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30年来邵雍《皇极经世书》研究评述

2021-08-30 08:26波,邵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天象易学学术

崔 波,邵 宇

(1.郑州大学 《周易》与古代文献研究所,河南 郑州 450000;2.郑州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强调,要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河洛文化”是“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邵雍之《皇极经世书》又是“河洛文化”的重要代表作之一。因此,深入展开邵雍《皇极经世书》相关的整理与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对“黄河文化”的保护、传承、弘扬。文章围绕近30年以来国内外学界关于邵雍的《皇极经世书》所开展的研究状况进行具体、深入地分析,探究其合理与不足之处,对其未来研究方向给予展望。

一、邵雍与《皇极经世书》

邵雍(1011—1077),字尧夫,自号安乐先生、伊川翁等,北宋著名理学家、易学家。其代表作为《伊川击壤集》《皇极经世书》,特别是《皇极经世书》蕴含着邵雍先天象数易学的核心思想。该书共12卷64篇,前面六卷以《元会运世》为主,34篇;次四卷为《声音律吕》,16篇;再次为《观物内篇》,12篇;最后为《观物外篇》,2篇。前62篇是邵氏自著,末2篇是门人弟子记述。

纪昀曾在《四库全书》(文渊阁本)中就邵雍之《皇极经世书》内容概要及历史地位进行了详谈。概要论之,《皇极经世书》是一部“明天道而责成于人事”之著作。具体而言:其一,该书是一部运用“元会运世”的先天象数易学模式统摄历史发展、自然变化、社会人事预测的著作。其二,该书之卦象推理注重理、术、数的融合,具有十分明显的实践效果,以河洛、象数之学显著于世,受到历代所重视。其三,该书所蕴含的内容之深邃,纵观历史维度之广大,不是一般著作所能相比,其难度令人望而却步,历代能够完全清晰明了其内涵之人甚少。其四,该书不同于传统儒家之言,亦不同于谶纬之说,具有极高的创新度,其所凸显的“术数之象数易学”是中国传统儒学体系和易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1]

梁启超尝云:“康节先生,以宇宙万有,皆生于心,事事凭空创造,后人无此聪明,故不能传其学”。梁氏所言道出了邵雍易学演变模式的高超之处,以及对邵雍易学思想不得其传的悲哀与遗憾。因此,研究邵雍《皇极经世书》对于拯救、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诠释、推广儒学文化和易学文化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二、近30年来邵雍《皇极经世书》研究状况

目前,国内学术界关于邵雍《皇极经世书》的学术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1989年(如图1所示)。

图1 《皇极经世书》研究发表成果年度分布数据图(数据来源:中国知网)

近30余年涉及邵雍《皇极经世书》的主题研究主要涵盖以下几种研究类型:其一,图书方面,整体性专题著作较少,相关涉及性著作相对较多,多年以来出版的数量并不乐观(如图2所示)。

图2 《皇极经世书》图书学术发展趋势数据图(数据来源:郑州大学学术搜递系统)

在学位论文方面,共有9篇论文涉及,其中仅有1篇相关博士论文;在期刊论文方面,以《皇极经世书》为主题的文章相对较少,仅9篇,研究主题主要集中于易学、历史、哲学(侧重于理学)、文学、音韵学等(如图3所示);在会议论文方面,更是鲜有涉及这一主题(如图4所示),而在外文学科方面的研究更是缺乏。

图3 关于《皇极经世书》研究主题数据分布图(数据来源:中国知网)

图4 《皇极经世书》会议论文学术发展趋势图(数据来源:郑州大学学术搜递系统)

借助于以上“学术辅助分析系统”便可清晰看到:近30年来,国内外学界关于《皇极经世书》的学术研究在各个类型方面皆处于十分短缺的地步。尽管研究主题方面看似涉及面很广,但无论是成果数量还是研究深度都显得极其不足。整体而言,当前学界关于邵雍《皇极经世书》的研究程度还处于纪昀之“能明其理者甚鲜”及梁启超先生所言之“不能传其学”的尴尬境地。具体而言,目前国内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整体性研究。如李申从思想传承和内容解读方面展开研究,考察了邵雍思想形成过程中的周敦颐因素和魏伯阳因素等。[2]潘雨廷则是从思想结构的建构方面提出见解。[3]李大秀对近十年来(2010—2019)中国内地邵雍研究进行综述,指出这十年来关于邵雍思想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先天易学、《春秋》学、心学等方面。[4]

