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只因一个民族对知识的渴望

2021-08-23 02:19黄知明
教育家 2021年26期
关键词:韩文育人民族

黄知明

出身彝族的韩文东,在最渴求知识的岁月遇到了一群传播知识的老师,从此,幼小的心灵里种下一颗种子——将来也要做一名教师。而真正走上教师岗位后,韩文东看着那些喜爱学习的孩子,仿佛看见了当初的自己,便拥有了坚守的力量。如今,韩文东在这片土地上已经教了19年书。

走进宁南县竹寿镇中心小学校,映入眼帘的是一簇竹林,“风过不折,雨过不浊”。沿着竹林往下走便是学生宿舍,每间宿舍均由师生共同设计布置,都有各具特点的主题文化。沿着竹林往上走,便是教学区域。再往前走,便是美丽的若谷园。园内有相依挺直的竹林,石梯小道旁是枝叶随风飘扬的柳树,还有热烈鲜艳的月季花,这里是学生们写生、写作寻找灵感的乐园。清晨,走进绿草茵茵的校园,书声琅琅;午后,伴着阵阵花香,手捧书卷,如痴如醉;傍晚,在鸟语中写下一天的收获和思考。

很难想象,这是一所位于凉山地区的农村小学。

一个民族对知识的渴望

校长韩文东今年41岁,曾荣获“2019年全国优秀教师”称号。谈起投身教育的初衷,这位彝族汉子依然心潮澎湃:“小学时来了一批县城老师,教给我们知识,我非常崇拜他们,长大后自然而然成为一名教师。”

小学毕业前,韩文东从未去过县城。当县城里的老师来到韩文东的小学时,他年幼的心灵被震撼了。老师们让他知道了很多不仅没看过,甚至听都没听过的新鲜事物,“当时真的觉得他们是文明的象征”,年幼的心里从此埋下一颗种子。

小学毕业后,韩文东来到离家100里远的县城读书,早上7点从家出发,晚上7点才能走到学校,放假时再如此走回家。怀着对知识的渴望、对教师职业的向往,韩文东考入凉山民族师范学校普师班。2002年毕业后,他毫不犹豫地参加了宁南县的教师统招考试,并“榜上有名”,如愿走上教育岗位。

从教之初,韩文东被分配到宁南县“最边远、最艰苦”的倮格乡杉木箐村小学,任数学老师和班主任。学校没有校门,没有厕所,教室没有门窗,只有几张东倒西歪的桌凳,一坐上去就嘎吱乱响。教室是土木结构,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在这种条件下,大山里的孩子对知识的渴望深深感动了韩文东。他还记得刚开学的情景,学校里来了88个孩子,有的背着几个烧土豆,有的背着几根烧玉米棒,就算是午饭了。“我看到那些喜爱学习的学生,真的很感动,我能做的只有默默坚守。”

2016年,韩文东调任竹寿镇中心小学校任校长至今。让他感动的是,有一批教师为了凉山的孩子在默默付出。学校是寄宿制,孩子们一天都在学校,老师们的工作也不分昼夜,班里的孩子生病了,老师要带孩子去看病,可是自己生病了,却舍不得躺在床上多休息一会儿。“老师们任劳任怨,不计回报,我记忆中非常感动的时刻,多数和这群老师有关。”

今天,回想起往事种种,韩文东多次谈到自己从教的初心,“我认为教师是文明的符号,是知识的象征,是进步的代名词。”而作为民族教育的受益者,他在这片土地上也已经教了19年书。

这些年来,韩文东遇到过很多棘手的难题,学校的、老师的、孩子的……他还记得一个几次辍学被劝返的孩子,父亲过世,母亲和已成年的哥哥在外打工。有一天,这个孩子走进韩文东的办公室,一语不发,默默流泪,过了一会儿说道:“我知道控辍保学是学校、政府的要求,我也知道我给你们带来了一些麻烦,可我实在是没办法,家里欠了很多债,我不想成为家里的负担。”顿了一下,孩子继续说道:“周六日晚上一个人在家,一声虫叫,一阵风过,我都害怕。我想妈妈。”韩文东和孩子聊了很多,聊起自己的求学经历,孩子的情绪渐渐平稳下来。可是没过多久,这个孩子又不见了,韩文东联系其他控辍保学相关责任人,在新疆找到了这个孩子。后来,政府为孩子的家庭申请了低保,并解决了孩子上学的部分费用,妈妈也回家了。这个孩子安心地读完小学,现在就读于宁南县民族中学。

