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创新班级卫生管理方式的对策

2021-08-30 09:48徐玉琴
中小学班主任 2021年15期

徐玉琴

[摘要] 在小学高年级班级卫生管理中,教师是学生良好卫生习惯养成的引领者。本文聚焦小学班级卫生管理存在的问题,从主题教育实践、自主卫生管理、班本课程实施、家务劳动融合四个维度提供策略分析,以最终实现小学生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和个人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 班级卫生管理方式;卫生习惯养成;个人素质;家务劳动

人作为独立个体的存在,最基本的条件是学会生活。因此,独立生存的技能、参与学习的行为和健康生活的习惯等构成了小学劳动教育的基本内容。班级卫生环境作为健康生活习惯的重要体现,在小学劳动教育中的作用举足轻重。

然而在现实教育中,小学高年级学生普遍没有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家长问卷调查也显示,大部分学生在家里几乎从不做家务。这些都不利于小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一、班级卫生管理存在問题的原因分析

1.学生劳动认识不足

小学生由于年龄和身心发展的限制,班级卫生意识淡薄,劳动观念亟待改善。大多数小学高年级学生对劳动的认识仅限于值日、帮父母做家务,认为劳动耗费时间长,影响学习时间;劳动的目的就是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这些从根源上影响小学生劳动素质的形成与提升。

2.学校劳动知识缺失

尽管很多学校十分重视劳动教育,但劳动教育实施不到位,往往流于形式。如对卫生习惯的宣传力度不够,缺乏专业的劳动教育教师,校本、班本劳动课程实施浮于表面,导致小学高年级学生劳动知识的缺失,也不能使学生在卫生活动实践中体验劳动的乐趣,不利于良好劳动习惯的养成。

3.家校配合力度不够

家务作为班级卫生管理的延伸,需要家长尽力配合,对学生进行引导和督促。不少家长以孩子功课紧等为理由,不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少数家长自身没有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这大大减弱了家校配合的力度,严重影响了班级卫生管理的成效。

二、创新班级卫生管理方式的策略

劳动教育是五育并举的出发点,具有综合育人价值,其核心是培养有生活力的学生。对小学高年级学生而言,最根本的就是做好班级卫生管理。以下笔者就如何在新时期创新班级卫生管理方式,结合班级实际,谈谈推进小学劳动教育的一些做法。

1.主题教育实践:树立正确卫生观念的强心针

在新接班初期,教师就开展了系列卫生主题班会课,对学生进行卫生宣传和教育,引导学生做好每一件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例如,教师以“班级就是我的家”为主题,告诉孩子每个人都是“家”的一员,保持“家”的整洁干净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只有每个人都搞好卫生,班级环境才会变得优美。教师和学生在优美的环境中学习,心情会变得舒畅,做事的效果才会更好。

此外,教师可以借助特定节日和寒暑假,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如今年的世界卫生日,笔者组织学生参加“巩固全面小康,促进健康公平”为主题的手抄报评比活动;寒暑假组织学生去社区寻找“岗位”,如社区图书室整理员、少年宫志愿者、垃圾分类校指导、社区小保洁等。

通过这些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拓宽学生对劳动教育的认识,使其不断发展自己的卫生观念,从而促进正确卫生习惯的养成。

2.自主卫生管理:培养良好卫生习惯的主渠道

为了突出学生在班级卫生管理中的主体地位,我们一改从前教师为决策者的模式,采用学生自主管理模式,以包干到人为管理理念,促使学生不断积极参与、自我教育。

首先,通过学生自荐、演讲,大家举手表决竞选出各区域的负责人,实行分区域管理。其次,全体学生参与细化卫生管理工作。学生需要保持自己桌椅周围地面的卫生干净整洁。对于教室公共区域,主要以地面、墙面、窗台、窗户、走廊、讲台、黑板、图书角、植物角、卫生角等为主,负责人组织学生进行自主选择和认领。最后,全体学生起草、修改、表决、通过班级卫生考核制度。这份制度规定了每位学生的值日任务、职责、分值分配,各区域开展周评、月评,每月结束后根据评比结果进行奖罚。

当然,对班级自主卫生管理,教师应及时检查并反馈发现的问题。教师可以将问题交给班长,班长和劳动委员对接,整改问题责任到人。这种管理办法,一方面形成积极效应,促使学生实现自主管理,减轻教师班级管理负担;另一方面,增强学生自主管理能力,保证班级内部环境卫生的干净整洁。

通过卫生自主管理方式,明确每位学生所负责的事务,责任到人,做到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对培养学生良好卫生习惯做到了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同时能够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班级卫生建设当中。

3.班本课程实施:开启卓绝劳动智慧的“催化剂”

近年来,我们在“劳动教育”校本课程中积极探索,努力通过劳动教育,提高学生的劳动素养,促进他们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积极的劳动态度。我们结合学生年龄和身心特点,将劳动教育作为班级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发了“我是美化小达人”班本劳动课程。

“美化系列”班本课程分为美化教室、美化校园和收纳整理。我们请来设计师为学生讲解图书角如何布置、植物角如何打造、卫生角如何美化等专业知识。我们收集低年级学生铅笔刨花,制作成贴画美化楼梯;我们DIY纸盘、节日贺卡等美化走廊墙面;我们邀请专业收纳整理师,指导学生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将自己的课桌、书包、物品整理得井井有条且方便取用。因为有了专业人员的指导,学生的劳动知识迅速丰盈,劳动热情得到激发,劳动智慧得以开启,各种创意作品精彩纷呈,班级卫生环境更整洁、更有特色,真正实现了“家”与“校”的融合。

4.家务劳动融合:提升高超劳动技能的“利器”

班级卫生管理决不能止步于学校,而要延伸到学生的家务劳动中。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我们立足日常生活,分年段设计了序列化家务清单,主要从整理、服务、厨艺三方面梳理家务劳动的内容。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整理范围不再限于自己的房间,可以延伸至客厅、厨房、书房等家庭生活场域。服务内容可以是帮厨、拖地、洗碗筷、倒垃圾、洗衣服等,要求学生独立完成1-2项家务技能。厨艺展示则可以制定一份营养菜谱,独立完成一道菜。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要密切配合、积极支持,帮助学生取得家务劳动实践成果。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组建“家务实践小组”,鼓励学生记录家务劳动的行为和感悟,并图文并茂展示出来,或图片、视频,或美篇打卡,或发朋友圈。总之,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展示劳动过程,不仅提升了劳动技能,还能通过师生和其他家长的点赞,让学生感受家务劳动的喜悦。

学生良好卫生习惯并非一朝一夕养成的,这不仅需要调动学生的劳动积极性,需要教师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更需要家庭成员的密切配合。我们将继续探索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班级管理方式,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和个人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金娥兰.小学生家庭劳动教育路径新探——家务劳动实践学习活动的开发与实践[J].中小学德育,20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