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叔叔于勒》主题及人物形象解读的嬗变

2021-08-27 02:12李庆玉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21年7期
关键词:我的叔叔于勒于勒菲利普

《我的叔叔于勒》是著名文学大师莫泊桑创作的短篇小说,小说通过对菲利普一家在贫苦线上垂死挣扎现状的描写,反映出了当时19世纪后半叶法国小市民家庭所处水深火热的生活境地,以此来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丑恶,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以金钱为主宰的嘴脸。在这部短篇小说入选我国教材的历史中可以看出我国社会思想意识的变迁,体现出了我国思想意识形态不同的风貌。

一、《我的叔叔于勒》主题及人物形象解读嬗变背景概述

莫泊桑是一位著名的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有着“世界短篇小说之王”的美誉,《我的叔叔于勒》是莫泊桑在1883年所发表的短篇小说之一。

1920年《我的叔叔于勒》的译本在我国出现。在建国后,很多地区都将《我的叔叔于勒》作为经典的名篇收入到了教材当中,而受到当时政治环境的影响,教材是将《我的叔叔于勒》作为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范本。彼时把作品解读为资本主义社会小市民的冷酷自私和拜金主义,由此揭露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冷酷无情。到上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加速了融入世界的脚步,同时社会意识形态也开始逐渐显现出自由开放的多元化格局,受到这一背景的影响,《我的叔叔于勒》一文的解读也开始出现了更加多元的色彩,人们已经不再满足于从政治角度去进行文章主题和人物形象的分析,而是开始从人性的角度去进行人物形象的深度挖掘,这就决定了《我的叔叔于勒》在不同时代背景下,对文章内容的解读也会产生不同的差异,从我国不同时期对这一文章的解读和持有的态度可以看出,中国社会意识形态在对待外国文学的态度变化轨迹上也凸显出了中国社会意识形态的进步。

二、《我的叔叔于勒》主题及人物形象解读的嬗变

(一)建国初期对《我的叔叔于勒》的工具性解读

1.以批判资本主义视角为主的主题解读

在建国初期,《我的叔叔于勒》选入中学语文教材时,中国的建设正处在前进的徘徊当中,人们的思想仍然受到左倾思潮的影响和钳制,人们对于《我的叔叔于勒》一文的解读也正表现出了拨乱反正的特点。

建国初期对语文教材中《我的叔叔于勒》主题的解读是固定的,不可更改的,唯一的。一直到改革开放初期,其初衷大致是一致的,从1985年的初中语文教材教案当中的教学目的是:认识在资本主义社会里金钱造成灵魂被腐蚀、骨肉遭离弃的罪恶。使得马克思所说的“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无其他”得到了形象的解释。

通过这个篇目,让学生认为资本主义社会是黑暗的、丑恶的,必定会灭亡,并以此来激发出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迸发出热爱社会主义的豪情,无不凸显出当时社会意识形态当中对无产阶级社会主义与资产阶级资本主义之间矛盾的不可调和。

2.以人物形象解读凸显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从人物角度去进行嬗变分析,可以看出菲利普夫妇是爱慕虚荣的,是势利和冷酷自私的小资产阶级市侩形象,在相互帮助、重视骨肉亲情的中国,在崇尚艰苦朴素的无产阶级革命情操的年代,无疑是最为典型的资产阶级形象,是必须受到无产阶级批判的。

从这一角度去进行人物的分析可看出,文章后边的情节中:从船长的口中确认了于勒的身份这一出人意料的结局,产生了极大的讽刺效果,是对人物爱慕虚荣、势利的深刻讽刺,在这一时期,《我的叔叔于勒》解读的主题是唯一化解读。所谓的唯一化,一方面是对解读是唯一的、固定的,没有任何争议,也就是说,《我的叔叔于勒》揭露的是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是冷酷无情的金钱关系,说明了资本主义的丑恶本质,而另一方面,是这一时期对于《我的叔叔于勒》的解读重点主要是集中在主题,人物形象的解读是为了主题解读所服务的,这样的解读是为中国共产党努力改造中国社会政治目的所服务的,是当时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域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矛盾斗争的凸显。

(二)《我的叔叔于勒》主题及人物形象的开放化、多元化解读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的改革开放逐步开展。但其与社会意识形态的发展相比较来说政治变化是处于落后的状态,是社会意识形态缓慢转变的过渡阶段,直到上世纪末,中国的社会意识形态领域才开始逐步的开放,于是对《我的叔叔于勒》的解读开始向开放和自由的方向发展,而且,中国社会意识形态领域的矛盾也逐渐向落后的生产力与不断提升的人民生活需求的矛盾转变。