第二,先天象数易学研究。这是当前研究的核心领域。唐明邦先生所编写的《邵雍评传》清理了先天易学的宇宙本体论及其运化准则,阐述了先天象数学关于宇宙万物衍化的数学图式,廓清先天易学的历史观,将其“元会运世”的历史衍化进程,视为弥纶天地的世界历史年谱,将其“皇帝王霸”历史观,视为别开生面的中国历史年鉴编纂思想。唐明邦肯定邵雍的先天易学实为关于宇宙结构的创造性探索,其整齐划一的象数序列图式,构思奇妙,超越传统易学思维框架。同时,他对汉代经师京房、郑玄、荀爽、虞翻等的象数易学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对他们利用《周易》构架,结合阴阳五行、日月星辰、四季物候的变化,创造的互体、旁通、卦气、爻辰等象数模式体例而形成的《周易》象数学,具有批判地继承和创新应用,提出六十四别卦中六爻之间由大致九个方面形成网络关系。[5]而之后关于邵雍先天象数易学的研究大抵都离不开唐明邦先生的体系,相关的学术成果往往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易数思想的研究,如赵源一从天地之数、动植通数、元会运世之数等五个方面对邵雍之易学思想进行解读。[6](2)对推步思维的研究,如胡京国认为邵雍的《皇极经世书》是用“推步”的思维方法写成的,如“加一倍法”“物象推演法”等等。[7](3)对先天图卦序的研究,如郭彧认为邵雍先天图卦序来自李挺之卦变说。[8](4)对思想传承、比较研究,简明通过对邵雍和蔡沈思想的对比研究,分析二人的理数思想关系;[9]宋锡同经过考证研究肯定了邵伯温对邵雍先天易学的继承与发挥。[10](5)对先天易学的理论本质研究,现有成果的共识在于《皇极经世书》最终的使命在于人事。

第三,声韵学研究。如冯蒸对《皇极经世书》中的浊塞音二分和次浊声母上声归清类现象进行探讨。[11]蔡明芳认为《皇极经世书》中的《声音唱和图》分天声(韵母)与地音(声母),天声分平上去入、辟翕,地音分开发收闭、清浊,以声音唱和作为邵雍象数易的完整运用体现。《皇极经世书·观物外篇》更进一步提出“韵法”,尝试绾合相关韵部开闭特性与四时运行之理,益显其声韵与易学的跨领域认知。[12]鲁冰清等人认为邵雍《皇极经世书》是在先天象数模式基础上构建了“天声地音,律吕唱和”的隐喻模式,并对后世明清学者产生了深远影响。[13]陈大为则从声、韵、调三个方面入手,详细分析了《皇极经世书声音唱和图》中反映的北宋汴洛方音现象,肯定其在宋音研究上具有重要价值。[14]

第四,历史学研究。梁书民等人对邵雍《皇极经世书》中的年表进行分析研究,进而考察中国远古帝王详细年表与疆域。[15]吴怀祺肯定了邵雍之《皇极经世书》蕴含着宇宙起源和社会变迁的史学价值。[16]丁颖茵对邵雍《皇极经世书》中的自然与历史进行论述,分析其自然观与宇宙论,并就此挖掘其与新儒学复兴的关联。[17]

第五,理学思想研究。姜锡东在对北宋五子的理学思想体系比较研究的过程中指出邵雍思想体系的独特性和相对完美性。[18]蔡方鹿从理学经学义理化的视域角度指出,邵雍对儒家经学,尤其是易学十分重视,在对经学和儒家经典的研究中开创了经学义理化的先声。[19]王乐涛等人从其理学思想内容的体系建构中肯定了邵雍“理学始祖”的地位。[20]杜保瑞肯定了邵雍儒学建构之义理的重要性,指出儒学是需要象数学的,需要象数学的宇宙论知识建构,以协助儒者掌握世界变化的信息,用来有效管理国家。[21]

第六,生命哲学研究。林素芬从哲学实践的角度认为,邵雍将观物哲学落实为安乐哲学的具体开展形式——实践空间与实践行为。在她看来,邵雍的观物哲学属存有论与知识论范畴,安乐哲学属人生论范畴;观物哲学落于生命实体中,表现为安乐哲学。[22]宋锡同就“观物工夫”展开生命境界的研究。[23]

第七,其他研究。金祖孟从自然科学角度审视邵雍的《皇极经世书》,他指出邵雍的“天圆而地方”实际上是浑天说,即天圆地平说。邵雍的地平说来自浑天说的地方性,即把地球的局部当作整体,因而把局部地区的直觉印象当作世界性规律。[24]朱炳祥等人则对邵雍《皇极经世书》中的“一分为二”观念进行分析研究。[25]张岱年剖析了邵雍《皇极经世书》中“学不际天人,不足以谓之学”的“天人合一”思想。[26]

综上,当前国内外学术界对邵雍《皇极经世书》的研究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对于挖掘《皇极经世书》的理论内涵,弘扬其学术价值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亦存在较大问题。困于其内容之玄奥,研究资料之缺乏,总体而言,目前的研究状况是群体分散,研究深度不够,缺乏专题性、全面性研究。具体而言,一是缺乏对邵雍《皇极经世书》的版本、内容的比勘考证整理。二是在《皇极经世书》的内容方面依旧延续校对纠错的模式,对于其具体内容的体系建构、思想挖掘、价值评估缺乏实质性的突破,学术化水平依旧处于初始阶段。三是在弘扬《皇极经世书》的易学价值、理学价值、声韵学价值、文化交流价值上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缺乏有效的推广途径,经典的生活化、普及化程度较低。因此,面对“不能传其学”的尴尬局面,即便邵雍《皇极经世书》具有巨大的资料收集整理难度、内容思想理解难度和社会普及难度,我们依旧要迎难而上,投入更大的精力和心血对其进行学术挽救和社会推广。

