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岭牛:从“高科技牛”到“扶贫牛”

2021-08-30 03:09黄必志
中国畜牧业 2021年14期
关键词:云岭肉牛云南省

文│黄必志

一、云岭牛诞生记

1982年,中国和澳大利亚展开草场和畜禽改良方面的合作,共同选定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大板桥街道小哨村为“握手之地”。随后,云南省人民政府与澳大利亚国际发展援助局正式签署项目谅解备忘录,成立云南省肉牛和牧草研究中心。云岭牛培育的大幕就此拉开。

1984年,87头澳大利亚墨累灰牛运抵昆明市,与云南省本地黄牛杂交出第一代杂交牛“莫云”,但杂交后代抗病性较差,一旦被我国南方的牛蜱叮咬,易传染血液原虫病。于是,项目组又从广西壮族自治区引入婆罗门牛冻精做三元杂交,终于找到了一个发病率低、抗蜱能力强的组合。随后引进澳大利亚8个家系的种牛,开展三元杂交选育工作。后又经三代科学家、近千名科技工作者前赴后继研发,在科学技术部、农业农村部等持续支持下,云岭牛终于被培育出来。2014年12月8日,农业部正式为云岭牛颁发新品种证书。此时,距离墨累灰牛初临春城已经过了31年。

二、云岭牛成为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的靓丽名片

从“八五”到如今“十三五”收官,云岭牛得到了云南省委省政府的持续关注与支持,农业厅和科技部门倾斜投入,每个研发节点上都凝聚了无数人的心血。

云岭牛成为继夏南牛、延黄牛、辽育白牛后,我国自主培育的第四个肉牛品种,是我国第一个通过三元杂方式培育的适应热带、亚热带气候环境下的瘤牛型新品种。

在肉质方面,云岭牛细嫩多汁,打破了只有日本和牛血缘才能生产的高档雪花牛肉的技术壁垒;在产业方面,云岭牛如今已成为云南省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的一张靓丽名片。

据统计,云岭牛已在云南省10个州市30余个县市和贵州省、重庆市、四川省、广东省、海南省等地进行应用推广。截至2019年12月31日,累计推广种牛1.26万头,冻精683.83万剂,生产云岭牛杂交牛294.02万头。

特别是近三年来,项目成果在云南省30多家规模养殖场及屠宰加工企业得到应用。核心技术推动了两家企业在“新三板”上市,并带动20个肉牛养殖合作社,年养殖规模10万余头,涉及云岭牛养殖从业人员1万余人。相关科研机构还利用云岭牛配套技术,与盐津县、寻甸县政府和禄丰彩云印象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云南金孔雀绿色牧业有限公司等企业签订技术服务合同,形成了产学研一体化发展的格局。

云岭牛在产业推动过程中,充分结合当地资源状况,形成开发利用与发展的有机结合,并对改善环境起到了促进作用。针对云南省甘蔗、香蕉、木薯等经济作物副产物,以及油菜、玉米、水稻等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但利用率较低、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的状况,通过云岭牛养殖和经济作物副产物评价、调制和有效开发,使经济作物及农作物副产物的利用得以有效提升。企业及农户累计利用甘蔗梢、香蕉茎叶等经济作物副产物2.54亿吨,增加了粗饲料来源渠道,降低了粗饲料成本,实现了种养有机结合。

此外,云岭牛培育和产业化推广为地方和基层培养了大批从事肉牛产业的技术骨干,推动建立云南省肉牛工程研究中心、云南省肉牛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产学研平台,为南方肉牛产业化发展提供了平台和人才支撑。数据显示,项目期间已累计培养博士20人、硕士155人,完成基层农技人员培训32万人次以上,促进了农业科研成果转化及人才培养。

与此同时,云岭牛也是云南省打造“绿色食品品牌”的主力军之一。2019年,上海市对口帮扶地区“百县百品”入围产品评选活动中,云岭牛肉鲜、色泽橘红、脂肪乳白、肉质细密、脂肪沉积丰富、肉质细致坚挺,得到了评委和嘉宾的一致赞扬。