1.主题与人物形象的开放性解读

随着改革开放快速发展的上世纪80年代到世纪末,这一时期人们的思想意识和思维开始从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格局中跳脱出来,逐渐地将语文教材和语文教学的政治功能淡化,使得人们开始重新的审视这篇文章,并在强调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和知识、能力培养中开始重视语文教学的工具性,这一时期对《我的叔叔于勒》的解读开始进行文章主题及人物形象的开放化解读。

在这个时期,对于《我的叔叔于勒》这篇文章的主题和人物形象的解读,主要可以从两方面去进行分析。一方面,主要为资本主义社会当中异化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另一方面则是小人物生活的辛酸苦辣。

资本主义社会当中异化的人与人之间关系,这也是这一时期较为流行的认知,主要是以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论述思想和理论为基础,其提出:“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温情脉脉的面具,将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即使人与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和冰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其它的关系。”

在小人物生活辛酸这一方面的解读则是部分学者所提出的,其认为这篇小说的主题表现的是小人物生活的辛酸,从菲利普夫妇立场看,他们为什么不去认亲弟弟于勒,首先是因为于勒占用了菲利普所应得的那份家产,由此可以看出,菲利普对于于勒这个弟弟是较为宽容的,但也正是由于于勒的这种恶行,將菲利普一家的生活导致贫困而无法自拔,而于勒发财的消息成了他们能够摆脱贫穷生活的唯一途径,是他们生活向往的精神支柱,在遇到无脸归来、穷困潦倒的于勒时,菲利普需要考虑生活是否会因接回于勒而更加穷困,女儿是不是会失去好不容易得来的婚姻?这也是很多挣扎在底层的小人物们所经常面临的选择。

从以上两个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关于主题与人物形象的看法主要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属于传统的,解读看法是从社会学批判的角度,将矛头指向了资本主义制度,其基调是属于批判的。而第二种则是属于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出发所进行的人物形象解读,对菲利普一家的生活状况做出了分析和关注,这种解读当中,批判与肯定并存。

2.主题与人物形象的多元化解读

主题的多元化解读:《我的叔叔于勒》主题的解读逐渐向多元化角度发展,主要表现在人们逐渐从文章主题认识到,文中除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之外,同时也反映了小人物的心酸,另外,还包含了人道主义的悲悯情怀以及对中下阶层人物虚荣心的讽刺。其多元化解读表现了多种方面,人物形象的多元化解读,部分学者认为菲利普夫妇和娱乐的人性恶,也就是从人性角度去进行了多元化的解读。从批判人性恶的角度对人物形象进行重新阐释,人都向往美好的、丰富的物质生活,希望能够富有,这是无可争议的,但关键是如何进行对目标的达成,无论是19世纪的法国,还是处于21世纪的中国,要想不劳而获显然是不可能的。而于勒则更多地是从人性每一角度去进行解读,虽然于勒最初始品性存在缺陷,但却并没有因金钱恶魔而发生扭曲,但却被金钱这个恶魔所毒害。在其富有时,能够想到菲利普一家,“富则回去同享”,但后来落魄后“贫则默默忍受”。所以由此可以看出,于勒的品性确实有着缺陷的一面,挥霍、侵占,但它也有善良的一面,不愿意因自己的穷困而去拖累哥哥一家。

也有部分人从人文关怀层面去进行了人物形象的解读,它们表达了对菲利普夫妇的同情,并且重新诠释了菲利普夫妇的形象:“人想过更好的生活,有自己生活层面的理想,是可以理解的,甚至是值得赞许的”,不能因为其生活在资本主义社会,就为他们带上势力和虚荣以及贪婪的标签,他们也是时代的悲剧。

不同时代、不同时期对《我的叔叔于勒》的解读是不同的,《我的叔叔于勒》解读的嬗变过程也是我国社会意识不断变化的历程,代表的是我国社会意识形态和人们思想的变化,体现出思想的积极超越与进步。

李庆玉,山东省巨野县教研室教师。

猜你喜欢
我的叔叔于勒于勒菲利普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自己的歌
《我的叔叔于勒》小说人物分析
《我的叔叔于勒》主题再探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想
大笨熊巴纳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