三、邵雍《皇极经世书》研究的未来展望

基于学界现有的研究状况,关于邵雍《皇极经世书》研究主要可以围绕其学术思想和实践应用两大方面展开深入、细致、全面的创新研究。

首先,邵雍《皇极经世书》的学术思想研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第一,邵雍《皇极经世书》版本学研究,需要进行的工作主要有版本注解校对,辨别真伪,通俗解读。不同时期的版本均有较高的价值,值得深入细致地梳理和研究。不同版本之间皆有传承与借鉴,往往后代之注解版本皆是以前代已有版本为参校本,对明显的讹误进行考据、校改,但也不乏有学者进行创新性诠释,如何梦瑶之《皇极经世易知》里面就有部分自己的观点和对史实的正误。通过对宋、元、明、清、近现代以来不同版本的比勘研究,可以发现不同时代的学术特色和理论特质。第二,邵雍《皇极经世书》图书学研究,这是邵雍易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需要深入研究。在《四库全书》经部易类,邵伯温《易学辨惑》介绍了邵雍之学的源流,朱震的《汉上易传卦图》列出了邵雍的《先天图》(称《伏羲八卦图》),《易学启蒙》引用邵雍的《先天图》(更名作《伏羲六十四卦方位》图),又引用邵雍《观物外篇》语录多达27条,《周易本义》卷首列出了《先天图》。此后经部易类的134部著作中有 55部都引用邵雍的《先天图》或语录。如果把“存目”之书和后来《续修四库全书》统计在内,引用邵雍《先天图》和语录的易类著作则超过百部。在经部五经总义类,有杨甲《六经图》六卷,其中卷一列《先天图》及诸多衍图。第三,邵雍先天象数易学研究。主要包括邵雍先天象数易学的宇宙本体论及其运化准则;阐述先天象数易学关于宇宙万物衍化的数学图式;廓清先天易学的历史观;诠释象数易学与先天象数易学的内在联系与区分,厘定邵雍先天象数易学形成的逻辑脉络和传承路线。第四,邵雍历史哲学、理学思想研究。就邵雍“元会运世”的易学象数模式阐说其历史哲学思想,分析邵雍对理学范畴的应用、理学体系的形成等重要作用,建构邵雍理学思想体系。第五,邵雍《皇极经世书》声韵学研究。针对《皇极经世书》之《观物篇》第三十五章到第五十章的内容以及《律吕声音机要图》等,从声韵学的角度展开探究,尝试在以往的基础之上明晰其内容排布、意蕴解读等,并借此分析宋代的民间俗语等。

其次,邵雍《皇极经世书》思想的实践应用方面,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学术思想的降维处理,即如何将学术话语转化为日常生活化语言,进而推动《皇极经世书》思想能够被不同层次的主体所接受、理解。这就要求能够清晰、准确地对《皇极经世书》进行通俗注解,既能保证内容的精准,又可保障文本的可理解性,同时亦可采用专家学者学术讲座、演讲等多种方式进行推广,扩大《皇极经世书》的社会影响力。

四、小结

邵雍《皇极经世书》中所代表的先天象数之学以及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理学思想、历史思想等在“洛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备受历代重视。然而,由于其思想内容的深奥以及学术传承等诸多因素,而又不得其传,这对于继承和发展“河洛文化”而言是一个巨大的遗憾。近30年以来,学界逐渐开始深入研究邵雍的《皇极经世书》著作,既有突破与创新,但亦有短缺与不足。借助于现代的学术分析科技系统,便可清晰地呈现出其巨大的文化价值与当前研究状况之间所形成的鸿沟,这也就凸显了对《皇极经世书》的整理与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综上,立足文献学、历史学和哲学等交叉学科视域,针对邵雍《皇极经世书》展开深入地整理与研究,具有以下两大重要意义:第一,学术体系方面,不仅可以全方位地建构《皇极经世书》的学术研究体系,同时对于理解和把握中国传统哲学之先天象数易学、北宋声韵易学等学术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二,话语体系建设方面,通过对《皇极经世书》文本的普及化注解与生活化推广,对于促进经典由学术话语向生活话语的转变具有重要的实践创新意义。总之,邵雍《皇极经世书》的整理与研究,对于拯救、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诠释、推广“河洛文化”“黄河文化”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

猜你喜欢
天象易学学术
从“卜史易”到“士易学”再到“儒门易”
——先秦易学阐释分期断代刍议*
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
学术动态
学术动态
侨易学视角下“华人作家”赵健秀研究
中国实践的学术在场
天象奇观
大话三国志
罕见天象追逐者:我乘高铁去追世界上最妖怪的云
《雕菰楼易学五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