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涵养家国情怀的实践研究

2021-08-27 16:49张惠东
新课程·上旬 2021年19期
关键词:实践研究道德与法治

张惠东

摘 要:小学生代表着国家的未来,因此教育工作理应从小开始。在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时候,教师除了要进行知识讲解外,还要尝试对学生的国家情怀予以培养。如此不但能够使其形成良好的个人理念,而且还能讓其对祖国有更为深厚的感情。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国家情怀;实践研究

对于道德与法治课程而言,现如今对学生的精神素养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要尝试对学生的价值理念予以培养,促使其形成家国情怀,进而为其发展带来诸多帮助。

一、涵养家国情怀的意义

我们国家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之中,诞生了无数名人。通过向他们学习,能够看到闪耀的爱国精神。无论是诸葛亮还是岳飞,他们都愿意为了保家卫国,牺牲一切,从而可以反映出特有的家国情怀,这也是民族的精神力量。所以,在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时候,教师除了要进行知识讲解之外,理应对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展开培养,促使其对祖国有全新的认知,对祖国的发展理念产生认同,进而能够为未来的祖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1]。

二、家国情怀教育中存在的不足

(一)知行合一不到位

通过相关调查可以得知,当前在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时候,之所以未能让家国情怀教育展现良好的效果,主要原因便是教学活动和学生的日常生活完全脱节。学生看似在课堂中学到了许多知识,也做到了全面认知,但这些知识点都十分抽象,学生很难完全内化并在生活中利用。而且,早期教师总喜欢将自己当作教学主体,强行展开知识传递,学生的地位变得十分被动,只能默默聆听。由于缺乏相应的指导,无法知行合一,进而导致教学效果下滑。

(二)与家庭教育产生矛盾

从当前来看,学生在学校中实际接受的教育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和家庭教育产生了矛盾,从而变得十分困惑。一般来说,为了让学生内心产生家国情怀,理应从家庭教育展开切入。毕竟父母是孩子最为重要的人生导师,很多时候,家庭教育给孩子带来的影响更大。然而,当前很多家长过于繁忙,对教育工作有所忽视,即便开展教育,也总是将注意力更多地放在物质层面以及身体健康层面,而忽略了精神成长部分。尽管父母在口头上一直有对孩子进行教育,但却没有在行为习惯上进行观察。而孩子的学习能力很强,很可能会学到不良的习惯,从而和教师在课堂中讲解的道德理念产生冲突,影响了教学质量。由此看出,只有学校和家庭一同努力,在教育理念上保持一致,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氛围,才能对学生的家国情怀予以培养。

三、涵养家国情怀的方法

(一)依靠核心理念进行培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但和国家的经济发展以及政治决策存在诸多联系,同时对家国情怀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也能起到一定的指导效果。在该价值理念体系之中,爱国教育属于其中的基础内容,教师理应转变自身原有的理念,将“强国爱家”以及“保家卫国”给予价值观的引导,促使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社会教育得到全面衔接,从而完成道德理念的渗透。

例如,在学习“复兴中华”的知识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其先把自己的梦想说出来,与其他人一同分享。之后再全部写在一张纸上,并交给老师。教师在收集了学生的“梦想”后,可以将其贴在黑板上,并和学生一同商量,思考如何规划和设计效果最好。并且还要在黑板的中心位置,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写下来,对学生逐步引导,让学生思考这一理念的意义、对每个人的实际帮助,从而促使学生的个人梦想能够和国家发展的梦想有效结合。如此一来,学生就会认识到,只有自己的祖国越来越强大,自己的梦想才有机会得以实现,进而使学生的家国情怀得到有效培养[2]。

(二)依靠日常生活进行培养

在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时候,教师如果单纯进行知识讲解,学生将无法全面理解。为此,教师需要尝试将爱国理念和关爱他人的思想和学生的日常生活全面结合,从而激发学生潜在的爱国情操,让学生变得更为理性和自觉,并尝试通过一些实践活动,对学生的道德素养展开培养。

例如,在开展“让生活多一些绿色”的活动时,早期教师喜欢直接灌输,让学生认识环保的意义,导致其个人兴趣无法被有效激发,学生即便学到了知识,也不知道如何应用。为了防止这一问题产生,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时,额外增加一些实践类内容,让学生自主尝试。首先,教师在完成知识内容的讲解之后,就可以带着全班学生来到操场之中,为每一个人提前准备三个垃圾袋,并分配一定数量的手套,在垃圾袋上分别贴上不同的标语,包括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以及其他垃圾,引导学生一同对操场中的垃圾进行拾取,感受打扫卫生的辛苦,逐步形成优良的道德品质,并使其环保意识有所强化。这样一来,课堂学到的知识内容就能全部带进生活之中,促使学生明白知识学习的价值所在,同时还能依靠实践的方式对课堂知识进行拓展,了解到如何有效分类,增强自身的综合水平。

(三)依靠历史经验进行培养

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课程,主要目的便是有效提高学生的基本认知,通过真实体验的机会感悟思想道德。在情感价值理念之中,家国情怀一直都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教师理应将学生当作主体,从而对其主体意识予以培养,通过在课堂活动中进行体会,感悟爱国主义精神。为了保证教学效果,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并提供相关真实案例,促使学生真正明白爱国的意义。

(四)依靠情境创设进行培养

在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时候,活跃课堂教学氛围一直都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当学生掌握了知识内容后,自然可以更好地进行教材学习,思考其中包含的道德素养,从而使自身的家国情怀得到培养。一般来说,可以采用的方法有很多,诸如音乐、视频等。学生也能根据自身想法开展相关表演活动,体会主角内心的情感、想法,促使教学工作顺利推进[3]。

例如,在学习“拒绝烟酒和毒品”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先抽出一定的时间,为学生讲解吸食毒品带来的危害。之后,再给学生提供一个和“禁毒”有关的舞台剧剧本,让学生自由组队进行表演。不同学生对剧本的认知和理解完全不一样,提出的想法自然会有诸多区别,实际的表演必然会各具特色。如此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深刻认识到毒品带来的危害,同时也能让学生明白国家对人民给予的无尽关爱,促使学生逐步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进而能够形成家国情怀。

猜你喜欢
实践研究道德与法治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教材研读思考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使用策略探微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生物实验拓展式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高校公体课中的实践研究
初中数学教学微课的实践教学研究
基于“项目导向”的税法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