浠水林业:勇毅前行开新局——湖北省浠水县围绕“一心三区”战略创建“两山理论”转化示范县闻思录

2021-08-24 08:50艾前进李天明郑俊
中国林业产业 2021年5期
关键词:林场林业森林

文、图 艾前进 李天明 郑俊

满目苍翠,生机无限。位于湖北东部,长江中游北岸,大别山南麓的浠水县,东邻蕲春、英山,北连团风、罗田,西与鄂州、南与黄石隔江相望。县委书记付宇团结“四大家”领导班子,带领百万浠水干部群众忠心向党、全心为民、公心处事、用心干事、专心创业,珍惜国家主体功能区大别山生态试验区试点县和长江经济带重要生态节点建设机遇,坚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信我国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注重同步推进物质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融合国家、省、市建设要求,作出“一心三区”建设战略。浠水县林业局局长李荣率班子成员和全县务林人,把“一心三区”战略与上级林业要求交会对接,围绕“秀美智慧一心”创新城市景观林业;着力北部生态农业区构建现代林业产业;依托东部生态旅游区打造森林康养经济;用活临港临空经济区提升长防林多功能。精准灭荒工程、长江两岸绿化、林业助力乡村振兴走在湖北林业前列,深化集体林改、创新国有林场激励机制、森林资源管护无人机应用等工作经验被国家林草局赞誉推广。

围绕秀美智慧一心创新城市景观林业

用智慧城市建设为社会治理现代化赋能是时代的新要求,浠水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建设有温度的智慧城市,打造城市“秀美智慧一心”,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提升公众参与度,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浠水林业以县城为中心的清泉镇、经济开发区、丁司当镇9个村、白荆果园场构建主城生态屏障区,这样的科学定位,突出林业在城区发展中的生态宜居支撑功能,构建出一道道生态景观廊道体系,为市民创造出了优良的生态环境。

党委政府保护绿水青山的使命不忘

提高生态林业建设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健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生态文明建设体系,构建一体谋划、一体部署、一体推进、一体考核的制度机制。浠水县委、县政府始终不忘建设和保护绿水青山的使命,6年累计投入50多亿元,推进“山、林、库、河、湖、路、岸”系统性治理。每年植树节,县“四大家”领导和全县干部群众义务植树,确保成活,绿美浠水,造福子孙。县里举办重大活动,同样不忘植树造林,县里每年结合招商引资,县领导组织回乡企业家在城区搞一次义务植树活动,让走出浠水的成功人士记住乡愁,心系家乡。

近几年来,湖北重视生态林业建设,绿满荆楚行动、精准灭荒工程、长江两岸绿化工程等一场接一场,但县委县政府要求各级不能有“歇歇脚”的想法,“十四五”规划明确“建设生态科技智慧文化新城”,各级不能动牺牲生态环境的心思,打突破生态底线的主意,为子孙后代留下清洁、美丽、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浠水。

林业部门创建森林城市的抓手不丢

砥砺自立自强之志,锤炼独创独有之能。浠水林业部门围绕“秀美智慧一心”,以创建森林城市为抓手,加强森林城市、森林乡村和纪念林基地建设,积极开展古树名木挂牌保护及绿地认建认养活动。确保到2025年,争取获评国家级森林城市、创建森林乡镇5个,创建森林乡村50个、建成纪念林基地5个、古树名木实现全面保护。

种下一片绿,城乡更宜居。浠水坚持创建森林城市的抓手不丢,实现了森林面积、森林蓄积和森林覆盖率“三增长”,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截至2020年,完成人工造林15.9万亩,全县林地面积达到89.29万亩,森林蓄积292.7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27.28%。

每棵树都是真金白银,每片林都让家园宜居。全县以“创森”为抓手认真实施项目造林、国土空间绿化、义务植树等国土绿化行动,使林业不断增绿增效,每年都有一批镇、村获评湖北省级森林城镇和国家级森林乡村。截至今年4月底,全县发起“创森”攻坚,全面完成林业项目造林1.55万亩,退化林修复1万亩,森林抚育8.66万亩,村庄绿化150个,创建森林乡村10个,森林城镇2个,为全县创建森林城市夯实了基础。

城镇人民共创景观林业的责任不变

浠水坚持以“生态自觉”治理城市,描绘如画的新城“一心”,“山水城”处处显现自然清新景象。以“改造老城、建设北城、提升全城”的思路,突破性推进“一河两岸”、黄黄高铁新区、北城新区、经济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城,并设定了创建省级园林城市的新目标。

