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信修复的财路、套路、出路

2021-08-24 13:15马冬
商界 2021年8期
关键词:异议代理金融机构

马冬

我怀着纠结的心情拨通了昵称后缀的那个电话。

电话那边是一个中年男人,叫邺老师,听起来像在一个封闭且不大的安静空间里。

我的需求很直接,个人征信“花了”,想趁没“黑”之前,尽快“洗白”。

电话那边,邺老师像防贼一样,谨慎地倾听着,小心翼翼地作答,时而卡顿,时而言语不那么连贯,甚至有些动摇。

关于具体的方法,他没告诉我,只说要我把征信打出来,他三天就能搞定。

根据征信的具体情况,一条收费20 000起。

我说我这个情况很复杂。

邺老师很自信,复杂?

“加钱,也3天………”

拉塞尔说,“有阳光的地方就会有阴影,有人在阳光下活得自在,有人在阴影里无法自拔。”

在商业的世界里,同样有照不得光或者光照不透的地方。一邊是群体需求的膨胀,一边是法律的约束和监管,还有一边,是“中间商”或黑心或善意地参与,让征信这个自然领域成了生意,又或成了巨坑陷阱。

信用修复师们怎么修?如何修?修地好与否?这个行业究竟是财路?还是充满了套路?将来的出路又在哪里?

关于“信用”生意的暴利

“征信修复,让你的事业无后顾之忧。”

某视频平台的推送引起了小张的注意——此前她的个人信用报告上存在几笔逾期记录,因此被银行拒绝办理房贷,急需处理。

根据视频里的信息,小张联系上了信用修复师。交了3 000元订金后,对方使用的征信修复手法却让小张很诧异:信用修复师给她伪造了一份假病历,要求金融机构修复征信;如果不被采纳,就投诉,一直投诉到同意修改为止。

这样的恶意投诉手段,某银行工作人员陈朵(化名)表示已经习惯了。她经常能收到这样的恶意投诉,技法一模一样。

迫于投诉压力,有的银行和公司选择给客户修改,息事宁人,而有的则坚决抵制,因为此种行为可能对个人征信体系造成较大影响。

“我之前出了车祸、被拘留,都是假的!”陈朵(化名)又收到一通电话,是王雨打来的,他急着证明之前的暴力投诉并非本人所为。

因信用卡出现多次逾期而留下征信污点的王雨在网上找到一家征信修复公司,以20 000元一条的价格请公司为其修复6条逾期记录。但征信尚未得到修复,王雨却发现了不好的苗头:个人信息不断被非法使用。

开始修复的时候,王雨的手机号就被公司的修复师接手了。

在此期间,修复师将其与银行完全“隔离”,假扮成王雨向银行提供大量车祸、刑拘等伪造证明,此后不断以向金融监管部门投诉为由威胁该银行,只为达到修复征信记录的目的。得知真相后,王雨出了一身冷汗……

通过网页搜索“征信修复”,搜索结果会出现多个“征信修复”网站。

信用修复师通常将自己伪装成金融从业人士或律师,在网络上普及征信的重要性以及相关法规与政策,随后留下联系方式与客户私聊下单。

一位在抖音展业的修复师说,“修复成功率在95%以上。”并且还特意地强调,“流程各方面都正规,办理业务前还要签订合同、预缴70%的费用,成功后支付尾款,不成功则全额退款。”

搜寻了一圈发现,市场上的征信修复价格参差不齐。如果客户自己走流程与金融机构自行协商,一般收费在800至1 500元之间。如果由修复师全权代理,则根据逾期的程度收费,价格在每条2 000至2 500元之间。如果已经形成呆账,修复价格则在15 000元以上,或者更高。

更让人惊讶的是,征信修复往往只是这些公司众多业务板块之一,他们还经营着代理全额退保、“债务重组”等基于与银行交涉、恶意投诉、伪造文书等相同技巧的各种灰色业务。

看到了“行业”的暴利,很多人不禁会有疑问,这些言谈举止堪比高端金融精英人士的“信用修复师”,究竟是一群什么样的人?

