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创作性戏剧在幼儿表演能力培养中的应用策略

2021-08-23 18:20张艳
考试周刊 2021年51期

张艳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幼儿教育得到了长足的提高和发展,对幼儿的教育方式、教育理念也在不断的改变,新的教学形式不断出现,为幼儿园教育提供了更多参考。创作性戏剧的出现为幼儿教育又增添了新的活力,极大地提高了幼儿表演能力,增强了幼儿的综合素养。在创作性戏剧的应用当中,幼儿通过多姿多彩的戏剧来认识和体验世界,在戏剧表演创作中不知不觉地成长,身心也得到全面的发展。文章就新课改以来创作性戏剧的应用,来分析其对幼儿成长的作用,对幼儿表演能力培养的作用,探究其具体的实现路径。

关键词:学前儿童教育;创造性戏剧;表演能力

随着幼儿园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把幼儿作为课程主体的建构式教育理念得到了普遍的认同,这种模式也渐渐融入了幼儿教学当中。跟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创作性戏剧可以更好地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在参与中和他人进行交流、合作,充分展现自我,最终完成教学目标、达到教育目的。大班幼儿在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上有了明显的提高,教师要抓住这一特点,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创作性戏剧当中,真正体现出创作性戏剧对幼儿的身心培养的实际价值。文章就创作性戏剧的产生和应用,来分析其对幼儿成长的作用,对幼儿表演能力培养的作用,并探究其具体的实现路径。

一、 创造性戏剧概述

创造性戏剧(creative drama)最初是由温妮佛列德·伍尔德(Winifren Dramatics)提出的,他是美国戏剧教育学家的先锋,他在《创作性戏剧活动》(Creative Dramatics)一书中就有了创造性这一概念的雏形。在1987年,美国教育学会对“创作性戏剧”进行了定义,认为这是一种即兴的、不以观赏作为目的戏剧形式,这种戏剧形式更加重视过程。在创作性戏剧中,所有的参与者在指导者的带动下,进行想象、表演、展示等活动。这种戏剧并不是狭隘的戏剧表演,而是更广泛的概念,比如日常游戏就可以发展为一种戏剧活动,在大胆想象、不受局限的发挥下,来享受戏剧的乐趣。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中国教育学者引进了这一理念,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这一教学方式。

二、 创造性戏剧应用的价值及重要意义

(一)引导幼儿主动认知世界

幼兒对新鲜事物有着强大的兴趣,并且在不断尝试认识新鲜事物。因此,为了促进幼儿发展,教师必须正确引导幼儿如何认知新鲜事物。创作性戏剧就对幼儿认识世界有很大的帮助。在创作性戏剧活动开展中,幼儿能够对戏剧当中的相关事物有更直观的感受和体验,在创作与表演中又能够加深对事物的认识。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还能够从戏剧中感受到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人生价值观。

(二)有利于幼儿综合能力的培养

幼儿时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对幼儿未来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创作性戏剧的教育过程中,在因材施教的理念下,能够将幼儿的个性化发展和全面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切实让每一个幼儿都能够得到提高,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弥补不足,培养长处,为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创造性戏剧在教师的引导下将会成为幼儿成长的阶梯。每名幼儿在参与的过程中,都能够通过肢体语言、口语表达、情绪表达等方式进行自我表达,这是对幼儿综合能力的锻炼。创作性戏剧这种开放性的表演方式,更能激发幼儿的主动性,激发幼儿的潜能。

(三)创造性戏剧教育有利于幼儿健全人格

幼儿阶段的儿童自我意识刚刚萌芽,如果幼儿的主体性没有得到老师和家长的良好保护,那么很有可能会限制他们未来的全面发展。在创作性戏剧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高度关注幼儿的人格发展情况。除了注重幼儿的主体性之外,还要关注幼儿的独立性,帮助幼儿建立健全人格。把创作性戏剧作为幼儿园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带给幼儿欢乐的同时激发着幼儿的各项潜力,也使得幼儿的心理能够正常发育。

三、 培养幼儿表演能力中创造性戏剧的有效应用

(一)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戏剧游戏活动

创作性戏剧以提升幼儿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其内容的设计一般要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幼儿主体性的发展也是必须考虑的因素之一。为了进一步在学科教学中突出幼儿的主体性,可以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创作性戏剧活动,结合所学知识和幼儿主观想法,增加课堂的灵活性和开放性。在教师的带动下,幼儿通过参与创作戏剧来突出幼儿的主体性,比如语言课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进行角色扮演,让幼儿积极参与人物创作,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进行角色扮演;在律动课中,进行画面定格、节奏步行等表演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表现自我,将自己的所思所想用身体语言表达出来,养成良好的表达自我习惯。

另外,教师要给予幼儿充分的自我空间,幼儿可以对戏剧内容、戏剧角色等进行自主选择。戏剧内容不局限于课堂知识,还包括一些生活常识、礼仪礼貌、良好的行为习惯等。比如教师设置一个主题,“垃圾应该仍在哪儿”“自己动手自己做”……教师用语言引导幼儿设定情节,有的幼儿就想到了将香蕉皮随便乱扔,结果被人踩到了,有的幼儿会想到从车里往外扔东西会砸到人……幼儿在设想各种情节的过程中,教师要帮助他们丰富情节,然后,由幼儿自行选择角色将场景呈现出来,进而给予幼儿更多的体验和感受。通过结合知识设定的戏剧情节,能帮助幼儿在班级这个小集体中,进一步了解生活、学会交流、获得友谊、学到知识,同时,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将创造性戏剧融入幼儿园教学内容中去

故事是幼儿创作性戏剧的重要内容,无论是绘本故事、寓言故事还是童话故事、神话传说,都对幼儿有着较强的吸引力,都能满足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在进行童话类型的戏剧创作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幼儿参与创作,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增加故事情节,让戏剧更贴近幼儿生活,同时在角色扮演中,幼儿才能真正理解角色,将人物形象展现出来,是幼儿非常习惯的一种戏剧类型。

比如,在《彩虹色的花》这一内容的讲述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创作这个故事的后续事件,想象一下小老鼠得到了花瓣会发生什么神奇的事情,想象一下小鸟在得到花瓣后会发生什么神奇的事情等,并将这些画面表演出来,在一次次的创作和表演中,切实提高幼儿的表演能力。又如,在《星星银币》中,引导幼儿想象一下小姑娘又会去做什么好事,又如何帮助更多的人,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和童话中美好的事物,让幼儿在创作中感受正能量,在戏剧表演中,慢慢学会乐于助人等精神。在大班戏剧教学中,幼儿对生活的观察会更加仔细,对自己的兴趣也更加明确了,教师要多和幼儿进行沟通交流,组织幼儿参与话题讨论、参与故事情节创作,注重对每个幼儿的关注,记录他们的习惯和爱好,利用这些来激发他们参与戏剧创作和表演的热情,这样就会让戏剧教学产生更加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