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

2021-08-23 02:55沈倩颖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21年29期
关键词:战役整本书笔者

沈倩颖

很多学生在落实阅读整本书的过程中,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甚至认为儿时读过简易版,和原版差不多,大概内容都已烂熟于心。针对这样的现状,笔者认为需要正确处理好:阅读兴趣与习惯、整体与局部的统筹、阅读感悟与人文内涵这三组关系,那么日后学生便会真正意识到读书、读整本书的重要性。以下,笔者将详细分析在日常教学中的做法。

一、注重学科整合,激发阅读兴趣

笔者不断探索让学生步入阅读世界的方法。笔者与学生一起列出最喜爱的书目,并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了《海底两万里》。在统编版教材(七下)的阅读指导中,非常清晰并有效地引导学生阅读该部书籍的方法,即快速阅读。快速阅读是一种基本的阅读技巧,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把握全书的内容。

于是,笔者设计了以下方法来引导学生梳理小说的内容。

示例一:

跨学科运用:《海底两万里》整本书阅读完毕之后,结合地理填充图册,引导学生结合文本内容填充出正确的航海路线,并批注出每一个海湾出现的大事件。

拓展阅读:海底世界的奥秘无穷尽,请你推荐一本同体裁的书籍给大家。

学生在完成阅读任务之后,品悟出名著阅读和地理学科相结合的意蕴,有效地激发了阅读兴趣。要想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的习惯,就要坚持不懈,随着地点的变化,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海底两万里》就犹如一块强大的磁铁,将学生深深地吸引了进去。

二、统筹章节内容,提高阅读分析能力

经过统筹梳理之后,穿插于整部书中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刻地把握人物性格、形象特点。在《三国演义》这部著作中,不只是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还有“刀光剑影”,因此还可以通过经典的战役来梳理这部书。在教学中,笔者要求学生分别找到该书中三个经典战役,并绘制关系图。

通过这张简图,学生能够非常清晰地了解到战争的缘起、过程、结局。战争是从袁绍南下攻许都开始的,这一战正是一个节点,在这之前,处于群雄割据的状态,在这之后,三国争斗的局势也由此展开。而后,又有一出著名的战役在江上开始了,即著名的赤壁之战。孙刘联军密切配合,使得曹操大败,这场战役是一场智慧的比拼,奠定了三分天下的格局。最后一场大战,夷陵之战,敌对双方吴蜀两国。这是一场鏖战,东吴大胜,蜀国急转直下,几乎走向了灭亡。

三、研读主题内容,提升人文素养

统编版教材推荐了多部小说,就以统编版(八年级下)推荐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巨著为例。本书是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八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阅读章回体小说的经验,但是结合长篇小说的特点来看,情节的连贯能够吸引学生的专注力。阅读速度快的学生被书中的情节深深地吸引,很有可能一天之内就能读完。然而,这种速读之后留下了什么呢?“雁过留声”,这部书的经典就在于深刻的教育价值,如果只停留在表面,那么不能够称为“整本书阅读”。针对以上分析,笔者根據小说的主要内容,设计了以下阅读任务:(1)阅读每一章节时,自选中心人物,绘制思维导图;(2)阅读时,根据“专题探究”自行设计任务单,班级成果展示;(3)关注主人公的成长史,就自己的观点写一篇读后感。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和学生一同制定阅读计划,学生自主选择专题任务,进行探讨研究,使得学生读、思结合。最终,学生成长为一位会读书、读好书的人,也会成长为一位有思想、有品德的人。

猜你喜欢
战役整本书笔者
《论语》整本书阅读
作战时间横跨开国大典的是哪一次战役?
老师,别走……
统编教材视野下的整本书阅读策略——以四年级《夏洛的网》阅读指导为例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课程体系建设必须斟酌的基本问题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课程体系建设必须斟酌的基本问题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英国黑斯廷斯战役
远东战役中的和平天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