解密信用修复师的套路

外界的理解是,征信修复只需要1名修复师操作,并且暴力投诉银行即可,但实际上征信修复公司内部有明确的“专业”分工,还有详细的操作流程。

首先,在接到客户的电话后,让客户提供征信报告并定价。

其次,签订协议后,代客户向金融机构提交异议申请材料,客户需等待1-3个月后获得反馈处理结果。

比较重要的一个关键环节是,在签订合同和委托协议书后,客户往往被要求办理一张新手机卡,且承诺全权交由修复师与银行沟通,不得自行与金融机构进行接触。

随后,修复师团队将组建微信群,指导客户如何向金融机构“复议”,或为客户代理申请并在群里通知进度。

“我们拥有专业的律师和资金规划师,对法律和银行流程有深入研究,可针对客户征信情况量身定制方案。但具体怎么操作,这是我们的商业秘密。”

但在文章开头那位邺老师那里得出的信息是,信用修复师主要在“不可抗力”上做文章,让金融机构撤回逾期记录,“可以声称有特殊情况,比如当事人被车撞了,昏迷几个月无法还款,这就是一个方法。”

“有个客户,曾经连续伪造多种证明材料,包括出差、车祸,甚至还出具了坐牢的证明。”陈朵说,当伪造材料的手段被识破后,该客户还企图通过威胁自杀等方式胁迫银行修改征信记录。

在金融机构拒绝依据这些假证明修改征信记录后,信用修复师们反而多了一个“筹码”——《征信业管理条例》第38条规定,机构“未按照规定对异议信息进行核查和处理”,就相应触发该条款,可以去举报投诉该机构。

因此,信用修复师将此作为攻击金融机构的依据。“遭遇车祸资料齐全的情况下,银行不给修改,就可以去金融监管部门投诉了。”邺老师表示。

“灰产”也有商业模式

有长期在金融行业工作的一位业内人士说,围绕征信修复已经形成了完整的灰色产业链,并且规模不小。

目前全國征信修复从业人员至少有50 000人,他们大多采取公司化运作,每家公司设置了销售、培训、兼职代理、技术人员、法律顾问、资料员等“专业”岗位。

并且,围绕“征信修复”已衍生出代理收费、培训等业务,他们通过发展代理、加盟等方式形成了一定的商业模式。

1.“返点”模式。

以某公司为例,一旦成为该公司的“信用修复师”,发展业务后即可以进行“返点”和“差价补贴”模式操作。其中,“返点”是每招揽一位客户,公司每条收取2 000元,给修复师返还400元。“差价补贴”则是公司给予信用修复师每条1 500元的底价,具体收费额度则由营销人员自己掌握。

不过,信用修复师展业前首先需要缴纳3 980元至数万元不等的培训费用。

2.“返点”和“差价补贴”模式之外,还有“个人代理费”模式。

在该模式下,由公司总部提供培训并发放“信用管理师”证书,由个人代理自主招揽、处理业务,无法处理的则由培训机构“兜底”——一旦个人代理无法完成业务则可向总部提出申请,总部负责处理该订单,签订协议收费后给予个人代理10%返点,完成修复后再返点10%。

3.收费最高的则是“加盟”模式。

在该模式下,总部一般收取16.8万元以上的城市加盟费,加盟后将拥有当地独家代理权,并被允许在当地开展收费培训,招收个人代理,出售20个免费培训机会,总部兜底业务,返点以“20%+20%”计算。

培训课程内容包括银行个人征信业务异议处理流程、个人申请异议书模板填写、逾期异议陈述内部话术等。这种培训并不局限于线下,比如,一家征信修复技术培训公司实体培训学费为1.88万元,互联网学习学费则为8 800元。

当问及部分公司,这个“朝阳行业”就真的这么赚钱吗,一名信用修复师表示大可放心:“这是一个新兴行业,客源不难找,越来越多的人用信用卡,所以现在很多人都有征信问题。”并且说,“信用是个好东西,但是,有人不珍惜,所以缺的是信用好的人,不缺信用不好的客户……”一番话,颇耐人寻味。

