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课堂氛围,提高教学效率

2021-08-27 08:29杨文惠
新课程·上旬 2021年20期
关键词:营造氛围提高效率策略

杨文惠

摘 要:良好的课堂氛围是高效课堂的关键因素。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营造课堂氛围的策略,提高教学效率。从激发兴趣、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引导、突出重点、拓展延伸几方面,阐述营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氛围的策略。

关键词:营造氛围;提高效率;策略

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是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关键因素。良好的课堂氛围中学生用心学习、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师生关系平等和谐。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学生倾心投入学习中,既有自主学习,又有师生间、生生间的平等交流与探究,还有互助合作中集体智慧的碰撞,通过教师的巧妙点拨解决学生学习中的困惑,在因势利导中张扬学生的个性,抓住教学中的关键精雕细琢,使课堂精彩纷呈。发掘文本情感,促进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激发兴趣,倾情投入

课堂上可通过出示图片、播放动画、视频和自制微课,教师也可用丰富的语言创设情境,让学生置身其中,在兴趣驱动下做知识的探索者、发现者。课堂上根据不同学段小学生的兴趣点引导学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倾情投入其中,学生沉浸在汲取知识的旅程中而忘返,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如执教二年级语文《特殊的考试》一文,开课伊始,我运用多媒体出示电视台门前的熊猫台长和招聘广告的图片,并配以解说:“要通过怎样的考试来招聘‘小小卫生员呢?谁最后被录取了呢?”让学生当熊猫台长,看看小熊、小猴、小狐狸、小白兔在文中的表现,选择招聘一名主持人。带着疑问,学生全心投入读课文之中,课堂上呈现出的是朗朗的读书声。引导学生识记生字“须”,认识“彡”部,我制作了微课,在讲解中配合图画、音乐,课堂上学生识字兴趣浓,课堂学习氛围浓,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凸显主体,鼓励探究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应发挥“导师”作用,让学生自由、充分地参与学的旅程。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教师应给足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探究、自主识字、自主感悟、自读批注、自主发现问题的空间。在学生自学质疑中解惑,在学生迷惑中指点迷津,引导学生交流讨论,谈感悟,读感受。如引导低年级学生识字,先让学生自主识字,自己拼读,想一想,自己用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个生字,然后和同桌交流,接着集体识字方法碰撞,最后教师点拨、引导。在引导整个识字过程中,凸显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如我在执教四年级语文《麻雀》一文,通过出示三次导读提示引领学生参与到学习中。第一次导读提示:让学生自读描写小麻雀部分,用横线画出有关句子并思考,想一想:这是一只怎样的小麻雀,给同桌说一说。第二次导读提示:默读描写猎狗的部分并用虚线画出句子,想一想:这是一只怎样的猎狗?用关键词在画出的句子旁作批注。第三次导读提示:自读描写老麻雀的部分并用波浪线画出有关句子,想一想:这是一只怎样的老麻雀?小组内交流讨论。课堂上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自主探究、讨论交流、朗读感悟,引导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读感悟小麻雀、猎狗和老麻雀的特点。课堂上通过读一读、画一画、想一想、议一议,凸显了学生为主体,学生通过自主探究、集体智慧碰撞、教师的点拨,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深入了,学习的效率大大提高了。

三、平等交流,循序渐进

课堂上应该营造平等交流的氛围,教师不再是灌输知识给学生,而应该创设平等交流的机会,引导学生探究、发现。教师尽可能多地使用“你是怎么记住这个字的”“你是怎么理解的”“你是怎么想的”“你覺得该怎样读出你的感受……”这些激励和引导式的语言,师生间的平等交流,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精彩的语言应运而生……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了所学知识,达到了牢固掌握的目的。如我引导学生识记“特、持、等”这三个形近字,先让学生自主探究、发现。接着让学生说出自己观察三个字后的发现:这三个字里面有“寺”,只是部首不同。这三个字的部首都表示什么意义呢?然后教师边出示图片并随机引导:出示“特”的古字,从“特”的古字中学生发现“特”古时候表示牛,所以特是“牛”部;出示“持”在字典里的几个意思,“持”的本义与手的动作有关,所以“持”是“提手部”;“等”的本义是“整齐的简册”,出示古代简册的图片,学生发现古代的简册是竹简,所以“等”是竹字头。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平等交流,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了所学知识。

四、互助合作,共同进步

小学生游戏和学习都喜欢成群结伴,在小组内他们的学习热情高涨。在小组的竞争中他们集思广益,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课堂上应让学生互相帮助,各成员间扬长避短,共同讨论难点,互相交流学习收获,相互学习、共同促进。学生间的互助合作,使学困生得到帮助,使优生的长处得以发挥,互助合作中学生扬长补短,不同层次的学生语文素养都得到了提高……共同取得进步。互助合作中学生间的竞争更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内在潜力,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学习效率得到了提高。我在执教《题西林壁》这首诗时,出示小组互助合作导学提示:1.如何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呢?2.你从诗中悟出了什么道理?悟出诗歌蕴含的道理是诗歌的难点,通过小组内的讨论交流,教师点拨后才能悟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道理。学生在小组交流讨论中,教学的难点得到了突破,教学目标得以落实,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五、善待“出差”,巧妙点拨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时难免会出现“走调”“出差”现象。“走调”是学生积极思维的结果,反映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教师在肯定学生积极动脑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点拨,引导学生学会探索,引导学生探索的过程也使课堂更为灵动。例如,我在执教《盘古开天地》一文时,当学生读到“盘古也精疲力竭……”这句话时,学生举手说“精”错了,应该是“筋”。课堂上我随机让学生讨论这两个成语的异同,通过学生讨论,教师点拨得出:“筋疲力尽”和“精疲力竭”这两个成语的意思相近,“筋疲力尽”形容一点力气也没有了。“精疲力竭”指精神疲乏,气力用尽。形容精神和身体极度疲劳。由于学生动脑思考了,把“精疲力竭”和“筋疲力尽”这对近义词也牢牢地记在了脑海里。对于课堂上由于学生积极思维所导致的“出差”,教师要积极肯定学生勤于动脑,敢于质疑的好习惯,又要巧妙引导,使学生的思维豁然开朗。学生敢于质疑,善于动脑,课堂气氛就更加活跃了,所学知识在润物细无声中得到了落实,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得到了提高。

猜你喜欢
营造氛围提高效率策略
瞄准目标,精细练习,提高效率
瞄准目标,精细复习,提高效率
剖析错因 提高效率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提高效率
搭建支架发展“说”“写”
分享之路,从小起步
学生习作难题之解决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