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背景下以党建引领课程思政育人体系的构建

2021-08-27 05:53陈锋
文教资料 2021年14期
关键词:育人体系三全育人党建

陈锋

摘   要: “课程思政”,是教育改革进程中明确提出的任务。高校要积极响应教育改革的号召,不断在实践过程中摸索构建党建+课程思政的全新教育模式。应始终以党建工作为基本核心,以党员干部群体为骨干,加快全新育人体系的应用步伐,让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同步进行,形成互补互助的协同效应。本文分析课程思政的关键因素,对“党建+课程思政”育人体系构建的可行性进行探讨。

关键词: 三全育人   党建   课程思政   育人体系

新時代的教育发展方向明确指出,高校教育需要始终将“立德树人”视为基本理念,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整个教育过程,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相应的专业知识,更要逐步更新学生的思想政治理念,实现全方位育人的发展目标。为实现这一既定目标,高校党支部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堡垒作用,将教职工党支部视为核心,党员干部视为骨干,明确下一阶段的工作方向,构建一支思想政治水平过硬的教师队伍。

一、课程思政的关键因素

(一)党的领导是实现“课程思政”的政治保障

从本质来看,“课程思政”是改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的一种有效方式,也是实现三全育人的可靠途径。在推动“课程思政”改革工作的过程中,高校党支部需要明确各级党委的基本责任和义务,将工作任务落实到个人,充分发挥党支部的组织能力和政治引导能力,组织各级党委党员干部和教师参与到政治理论学习当中。实践证明,要想在真正意义上实现“课程思政”的发展目标,教师需要掌握出色的思想政治能力,并勇于在实践当中摸索,寻求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之间互相融合的有效方式和途径。在这一过程中,高校党支部需要坚持“教育引导党员”的基本原则,鼓励党员干部勇于表现,树立良好的形象,做出明确的表率,发挥模范先锋和带头作用,最终推动全校教师参与到“课程思政”改革浪潮当中。从某种角度来看,党员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党支部的领导,这就对高校党支部的各项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高校党支部不仅要主动探讨实现“课程思政”的有效方式和途径,更要让每一位党员干部深刻认识到“课程思政”对于提高高校教育水平的积极影响和作用价值,号召党员干部表现自己,敢于迎难而上,最终达到由点及面的作用效果,将“课程思政”改革措施推向全校[1](44-45)。

(二)加强课堂阵地建设是“课程思政”的关键所在

“课程思政”强调在专业学习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这一举措是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种颠覆,让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具体、更加客观,实际教育效果必定能够超越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为实现“课程思政”的改革目标,高校需要加强课堂阵地建设,从诸多专业课程中选择“示范专业课程”,并设置教师示范先锋岗位,鼓励诸多优秀的教师去争取、去创造。课堂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同时是教授专业课程的主要场所。课堂建设工作的开展可以让“课程思政”改革理念更加具体、更加真实,实践过程中积累的教学经验可以为优化改革和建设方案提供依据,纸上谈兵的方法无法保证改革的成功率,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才能够创造无限可能。高校教师需要大胆尝试、大胆前进,不断探究课程思政的实现途径。同时,高校教师可以通过示范课程深度发掘课堂中潜在的“思政元素”,通过探讨、分析的方式寻求将“思政元素”与专业教育相互融合的可靠方式。此外,高校教师还需要深度挖掘教材中的教学案例,主动分析教材案例中可用的思政元素,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设计、选择教学方案,制定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三全育人教育改革,让思想政治教育贯彻整个专业课堂[2](59-64)。

(三)塑造专业教师队伍是“课程思政”的根本

“课程思政”是在原本专业课学习的基础上,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让二者充分结合,增强教学活动的教育效果,发挥作用价值。思想政治教育与普通专业学习有着本质上的差异性,专业学习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从引导角度开展教学活动。思想政治教育要从学生出发,以教师为主要的参与者和发起者。习近平同志曾说:“教师承担着最庄严、最神圣的使命,既要做学问之师,又要做品行之师。”教师在学术层面的造诣是引导学生不断前行的基础,而教师的人格魅力则是保证思想政治教育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从我国高等教育现状来看,多数高校强调对于专业课的学习,高校方面针对教师的考核指标以实际教学效果为主,但对教师能否在学习和生活当中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引导缺乏监督,导致多数教师长期侧重于对学生专业知识的培养和教育,并不会过于注重思想教育工作的开展。在三全育人的教育背景下,“课程思政”改革势在必行。要想实现这一既定的改革目标,不仅要制订周密、科学的计划和措施,更要注重对教师队伍的塑造,着重培养专业知识过硬、教育经验丰富、价值观念正确及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队伍,只有这样才能为实现“课程思政”改革奠定良好的基础条件。

