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春水壶”看紫砂艺术之中蕴含的闲情逸致 *

2021-08-26 01:10杨逸文
陶瓷 2021年7期
关键词:春水水壶紫砂

杨逸文

(江苏省宜兴紫砂工艺厂 江苏 宜兴 214221)

前言

在我们的中国传统文化之中,文学作为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已经是一种代表东方文明的最为凝练的形式。从先秦时期的“诗经”和楚辞,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人们浪漫主义思想的开端,到半诗半文的汉赋,大气磅礴,金句频出。接下来的唐诗则可谓是贯穿大唐的一面文化镜子,到了宋词的时候,已经非常的接地气,有一些世俗化的趋势,元曲则是更多的继承了这样的文化传承,到了明清小说的时候,反映市民阶层生活的内容就更加的多了。

图1 春水壶

从文学的发展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主流的文化一直都是朝着平民化、世俗化的方向发展。紫砂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除了在造型的设计之中融合一些社会生活实践的感悟之外,通过紫砂陶刻的方式,可以更好的抒发作者的情感,把中国文学的瑰丽和绚烂展示的更为充分,特别是古诗之中的一些情景和意境在紫砂壶上面通过镌刻的形式表现出来,更加的能够凸显出紫砂艺术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二者的结合可谓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让我们走进古人营造出来的艺术氛围之中流连忘返。

1 紫砂作品“春水壶”的介绍

这件紫砂作品“春水壶”就是采用了经典的筋纹手法,充分的考虑了紫砂的实用性和艺术性相统一的特点,把紫砂造型艺术的张力和与韵律感、节奏感完美的结合起来,形成了令人耳目一新,但是却非常耐看的形态,再加上铭文的装饰点缀,金石味、文人味和书卷味扑面而来,是一把不可多得的可以陪伴我们身边的作品(见图1)。

此壶壶身圆融饱满,线条流畅,筋囊突出,宛如流水的道道痕迹一般,壶底平整,端庄稳重。壶嘴小巧可人,微微上扬,出水非常的爽利,与之遥相呼应的壶把也是圈卷自然,端握舒适,二者的结合很好的营造出良好的空间结构,使得整体看起来更加的和谐自然。壶的颈部凸起,和肩部的过渡非常的流畅,同时又富有层次感,小小的细节处理凸显出作者高超的技艺水准和不着痕迹的艺术风格,非常的低调内敛,上面的壶盖边缘突出一些,压合壶口,严丝合缝,气密性良好,壶钮则是采用了传统的圆珠形设计,拿捏称手,实用性非常的强,同时和整体的相互衬托,这样一件筋纹和圆形相结合的作品,在我设计和制作的过程之中,希望能够把紫砂艺术最为根本的实用性最大程度的保存下来,再加上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名篇“客至”的铭文装饰,布局巧妙合理,文字隽永俊秀,刻绘的技艺更是巧夺天工,流畅自然,更加的凸显出其中令人思绪万千、遐想飞思的艺术效果,从整体上来看这件紫砂艺术作品“春水壶”,作者采用了古诗名字为其命名,可见非常的向往我们古人在诗词之中国营造出来的这种闲情逸致,于是通过非常难已成型的筋纹器来表现水波的荡漾和潺潺流动的样子,最终呈现出来的艺术效果也是非常的令人满意。古人往往喜欢寄景于情,把自己对于现实的情感表达寄托在艺术的表现形式之中,我的这件紫砂作品也是充分的考虑了这样的元素,用非常质朴自然的手法,把我们对于紫砂艺术的热爱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共同呈现出我们国人内心深处的精神境界,引人入胜,从而引起我们内心深处强烈的共鸣。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这是唐代诗圣杜甫的“客至”名篇,其中的意思是草堂的南北涨满了春水,只见鸥群日日结队飞来。老夫不曾为客扫过花径,今天才为您扫,这柴门不曾为客开过,今天为您打开。离市太远盘中没好菜肴,家底太薄只有陈酒招待。若肯邀请隔壁的老翁一同对饮,隔着篱笆唤来喝尽余杯。从全篇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感受到这是一首充满了生活情趣,至情至性的纪事诗,其中用“春水”“群殴”等等意象渲染出一种充满情趣的生活氛围,流露出主人公对于宾客来访而欢欣鼓舞的心情。特别是“春水”的意境作为由头最为贴切,在中国传统的文学描述之中,春水也带给我们许多的美好和无穷的想象力,“春江水暖鸭先知”的生动哲理也对于我们的生活具有着天然的影响力。所以,以春水为主题的艺术作品,往往反映出一种恬淡自如的生活情境和对于未来充满了希望的憧憬。我的这件紫砂艺术作品“春水壶”也延续了古人这一意象的传承,在纷繁复杂的生活之中向往简单直接、诚挚真率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道,把这些元素用在紫砂艺术之中非常的贴切,因为紫砂壶本来就是要在我们广大壶友的使用之中,才能够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这样的一件紫砂筋纹器,经过长时间的浇淋和使用之后,一定会散发出幽幽的暗光,如同玉石一般滋润我们的心田,令人爱不释手,更加凸显出紫砂和人之间微妙的关系,也能够更好的折射出在今天忙碌的生活和工作之中,我们最为期待的就是这种闲适淡雅的田园一般的生活,如同这首古人描写的诗歌之中的情境一样,令我们现代人也是心向往之。

2 结语

从我们古代的文学之中,可以感受到古人对于自然环境的热爱和对于生活充满了希望,尽管有许多的困难曲折也会从诗歌之中流露出来,但是最终都会看到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抒发,令人非常的感悟至深。我们古人对待周遭环境的态度和做人处事的方式,非常的值得我们学习,特别是在紫砂艺术之中,许多的匠人刚开始的时候肯定不可能是一帆风顺,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和学习,才能够领悟到紫砂艺术的真谛之所在,作品也才能够满满的被壶友们认可,这就需要一种淡然处之的态度来看待这一切,最终才能够取得我们期望的成功。

猜你喜欢
春水水壶紫砂
一泓春水战疫情
无相
借水壶
刘少白
《繁星·春水》:繁星永照,春水长流
春水
顾景舟洋桶紫砂提梁壶
变成洒水壶的男孩
鱼儿传尺素,春水携相思
带水壶的拉氏瓜子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