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进程中的中小学劳动教育资源差异与劳动教育评价

2021-08-27 18:53巨祥来田小萍
新课程·上旬 2021年19期
关键词:城乡差异劳动教育中学

巨祥来 田小萍

摘 要:劳动教育主要是劳动的态度、意识、习惯、技能等各个方面的教育,当代中国城市化、城镇化进程中,随着农村小学逐步撤并,中小学生逐步集中到城市、县城、乡镇学校,劳动教育资源发生很大变化。因此,需要分析城乡小学劳动资源差异和对应的劳动内容差异,提倡新劳动教育思想,编制差异化的学校劳动教育评价方案。

关键词:城乡差异;中学;小学;劳动教育;评价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劳动教育始终是中小学全面教育的组成部分,有时候也被称为劳动与技术教育。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新技术革命的推进,劳动教育逐步被忽视。

一、劳动与劳动教育的概念及其具体内容和目标

经济学理论层面的劳动包括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但在汉语的习慣用法中劳动是指体力劳动为主的活动,脑力劳动为主称为工作,对应的英语是Labor和work,但在英语里,劳动Labor有时候也指工作work。随着当代社会学术发展,有的学者还提出生理力劳动[1],有的学者还提出学习也是劳动,但当我们说强化劳动教育的时候,我们主要针对的是体力劳动和劳动意识养成问题,因此传统教育学领域的劳动概念主要是指体力劳动。最近10年,上海、江苏等地区部分中小学提出新劳动教育的概念,重新确立劳动教育的内涵和外延,将环境教育纳入劳动教育[2],将当代社会电子网络设备操作劳动等内容也纳入劳动教育范畴[3]。有的学者还将劳动分为校园劳动、校外劳动、家务劳动[4]。校园劳动还可以分为教室卫生劳动、种植劳动;而校外劳动分为厂区劳动、田野劳动和社区劳动。

20世纪中国教育学的劳动教育,是指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和态度,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形成劳动习惯和技能的教育,是全面发展的主要内容和组成部分,因为产业机构基础,学生劳动以工业劳动和农业劳动为主要内容[5]。21世纪的劳动教育主要是树立劳动的正确观点、懂得劳动的重要意义、培养劳动的热爱情感、养成的劳动良好习惯,塑造劳动的优秀品质,抵制好逸恶劳、贪图享受、不劳而获、奢侈浪费的恶习。当然广义的劳动也包括学习活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适当的吃苦精神,也是劳动教育的延伸内容。进而可以认为,当代中国的劳动教育其实也是通过劳动教育开展思想品德教育、身体素质教育、审美情操教育、心理品质教育,其最终目标是立德树人。劳动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劳动态度、观念、意识和习惯的养成,劳动技能、劳动技术的学习和掌握并非教育目标和必要任务。

二、城市化进程中的中小学劳动教育资源差异描述

20世纪70年代,我国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学校不仅有劳动课程,而且学生随时都在参加劳动,包括田间劳作和校园建设劳动。20世纪80年代后期,为了适应新技术革命的需要,强化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保障学习时间,很多学校的劳动课程被取消或者实际被取消,素质教育理论中也未强调劳动素质的教育,劳动教育内容实际被融入德育、智育、体育之中,被严重忽视。导致当代各级各类学生,有的歧视劳动人民,有的歧视体力劳动,有的追求奢侈、浪费粮食,有的贪图享受、懒惰自私,有的职业学校毕业生不愿意到工厂农村就业,有的普通高校毕业生不愿意去企业公司就业,都想坐办公室当领导,考公务员当干部。因此,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完全必要、正当其时。然而当前重提劳动教育,却需要考虑城乡学校劳动教育内容和形式的差异问题。当代中国城市化、城镇化进程中,随着农村小学逐步撤并,小学生逐步集中到县城和乡镇,劳动教育资源发生很大变化。因此,需要分析城乡小学劳动资源差异和对应的劳动内容差异,编制差异化的劳动教育评价方案。

20世纪80—90年代的农村小学,其校址都在村庄田野,学生每天都生活在田野,随时随地跟随父母乡亲劳动,或者跟父母兄弟姐妹拾捡麦穗、拔草喂猪;放羊放牛、喂鸡养鸭;整理院落物件、清洁家室卫生;烧炕挑水、烧火做饭。玩耍游戏都是劳动的游戏,接受劳动教育。21世纪以来,随着农民外出务工规模快速扩大,农村大部分中小学生随父母进入小乡镇、中县城、大城市学习,或者想方设法转到县城学习,接触农村农活越来越少,留在农村的多半成为留守儿童,为了保证儿童学习质量,家长和祖辈还尽量不让儿童参与家务劳动。当然也有很少的学生因为单亲家庭、失亲家庭、病患家庭、残疾家庭等,却做着成年人的工作。总体而言,离开农村后进入城市城镇,离田野越来越远,劳动资源越来越少,如何开展劳动教育值得研究。

同样,县城、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为了学生安全稳定,学校实行严格的进出校管理制度,学生每天三点一线生活,接触的就是校车、公交车、出租车,校园、教室、厕所、食堂,最多路过建筑工地,看看校园草坪和花池。小商贩家庭还可以帮助父母做点生意,农村户籍学生还可以暑假、寒假回家做点农活,绝大部分学生缺少劳动机会和资源,特别是学生到工厂参观实践的机会严重减少,何况为了安全,学校缺乏带学生参观学习实习实践的信心和决心。为此,上海、北京、杭州、成都等城市有的小学采取设立劳动教育基地的方式,或工厂或农村,或街道或公司。但我们发现,很多教师乃至学者继续坚持劳动就是农村和工厂劳动的思维定式,尚未认真研究新时代劳动的多元内容和多样形式,需要扩展思维、扩大视野、创新内容。

三、新时代普通中小学劳动教育内容形式创新问题辨析

承前所述,新时代劳动概念的内涵外延已经发生变化,新时代城市化进程造成劳动教育资源发生变化,必须突破思维定式,开展新时代的新劳动教育。按照《劳动教育指导纲要》,小学阶段主要是自我生活劳动和校园劳动教育,而中学阶段主要是生产服务劳动和技术技能劳动教育。比如小学阶段的个人物品清洁、教室环境卫生、校园卫生保洁、垃圾分类处理、种植养殖体验;比如中学阶段的家庭清洁美化、餐饮烹饪技能、家用电器维修、木工电工技能、陶艺布艺学习、社区公益服务、大型赛事参与等。但这些教育形式和内容要结合学校所在区域生态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因地制宜、因校施教,着重使小学生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提升集体荣誉精神、强化劳动意识、感知劳动乐趣、爱惜劳动成果。着重使中学生体会劳动光荣、尊重劳动人民、养成劳动态度、形成劳动品质、增强公共服务意识、培育社会公德意识、获得初步职业体验、理解劳动创造价值、形成服务社会情怀、强化社会责任意识、增强生涯规划能力。

猜你喜欢
城乡差异劳动教育中学
在多解中学创新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基于公平视角的城乡学前教育差异分析
基于教育公平的音乐教育城乡差异调查
通货膨胀的福利成本城乡差异分析
通货膨胀的福利成本城乡差异分析
大学生的内隐人际信任初探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