二、“党建+课程思政”的可行性

(一)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的基本要求

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立德树人是现阶段我国的基本教育方针,各级别学校需要在立德树人的基础上,不断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从这一要求可以看出,结合我国基本国情,推动社会主义教育方式是实现立德树人的有效途径。党建工作是社会主义教育方式的精髓和核心。党建工作的进步任务是实现党支部的基本建设,保证党支部顺利运行和各项党内工作顺利开展。“立德树人”是党在新时期对于我国教育体系提出的基本要求,而“党建+课程思政”则是实现这一要求的关键所在[3](67-68)。

(二)加快党建工作、教学活动与人才培养的融合

在“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要求下,培养综合型人才是高校的核心人才培育方向,也是国家对于高校提出的任务要求。“党建+课程思政”模式的应用,可以提升高校教师队伍的思想理论水平,通过强化思想武装的方式,让政治理论学习和党建工作落实到日常教学活动和工作当中。课程中的“思政元素”会得到深度挖掘、整理和应用,同时,高校人才培养效果可以进一步增强,且能够提升教师队伍的综合教育水平。由此可见,“党建+课程思政”模式的应用能够加快高校多个方面的融合速度,促使高校教育水平不断提高。

三、怎样构建“党建+课程思政”育人体系

(一)加强党员教师队伍建设

高校党支部首先要在基层支部党员干部当中筛选一支专业水平过硬、教学经验丰富、思想意识先进的教师队伍,不断对这支教师队伍进行强化培训,确保每一位教师都能够掌握正确开展课程思政的有效方式,并在摸索前进过程中总结“课程思政”的执行经验[4](184-185)。

(二)打造示范课程

高校每一个专业均需要塑造一门示范课程,并对该课程教学大纲进行调整、课程进行重新安排、教学方式进行二次优化。其中需要确保采取的教学方式能够吻合“课程思政”的基本要求和建设阶段总结的执行经验[5](34)。

(三)整理教材中的“思政元素”

每一个专业、每一门课程都应当对教材中的“思政元素”进行筛选,在明确了教师队伍和教育方式之后,要定期通过交流探讨的方式筛选教材内容。教材中的“思政元素”需要充分体现出党中央强调的国家情怀、工匠精神和担当精神等,教师需要结合教材内容,在适当时机引入思政教育,确保二者衔接得当,避免思政教育内容的出现过于突兀。同时,教师队伍还应当注重对于教育经验的总结和整理,总结课程思政过程中的经典案例,不断通过后续实践完善相关内容,为课程思政在全校范围内的推广奠定基础。

(四)构建师生教学效果评价体系

在现有示范课程当中选拔3名学生党员,学生党员要从学生角度参与“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建设。学生党员需要积极成为学生群体的表率,参与到教学效果评价体系当中,为高校不断优化“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提供建议。同时,学生党员还应当主动帮助教师采集课程中的经典案例,及时向教师反馈。教师需要积极与学生党员沟通交流,鼓励学生党员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并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对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进行调整。

四、结语

“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的建设并非一朝一夕,而是一项长期性的系统工程。在探索全新教学体系的过程中,高校、党支部和教师需要形成三位一体的关系,落实“三全育人”提出的基本要求,加快教育改革步伐,切实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际效果,为国家培养更多社会主义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杨玉,余宝蓉.“三全育人”背景下以党建引领课程思政育人体系的策略[J].中外交流,2019,26(48).

[2]韩红亮,杨桦,王雪梅,等.“课程思政”融入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体系构建与路径探索——以水利类大学生“寻美家乡河”活动为例[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4(1).

[3]张健.“三全育人”背景下构建研究生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的路径探索——以《工程伦理》为例[J].公关世界,2020(10):67-68.

[4]李杰瑜.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规划课程思政育人功能研究——以三全育人为背景[J].文教资料,2020(1).

[5]吴艳.“三全育人”背景下,課程思政对大学英语教师职业发展路径的新要求[J].中外交流,2019,26(23).

[6]鹿丰玲.三全育人模式下课程思政问题的探讨[J].文教资料,2018(26).

[7]杨亚楠.基于新媒体的高校学生思政教育发展策略探究[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8(08).

[8]张磊.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全面推进思政教育特色路径研究[A].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三等奖论文集[C].2017.

[9]宋建丽.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大精神推动思政教育改革[A].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论丛(第2辑)——思想政治教育新探索[C].2012.

[10]黄闪闪,高炜.“五大发展理念”指导下的“互联网+思政教育”——方法论与启发性原则[A].发挥社会科学作用   促进天津改革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十二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C].2017.

猜你喜欢
育人体系三全育人党建
深化实习育人体系培育产业后备人才
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四全”育人体系
构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育人体系的实践与探索
高职校园文化活动育人体系构建初探
新形势下切实解决国企党建工作弱化虚化问题的思考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