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中工匠精神的内涵定位及现实驱动

2021-08-27 05:53张樱
文教资料 2021年14期
关键词:工匠精神高职教育

张樱

摘   要: 实行现代高职教育工作时,培养学生工匠精神是现代经济良好发展的必然,也是现代职业教育内涵发展的必然,更是高职学生良好发展的必然。高职学校应当在思想上深化工匠精神内涵,总结高职学校培育工匠精神的直接原因。再结合这些信息在物质、精神和行为三个方面对高职教育工匠精神的培育提出合理建议,有利于现代高职学校教育良好发展。

关键词: 高职教育   工匠精神   环境育人

1.引言

从国家经济发展大局来看,推崇工匠精神、锻造时代工匠已然成为经济转型发展的新目标,也成为“中国制造2025”迈向高端制造的精神支点与战略定位。作为工匠教育的源出地,高职院校必然承担着培养工匠技能、培育工匠精神的角色使命。基于此,探讨在新时期高职院校中开展工匠精神相关教育调整,有助于更优质的职业人才培养与输出,不仅为高职教育提质升级提供新的思考与选择,更为国家“中国制造2025”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强力支撑。

2.高职教育中工匠精神的内涵定位

2.1职业性是工匠精神的本属特征。

从精神实质的角度看,工匠精神是基于某种职业操守与能力的优秀精神。要想深入剖析“工匠精神”,理解工匠的内涵实质,必须从产生的本体谈起。工匠是指通过工业生产制造等机会针对工作岗位需求所培育的專业性人才。这种人才首先要符合所从事职业的技术要求、技艺要求及技能要求。一般情况下,在某种职业岗位上各项能力达到一定水平,才能进入工匠行列。依据这个标准,我们认为并非所有生产制造职业的劳动者都算得上“工匠”。一是仅仅技术熟练而非技能高超的简单工人,二是没有接受工业文明熏陶的作坊工。

2.2人文性是工匠精神的品质追求。

如果体现高度的工匠精神,就会体现高度的精准的辨别能力和要求。工匠精神的另一个内涵即文性。也就是说工人在思想上对人文主义效用了解,在工作环节,体现高度的安全意识和职责意识,逐步对产品制造方案进行优化升级。恰好是在如此充满人文性的条件下,工匠才会以高度的思想定力参与到产品精细研制过程中。生产出的产品必然兼具视觉艺术美感和深化的文化内涵,工匠精神也不是仅凭功利思想所能达成的,而是在淡化名利、成就之上的思想境界,体现独特的个体魅力,向心力必然会被确定为工业发展的新理念。不断塑造社会的正义感、文明精神、奉献精神,澄清社会不良习气。人文性实质是品质性,更是个体人及整个时代工匠精神的特色标识。

3.高职教育中工匠精神培育的现实驱动

3.1工匠精神在整体环境中的植入需求。

真正意义上教育活动的良好开展,需要得到相关行业的支持与助力。在各行业领域的效用深度和正向影响力,都是现代高职教育高效实行的前提条件。从社会各行业的角度来说,国内工匠教育的社会支持力并不高,工匠精神的亮点未能在现代社会环境中产生影响力。工匠精神在现代高职教育中未能得到充分融入,也未能得到切实体现。自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原本低成本制造为擅长的轻工生产模式还在逐步发展中。然而长期遵循如此重生产轻发展的思想,在经济快速提升和生活条件愈加优越的条件下,各行业在产品量方面的需求已体现供过于求的态势。进一步强调产品质量及新颖性,使国内轻工业的发展受到强大冲击,工匠精神就会得到现代企业的高度接受。如果从全球经济层面分析,就会发现,工匠精神的弱化可能使企业将发展目标定于短期范围,不考虑发展的稳定性,而是注重事实时期内的经济效益。市场发展机制的不完善使得一些产品仿造的现象再度出现,继而所涉案件就会对实体经济发展造成诸多不良影响,这也是对国内工业发展提出的预警。

3.2工匠精神在高职教育中的培育桎梏。

要想保证工匠精神能够深化,应当根据学生对工匠精神文化的领悟程度进行考虑,决定学生接受工匠精神文化的前提条件是学校浓厚氛围之于学生的影响度。一方面,应当遵循重技能轻思想的原则。通过对近期状况的分析了解到,现代高职教育过程处于应试思维模式的束缚中,所确立的各个决策与行动基本是学生理论基础和岗位技能方面,强调合格率。然而在思想文化教育方面,则未能予以充分考虑,如此发展状态难以保证工匠精神在高职教育中得到深化。教育模式强调框架式讲解,忽视指导状态。一些高校在工匠精神教育环节高度重视浅表融入,把工匠精文化元素展示于视线所能及的所有空间环境中,体现思想上的硬性灌输。在如此刻板框架的氛围下,学生无法轻松愉悦地感知到工匠精神文化的内在含义,未能得到亲身体验,更多时候都是对所涉文化内容感到厌倦。实际上假若工匠未能得到学生的积极了解和充分领悟,可能明显弱化其在高职院校教育中全面融入的程度,无法切实体现其教育人、影响人的显著效用。

3.3工匠精神在人文培育中的引力弱化。

工匠精神本身就具有人文内涵,在考虑将工匠精神文化融于高职教育时,应当结合现代发展态势和需求,进一步注重校园文化的营建与人文教育环境的布置。当然,在各行业领域竞争环境愈加复杂的条件下,高职生就业往往面临诸多困难,人文教育质量成效不见明显提升。现实情况导致工匠精神文化在职业教育融入中缺乏顺畅性,使得工匠文化与人文教育都成为职业教育中的冗余活动。现代高职院校在具体发展中往往将考核设计作为着重点,导致其在品牌确立和质量竞争等方面,难以在人文教育环节提高重视程度,仅注重学生在毕业尽快融入工作环境的基础上得到较高的酬劳。使学生产生共鸣,在具备扎实、丰富文化基础的同时,也具备成熟专业技能,保证在工作环境有良好发展。片面认知使得一些高职学校不能科学分析和深化领悟工匠精神文化,导致工匠精神文化在高职学校中的融入伴随较大难度,使得高职学校的工匠精神文化教育过程难以有序快速发展。

