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科教学课程建设规划研究

2021-08-27 06:23蒋兴巧
文教资料 2021年14期
关键词:课程建设

蒋兴巧

摘   要: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以培养高素养的思政教师为目标,政治学科教学课程建设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结合政治学科教学课程建设现状,对课程建设进行合理规划。

关键词: 政治学科教学   课程建设   课程规划

本文所涉及的主要课程是:政治(学科)设计与教学、政治学科名师教学艺术赏析、政治学科高考试题分析、中学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中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教学技能综合训练(含微格)。

一、课程建设现状与不足

(一)政治学科教学课程建设现状

政治学科教学课程属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师德规范、教育情怀、学科素养、教学能力,引导学生学会育人、学会发展。政治学科教学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紧密结合,为学生从事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基础的教学、管理、宣传等工作奠定基础。

在课程内容方面,以“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标准为先导,结合中学思想政治教学进行课程设置。开设“政治(学科)设计与教学”课程,结合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培养学生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的教学能力。开设“中学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课程,引导学生熟悉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理解学科知识体系,培养学科素养。开设“政治学科高考试题分析”课程,引导学生关注高考动态,初步掌握进行试题分析的方法,为学生毕业后进行教学奠定基础。

在课程教学方面,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在注重学科教学理论教学的同时,注重实践教学。在“教师教学技能综合训练(含微格教学)”中,通过试讲、磨课、评课等环节,培养学生教学基本技能,学生具备初步的教学能力。在“政治学科名师教学艺术赏析”课程中,通过小组评课、学生互评、教师点评等,进一步加强学生对教学技巧的学习,同时在名师教学艺术赏析中,培养学生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感,培养教育情怀。

在课程管理方面,注重利用校内、校外平台、实习基地开发课程资源,丰富课程管理形式,完善课程管理和评价机制。如“教师教学技能综合训练(含微格教学)”课程,让校内教师和中学教师共同参与课程考核,在学生试讲后,校内试讲指导老师会给出一个成绩,学生需要上传教学文件至系统,由至少两位校外指导专家进行评审,提高课程评价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二)政治学科教学课程建设不足之处

1.课程体系化建设不足

虽然各门课程在政治学科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课程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没有形成课程群、模块化,缺乏整体性。如政治学科教学理论与教育基础理论、教师专业发展(含教师职业道德)课程之间存在很多交叉及联系,但没有整合,独立开设。在实践教学中,还未形成科学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联系不夠紧密。

2.课程理念建设不足

对于师范生师范技能的培养,往往认为是学科教学的任务,常常局限于学科教学。在师范技能培养过程中,政治学科课程教学虽然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但是其他专业课、专业核心课程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培养学生教学技能。缺乏师范技能培养氛围,未形成师范技能培养合力。

3.课程信息化建设不足

目前政治学科教学课程基本采用的是传统的授课模式,教学方法缺乏创新性,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不足。很少运用翻转课堂、雨课堂等信息化教学手段。线上课程、线下课程、线上线下相结合等课程开发不足。

4.课程评价体系不够完善

课程考核以传统的考核为主,对过程性评价重视不足。课程评价虽然结合了校内外资源,但尚未形成完善的课程评价体系。

二、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方向,结合《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标准》,坚持“扎根地方,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积极推动教学信息化,优化课程体系,开发课程资源,深化课程改革,加强队伍建设,强化课程管理,凸显优势特色等,不断加强课程建设工作,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应用与共享,全面提高学校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三、建设目标

根据教学内容,整合教学资源,形成政治学科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课程群,形成多样化、多类型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根据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特征,制定科学完整的课程评价体系。结合信息化教学,开发政治学科线上、线下一流本科课程。在学科课程教学中,结合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标准,充分与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开发教学实践平台,建立“观摩—见习—研习—实训—实习”的实践教学体系,在实践教学中逐渐提高学生的从教能力。

四、建设举措

(一)课程教学队伍建设

开展教研活动,加强与中学政治学科教学的联系,邀请中学政治教师指导学生教学实践,提高学生的实践教学能力,壮大政治学科课程教学队伍。加强校地合作,将学科教学与政治学科教研所相联系,聘请学科教研所的专家作为兼职教师,指导政治学科教育教学。加强校际合作,加强学科教学的教师、专家之间的联系。整合已有教师资源,结合思想政治教育教研室各教师所学专业,充实学科教学教师队伍。聘请博士、硕士等担任指导教师,提高课程教学团队的水平。组织教师到学校外部进行进修,更新教学思路和课堂教学观念。组织教师们定期进行教学经验交流,在互相交换教学中发现新的思路和观点,发现教学的不足之处,并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二)课程教学资源建设

开发校本资源,将政治学科课程教学与学校社团、学科教学中心、教师教育实训中心相结合,拓展实践教学资源。利用教学名师教学视频资源,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评课能力。利用本土文化资源丰富教学内容,结合当地文化古迹、文化名人等资源,与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相结合,培养学生开发利用教学资源的能力。重视学科教学竞赛,营造“以赛促训”的教学氛围。注重开发中学教学资源,通过观摩中学优质课、公开课,充实实践教学资源。搭建高校与中学教育联系平台,便于学科教学教师定期了解一线教学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科教学。

