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学科融通,提升高中历史教学质量

2021-08-30 02:12杨志刚
安徽教育科研 2021年23期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质量

杨志刚

摘要:学科之间有着一定的内在关联性,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学科融通,开展教学研究,借助于地理等人文学科内容,为历史教学服务,旨在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素养。

关键词:高中历史  学科融通  教学质量

引言

立德树人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师要树立新的教学观和教材观。学科知识本身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和相互支撑的,分学科教学在历史上起着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其负面影响也不容小觑。无论是文科、理科还是大文、大理等综合课程,其本质上都是遵循学科融合、学科关联这一基本思想的。因此,在立德樹人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师要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内涵,增加自己的历史知识库存,将地理等其他学科知识有效引入历史课堂中,从而优化高中历史教学。本文尝试将普通高中人教版地理必修2有效融入历史必修2中,从而构建更加丰富、更加有效的高中历史课堂,抛砖引玉,旨在开展高质量的高中历史教学实践。

一、学科融通的内涵

人们常说,“文史哲”不分家。其实,历史既是现实的映射,也从某种程度上照亮了未来的现实,因为历史本身和其他学科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在历史记载中,《隋书Wingdings 2VB@经籍志》也以经、史、子集来标注历史的发展。同时,在一些大学学科里,也开设有“历史地理”课程,这些都反映了历史和其他学科,尤其是地理学科的血脉关系。但在当下,分科课程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历史学科和其他学科间的融合。具体表现在:学生学习历史所需的背景知识欠缺,且在运用历史分析史实时,地理读图能力不强,时空观念不强等,因此,在立德树人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师要开阔眼界,尤其要引入地理知识“活水库”,使其服务于历史教学。

立德树人是当下高中教育的主旋律,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培养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就要将立德树人教育宗旨落实到历史课堂教学的细节处。可以说,历史学科在立德树人教育航船中起着急先锋的作用。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不是仅靠静态的历史知识就可以完成的,而是还需要借力地理等其他学科知识,才能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唯物史观和历史解释等学科素养。因此,高中历史教师要创新教法,开展教学研究,丰富学科知识,引入地理等其他学科知识活水,构建能够立德树人的历史课堂。

二、学科融通理念下高中历史教学实践

学科融合需要方法,需要取舍有度,融合有方。历史学科和地理学科的整合空间较大,操作性较强,但也需要一定的方法指导。笔者在历史必修2和地理必修2的融合过程中,采用了以下方法。

1.教材内容的关联度选择。历史必修2和地理必修2在教学进度上往往保持一致,且在同一学期进行,无论在认知结构上,还是在教材内容的覆盖范围上都有一定的重合度和关联度。因此,历史教师可以同步阅读地理教材内容和教科书,对史地学科间内容进行整合、融合,使学生在学习历史时借助于地理知识进行佐证和查阅,从而促进历史学科的深度学习。有效教学的前提是学生占有促进自主学习的必要资源,而资源的选择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和选择。教师可以对照历史必修2和地理必修2的目录,结合课程标准的详解,明晰两门学科间串联的部分,从而优化历史学科教学,做到取之有道,用之有度,服务历史课堂教学。例如,对照课程标准的课时要求,在历史必修2的课时5中有内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其主要章节涉及“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认识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同时,在地理必修2中的第2课时有关联内容,即“1.2:人口的空间变化:国际人口迁移的举例,涉及15~16世纪国际人口迁移流量、流向等方面的特点及其影响”等,这些内容完全可以在同一时空下教学,教师要让学生打开眼界,在课堂上同时打开历史和地理两本教材,在历史学习时参考地理内容,做到借力地理学科内容,实现历史深度学习的目标。同时,教师也要适时介入,将历史和地理内容深入比较,在深度分析历史内容时,“插播”地理片段和地理资料介绍,让学生左右逢源,从而提升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

2.从教学设计的构思处着手。在高中历史学科中引入地理知识应遵循“历史为本,地理为辅”的原则,从而巧妙地将地理知识嵌入历史课堂教学中,特别是将地理学科中的时空界限、疆土意识和地缘变化等地理专有名词运用于历史教学中。为此,在构思历史教学方案时,教师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先温习地理知识,为历史“预热”,从而巧妙地在历史课堂设计中发挥地理知识的辅助、补充和说明性作用。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学设计依然需要遵循高中历史学科特点,以培养高中生的历史学科素养为目标,教师要摒弃形式主义的历史地理学科“拉郎配”。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要从课堂导入、情境创设、历史解释和时间观念培养等多个角度引入地理知识和地理思维,并创造性设计问题,让地理知识为破解历史学科重难点问题服务。教学目标是课堂设计的灵魂,无论如何,在历史课堂教学设计和教学目标的制定中,都要为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服务,从而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等核心素养。有了地理知识的铺垫,教师在课堂设计时就多了一个看待历史和分析历史的视角,从而为历史课堂设计增添活力和弹性。

3.课堂教学的实践性尝试。在实践操作中,教师要彰显历史地理不分家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借助地理知识,寻找相应的地理学科证据,理解并佐证历史发展的必然和应然。例如,在第5课“新航路的开辟”这一教学内容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温习最近学习的地理教材内容1.2:“人口的空间变化”中的“国际人口迁移的举例”部分,学生对照分析,怀想那时、那地的世界地理概况和世界风貌,对15至16世纪国际人口迁移有了一个整体的、综合的和全局的理解。从时间上来看,“新航路的开辟”为15至16世纪。因此,教师在实践教学中有两个设计可以参阅地理知识,一是新课导入:教师向学生展示“国际人口迁移概念举例”的材料——在15至16世纪,由于欧洲的殖民扩张策略,共有七千多万欧洲人向美洲或大洋洲迁移,从而引出新课。二是重点历史解释,教师向学生展示国际人口迁移的概念,再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历史影响力:引起国际人口流动,结束世界各地相对隔绝的状态,同时不同地区或国家的文明相互融合,从而形成世界一体化的雏形,并为后续的世界市场形成奠定基础。在此过程中,教师在历史解释的同时融入地理学科思维,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并懂得“人口迁移”也是世界市场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和途径。

三、反思

总之,在立德树人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师要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既要成为历史学科的“专家”,也要成为与历史相通的其他学科的“杂家”,只有借力其他学科知识,才能打通历史学科学习和教学的源头活水,帮助学生提高历史学科素养。当然,在引入地理或其他学科知识时,教师也要通盘考虑课型和学情等不同情况,区别对待。“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只要教师加强学习,就一定能在历史课堂上引经据典,采“他山之石”,成就历史课堂之“玉”。学生也只有秉持综合视野,才能真正培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成为新时代有历史涵养、肩负时代使命的高中生。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胡海燕.学科融合推动高中历史教学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12):4647.

[3]耿之朵.学科融合促进高中历史教学[J].高考,2019(8).

猜你喜欢
高中历史教学质量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高中历史“问题+”课堂模式构建的实践探究
云模型及其在教学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谈如何提高初中历史线上直播的教学质量
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策略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部分)
遵循记忆规律 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浅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新变化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困惑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