。但值得注意的是,放松并不意味着放任不管,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放松活动和课堂教学内容紧密联系起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回顾、思考之前学到的知识,以便与接下来的教学活动顺利衔接。

三、创造机会,分享胜利喜悦

初中生具有较强的表现欲望,喜欢参与竞争性强的活动。但另一方面,初中生也具有敏感、脆弱、情绪控制能力较差等特点,若屡屡失败容易陷入沮丧低落的情绪,丧失参与兴趣,而获胜者也可能过多地沉浸在兴奋之中,无心继续下一步的学习,这些情况均不利于营造体育课堂“活泼有序”的氛围。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笔者认為这些问题的根源是学生具有个体差异性,其学习水平不同,在安排训练和比赛时应该进行分层设计,尽可能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获胜机会,让每名学生都能享受到胜利的喜悦。

例如,对于篮球教学,往往男生兴趣更大,技术和体能都相对较好,而部分女生不仅缺乏兴趣,技术和体能也相对较差,课堂中容易产生消极训练、逃避练习的情况。为了确保全员参与,笔者采用男女混编的组队模式,设计“计时拍球+运传球+上篮得分”的多项目竞赛,以最终完成时间最短的小组获胜。在进行赛前准备时,笔者引导各组根据成员水平和特长进行分工,球技较差的成员负责计时拍球项目,球技较好的成员负责运传球,最后的上篮得分环节则交由球技最好的成员完成。通过这样分工合作,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都能够在比赛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为团队做出贡献,并分享团队共同获得的胜利喜悦,课堂气氛热烈而活泼,课堂纪律也井然有序。

此外,针对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的差异,教师可采取阶梯式设定的方式,为不同水平的学生设置不同的学习目标,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例如,在教学七年级的立定跳远时,笔者将学生分为3个竞赛组。对身体素质较好、技能水平较高的一组学生,要求他们力保2.25米满分线,比一比谁超出得更多;对水平略低的一组学生,要求他们对满分线发起冲击;而对水平相对较低的一组学生,则要求他们立足及格线,比一比谁跳得更远。这样设计教学目标,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明确的努力方向,同时也让学生更易获得成就感,从而保持训练的热情。

可见,为不同层次和不同特点的学生创造体验成功的机会,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时刻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并乐于听从教师的指导,使课堂教学活泼有序地开展。

四、善于激励,增强自信创新

初中学生普遍具有明显的向师性,希望自己能够引起教师的注意,获得教师热情的赞扬和肯定。因此,初中体育教师应当重视激励的作用,有意识地使用带有积极色彩和鼓励意味的语言、动作,肯定、赞扬学生所取得的进步;而当学生出现错误或未能达成预期效果时,则对他们付出足够的包容心和耐心,以保持他们的学习自信和学习热情。

例如,在教学“单杠后摆挺身下”这一项目时,对身体素质较好、动作完成度较高的学生,笔者及时地给予了表扬,并向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鼓励他们将动作做得更标准、更优美,然后请他们为全班同学做动作演示,再以他们的演示为范例做进一步的讲解评价。获得演示机会的学生往往充满了自豪,不仅认真示范,在接下来的自由练习环节还主动帮助其他同学纠正动作、传授经验,俨然成为教师的“小助手”。对那些身体素质和接受能力较差、动作完成度较低的学生,笔者则尽可能地发现和凸显出他们的优点,并为他们设置不同的练习梯度,从垫上仰卧举腿、低杠蹬摆、外力协助引臂贴杠到最终无帮助下完成整个动作,只要学生完成蹬、摆、倒、引、靠、伸、撑系列动作中的一个,笔者便予以赞扬,使用“好!真勇敢!”“太棒了!你做到了!”“腿的摆幅再大一点就更完美了!”“坚持住!马上就成功了!”等激励性语言。得到教师的鼓舞、表扬,学生在课堂上始终充满斗志、饱含热情,迅速找到适合自身情况的训练节奏,课堂气氛活跃而有序。在本课结束时,大部分学生都实现了独立完成“单杠后摆挺身下”动作,未能达成目标的学生也提高了动作质量和熟练程度,表达出强烈的训练欲望。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善于使用激励策略,能使学生及時发现自己的每一点进步,尤其对那些认为自己“很差”的学生,激励代表着教师对他们的信任和认可,即使结果暂时不尽如人意,学生也能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得到充分的肯定,而这种肯定能带给他们更多的学习动力,不断激发他们克服困难、追求成功的强烈信心。同时,赞扬使学生内心充满了自豪感和愉悦感,更加乐于服从指挥、听取指导,这便于教师顺利地开展教学工作,使体育课堂虽然严格却不失热情和快乐,始终保持着活泼有序的学习氛围。

综上所述,紧密围绕学生的内在需求和心理特点,有意识地优化、细化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真正热爱体育课堂、自觉参与体育训练,能有效打造出一个既活泼又有序、虽严格却不死板的体育课堂,切实提高学生的训练效果。

【作者简介】陈业琰(1973— ),男,汉族,广西玉林人,一级教师,现就职于玉林市玉州区教师进修学校,研究方向为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

(责编 黄健清)

猜你喜欢
初中体育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舞蹈教学策略之我见
高中英语读后续写的教学策略
如何在初中体育中有效开展健美操教学
中学体育先学后教模式探讨
篮球教学中三步上篮教学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