普洱金孔雀绿色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景谷天赐牧业养殖专业合作联社理事长刀光富介绍,如今云岭牛已从重大科研成果转化为成熟的市场产品,从一开始的区域消费产品转变成为大众的“菜篮子”产品。

近年来,随着消费群体对高品质牛肉的需求量日益增加,云岭牛产业及时找准发力点,凭借生长速度快、育肥性能好、繁殖成活率高、可生产高档雪花牛肉等特点,迅速占领省内外市场,助力打造云南省“绿色食品品牌”。

当前,云南省正大力发展包括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在内的“八大重点产业”,打造世界一流的“三张牌”,云岭牛产业更是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作为云南省“十三五”发展规划的重点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的云岭牛产业,能推进云南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应市场需求,优化农业结构,提高产业效益。这既有利于促进“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协调发展,形成粮草兼顾、农牧结合、循环发展的新型种养结构,又能促进种植业和养殖业有效配套衔接,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提高全产业链效益。

三、“扶贫牛”带动百姓脱贫增收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的科学指引下,脱贫攻坚工作在云岭大地上如火如荼展开。云南省尽锐出战、攻坚克难,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全力实施“七个一批”的精准扶贫措施,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进展。尤其是“发展生产脱贫一批”,云南省因地制宜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带领贫困群众增收致富。云岭牛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成为老百姓交口称赞的“扶贫牛”。

在景谷县威远镇河东村,普洱金孔雀绿色牧业有限公司130余亩的滇南云岭牛场繁忙有序。这里1100余头云岭牛成为当地发展肉牛养殖的支柱。从2018年开始,普洱金孔雀绿色牧业有限公司在这里逐渐建起牛舍、饲料厂、屠宰加工厂和分割与冷鲜肉包装车间等云岭牛全产业链设施,并通过与当地合作社及养殖户进行合作,养殖了5000余头肉牛,目前已成为当地具有影响力的肉牛产业类公司。养殖的效益体现在了脱贫工作上,在普洱金孔雀绿色牧业有限公司的带动下,充分利用当地甘蔗、香蕉副产物和青贮玉米,带动172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养殖云岭牛实现脱贫,其中的30户贫困户开展了种草养牛一体化的长效方式。

在楚雄彝族自治州楚雄市树苴乡九街村,养牛大户徐昌发从2017年开始养牛,但由于开始技术不到位,规模很小,效益也一直提不上去。2018年,乡党委政府请来云南省草地动物科学研究院专家团队帮助徐昌发。2019年12月,他的牛圈全部改造好,云岭牛养殖基地也随之出现。

云岭牛肉质好,市场供不应求,饲料成本也较普通牛低。徐昌发和标准化云岭牛养殖企业签订购销合同,彻底解决后顾之忧。在当地,像徐昌发一样,因为养殖云岭牛而过上好日子的人不在少数。28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加入合作社,统一管理、统一改良、统一回收、统一育肥小牛。全乡目前已有3287户养殖云岭牛,构建起“贫困户母牛入社—户冻精改良及牛犊培育—合作社统一防疫及保底收购初级育肥—省标准养殖场集中催肥并上市”的模式。

大姚齐和牧业开发有限公司多年来坚持不懈带动基地周边农户饲养云岭牛。其建立“纯繁+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杂交利用扩繁模式,通过给予农户良种补贴200元、冻改经费返还补贴100元,利用“借母还儿”的方式与农户进行利润分成,70%归农户,30%归公司。该公司带动28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加入合作社,户均增收3500元;带动两个村委会发展肉牛养殖,促进集体经济收入增加8万余元。同时,从2018年起,公司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辐射带动更多贫困户养牛致富。南华县一街乡平掌村村委会带动30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肉牛养殖;怒江州兰坪县营盘镇凤塔村村委会建设一个500头养殖规模的肉牛养殖基地,辐射带动当地19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

