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有群追梦人

2021-08-23 02:19孟溪
教育家 2021年26期
关键词:彝族支教足球

孟溪

今年,瓦吾小学的足球场边多了一个大大的足球模型,孩子们给它取名为“瓦吾之光”,代表着瓦吾小学的希望与未来。在“瓦吾之光”下,云端上的足球小将们,肆意奔跑。脚下的足球重塑着他们的精神和筋骨,他们也享受着足球带来的快乐与满足。高原上的风呼啸而过,他们的心中满是滚烫的热爱。

瓦吾小学是一处隐于大山深处的教学点,位于海拔2700米以上的四川省凉山州昭觉县阿并洛古乡瓦吾社,六年前才通路通电。学校三面环山,一侧临山谷,一年四季云雾缭绕,被当地人称为“云端小学”。从瓦吾小学步行到昭觉县城大概有14.5公里的路程,这条路曲比史古已经走了18年。以往每年六月末,凉山州小学毕业考试,他都要带着六年级学生徒步三四个小时下山赶考。凌晨四点半早早出发,用最快的速度走,也免不了迟到。今年,县教育局在瓦吾小学设立了毕业考试考点,孩子们再也不用徒步下山赶考了。这对于曲比史古而言,是今年夏天最为开心的一件事。

担当起彝族知识分子的责任

18年前,曲比史古通过公办学校教师招聘考试,成为瓦吾小学的一名教师。他刚到瓦吾社寨子时,教学点的校舍已倒塌两年多,他从寨子的空地上“抓”了4個正在玩耍的孩子,登记了他们的姓名,这便是他在这教的第一批孩子。多年来,曲比史古带着学生们周转了多个“校舍”。从露天教室到牛棚教室,再到租借的土坯房教室,后来土坯房教室塌了,他不忍学生冒着严寒露天上课,便偷偷挪用了家里用来造房子的5万元积蓄,购买了建筑材料,一砖一瓦盖起了三间砖房校舍。“其实5万元是盖不起来的。那时候每个学生家里都捐了一根木料,高年级学生和我一起,每天扛一根木头上去,差不多扛了几十天才扛完。运水泥砖的车也翻过好几次,40多斤重的砖,我们一块一块从七八公里外背上来……”就这样,孩子们从此有了一个遮风挡雨的教室。2017年,在爱心企业和当地政府资助下,一座崭新的校舍建成,曲比史古亲手修建的砖房校舍成了旧校舍。

从2003年牛棚教室里的4名学生,到2005年砖房校舍里的87名学生,再到如今已达乡中心校规模的286名学生(含毕业班),越来越多的家长把孩子送过来,附近几个教学点也被陆续并入瓦吾小学。“现在学校条件比过去好了太多,我们有了阅览室、舞蹈室,少年科学院也配了专门的教室。旧校舍现在成了教师宿舍,我们时常会带新入学的孩子去那里讲讲过去的故事,让孩子们知道最艰难的时候是如何走过来的。”回忆起瓦吾小学从艰难困苦中走过来的每一步,曲比史古的声音有些哽咽。“我最早带的那批学生,现在把他们的孩子也送来这里读书,以后我还要教他们的孙子。经历三代人,这大概就是百年树人的意思吧。”

瓦吾小学来自全国各地的18名支教老师,从招募、面试、审核到培训的每一步,曲比史古都亲力亲为,用他的激情与热忱感染着每一名支教老师。“我会告诉他们,山里的生活远比你想象的苦,但当你去勇敢挑战时,你会发现自己也远比想象中强大。”彝族是个“一步跨千年”的民族,在培训中,曲比史古会向外地的支教老师细细介绍民族的文化传统、当地的教育现状和大山深处的生活环境。有时候,满腔热血的支教老师来到瓦吾小学,教了一个月后,面对孩子们依旧二三十分的平均成绩,会感到气馁、无力,甚至怀疑自己。为此,曲比史古每个星期都会将支教老师召集起来,开导他们,用自己激昂的斗志感染他们。“我会和老师们说,山村教育不只是知识的传授,教会孩子们做人的道理、带动孩子们养成良好的习惯更为重要。比如,孩子成绩短时间内上不去,但我们可以让他们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每天洗手、洗脸、洗脖子,干干净净地来上学。”

曲比史古的家就在山下的昭觉县城,但作为学校负责人,他双休日很少回家,寒暑假的大多数时间也与留守学生们一起待在学校。他希望为支教老师们做好表率,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染更多的年轻教师扎根山村。目前,在瓦吾小学的支教团队中,有6名当地的彝族老师,曲比史古对他们的要求更为严格。“我们自己就是靠读书从山里走出去的,作为彝族的知识分子,理所应当要走在前面,担当起民族教育的重任。”

守着瓦吾小学,曲比史古迎来了一批又一批支教老师。在他看来,外部教育力量的注入,为山村小学带来了许多新的知识与教育理念,促进了山里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与普通话水平的提高。来自全国各地的支教老师不远万里来到大山深处,他们对教育的奉献精神,震撼了当地的彝族教师。而当地彝族老师在大山深处的坚守也深深感动着外地的支教老师,让他们真正感受到一个民族渴望进步、渴望学习的力量。“我觉得这是一种碰撞,是互相感染、互相学习、互相进步的一种表现。”

山里娃梦想开始的地方

2015年,曲比史古修建砖房校舍时,将其选址于一处海拔2800米的风口上。在这里,孩子们能望见山下的县城,他想以此激励孩子们努力学习,走出大山。2017年新校舍落成,曲比史古找朋友在楼顶上做了一行铁质红字——让山村学校成为一个有梦想的地方。在瓦吾小学,大多数孩子都有一个足球梦。对于大山里的孩子们而言,漫山遍野地奔跑,是他们最为寻常的玩耍方式。而当奔跑遇上了足球,属于他们的热爱与梦想便被点燃了。

曲比史古自己就是一名足球爱好者,在没搬到新校区时,他带着学生们在校舍旁整理出一片空地,支起了简易的球门,踢起了五人制比赛。2017年,有公益组织为瓦吾小学建造了一个足球场,孩子们踢足球的场地问题解决了。2018年5月,瓦吾小学正式组建了男子足球队。短短几年时间,这支名为“象宝”的足球队已成为昭觉县小学阶段足球队中的一支劲旅,还在2018年7月站上了中超赛场,与专业球员踢了一场友谊赛。

为了以更专业、科学的方式去教导孩子,曲比史古还考取了教练员证书与裁判证,如今他既是瓦吾小学足球队的教练与领队,还是校园足球联赛的裁判,42岁的他依然天天与孩子们一起练体能、练技术、打比赛……如今,在瓦吾小学的学生中有超过一半的孩子在踢球,学校现有四个梯队,从幼儿园的U5到毕业班的U13,每个年级都在培养球员。“我们的足球苗子培养是有梯队性的,低年级的培养主要是想让他们在开心的同时拥有一个强壮的体魄,随着年级增高,在专业性方面会有所加强。”

猜你喜欢
彝族支教足球
警惕功利性支教
彝族民歌在地方高校艺术教育中的传承
彝族传统服饰与现代创新设计
大学生短期支教的现状及困境归因分析
A Review of Studies since the 1980’s on the Tieto-urman Song of the White Wolf
丹江口市教育局 对盐池河支教教师进行考核
让足球动起来
少年快乐足球
认识足球(一)
云南省代彝族文人文学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