(三)优化课程体系

根据课程内容,整合理论课程体系,建立教育基础理论、学科教学论、教学技能一体化教学体系。整合校内外实践教学资源,利用见习、微格教学、学生试讲、学生实习、教学研习等实践教学环节,形成“观摩—见习—研习—实训—实习”的实践教学体系。更新课程教学理念,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才培养体系。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完善课程评价体系,注重过程性评价,形成科学完善的课程评价体系。课程考核多元化,在平时作业中增加查阅资料、写课程小论文、撰写教学设计方案、说课稿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科素养。重视学生素质教育,弱化抽象的理論知识,强化知识的运用,培养学生的政治学科素养。

(四)优化课程教学内容

关注学科教学前沿,不断更新和丰富教学内容。在理论教学中分模块优化政治学科课程教学内容。利用CMCC慕课等平台,运用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充实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参考最新的教材,将新的教学内容融入教学中。教材是教学的原点,尽量选用国家级的规划教材,保证教学质量。注重理论教学与综合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运用电子教材、学科网等丰富教学内容,建立政治学科教学网站,为广大师生提供信息沟通、教学研讨的互动平台。

(五)改进教学方法

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结合新课程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加强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优化实践教学环节[1]。转变教师角色,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运用启发式教学和创新式教学,改变学生被动式的学习形式。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在政治学科理论教学中,改变以往的灌输式教育,在运用讲授法的同时,结合一些教学案例、教学活动等,运用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活动教学法等。以教学目标为出发点,科学选择教学方法。如以技能训练为主的课程,可选择练习法;以培养自学能力为主的课,可选择学导式教学法,等等。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虽然在教学中起到主导作用,但是教师主要的责任应当是引导[2]。将信息技术与高校教学模式紧密结合,创新教学方法,构建和运用网络课堂、数字课堂等。将微课、慕课、翻转课堂、雨课堂等运用于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断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度,发挥学生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利用信息技术,开发教学资源。积极利用线上课程资源,线上线下相结合,开发精品课程,不断扩大教学受众面,提高理论教学水平,打造信息时代的“金课”。关注学科教学前沿,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合理开发和利用最新的教学资源。学习现代先进的教育教学技术,合理运用教学资源。注重教学与科研的有效结合,以科研促教学,以教学助科研。

(六)加强课程实践环节建设

将课程实践环节科学分布于不同学习阶段不同课程之中。在低年级侧重于理论课程教学,同时应有适量的实践环节,如开展社会调查,提高学生搜集、分析信息的能力;如紧跟热点,确立专题,展开讨论、辩论等形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关注热点、关心时事,逐步培养学生政治认同、公共参与、理性精神、法治意识的政治学科素养[3]。与中学教学联系,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教学技能、职业技能等。落实好教学见习,规范化学生见习管理考评机制,提高学生教学见习的实效性,培养正确的职业认知能力。科学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组织学生到中学开展教学观摩,开阔学生眼界,提高学生的教学鉴赏能力和评课技能,增强职业认同感。利用中学优质教学资源,组织学生观摩优质课、公开课等。中低年级时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以“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为导向,运用学科教学理论。规范学生教案撰写,明确教学环节,撰写说课稿,开展小组说课等综合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实践教学热情,提高教学质量。高年级时充分进行教学实践,通过教学实习、顶岗实践、教学研习等环节,提高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依靠“学校师范生技能大赛”“四川省师范技能大赛”“华文杯”等教学技能大赛,以竞赛标准不断磨炼教学基本功,提高学生的实践教学能力。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参加教学技能大赛,不断提高实践教学指导技能。学生通过参加师范生技能大赛,不断提高教学技能,逐渐形成“重教学实践”的学习氛围。规范化学生教学实践管理,形成科学教学实习管理体系。实习前召开实习总结大会,介绍实习的任务,强调实习的重要性。指导学生合理实习规划,实习前两周以听课为主,听课过程中,注意结合实习指导教师的教学内容及时进行教学反思。在实习过程中,加强专业技能指导,分小组安排实习指导教师,开展线上线下实习指导,不少于6次。校内指导与校外指导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习质量。实习结束时,组织学生进行实习总结。在开展教学实践的各阶段,应引导学生进行教学实践经验总结,开展教学实践研习和教学调研,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研究水平。

(七)课程培育机制

对教师们和学生们设立合理的激励机制,提高师生的积极性和课堂教学质量。设立教学评价小组,建立教学评价机制,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保证教学质量。在学生层面,注重以过程性考核为引导,活跃课堂氛围,提高课堂积极性。树立学习榜样,营造良好的学风,激发学生群体的学习热情。研究课堂教学改革机制,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陶永华.新课程思想政治(品德)怎么教[M].合肥: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2]韩震.思想品德与思想政治课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林崇德.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9).

猜你喜欢
课程建设
优化措施,提高能力
“需求导向”视域中地方高校音乐专业的声乐教学构建
发酵设备与实训精品课程建设研究
高职机械类专业“CAD图形设计”课程建设
MOOC时代创新区域教师培训课程建设研究
《海图学》课程的建设与实践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资源、生态与环境学科群体系下普通地质学课程建设思考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