德宏盈瑞畜牧养殖有限公司以发展边疆经济、繁荣市场、创造就业岗位、带动群众致富奔小康为己任,充分发挥省级龙头企业带头作用,采取“公司+基地+科技+农户”的合作模式,以云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为技术依托,利用芒市丰富的甘蔗稍、玉米秸秆等饲料资源,与3个县市7个乡镇的11个合作社共710户肉牛养殖户(包括12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合作建设养殖基地,并由公司提供养殖技术和部分资金,带动3000余户种植户、养殖户发展标准化肉牛产业,促进芒市乃至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畜牧业向产业化、规模化、科学化发展,并在此过程中充分激发贫困群众的参与热情,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实现了由“输血式”到“造血式”的扶贫。

四、从“扶贫牛”到“致富牛”

目前,云南省多家公司加入了云南省肉牛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该联盟由云南省草地动物科学研究院牵头成立,整合科研、养殖、加工力量,共建平台、共享资源,充分开发推广云岭牛。近年来,成员企业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不断履行社会责任,倾力投入脱贫攻坚,扶真贫、真扶贫。

云南省草地动物科学研究院自2012年实施云南省重大生物专项“热带亚热带肉牛新品种BMY产业化示范”以来,累计制作推广云岭牛冻精45万剂,推广云岭牛种牛2430头。据测算,云岭牛与本地黄牛、其他品种牛杂交累计产生杂交牛30余万头。

云南海潮集团听牧肉牛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为贫困户免费提供服务与技术指导,并吸纳他们到企业务工。在德宏州彩云琵琶食品有限公司的帮助下,贫困户通过扶贫资金入股公司分红,每年分红利润不低于10%。元江万象庄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采取“公司+示范基地+专业合作社+养殖户(重点发展贫困户)”的方式,与养殖户签订犊牛保价回收合同,再由公司基地统一育肥、加工与销售。云南三江并流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采取一人拿出一亩地养一头牛的“1+1+1”模式,发展种植户种草并回收,带动每人年均增收2800元。

与此同时,自2014年10月以来,云南省草地动物科学研究院还组织科技人员60余人次,到云南省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开展科技服务,累计培训“三区”基层科技人员13000余人次,发放技术资料5000余册,服务“三区”养殖企业60余家,协助养殖肉牛1.5万头。云南省草地动物科学研究院应用开辟饲料来源、种植优良牧草、降低畜禽冬春季死亡等技术,按每头肉牛产生经济效益2000元计算,累计产生经济效益3000余万元。

据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对“云岭牛新品种培育及产业化”项目经济效益进行测算分析:项目在推广的30年间已获得的新增收益为120.96亿元,单位规模新增纯收益2800.2元/头;在项目推广的30年内,按照年利率和贴现率10%计算,未来8年还能获得28亿元经济效益,年均经济效益3.92亿元。该项成果科研投资年均纯收益率达到4.36,即用于该项研究成果的每1元研制费用,在经济效益年限内,平均每年可以为社会增加4.36元的纯收益,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

云岭牛产业带动扶贫更是有明显成效。据统计,滇西南西盟佤族自治县、滇东北盐津县等深度贫困地区,以云岭牛为重点发展产业,依托35家企业,采用“公司+合作社+建档立卡户”模式,通过入股分红、订单养殖、订单种植和劳动就业四种方式,累计发展合作社223个,带动养殖户6.53万余户实现增收,其中1.49万户为脱贫攻坚挂钩贫困户。在此过程中,云岭牛真正实现了从“高科技牛”到“扶贫牛”的转变。

2020年是全面脱贫、全面小康之年,因为与云岭牛结缘,成千上万的贫困群众参与到云岭牛产业发展的各个环节,摘掉了贫困帽子,与全国人民同步迈入小康社会。脱贫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云岭牛的发展潜力巨大,相信定能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从“扶贫牛”再次进化,成为百姓的“致富牛”。

猜你喜欢
云岭肉牛云南省
冬季肉牛咋喂精料
冬春如何提高肉牛采食量
悦读之光遍洒云岭 书香云南方兴未艾
肉牛口炎咋防治
民国初期云南省议会述论
云岭“普法列车”开到旅客身边
对云南省“农危改”工作若干问题的思考
云南省瑞丽市老年大学之歌
《云南省少数民族古籍珍本集成》
云岭凭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