信用修复的合规出路

征信记录是否真的能“洗白”或者“洗不白”?有专家表示,通过不良第三方,不仅可能无法修复征信记录,而且存在诸多隐患。

像前文而言,不止一家征信修复公司的修复师向客户提出“接手”要求,以保证其和银行的直接联系。“你要新办一张电话卡,用来接收验证码。”还有的修复师提供的合同甚至写明了:“修复期间禁止接听或者致电正在进行信用修复的银行或者金融机构。”

修复师手握身份信息、银行卡号和电话卡,这对持卡人是一件危险的事情。

那么征信不好的就真的处理不了吗?征信修复就真的是见不得人的产业吗?

非也。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我国的不断深化发展,也对征信行业有了更高的要求,每个行业都有其一个规范期,相信规范期过后,“信用行业”的这些事会更加合法合规。

要知道征信行业的发展对金融业至关重要,征信系统的应用和推广也有效解决了金融机构信用管理的诸多问题,整个行业的良好发展有利于推动消费金融和信贷市场的健康发展。与此同时,征信行业的发展也可以进一步地提高企业和个人的信用意识,在全社会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通过代理方式进行征信修复,是否违法呢?对此,有专家表示,还需要一个完善的过程。

如今出现的诸多征信骗局,一方面说明人们整体上越来越关注、重视个人征信状况,都希望是“满分”状态。另一方面大家对征信具体的相关知识又掌握有限,去哪里查,收不收费,能不能改,很多问题依旧含混模糊,令不法分子有可乘之机。“金融机构仍需对用户进行教育,同时大家自己也应有所意识和警觉。”

那么,处于展示期内的个人征信到底可否修复呢?其实,对于“征信修复”,央行官方表述是“征信异议处理”,这么一说,感觉就明白多了。

《征信业管理条例》规定:信息主体认为征信机构采集、保存、提供的信息存在错误、遗漏的,有权向征信机构或者信息提供者提出异议,要求更正。自收到异议之日起20日内进行核查和处理,并将结果书面答复异议人。

央行征信中心副主任王晓蕾曾举例说,2019年1月到11月,征信中心共受理个人异议申请4.9万笔,异议回复率99.8%,异议解决率99.6%。

现在很多人生活工作非常忙碌,可能有很多张信用卡,偶尔会有非恶意的忘记还款的情况,相关部门也在尝试进行柔性化管理。此外,违约之后,银行不会没有任何消息,静悄悄就将逾期记录进行上报,用户也应对相关通知多加留心、及时处理。

目前所谓的“征信修复”,大多通过伪造各种材料和法律文书,向监管部门恶意投诉,已经涉嫌非法犯罪,应进行严厉打击。

市面上存在大量征信修复机构,一方面业界缺乏对这类服务性质的明确界定,也缺乏有效的行为规范和相关监管;另一方面部分此类业务的从业者利用申请人相关知识的缺乏,直接从事欺诈行为甚至诈骗活动,或利用监管上的漏洞从事伪造文件等违法、犯罪行为。

有专家认为,产业的存在应当有利于整体社会利益以及促进社会整体进步,“征信修复”产业现在并无明确的法律法规对应的予以规制,但基于社会整体信用体系的建立以及信用中国的逐步建立,对进入征信修复产业的市场主体应当设置严格的准入条件,既要配合失信联合惩戒工作,又要有助于建立规范的信用修复机制。

如此,才有利于社会整体信用的规范与建立,也有利于产业本身的健康持续规范发展。

猜你喜欢
异议代理金融机构
改革是化解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的重要途径
注销异议登记的实务探讨
金融机构共商共建“一带一路”
代理圣诞老人
代理手金宝 生意特别好
异议登记的效力
欧专局改革异议程序,审结时间缩短至15个月
复仇代理乌龟君
解决小微金融机构的风控难题
一个村有二十六位代理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