4.高职教育中工匠精神的培育路径选择

4.1创新物质文化载体,营造“环境育人”的培育氛围。

文化精神内涵的充分彰显和宣传需要以现实事物或实体空间为依托。应在关系企业或高职学校内部,营造专项的工匠人才培育氛围,大力优化升级文化环境,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合理调整教育实训空间。也就是说,在教学楼、宿舍楼、公共空间等区域以板报、多媒体动画等形式,适度融入工匠文化元素,把这些实体空间都设置为宣扬工匠文化、实行工匠教育的重要依托,并以文化标志或相关艺术作品在校内公共区域营造工匠文化氛围。二是充分运用现代先进信息技术的优势条件,采取所有可行措施促进工匠精神在网络环境深广性宣传,也就是说,可以在校内局域网平台上,以公众号、微信等形式,集中宣传校内工匠精神文化教育中的感人、励志故事,保证这些故事都能够对学生的思想意识有重要影响,进一步确立教育发展路线的同时,创造专项的工匠精神培养环境,力求在强化高职文化教育质量成效的同时,为高职生未来良好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4.2增强精神文化引力,明确“文化育人”的品质要求。

文化是学校得以稳定发展的思想内涵。现代高职院校应当切实知晓文化教育的正向意义,进一步彰显文化育人的显著引领作用,给工匠精神在高职教育中的良好融入創造有利条件。根据工匠精神内涵,深化实行思想教育。应利用多种可行措施发掘或集中优秀工匠人的励志故事,通过依托导向的宣传开阔学生知识视野,促进学生深切领悟到工匠人的职责感。与此同时,还应当在专业教育环节全面落实工匠文化,特别是在复杂技术的指导中,应当进一步体现工匠精神文化的育人效用。有效融入工匠精神文化,提高素质教育质量。应当积极鼓励学生在短时间内深入企业一线生产环境,感受精细、快节奏的工作气氛,并且以优秀工匠人的标准引领学生。在这种快节奏的气氛中,学生能够以正确思路行为做出正确的决定,实现理想发展目标。不仅如此,高职学校还应考虑请高资质专业人员在职业精神方面向学生做出明朗化阐释,考虑与联合单位共同开展相关活动,保证在高职教育的各个专业体系引入工匠精神文化教育,如此保证学生避免陷入就业难的处境。

4.3厚植行为文化魅力,丰富“实践育人”的培育内涵。

工匠文化能够对民众工作学习行为起到正向指导的作用。只有在业务活动中体现出精益求精、实事求是和尽职尽责的状态,职业人力资源才能快速融入现代工匠队伍中,通过对近期状况的分析了解到,现代高职学校学生学习生活的条件都较为优越,该时期是学生强化本领、确定发展方向的重要时期,高职生应当充分运用好这一重要时间,强化专业技能,发展综合素养,时刻以严格的标准自我管理,以正确的思想意识和行为姿态融入工作环境。高职学校应当进一步强调工匠精神在学生思想和行为中的积极影响。充分体现模范在人力资源培育方面的重要意义,逐步在行为文化方面加大研究力度,促进学生培养工匠行为。

一方面,应当加大平时教育管理力度,优化升级规章制度。在具体教育活动中,高职学校应当以“严是爱,松是害”的思想为引导,在学生言行发展上持续以高度严格的标准合理限制。在制度层面,应考虑对教学管理制度的长期落实和实时创新,让管理制度作为学生思想、行为逐步优化、体验学习锻炼气氛的引领者,应当在制度落实和创新中确立行为模范,促进学生积极从模范角度进行自我剖析和管理,保证快速发展复合型工匠人的精神面貌。

另一方面,增进沟通,改良教育教学策略,提高综合素养。现代高职学校在平时发展中应当考虑与相关企业充分联合,规律时间,组织学生开展定岗实习活动,促进学生在思想上强化工匠意识,在行动上提高工匠素养。鼓励学生以工匠姿态经常参与工匠劳动环节,要求学生遵从观望、随从、上岗的发展过程,确保实习生在产品研制的各个环节都能够做到理论丰富、技能成熟,发展为企业工作的探索者、体验者和预备者和引领者;鼓励学生以工匠者姿态,把具有复合型能力的工匠确定为学生发展路上的引领者,借助技术指导与思想熏陶,促进学生对工匠精神有更加深化的了解和体验。

5.结语

在全面求新、求快、求高效的新时代背景下,高职学校肩负着培育、储备工匠型人力资源的职责,在平时相关工作中,应当在对工匠型培养内涵有充分领悟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同时,制定现实可行的专业教学评价基准点,加强工匠精神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融入,促进人文教育与工匠精神充分联合的文化内涵深化等,力求强化高职学校人力资源培养成效,保证切合现代社会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袁珺.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养成的路径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20(32).

[2]阳艳美.高职教育如何培育“工匠”精神[J].文教资料,2020(24).

[3]易思红.创新创业视角下高职大学生工匠精神的传承与培育[J].内蒙古煤炭经济,2020(11).

[4]罗霞.“工匠精神”视域下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策略探讨[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0(10).

猜你喜欢
工匠精神高职教育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