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网络基础模块教学评价

2021-08-30 08:25钟建业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21年10期
关键词:学业模块核心

钟建业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从三维目标转向学科核心素养目标。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是信息技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信息技术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由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类课程组成。网络基础模块是针对网络基本知识和实践应用而设置的选择性必修模块,也是培养学生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的重要渠道。

教学评价是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应基于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展开。通过评价的合理实施,不断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水平,激发学生学习、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帮助学生逐步提升信息素养。因此,如何基于《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标准》),有效实施教学评价,从而实现“教—学—评”的一致性是教师教学实践和教研指导的关键问题。本文基于网络基础模块的课程内容要求、学业要求、学科核心素养水平,探讨如何进行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评价。

网络基础模块教学评价的依据

1.准确把握网络基础模块学业要求

《标准》中对每个模块课程都有具体的学业要求。网络基础模块学业要求围绕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四个学科核心素养的维度进行阐述,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

从学业要求的文本陈述结构来看,主要是采用“学习表现(行为动词)+核心知识”的陈述方式。学习表现指的是针对具体的核心知识和能力任务,学生能够有哪些具体的行为表现,行为动词主要包括知道、理解、描述、掌握、列举、判断等。例如,“列举日常生活中与物联网相关的设备,描述其工作原理”指的是学生掌握了物联网相关设备这个核心知识以后,能够列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具体案例,并能够描述其工作原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完成能力活动任务的类型不同来进行评价,因为不同类型的能力活动任务能够体现不同的学科核心素养水平。

2.明确网络基础模块学业质量水平

学业质量是对学生多方面发展状况的综合衡量,改变了过去单纯看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的评价方式,引导教学更加关注育人目的。学业质量标准把学业质量划分为不同水平,描述为不同水平学习结果的具体表现,因此,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教学要求,也为教学评价提供了依据。

学业质量水平是根据问题情境的复杂程度、相关知识和技能的结构化程度,以及思维方式、探究模式或价值观的综合程度进行划分的。高中信息技术学业质量水平共4级,每级水平主要表现为学生整合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在不同复杂程度的情境中运用各种重要概念、思维、方法和观念解决问题的关键特征。高中信息技术学业质量标准是阶段性评价、学业水平考试命题的重要依据。网络基础模块学业质量水平分为水平3和水平4两级,水平3和水平4之间具有由低到高逐渐递进的关系。具体内容如表2所示。

网络基础模块的过程性评价

基于项目的学习是《标准》所倡导的主要的学习方式,这种基于真实问题情境的学习能够整合知识与技能,在项目实践中渗透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网络基础模块的学习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实践性,学生经历的项目学习过程是进行教学评价的重要依据。基于项目学习的评价无论是学习实践还是最终的成果最常用的方式就是运用评价量规来进行评价。

项目学习的过程中包含了很多重要的学习实践,如探究性实践、社会性实践、审美性实践、技术性实践、调控性实践等。探究性实践评价的重点是学生在项目学习过程中的探究深度。社会性实践评价的重点是学生在项目学习过程中与同伴进行沟通和交流的成效,以及在此过程中发展出来的相应的社会责任感。审美性实践评价的重点是学生在项目学习过程中对学习成果和报告的艺术性思考。技术性实践评价的重点是学生在项目学习过程中运用技术的熟练程度和适切程度。调控性实践评价的重點是学生在项目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学习品质,如坚持性、主动性、专注度、自我反思等。

在同一个项目中,并不是所有的学习实践都要进行评价,可以根据项目学习的目标,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应的学习实践进行评价。对学习实践的评价有助于学生提高知识的理解能力,增强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自我反思和评估能力。项目学习成果评价量规设计通常包括两个方面:①对项目学习成果本身的评价;②对项目学习成果交流展示效果的评价。

例如,在网络基础模块《网络协议、设备与操作系统》这一章中,设计了“组建家庭局域网”的项目。通过项目学习活动,学生能够熟悉TCP/IP协议的主要功能和作用,理解网卡、交换机、路由器等基本网络设备的作用和工作原理,了解网络操作系统的功能,能够使用基本网络命令查询联网状态、配置情况,发现和解决网络故障。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笔者针对探究性实践设计了相应的评价量规,如表3所示。

网络基础模块的终结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指的是在教学活动结束后对课堂教学的达成结果进行评价。一个单元、一个模块,或一个学期的教学结束后对最终结果的评价都可以说是终结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的首要目标是对单元目标或课程目标的实现程度做出判断,也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测。终结性评价最常用的一种方式就是考试,以考试成绩来评定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教学质量。考试可以采取纸笔测试或上机考试的形式。基于学科核心素养测试的试题命制是终结性评价中的关键环节,既要注重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考核,又要关注学科重点知识与核心能力的渗透。

在网络基础模块考试命题的过程中,需要特别注重以真实生活情境为问题情境的命题策略。基于真实情境的问题解决是测试核心素养的重要方式,因此,一定要基于真实的问题情境来命制题目。终结性评价的内容具有较强的综合性,通过提供较为真实的信息技术问题应用情境,检测学生在解决信息技术问题过程中综合应用所学内容的能力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情境的设计与选择一方面要尽可能符合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本身的学业要求,另一方面也要拓宽思路,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复杂性(如下图)。

图中的题目依据网络基础模块学业中的要求——“理解物联网的概念,认识与物联网相关的应用;列举日常生活中与物联网相关的设备,描述其工作原理”,以及网络基础模块学业质量水平3中的要求——“理解物联网的概念,认识与物联网相关的应用”,重点测评学生的信息意识、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两个学科核心素养。基于真实的生活问题情境,可以很好地考查学生的知识应用和迁移能力。

结束语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针对教学评价的研究也是促进信息技术学科课程建设、实现“教—学—评”一致性的关键。为了有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深入推进素质教育,通过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实现学科育人,笔者会继续实践研究,期待有新的突破和思考。

猜你喜欢
学业模块核心
Module 2 Highlights of My Senior Year
Module 4 Music Born in America
基于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评价与水平划分
一图GET“党务公开”核心点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的调研报告
业精于勤
每月核心经济指标
必修模块相关知识过关训练
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