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种药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试验简报

2021-08-27 00:17方利民李海东尤希宇
上海农业科技 2021年4期
关键词:多菌灵赤霉病供试

刘 秀 方利民 李海东 尤希宇

(苏州市吴江区农业技术服务中心,苏州 215200)

赤霉病是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的重要病害之一。近年来, 随着小麦种植品种结构的调整,易感小麦赤霉病的白皮小麦品种在江苏省苏州市的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再加上小麦开花期遭遇了连续阴雨和雨后高温天气,导致近年来苏州市小麦赤霉病连续中等偏重发生,故在小麦生产上亟需使用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进行适期防治。为筛选出有效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新药剂,并确定药剂的田间最佳使用剂量,为新农药登记和使用提供科学依据,笔者于2020年进行了4种药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试验。现将相关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在苏州市吴江区同里镇北联村进行,试验田排灌设施齐全,地势平坦,土壤肥力中等,前茬作物为单季稻。供试小麦品种为“扬麦16号”,种植方式为稻茬免耕,每667 m2播种量为8~9 kg,确保每667 m2基本苗数为15万苗。试验田肥水管理参照小麦大面积生产的一般水平进行。

1.2 供试药剂

供试药剂为48%氰烯·戊唑醇SC(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40%丙硫菌唑·戊唑醇SC(溧阳中南化工有限公司)、30%唑醚·戊唑醇SC(浙江省桐庐汇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80%戊唑·多菌灵WP(南京惠宇农化有限公司)。

1.3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10个处理,分别为(每667 m2施药量):(1)48%氰烯·戊唑醇SC 40 mL,(2)48%氰烯·戊唑醇SC 60 mL,(3)40%丙硫菌唑·戊唑醇SC 40 mL,(4)40%丙硫菌唑·戊唑醇SC 50 mL,(5)40%丙硫菌唑·戊唑醇SC 60 mL,(6)30%唑醚·戊唑醇SC 20 mL,(7)30%唑醚·戊唑醇SC 25 mL,(8)80%戊唑·多菌灵WP 50 g,(9)80%戊唑·多菌灵WP 60 g,(10)清水对照(CK)。每处理重复3次,每小区面积为77.6 m2,随机区组排列。

1.4 施药方法

施药时间为2020年4月17日,小麦处于扬花初期(扬花株率为5%左右),天气晴朗,施药后48 h无雨。采用背负式手动喷雾器进行常规喷雾,每667 m2用水量为40 kg。

1.5 调查方法

待清水对照区的小麦赤霉病充分发病后,于施药后25 d(5月12日),采用5点取样法,每点调查100穗,每小区调查500穗,记录病穗数、病穗严重度,计算病穗率和病情指数。

小麦赤霉病严重度分级标准(以穗为标准):0级,无病;1级,病小穗数占全穗的1/4以下;2级,病小穗数占全穗的1/4~1/2;3级,病小穗数占全穗的1/2~3/4;4级,病小穗数占全穗的3/4以上。

计算公式:病穗率=(病穗数÷调查总穗数)×100%,病穗率防效=[(空白对照区病穗率-药剂处理区病穗率)÷空白对照区病穗率]×100%,病情指数=∑(各级病穗数×相对级数值)÷(调查总穗数×4)×100,病指防效=[(空白对照区病情指数-药剂处理区病情指数)÷空白对照区病情指数]×100%。

用邓肯氏新复极差(DMRT)法对试验数据(防效数值进行反正弦转换)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药剂安全性调查

经施药后田间调查,各药剂处理区的小麦长势均正常,无明显药害症状产生,说明供试药剂的安全性均较好。

2.2 不同处理对小麦赤霉病的病穗率防效比较

由表1可知,施药后25 d,每667 m2用48%氰烯·戊唑醇SC 60 mL对小麦赤霉病的病穗率防效最高,为86.67%,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每667 m2用48%氰烯·戊唑醇SC 40 mL和40%丙硫菌唑·戊唑醇SC 60 mL对小麦赤霉病的病穗率防效较高,防效均在80%以上;每667 m2用80%戊唑·多菌灵WP 50 g对小麦赤霉病的病穗率防效最低,仅为49.12%,显著低于其他药剂处理。

表1 4种药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比较

2.3 不同处理对小麦赤霉病的病情指数防效比较

由表1可知,施药后25 d,每667 m2用48%氰烯·戊唑醇SC 60 mL对小麦赤霉病的病指防效最高,为92.90%;每667 m2用40%丙硫菌唑·戊唑醇SC 60 mL和48%氰烯·戊唑醇SC 40 mL对小麦赤霉病的病指防效较高,防效分别为88.88%和88.18%;整体来看,施用40%丙硫菌唑·戊唑醇SC处理对小麦赤霉病的病指防效高于施用30%唑醚·戊唑醇SC和80%戊唑·多菌灵WP处理,其中每667 m2用80%戊唑·多菌灵WP 50 g对小麦赤霉病的病指防效最低,为62.20%,显著低于其他药剂处理。

3 小结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供试的4种药剂对小麦赤霉病均有较好的防效,持效性较好,且在同一药剂的推荐使用量范围内,加大药剂使用量能提高其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同时,各药剂均对小麦生长安全。其中,48%氰烯·戊唑醇SC和40%丙硫菌唑·戊唑醇SC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较好,尤其是48%氰烯·戊唑醇SC,其药剂处理区的小麦赤霉病发病率低,病穗率防效和病情指数防效均达80%以上。

综合考虑田间小麦赤霉病的发病率、药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及用药安全性,建议在小麦赤霉病发生初期,用48%氰烯·戊唑醇SC和40%丙硫菌唑·戊唑醇SC进行病害防治,且要注意轮换用药,如遇小麦赤霉病大发生年份,可适当加大药剂用量。

猜你喜欢
多菌灵赤霉病供试
小麦赤霉病农药专利资源评析
多菌灵在果园白三叶青贮中的降解及其对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小麦全程绿色防控用药试验分析
小麦全程绿色防控用药试验分析
芮城县:科学预防小麦赤霉病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蔬菜中多菌灵的不确定度评定
小麦全程防控应用拜耳公司农药产品试验
小麦全程防控应用拜耳公司农药产品试验
农业农村部部署小麦赤霉病防控
啤酒中的“多菌灵”会致癌,它真的有那么毒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