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理念下小学新劳动教育课程建设与实施

2021-08-27 07:48王琛臣
新课程·上旬 2021年20期
关键词:综合实践课程建设实施

王琛臣

摘 要:近年来,劳动教育成为全国教育工作的热门话题。作为一所完全小学,如何真实有效地开展劳动教育,充分发挥它的育人功能?在明确课程目标、规划课程内容、推进课程实施以及落实课程评价等方面做出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关键词:综合实践;新劳动教育;课程建设;实施

《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下文简称《意见》)指出:优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结构,确保劳动教育课时不少于一半。要给孩子安排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坚持值日制度,同时积极开展校外劳动实践和社区志愿服务。《意见》还就如何加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进行了系統设计和全面部署。

在倡导“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今天,“劳”向来比较短缺:没有系统化、标准化、可操作的劳动课程,甚至被智育课取代……那么小学阶段应该开展哪些劳动,以什么样的形式、在什么时候开展,又如何进行评价呢?根据学校实际状况,我们进行了如下实践。

一、明确劳动课程目标,整合周边基地资源

我校地处北仑城区,周边资源比较丰富。东边有区人民医院、青少年宫,南边是九峰山风景区和清水部队,西边有区图书馆和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北边有体育馆和地铁站等。学校适时提出了新的办学理念——“多彩泰河,精彩童年,出彩人生”!那么如何让每一个泰河学子“童年精彩,人生出彩”呢?我们想借助周边资源,通过构建具有泰河特色的“新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实施“多主题”劳动综合实践活动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精神,为出彩的人生夯实基础。

1.明确“新劳动教育”目标,指向四大活动板块。经过商议,我们将学校办学理念、育人目标、已有资源以及学生状况等统筹起来,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指导下,明确了我校“新劳动教育”课程的育人目标:培养“有正气、有美感、有底蕴”的出彩泰河少年。该课程指向考察探究活动、社会服务活动、设计制作活动和职业体验活动四大板块,这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纲要》、国家最新颁布的《意见》总体思路及育人目标相吻合。

2.统整“新劳动教育”基地,搭建劳动实践平台。为了给泰河学子提供足够的劳动平台,我们将校园内所有可以用的空间开发使用到极致,以“红领巾成长学院”为统领,下设“一镇”:即红领巾生活小镇;“六室”:即茶艺室、创客室、纸艺室、布艺室、版画室、烹饪室;“六园”:即动物园、茶香园、梅竹园、锄禾园、百果园、丹桂园。同时吸纳、整合校外丰富的教育资源,与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米兰社区、NBCT等10多家共建单位和九峰山风景区、北仑港口博物馆、区环境监测监控中心等10余家研学单位建立教育共同体,构建起立体多元的校内外劳动教育基地。

有了这些劳动实践基地,孩子们就有了用武之地。他们可以依托基地开展劳动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掌握本领,磨炼意志,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才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

二、规划特色课程内容,落实劳动实践基地

高尔基曾说:“当劳动是种快乐时,生活是美的……”那么什么内容、怎样的方式开展劳动实践活动学生会喜欢?谁去指导、怎么指导,劳动实践会更有效……这就需要我们对已有课程资源进行归类梳理,明确具有泰河校本特色的课程内容,优化课程设置。

1.规划“新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明确年级实践主题。根据学校界定的课程指向,结合已有基地资源,我们做了如下规划:一二年级注重劳动意识的启蒙,让学生学会日常学习生活自理,感受劳动带来的快乐,懂得人人都要参加劳动。三四年级从劳动意识的启蒙过渡到劳动习惯的探究和初步养成。五六年级则继续围绕卫生、劳动习惯养成,引导学生做好个人清洁卫生,主动分担力所能及的家务,适当参加校内外公益劳动,学会与他人合作劳动,热爱劳动。

2.落实“新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组建活动指导团队。《意见》指出,学校要切实承担劳动教育主体责任,明确实施机构和人员。我们依托校内“一镇六室六园”,安排了主题各异的劳动教育综合实践活动,同时组建了以德育处和大队部为统筹,以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为后盾,以班主任队伍为实施者的指导团队。团队教师能够在第一时间给予跟进指导,甚至可以跨学科进行指导,从而把握活动开展的质量。当然,依托校外基地,在家庭和社会开展相应的劳动教育综合实践活动也是必不可少的。除了本学科教师指导,还可聘请其他教师、校外辅导员和家长进行跟踪指导。