目前,竹寿镇中心小学校有700多名学生,一半以上是彝族孩子,汉族孩子占一小半,还有少数布依族、傈僳族、壮族的孩子。为了更好地传承、弘扬多民族文化,学校开设了彝语课程,拥有2名彝语教师。学校还利用不同民族的节日,例如彝族的火把节、布依族的“三月三”、汉族的端午节等,举办一些节庆活动,将民族优秀文化传承给学生,也促进不同民族的孩子互相了解,增进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认同感。

一座属于山里娃的温馨校园

走上校长岗位之后,韩文东一直思考的问题是,如何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教育。近年来,随着凉山州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与乡村振兴的推进,这片土地上的老百姓逐渐富了起来,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越来越重视。作为一所乡村小学的校长,韩文东感到肩上的担子更加重了。“要把民族地区的学校搞好。如果我们搞不好,学校没有吸引力,家长就要付出更大的代价,把孩子送到更远的地方去。”

当地流传着一个传说,以前人们生活在竹林中,用的是竹制品,吃的是竹笋,喝的是竹根水,寿命很长,竹寿镇因此而得名。韩文东便依托地域特色,构建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

学校的办学理念是让校园成为孩子拔节生长的家园,6年的小学生活正是孩子们的拔节期,一年为“一节”,每个年级都为孩子的成长制定了目标,“只有节节壮,才会节节旺”。学校的办学目标是让孩子做一个有气节的人,竹作为“四君子”之一,虽不粗壮,却正直,不惧寒霜酷暑。韩文东认为,气节是数千年来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灵魂,要从小培养孩子养成这种宝贵品质,未来他们才可能成为祖国的栋梁、民族的希望。

习近平总书记在凉山视察时说:“决不能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在竹寿镇中心小学校,韩文东认为最重要的,是不要让孩子输在道德的起跑线上。于是,学校提炼了竹的十大品德——正直、奋进、虚怀、质朴、奉献、乐群、卓尔、担当、细节、操守,并以此引导、评价学生。大自然的恩惠与育人目标巧妙结合,韩文东追寻乡村教育之美的脚步从未停下。

在学生前往食堂的必经之路上,韩文东设置了一面“笑脸墙”,一张张照片展示着孩子们各式各样的笑容。这些笑脸是孩子们最真实的状态,在他们没有准备的情况下拍照定格。墙上的笑脸会定时更换,旁边就是一面衣冠镜,孩子们互相推搡着在镜子前咧开嘴,比谁笑得最灿烂。

学校还会给孩子们开展多种课外活动,如建设校园广播站,让每个班级负责一个星期,所有学生都有在广播室播音的机会。目前宁南县三座中学的播音员,多数是从这所小学走出去的。学校还建设了留守儿童之家,为占比53.2%的留守儿童提供一个爱的空间。每逢节日,这里就会举办一些活动,让远离父母的孩子在同伴、老师的陪伴中得到安慰。目前,由学校老师兼职负责此事,韩文东希望将来人员充足的时候,安排专人来关爱留守儿童。

在校园里,常有学生找韩文东帮忙,同事有烦心事也会找他,韩文东总是力所能及地给予帮助。他说:“学校是育人的地方,要有育人的环境,更要有育人的举止。”扎根民族教育十九载,守着民族的历史与当下,韩文东坚信,民族教育的明天一定會更好。

猜你喜欢
韩文育人民族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MINORITY REPORT
小香蕉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悦人亦育人 冬季里的音乐绽放
传承 民族 文化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
一笔一画
民族万花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