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1)

2021-08-27 18:23乔菊先
新课程·上旬 2021年19期
关键词:有效问题情境教学原则教学效率

乔菊先

摘 要:长期以来人们对小学教育质量和教学效率给予了极大的关注,纵观学生所接受的教育历程,小学教学处于学生学习的起始阶段,而在这个阶段学生如果打好基础对学生后续的学习有着极大的帮助,因此而小学教学质量的提升也成为相关教育人员一直研究的重点问题。将目光集中于小学数学教学,分析小学数学教学应当如何有效地开展才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知识接收的效率和知识运用能力,同时分析了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对小学学生数学学习的影响和帮助,找到了相对应的创立原则和具体的创立策略,希望通过探讨和分析可以让相关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让学生树立基本的数学学习素养,掌握数学学习方法,为终身学习奠定好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问题情境;教学原则;教学效率

数学学习一直以来都是学生极为头疼的一个学习科目,数学学习的抽象化和概念化导致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面临的困难较多,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较弱,而在长期的测试和学习过程当中,学生很容易因为学习成绩不理想产生挫败心理,进而对数学学习更加厌恶,丧失了学习兴趣。一旦学生丧失了数学学习兴趣,再想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就难上加难,而小学数学教学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开端,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是极为重要的,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有效地解答问题,学生才可以逐渐地提高数学学习的热情,进而提升数学自信,形成数学素养。为此,如何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让小学数学课堂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相关教学人员十分关心的问题。经过长期的探讨和分析,人们逐渐发现了有效的问题情境创设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投入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有效创设问题情境应当如何创设,在创设之前应当秉承着哪些原则,也是相关教师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有效创设问题情境的原则

(一)以教材为基础

教学的开展始终要围绕着教材来展开,教材是经过相关教研人员长期的摸索和研究的过程中形成的教学体系,相关教研人员在充分的考虑学生的学龄特点、接受能力以及心理之后得出的教材内容,同时教材的编撰和确立也经过了重重的筛选和更正,因此教材具备较高的科学性和针对性,同时教材与教材之间又是环环相扣的,前期的教材会为后期的教材奠定基础。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也需要充分考虑教材的内容,以教材为基础进行延伸和拓展,创设出相对应的问题情境,相关教师需要充分研读教材分析教材内容,然后根据教材来创设相对应的情境,保证教材与情境具有较高的契合度,这样的情境创设才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教材的知识点,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认知以及应用能力。

(二)充分考虑学生特点

问题情境的创设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其设置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知识点、接受知识点,进而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而教师也需要充分地认识到这一点,问题情境的创设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因此在创设的过程当中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无论是学生的心理特点还是年龄特点,都需要考虑在内。教师需要认识到小学生因为身体年龄的原因导致这部分学生本身的知识素养和对客观世界的认知能力、表达能力、理解能力及运用能力都较弱,而在这个阶段如果展开问题情境的创设,就需要充分考虑到学生本身的经验和认知,确保学生可以充分地理解和认知教师所创设的情境。

教师在情境创设的过程当中情境的设定不应当过大过空,过大过空的情境创设很容易会导致学生无法完全捕获教师所描绘的情境,进而达不到相对应的教学目标。其次,教师需要在情境设定和创建的过程中充分地考虑学生的兴趣特点,小学生本身的年龄相对较小,这就导致这部分学生对新鲜事物的热衷程度相对较高,同时对趣味性的问题也具有较高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教师通过对学生心理的分析选择学生兴趣相对较高的情境进行创设,这样学生更愿意投入情境,也会更加主动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而提高了课堂效率,也加强了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运用能力。

众所周知,兴趣是学生不断学习和思考的不竭动力,只有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才更愿意在学习过程中思考和研究,而符合与学生兴趣的问题情境创设可以让学生对数学学习有所改观,对数学学习不再感到枯燥乏味,当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升之后,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抵触心理也会逐渐降低。

二、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

(一)设置悬念

在上文中也有所提及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相對较高的,对于未知问题也会有浓厚的兴趣,但是小学生的特点也十分鲜明,小学生极其容易被外界事物所吸引或者在长期接触一种模式一种事物的情况下,小学生很容易会对其产生厌倦,进而在心里对其打上枯燥乏味的标签。数学学习也同样如此,长期以来相关教师一直秉承着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在授课过程中秉承着应试教育的观点采用题海战术,导致了小学生对数学学习一直以来就具有较高的抵触心理。为了让学生对数学学习重新燃起兴趣,教师就需要转变自身的观念和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需要在课前导入的时候学会设置悬念,引起学生的思考和学生的关注,让学生产生好奇心,进而对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产生更大的学习欲望。

例如,在讲述“三角形内角和”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准备好量角器,然后选择教材上某一个图形,让学生用量角器测量三角形其中两个角的度数,当学生测量结束之后由教师引领学生去猜第三个角的度数是多少,然后教师再猜测第三个角的度数。反复几轮之后,学生发现教师每次都可以准确地猜出第三个角的度数,学生就会好奇教师是如何做到的,教师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引入“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的数学概念,通过这种方式来设置悬念调动学生积极性。

学生在课堂上做出的活动相对较多,既动手又动脑,同时又引发学生的猜想和推算,而教师每一次都可以猜出第三个角的度数时学生就会好奇教师是如何做到的,教师进而引入课堂知识,学生恍然大悟,对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记忆的也会更加深刻,同时在应用的过程当中也更加得心应手,通过有效设置悬念的方法让学生脑海中产生问题,并对问题的解答产生极大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而引入教学,实现教学效率的提升和学生理解的提高。同时这种方式也可以充分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相较于传统的“填鸭式”学习,这种既动手又动脑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而言更加新颖,更有趣味性。

猜你喜欢
有效问题情境教学原则教学效率
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
浅析如何在小学数学中创建有效的问题情境
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之我见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
浅谈现代中职英语教学方法
任务型教学在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的应用研究
小步教学法的教学原则
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的应用
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效率
论花样游泳运动员选材和初级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