展开“秀美智慧一心”的动人画卷,描绘浠水景观林业的精彩一笔。浠水林业瞄准建设更健康、更安全、更生态、更宜居、更智慧的城区中心,布局建设城市景观林业发展区,依托城区成熟的市场主体,培育能够配置全县林业产业资源的综合要素市场和融资平台,依托区域内森林景观资源和林地资源,大力推动城区林业观光、花卉苗木、林果采摘等产业经济。

建设城市景观林业,每个人都做“播绿”者。城区人民围绕白石山、姑嫂山、月山、鸡公山“主城四山”,加大林地、森林、野生动植物生境保护,加强四山管控区域之内林业生态资源的综合保护与利用,加快林相改造,实施林区风景化。同时加强“主城四山”的生态文化载体,大力开展各类生态文化示范活动创建,逐步加强生态文化创作及传播、推广,积极发展生态文化创意产业。

着力北部生态农业区构建现代林业产业

落实之要,不在于形式上多么轰轰烈烈,而在于说到做到,抓有重点,一抓到底,抓出实效。浠水林业针对“一心三区”中的北部生态农业区,定位建设现代林业发展区,把团陂镇、关口镇、汪岗镇、竹瓦镇、华桂山林场等区域作为“两山理论”转化示范区,因地制宜、积极稳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建立完善林地、林权交易和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将林地所有权、使用权、经营权三权分置,通过发展高效林业产业,使林业成为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绿色循环发展的重要部分,林业集约化经营水平位居全县前列。从县林业局2021年春天向县委县政府上报的发展林业产业,助推乡村振兴的6条建议中感知,浠水林业决心在加快林业产业发展,在助推乡村振兴中当好山区农林的第一大家,激活山区农村的第一资源,打造山区农民的第一家园。

当好山区农林第一大家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真抓实干。近几年来,浠水林业当好山区农林的第一大家,引导林农全方位探索和实践“两山理论”转化示范,高质量发展林业产业,使山区的秀美生态转变为生态经济。

抓产业周期长的林业产业落实是一个闭合链条,一节链条成为薄弱环节,整个链条都会受到影响,并且在产业发展中还存在种种困难和困扰。浠水县充分重视“难抓的落实”,端正抓工作落实的根本态度,更新发展观念,引领产业发展。林业部门引领各职能部门破除产业发展与生态建设对立的观念,使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相互促进,不断调整和优化林业产业结构,努力实现林业产业由依靠第一产业向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转变,由木竹生产为主向非木质产业为主转变,由粗放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转变。坚持合理开发利用,严格遵循“总量控制、扶优扶强”的原则,大力发展高效经济林和林下经济产业。

林业部门多方筹集资金,近5年来年均争取国家、省级资金4000多万元,用于产业发展资金超过1500万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龙头企业发展,培育了“金辉苗木”“霍尔葛业”等一批上规模、外向型的林业龙头企业。

激活山区农村第一资源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篇大文章。浠水多为丘陵地貌,林地90万亩,是耕地和可养水面之和,林业部门用足用活“生态立县、产业富民”的政策要求,激活农村山水生态资源,促进林业产业的发展,2020年全县林业产业经济实体52家,林业总产值12.42亿元。

林业产业基地发展强劲。以实施林业重点工程为契机,加大林种树种结构调整,坚持新造林和低产林改造、定向培育相结合。现已建成湿地松速生丰产林基地12.1万亩,高标准建设油茶、猕猴桃、黄桃等经济林基地12.3万亩,并将油茶、猕猴桃产业列入全县“410”工程的“四特优”产业中,以“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强势推进。仅油茶一项,现有基地5.8万亩,面积超万亩的乡镇3个,超500亩的村2个,种植大户60多家,2020年油茶产值1800多万元。

打造山区农民第一家园

走进团陂镇以猕猴桃和莲花闻名的郭港村,街道整洁干净,猕猴桃基地一片碧绿,满池莲花泛出清香。而在5年前,这个山区村道路两侧脏乱差,无序搭建着晾晒棚等,既污染环境,又影响村容村貌。

县林业部门结合北部生态农业区构建现代林业产业的实践,拿出专项投资指导村里打好生态产业牌,引导农民美化庭院、绿色道路,使家园变美变靓。两年建设使村庄生态美、环境优,2018年成功荣获“湖北省绿色乡村”称号。在县镇联手帮扶下,建成了郭港村田园综合体,村里的猕猴桃基地和莲花生态农业观光项目产生效益,使100多农民洗脚上田,成为生态旅游的服务者。

山区农村要有山区农村的样子。为了绘制“富春山居图”的浠水版,县镇给郭港村投资300多万元,集聚提升特色,提质村庄绿化,整治人居环境,提升村容村貌,改善农村民生,以绿色生态经济支撑乡村振兴,打造出了具有山水特色的美丽村居。近年来,村里相继新建团陂松香厂、兴团建材有限公司,吸纳百余名村民就业。

