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策略探讨

2021-08-23 17:52陈文勇
考试周刊 2021年51期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道德与法治应用策略

陈文勇

摘 要:教师传统的教学模式,不仅会降低学生对道德与法治学习的兴趣,还会让学生长期处于压抑的氛围中学习。基于此,文章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策略进行探讨,希望以此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的积极性,还可以促进师生间的交流与感情,进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应用策略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初中的道德与法治教学逐渐受到重视。目前,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及学习能力,将生活化教学模式引入到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中,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还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进而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性。基于此,文章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策略进行探讨是非常具有意义的。

一、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基本内涵

解读生活化教学是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前提。生活化教学从字面上理解就是将生活实际内容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并引发学生理论知识在实践生活中的思考,进而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因此,若想把握好生活化教学的内涵需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是学生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处在被动学习的位置,而生活化教学模式更突出学生的主导位置,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以此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其二是生活化教學更注重学生的参与感,注重培养师生间的互动,以此突出课堂中学生的主导位置。

二、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运用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意义

(一)让生活走进课堂

生活化教学模式主要是将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或学生所熟知的生活环境引入课堂,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有更加直观的感受。同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及生活经验等情况,并结合学生的喜好引入真实的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如教师在导入教学内容时,可以提出一个生活化问题,利用生活现象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此让学生对道德与法治有更深入的认知,以此提高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在课堂中融入生活

在实际教学中可以结合教材内容为学生创设一个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并展开相应的实际教学活动,教师可以带学生走进生活,如地铁站、公园、博览会等场所。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熟知社会,进而不断地积累生活实践经验,以此让学生在真正意义上认识到道德与法治的内在含义。

(三)搭建生活与学习的桥梁

初中的道德与法治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道德观的成长都有着深远影响。教师在教学结束后可以为学生延伸教材内容,布置相应的作业,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对问题进行探究,以此不仅可以实现布置课后作业的意义,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发现学习的实际意义,进而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及道德观。

三、 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现状

(一)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学习兴趣不高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教师,但是目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致使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质量低,学生的学习状态差。另外,有部分学生认为学好数学、语文、英语就可以了,而忽略了道德与法治课的重要性,导致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态度不端正,进而影响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学习效率。

(二)教师的教学模式过于传统

教师对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质量有着直接影响,创新教学模式是推动教育事业的关键。因此,教师应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及学习情况对教学模式进行不断地创新,以此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课堂。然而目前部分教师还是流于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形式化,进而影响了学生学习的效率与质量。

(三)教学中缺少师生间的互动

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课堂是由学生和教师共同创建的,需要教师和学生的相互配合,以确保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感与活跃性。然而,目前初中的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却忽略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导位置,只是自己将课本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被动地接受,致使课堂氛围过于压抑,学生不能完全理解教学中的内容,影响了教学质量。

四、 生活化教学模式应用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教学过程

(一)建立生活化的教学理念

部分教师在道德与法治的实际教学中还是采取传统的“灌输式”模式,导致教学内容枯燥乏味,学生的知识面仅限于教材内容,不能为学生扩展道德与法治的知识面,致使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教师应创新教学模式,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在实际教学中将生活化教学模式引入。首先,教师应使用生活化的教学语言,促进与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认识到学习来源于生活,虽然课本的知识存在局限性,但是生活却涉及较为广阔的知识面。其次,教师应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在实际教学中,为学生将教学内容延伸。例如在学习《师生交往》一课中,教师可以结合自己在教学中与学生间的趣事进行分享,以此让学生了解师生交往中的事项,更加明确师生间各自的角色,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再如,在《服务社会》课程结束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关于服务社会的问题,如:“社会有哪些方面是需要我们进行服务的?”或者“我们能为社会提供哪些服务?”等。通过这些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并结合实际生活情况对其问题进行探究,以此让学生知道自己在社会中承担的责任。又如在学习《网络改变世界》一课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看人们网络购物或网络解题的图片,并让学生思考图片中的人们在利用网络做什么,其次为学生讲解网络中存在的利弊,让学生不仅能够了解网络交往的优势,还可以对网络陷阱具有准确的分辨能力,进而培养学生正确的网络观,形成正确的网络生活习惯。由此可见,应用生活化教学模式不仅可以为学生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还可以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内容相结合,通过情景模拟的形式来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进而激发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的兴趣,提高教学的质量。

猜你喜欢
生活化教学道德与法治应用策略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技校制冷专业课程一体化教学探析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