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菜篮子工程”的创新建设与独特经验

2021-08-30 07:24张玉来
人民论坛 2021年23期
关键词:食育

张玉来

【关键词】菜篮子工程 食育 进攻型农业 【中图分类号】F113 【文献标识码】A

新中国成立以来,副食品供应偏紧曾一直是困扰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1988年,农业部明确提出要建设“菜篮子工程”,即通过建立中央和地方的肉、蛋、奶、水产和蔬菜生产基地以及良种繁育、饲料加工等一系列举措,来确保广大民众一年四季都有新鲜蔬菜吃。2000年,在实现供需基本平衡之后,我国“菜篮子工程”提出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理念。今天,正如党的十九大报告所指出的,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进一步优化结构、提质升级成为我国菜篮子工程新的使命。

日本是个典型的资源贫乏的国家,其耕地面积仅有416万公顷,而2019年其农业产值却达8.9万亿日元(约810亿美元),若包括食品产业(101.5万亿日元)在内的大农业总产值,则更是高达110.4万亿日元(约1万亿美元)。再聚焦其蔬菜行业,日本蔬菜种植面积仅约41万公顷,产量却高达1170万吨,不仅满足了全部家庭消费需求,加工业务用蔬菜也有70%是国产化。而且日本在绿色环保、智能农业等方面,也已经领先世界。日本“菜篮子”建设有很多经验、教训值得我们去借鉴和参考。

夯实根基:危机意识与独特的“食育”

“日本食品自给率跌至37%,创下历史最低记录。”2019年8月,这样一条消息不胫而走,成为日本各大媒体竞相播报的热点新闻。信息源头是主管日本农业的农林水产省公布了一项调查结果:2018年度日本食品自给率为37%,而追溯至1965年实施该项统计之初,该数字曾经是73%。为了深度剖析事件影响力,一些媒体还特别援引1993年“冷夏”致使日本大米歉收而引发“粮荒”事件进行分析,当时日本政府被迫紧急进口泰国大米。事实上,日本食品自给率并非如此糟糕,以产值为基准所统计的食品自给率是66%,但日本政府却一直“偏爱”以热量基准的自给率统计方式,其原因恐怕可以归结为意在增强国民的危机意识,切实夯实日本“菜篮子工程”的根基。

世界上采取热量基准计算自给率的还有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以发达国家为代表,大多数国家采用的是生产金额基准的自给率计算方式——用国内食品生产金额除以国内食品消费总额(再乘以100%)。以这种方式来计算的话,澳大利亚为128%、加拿大为121%、美国为92%、法国为83%、意大利为80%、瑞士为70%、德国为70%、英国为58%,显然,日本的66%也并不显得有多大差距。

其实,对于日本而言,这两种计算方式之所以会形成巨大差距的根源在于蔬菜,因为蔬菜附加值很高但热量却很低。2019年不包括食品产业在内的日本农业总产值为8.9万亿日元,其中,仅蔬菜产值就高达2.2万亿日元,占比25%。以重量计算的蔬菜国产化率为80%(1170万吨),进口蔬菜20%(312万吨),但若从热量角度来看,蔬菜在国产农产品中的热量贡献率却仅为6%。

为了强化食品供给的危机意识,日本农林水产省主页上专门开辟了“食品安全保障”的专栏,除了介绍政府如何重视食品供应体系建设之外,还提供各种调查数据及其分析、宣介国家制定的相关政策措施、全球供需状况以及价格走势等大量信息。这里,日本政府突出强调的就是自给率下降问题。如1965年以来,无论是热量基准,还是生产金额基准的食品自给率,日本都经历了双双下降之势(如图1所示)。不过,这里其实有个饮食习惯转变的重要因素:二战之后,由于日本人饮食生活逐步“欧美化”,逐渐远离了以大米为主食的传统饮食习惯,而日本农业长期以来恰恰高度重视大米自给率,甚至不惜以高关税来保护国内大米市场。“自给率高的大米消费不断减少,相反,需要大量进口饲料及原料的畜产品和油脂类消费却在连年增长”,这一事实也印证了传统农业政策的错位问题。

从国际竞争力视角来看,日本农业面临风险绝非其政府所宣介的那样。根据英国《经济学人》杂志所作全球粮食安全排名来看,日本处于相对靠前的位置,2020年已经上升至第9位,综合得分77.9,甚至超过美国和加拿大(美加得分分别为77.5和77.2)。该组织每年都对全球113个国家的粮食安全进行综合评定,其数据主要来源于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等权威国际组织。该评价更侧重于一国的食品承受能力、供应充足程度、质量与安全以及自然资源与韧性等四项核心指标。2018年排名前十的国家分别是新加坡、爱尔兰、美国、瑞士、芬兰、挪威、瑞典、加拿大、荷兰和澳大利亚。

图1 日本食品自给率变迁(1965—2018年)

为了培养国民形成牢固的危机意识,日本政府还一直推动着一项独特的教育——食育。就像我国的“民以食为天”一样,日本很早就有了“体育、智育、才育皆为食育”的说法。为了让国民从小就形成“菜篮子”危机意识,日本一直要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必须为学生提供餐食服务,1954年还颁布实施了《学校给食法》,明确指出,“学校提供餐食是为有助于儿童及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并能正确理解食物以及形成正确判断力”;让学生能够深刻理解日常餐食意义,培养健康饮食生活和习惯,形成大自然恩赐观念,形成重视勤劳的态度,传承日本饮食文化,理解食品生产流通及消费过程等。2005年,日本颁布《食育基本法》,明确强调食育的地位:作为生活之基本,食物教育与知识教育、道德教育以及体质教育处于同等重要的位置;食育的教育宗旨就是通过各种体验,让国民掌握关于食物的知识和选择食物的能力,实现健康的饮食生活。随后,日本农林水产省还开始编制《日本食育白皮书》,让人们充分认识到食育的重要性,推进饮食文化的传承。

猜你喜欢
食育
南昌市师范院校食育开展现状及促进策略
不仅是生理营养,食育更给予婴幼儿心灵之养分
基于地方本土饮食文化的幼儿园食育研究
学校需设置“食育”课程
为“食育”正名,系统推进“食育”工程
日本是如何做食育的?
3—6岁幼儿家庭食育开展建议
“食育”也需进校园
食育进校园之浅见
从幼儿园生活体验室活动例谈“食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