依托东部生态旅游区打造森林康养经济

牢固树立绿色政绩观,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有效促进经济建设和生态保护协同、均衡发展。浠水县的三角山林场、天然寺林场和华桂山林场全面实施国有林场改革,结合机构职责、资源保护、经营管理、激励保障等新要求,创造出了“一个不变、两个搞活、五个打造”的新机制。

根据全县大思路画好一张图

依托东部生态旅游区打造森林康养经济,林业部门必须理解好县委、县政府确立的大思路,坚持“一个不变”(坚持林场森林经营、生态保护、生态修复的整体理念不变)的原则,绘制好一张东部森林生态保护建设图。

县委县政府要求优化东部生态旅游区,是围绕生态旅游示范,全力打造以三角山、绿杨乡、洗马镇、蔡河镇为主体的东部生态旅游区,推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推动生态旅游、特色农业、观光农业协调发展。三角山争创国家级生态旅游度假区,与绿杨乡联合打造鄂东旅游胜地。绿杨乡建设“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和乡村振兴示范乡镇。洗马镇打造农旅文旅融合发展示范镇。加强与黄冈白莲河生态与绿色发展示范区协同发展,打造集绿色发展先行区和鄂东旅游目的地于一体的东部生态旅游区。

浠水林业科学编制“十四五”发展规划,明确对应在浠水河流域、白莲库区重要生态屏障区内绿杨乡、白莲镇、洗马镇、蔡河镇、丁司当镇人、三角山风景区、天然寺林场等地建设东部森林生态保护区,充分发挥白莲库区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维护生物多样性功能,采用近自然经营模式经营现有林分,增强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构建库区生态屏障。近几年来,浠水林业带领国有林场和东部生态旅游区的人民群众,以森林经营为抓手,以三角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中心,整合白莲河湿地保护区、华桂山森林康养区、团陂卓乐温泉度假村、森林乡村、浠水城关一河两岸等生态旅游区,按照“严格保护、统筹规划、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狠抓村栽万树工程,加快创建森林乡村,加速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森林经营力度,打造出了森林生态旅游品牌,形成了一个以森林康养经济为主体的生态旅游集中区。

针对全县大格局做好一件事

近几年来,浠水县深入落实党中央“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坚持把绿色作为建设美丽浠水的主色调,全面推进浠水生态文明建设。林业部门在林场全面实施“两个搞活”,即:搞活经营机制,激活经营模式,在加快国土绿化中奋勇当先,书写生态建设的崭新篇章。

浠水县森林资源丰富,具有较好的景观优势,拥有 “三角山国家森林公园”“策湖湿地公园”等生态旅游区,乡村休闲游日趋完善。为了不断壮大森林旅游产业,振兴森林生态康养经济,他们充分实施“两个搞活”,守土护源抓“管绿”,严格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年度森林覆盖率增长0.26%,森林蓄积增长率4.6%。合力攻坚抓“护绿”,科学防治林业有害生物,对46万亩松林日常监测受到上级好评。持之以恒抓防火,全力确保森林资源安全,2019年建成了森林防火无人机巡护系统,有效保护了森林资源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管护森林资源的目的在于发挥森林生态康养作用。浠水县在三角山林场的基础上改革组建三角山旅游度假区,建成了一个4A级国家景区。针对全县大格局做好森林生态旅游康养一件事,使三角山侧重生态休闲游,策湖、望天湖偏向生态文化游,白莲河、斗方山重在生态风光游。全域旅游和生态康养经济建设产业与文化、交通、房产开发、养老服务等产业良性融合发展,逐步打造了生态更优、链条更长、综合效益更高的第三产业体系。

顺应全县大举措当好主力军

浠水县提出以更大力度对接大武汉、融入黄鄂黄、建设新浠水的大举措。浠水林业自觉当好林业主力军,明白自己“干什么”,知道自己“怎么干”?提出“五个打造”,当好第一责任人,把林场的森林资源变成旅游资源,打造森林康养旅游目的地;结合林场自身职能提档升级,打造一支造林绿化铁军;围绕森林防火打造花卉苗木基地;打造一条地域性绿化苗木电商销售渠道;打造一系列绿化精品工程。

近几年来,县林业局将直属林场的分散力量集中使用,按照新的林场森林经营方案经营建设,把林场森林变成林场的森林资源、旅游资源,借助已经成型的森林旅游园区和设施,打造林场自身的森林康养旅游目的地。