这样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开展活动,既有劳动实践活动主题,又有活动基地和指导团队,确保了“新劳动教育”活动实施更加通畅。

三、推进课程常态实施,凸显课程育人功能

雨果曾经说过:“未来将属于两种人:思想的人和劳动的人。实际上这两种人是一种人,因为思想也是劳动。”当然只有思想,没有实践,也无法达到劳动育人的目的。只有遵循教育规律,扎实推进课程开展,实现知行合一,才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1.构建“新劳动教育”实践序列,保障活动开展时间。《意见》指出:开齐开足劳动教育课程,不得挤占、挪用劳动实践时间。我校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结合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实践要求和培养目标,构建了科学的劳动教育实践序列,让劳动教育落地有痕。在课时保障上,每周少于1课时,对学生每日、每周、每月、每学期课外、校外劳动时间,我们也做出了相应的规定。

2.创设“劳动实践周”活动方式,凸显劳动育人功能。根据《意见》规定“大中小学每学年设劳动周”,我校充分利用优质的校外基地资源,结合学校育人目标,分年级段安排了“劳动实践周”综合实践活动(详见下表)。通过校外一周的实践,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四、落实多彩劳动评价,争做出彩泰河少年

凯洛夫说:“劳动使一个人的道德变得高尚……”学龄期是形成精神、养成习惯的关键时期。如果一个人在少年期没能尝到劳动的甜头,体会到劳动带来的成就感,他是不可能成为一个热爱劳动的人的。因此,对学生进行及时的、积极的劳动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

1.完善“新劳动教育”评价体系,激发学生活动热情。我校根据“新劳动教育”要求在原有雏鹰争章评价体系中增加“出彩(劳动)少年”进阶式评价体系,从每日、每周、每月、每学期正面、积极地引领泰河学子主动、认真地参与各项劳动。

每日评价采用“传统评价+云评价”的方法,记录学生每天劳动的点滴变化,量化为积分,小目标,大作用。每周评价采用“云评价+每周喜报”的方法,推送每周总积分给学生及家长,并用电子喜报来鼓励学生不断向前。每月评价采用“云评价+每月颁奖”的方法,班内每月召开劳动专题班会,根据每月劳动总积分,设立“劳动小达人金奖”“劳动小达人银奖”“劳动小达人铜奖”,并进行现场颁奖,合影留念。每学期评价通常采用“项目闯关+特长展示+积分兑奖+奖章晋升”的方法。通过实施以上种种评价,正面引导并保持学生活动热情。

2.开展“新劳动教育”成果展示,给予学生美好体验。项目闯关:结合本学期所学劳动技能,各年级设计一定的情境,举办“劳动嘉年华”,学生进行劳动闯关。特长展示:德育处开辟“云劳动”之“我来露一手”,让有劳动特长的学生有一个自我展示、分享劳动成果的舞台。积分兑奖是学生的最爱,学生可以用一学期所得积分做很多事情,既可以兑换学习用具,也可以兑换精神奖励,如和校长合影、做一天阅览室室长等。奖章晋升则根据各项劳动积分和学期总积分,颁发学校“劳动能手”铜奖章、“劳动能手”银奖章、“劳动能手”金奖章(出彩少年)。我们相信,这些孩子现在是劳动教育的受教者、受益者,未来将是劳动精神的弘扬者、引领者。

总之,学校不仅要培养孩子认识劳动的价值,更要注重劳动习惯的养成,因为习惯才是稳定的、自动化的行为。我们希望,通过建构并实施基于实践基地的“新劳动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掌握必要的劳动知识和技能,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孕育“出彩”的幸福人生。

参考文献:

[1]刘中华,隋桂凤.“新劳动教育”的内涵与实践路径[J].人民教育,2019(10).

[2]顾建军,毕文健.刍议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的一体化设计[J].人民教育,2019(10).

猜你喜欢
综合实践课程建设实施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新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教务管理优化路径探析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资源、生态与环境学科群体系下普通地质学课程建设思考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有效策略探究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