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微

2021-08-23 02:55韩长英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21年29期
关键词:教者创设文本

韩长英

教师借助于多媒体等设备创设场景,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能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引发学生的积极体验,促进学生的深度思考。生活之中处处皆语文,这些内容很容易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可以运用生活、故事等情境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拓展学生的语言思维,引领学生去发现、思考,让他们感受到语文学习所带来的快乐。

一、情境导入文本,拉近生本距离

“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学生只有对所学内容感兴趣,才会全身心地投身于學习之中。教师要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结合文本的重点难点内容创设教学情境,或讲述动人的故事,或播放美妙的音乐,或呈现唯美的画面,引导学生融入文本的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对文本的初步感知。如在学习《赵州桥》一文内容时,教者用猜谜的方式导入:驼背公公,力大无穷,爱驮什么?车水马龙。当学生猜出是“桥”之后,教者让学生说说自己在生活中见过的桥,由此而导出《赵州桥》一文。教者以谜语导入,能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他们参与文本的兴趣。又如在学习《海底世界》一课内容时,教者提出问题:《我们奇妙的世界》一文从哪两个方面告诉我们“世界是奇妙的,一切都是有生命的”这个特点的?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天空的?从哪几个方面写大地的?今天我们要探寻这个世界的另一个地方,是哪里呢?请大家看老师板书课题。

二、融入情境体验,进入情感世界

语文教材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幅优美的插图,这些作品有着很强的主观情感,为语文内容的学习打下了基础。文本中蕴含的情感能引发学生的共鸣,他们或喜,或悲,在与文本共情中增进了自己的体验。教师要借助于情感内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能引领学生进入文本特定的情境,步入作品表达的境界。教师要借助情境,引发学生的情思,促进他们高尚品格的熏陶。如在学习《繁星》一文内容时,教者创设情境如下:大家一定观察过天上的繁星吧?你是如何观察的?有着怎样的感受?晴朗的夜空,星光灿烂,当我们仰望时会有诸多遐想,我们常把心里话告诉星星,让它分享我们的快乐与忧愁。在五四运动后,一位作家在独自仰望星空时,用心灵与宇宙对话,下面让我们看看巴金是怎样观察繁星的,有怎样的感受。

三、融入情境思考,产生理性分析

情境的设计能营造活泼的氛围,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接受新知,促进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思考。教师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探究,让他们表达富有个性的见解。学生进入文本后能产生理性的思考,能促进知识方法的掌握,能对文本形成个性化的解读。学生由情入智,能从情的角度产生思考,能准确地把握文本的内涵。如在《女娲补天》一课教学中,教者引领学生用朗诵再现当时可怕的情景,让学生感受天塌地裂带来的人间惨状。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最后一颗石头,此时你的情感怎样?教者通过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感受到女娲找石的艰辛。

四、创设情境问题,引发探究欲望

一节成功的语文课会创设生动的氛围,让学生沉浸其中,教师要以问题引领学生求索,让他们感悟,从而引发他们的互动交流,促进他们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教师要鼓励学生动手操作,运用自己的画笔、歌声,体会文本的意境,以自己的方式去表达文本内容,让抽象的内容变得形象具体,这样更易于被人所接受。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要开展自主、探究等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潜能。教师要创设情境课堂,引领学生挖掘文本中蕴含的情感,让学生感受文本的内涵,这样的课堂才会富有生机,才会富有生命的活力。

猜你喜欢
教者创设文本
小学数学运用信息化教学的途径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创设未来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