珍惜林场改革成果,甘当造林绿化铁军,把住清明节的防火难点。浠水林业和林场职工意识到,资源守护和智慧守护,结合森林防火打造花卉苗木基地,培植黄色菊花替代当地人上坟用的纸花、鞭炮和塑料花。他们谋划建设基地开展鲜花置换活动,以优惠的价格的灵活的销售方式,持续替代过去的祭祀方式。同时培植高端珍贵苗木,适应群众庭院绿化,单位院区绿化和社会花卉盆摆需求。

县林业局引导改革后的林场职工转型建设,将主要力量投向全县工程绿化精品工程中来。兼并没有法人主体地位的原林科所,组建国有民营混合制公司,从社会引进懂市场、会管理、爱绿化的高端人才经营。林场购置307亩,建成了170多亩珍稀苗木银杏、金丝楠木等,并在张家平购置200多亩建设体验菊花等高端苗圃盆摆取得成功。

用活临港临空经济区提升长防林多功能

让绿水青山永远成为浠水的优势和骄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浠水林业,针对县里“壮大临空临港经济区”的规划,重点在巴河镇、兰溪镇、散花镇、策湖湿地公园、望天湖区、滨江农场、太子山林场等区域,建设长江沿岸森林生态修复与休闲林业发展区。

“以绿覆岸”工程筑牢长江北岸生态屏障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浠水县境内长江岸线全长40.6公里,有巴河、兰溪、散花3处深水码头,其中5000吨级深水码头1座,上可入川,下能通沪,参与打好长江生态保护“十大标志性战役”的任务很重,县委县政府以“两圈三带一环多廊多片区”为重点,加快建成长江北岸重要生态屏障。

绿色梦想,共同编织。浠水林业模范带头、走在前列,持续实施“五绿”工程,开展大规模绿化行动,重点推进以绿染城、以绿联镇、以绿环村,创建国家级生态村和生态乡镇。严格落实林长制,大幅提高森林覆盖率,扩大城市绿化覆盖率,实现更高水平的“绿满浠水”,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严格落实自然保护地监管制度,持续推进策湖国家湿地公园生态修复,申报望天湖湿地公园,稳定和扩大湿地面积,保护生物多样性。“十四五”期间,浠水县加大长江防护林工程,采取新建、补植和修复相结合的办法,将完成人工造林2万亩、封山封沙育林5万亩、退化林分修复8万亩、森林抚育20万亩、通道绿色0.4万亩。

“精准灭荒”工程综合施策修复港区生态

2017年底,全省“精准灭荒”工程启动后,浠水县以长江流域和竹马山、城山山系生态修复为重点,突出沿江植被恢复和水土流失治理,综合施策修复港区生态,总共完成荒山绿化8万亩。每年攻坚的关键时节,县领导都深入到河西港码头、巴河镇新港村等港区生态修复的工程地段调研,要求高标准谋划,高效率推进,严把栽植、抚育关,提高成活率,搞好长江岸线生态修复,努力把浠水岸线打造成为最美长江岸线示范段。工程实施3年多,累计完成精准灭荒工程8.62万亩,实现精准灭荒工程完美收官,得到省、市充分肯定。2020年11月,在湖北省精准灭荒工程推进会上,浠水县介绍了高位强势推动,推进“四个结合”创新造林模式的经验。

“绿满浠水”行动助力建设绿色工业园区

在浠水高质量发展的生态经济大棋盘上,升级壮大临空临港经济区。林业部门深度对接黄冈临空经济区建设规划,推进交通对接,以巴河镇为重点,以沿江为主轴,以城区为纵深,完善“六横六纵”综合交通网络,构建“高铁新区—沿江乡镇—黄州、鄂州、黄石”无缝对接的临空交通体系;推进产业对接,建设航空物流产业园,同步谋划推进沿江地区临空工业、临空农业、临空服务业发展;推进城镇化建设对接,推进巴河智慧小镇建设,加快建设散花闻一多职业技术学院,谋划兰溪商居小区建设,将浠水临空经济区打造成黄冈临空经济区的产业发展拓展区、城镇建设连绵区、生活居住配套区、技术培训功能区、商务旅游休闲区。

浠水林业紧跟县委政府的战略部署,持续推进“以绿联镇”“以绿绕城”“以绿环村”为主体的“绿满浠水”行动,助力建设绿色工业园区。近几年来,林业沿江进行主轴绿化提升,以城区为纵深,完善“六横六纵”综合交通路网精美绿化,使巴河智慧小镇和卓尔巴河诗意康城处处充满绿意,工业园区内的望天湖、摄湖、芝麻湖水系连通。放眼城区美景,人和景美。

猜你喜欢
林场林业森林
《林业勘查设计》简介
《林业勘查设计》征稿简则
The Last Lumberjacks
林场起火了
湖北3家林场入选“2019年度全国十佳林场”
八步沙林场人的新愿望
land produces
哈Q森林
哈Q森林
哈Q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