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幼儿使用生活小物品感受自然物粘贴活动乐趣的方法分析

2021-08-23 12:24潘莹
考试周刊 2021年51期
关键词:苏州园林

潘莹

摘 要:在“古韵今风——苏州园林”的专题美术活动中,幼儿通过美术这一形式了解苏州、认识苏州,感受苏州的古韵之美。笔者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出发,结合课题内容,充分挖掘苏州地域资源,寻找“古韵今风”文化资源,引导幼儿使用生活中不起眼的蛋壳、树叶、各种豆类等物品大胆地表现与创造,感受自然物粘贴活动带来的乐趣,让幼儿了解苏州园林,从多方面感受苏州园林的古韵。

关键词:古韵今风;苏州园林;自然物粘贴

一、 引言

苏州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江南水乡,以“苏州园林”而闻名世界。早有言云: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可见苏州之美早已流传百年。如今的苏州孩子,了解更多的是苏州现代化的发展,感受到的是苏州的现代气息。为了让他们也能更多地感受到苏州的古韵之美,根据《纲要》和《指南》的精神,结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笔者开展了相应的专题研讨活动,尝试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园林美术元素,以“自然物粘贴”的形式感受与表达园林之韵。

二、 结合小班年龄特点及园林元素,选择适合的自然物粘贴题材

(一)将园林元素融于欣赏类环境

粘贴画的种类有许多,有不少粘贴画表现的是苏州园林的亭台楼阁、假山池沼、花草树木等。比如,用树叶粘贴鱼戏莲叶间的荷花池画,豆类粘贴重峦叠嶂的假山画,瓜壳粘贴如鸟斯革、如翚斯飞的楼阁画,蛋壳粘贴曲径通幽的园林小路画等。

为了帮助幼儿更好地欣赏、学习和创作这些实物粘贴画,我们运用了麻布、竹垫、竹篮、树枝、树叶、废旧纸板等贴近幼兒生活的自然物创设了美术区角。在创设区角的过程中,我们注重以自然物粘贴的形式来装饰和美化环境。比如,我们在麻绳、材料架、木桩上粘贴了树叶进行装饰,用树枝粘贴、玉米粒粘贴的方法制作了用于展示作品的园林花窗相框,用麻布粘贴的方法制作了进区牌,在活动室整体环境布置中处处体现了实物粘贴的元素,也让园林元素融入幼儿的活动环境中。

(二)让园林元素成为主题活动内容

苏州园林就在幼儿身边。苏州园林的亭子有方形、圆形、六角形、八角形等,亭台楼榭造型丰富多样,游廊小径蜿蜒其间,内外空间相互渗透,得以流畅、流通、流动。除了亭、台、楼、阁、厅、堂、轩、廊之人文景观,更以湖山奇石、洞壑深邃而享誉盛名,素有“假山王国”之美誉。因此根据幼儿的兴趣,我们则选了园林里的亭子、石子路、长廊、假山作为活动的内容。

(三)让园林的美通过自然物等材料呈现

从粘贴画的定义得知,粘贴画活动需要利用一定的工具和材料。其中工具包括剪刀、刷子、双面胶、胶水等。在材料方面,作为底板的材料包括绘画纸、卡纸、手工纸等,粘贴材料则包括了自然材料(豆子、树叶、蛋壳、果壳等)和非自然材料(花布、毛线、包装绳等)。掌握使用方法是粘贴制作的关键所在,因此,笔者有选择地引导幼儿学习各种工具和材料的基本使用方法。

例如,活动《亭子》中,我们与幼儿共同收集了各种种类的豆子、瓜子、树叶等作为材料,既贴近生活又方便收集。考虑到太细小的豆子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有点难度,因此在选择豆子方面,我们选择一些相对大一点的芸豆、花芸豆等,便于幼儿拿捏。

三、 结合自然物粘贴的园林作品欣赏,引导体验自然物粘贴的基本技法

粘贴画活动,应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身心发展特征来制订不同的活动要求,既要有难度,又要在幼儿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因此考虑幼儿年龄发展的水平,可参考以下基本技法。

(一)随意粘贴

设计作品的轮廓图时,应简单易懂,突出重点,内容不宜太丰富,确保幼儿能一目了然的理解图画的意境。

如在活动《园林小路》中,为了让幼儿能更好地对图画产生共鸣,我们在活动前以给幼儿欣赏大量的《苏州园林》图片的形式,让幼儿对园林的画面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方便幼儿在活动中能一目了然的看懂老师所设计的轮廓图。在设计的时候,我们将设计的重点放在小路上,一条长长的小路占据整个画面的一半,一些简单的树与假山做背景,既丰富了画面也突出了重点——小路。

(二)轮廓粘贴

经过一阶段的熟悉和练习,幼儿已基本掌握了实物粘贴的技巧,在随意粘贴的基础上笔者尝试了轮廓粘贴。此时教师结合了本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及实际情况,一方面在轮廓粘贴的基础上提升难度,另一方面将研究的重点放在组合粘贴的技法学习上。

例如,在活动《园林风光》中,幼儿需要按轮廓进行自然物粘贴,我们为幼儿提供了原盘、房屋、树木等底板,一开始,幼儿沿轮廓粘贴的作品往往很松散,不够整齐。但经过不断的观察、引导和自我修整,幼儿在粘贴时能有意识地将自然物一个一个排好队,紧密地进行排列粘贴,最终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三)组合粘贴

在组合粘贴这部分,本着课程游戏化的指导思想,笔者在美术区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作品的需要,自主选择不同的材料及底板,综合运用各种粘贴方法自由创作,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作品。

例如,在活动《园林公交车中》中,要求幼儿在公交车的车身上贴上代表“古韵今风”的漏窗,并为公交车贴上轮子。如果根据园林公交车的特点,车身上应该画上富有园林特色的亭子、假山、树、小桥、漏窗等,但考虑到如果准备粘贴的东西太多,幼儿对粘贴材料的合理摆放有一定的困难,贴出的画面不够美观,看起来很凌乱,因此我们决定给每位幼儿准备了三扇漏窗与两个车轮,请幼儿整齐、有顺序地粘贴漏窗,并为公交车贴上轮子,增加画面的立体感。

四、 借助多元活动形式,引导发展自然物粘贴表达园林之美的能力

苏州园林是就在幼儿身边的活动内容,他们可以实地去观察、欣赏,寻找创作的源泉。对幼儿园活动来说,如果形式单一,幼儿的参与兴趣会随之下降,活动的形式越丰富幼儿的参与性就越高。因此,根据活动开展的情况,适当调整活动形式,使形式更多元,更好地满足幼儿表达与创作的需求。

猜你喜欢
苏州园林
使用说明方法需层次分明
“苏州园林:景致与情思”课程设计
苏州园林的秋,美得太惊艳
苏州园林修复面貌之谜
使用说明方法的三个层次
浅谈苏州园林造景的形成及其文化内涵
寻踪美感 落足眷意
苏州园林
苏州园林:咫尺之内再造乾坤
浅析苏州园林的留白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