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西安段康养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研究

2021-09-01 03:50周伟伟
湖北农业科学 2021年15期
关键词:缓冲区秦岭康养

周伟伟

(西安翻译学院商学院,西安 710105)

当前亚健康、慢性病、人口老龄化及城市生活压力加大等一系列问题在客观上提升了人们的健康需求和健康意识,同时人们旅游形式需求的多样化,使得康养旅游应运而生。2016年国务院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提出了健康中国建设的目标和任务,指出应积极促进健康与养老、旅游、互联网、健身休闲、食品融合,催生健康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旅游可以使人们放松身心、恢复体力、陶冶情操、愉悦心情,逐渐成为了一种非常重要的非医疗干预手段,并且具有其他方式无法比拟的优势,使得康养旅游逐渐成为市场消费的“新宠”。

康养旅游意指健康旅游、养生旅游,其活动可以追溯到16世纪欧洲的温泉疗养旅行。1562年英国医生威廉特纳发表了一篇关于温泉和病痛之间的研究报告,由此在欧洲掀起了温泉旅行的热潮[1]。20世纪90年代,美国、墨西哥等地相继兴起养生热,将医疗保健元素融入旅游活动[1]。随后印度、古巴、泰国、印度、马来西亚等国家,以康养为目的的旅游项目不断涌现[2]。新中国康养旅游活动源于计划经济时代的疗养事业,按照经营模式和产品内容其大致可以划分为行政主导事业接待型、市场化改革规模发展、市场深化改革提档升级3个阶段[3]。国内系统地开展研究时间较短,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概念的界定、康养业态、产品开发、空间布局等方面。学术界对康养旅游的界定未达成一致意见,王赵[4]认为康养旅游是以自然生态、人文环境为基础,以观赏、休闲、康体、游乐等为组织形式,以强身健体、延年益寿、修身养性、医疗、复健等为目的的旅游活动。《国家康养旅游示范基地》标准(LB/T 051—2016)将康养旅游界定为通过一系列手段使人身心达到与自然和谐状态的各种旅游活动。康养业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森林康养[5-7]、乡村康养[8]、温泉康养。在产品开发方面,董晓英等[9]基于RMP分析提出了“以市场为导向、确定目标客源、拓展产业链条”的产品开发设想。杨丽春[10]以东北地区为研究范围,提出了“优化定位、创新设计、革新推介”的产品开发策略。在空间分布上,王政等[11]以四川森林康养基地为例分析了森林康养空间分布特征。唐健雄等[12]分析了长株潭城市群康养旅游地的空间结构及其差异。谢文彩等[13]分析了武汉市康养旅游地空间布局并进行了优化。

综上所述,康养旅游的研究越来越细致,研究方法上侧重于定性研究,定量方法的应用有限。康养旅游空间布局研究是进行旅游规划、旅游管理等各项工作开展的先导,该研究还较为薄弱。目前对康养旅游空间布局的研究大多集中于某一行政区(省或市)内部,基于某一特定事物或某一资源本底的康养旅游空间分布鲜有报道。“秦岭-淮河”一线是中国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因此一线使南北两地气候各异,为康养旅游活动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资源基础和地域条件。鉴于此,本研究运用ArcGIS10.0分析工具,针对秦岭西安段主要康养旅游地开展空间分布研究,以期为秦岭地区的康养旅游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1 研究设计

1.1 研究范围

秦岭,东西绵延3 000余米,是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孕育着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陕西省境内秦岭段是秦岭山系的主体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秦岭生态环境保护作出重要批示,目前《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修订通过,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严格保护、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导向[14]。秦岭北麓素有西安后花园和西安千年文明的造就者之称,《大秦岭西安段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规划范围为环山路以北1 000 m至西安市东、西、南行政界限,涉及周至、户县、长安、蓝田、灞桥、临潼6个区县[15]。本研究东起陕西省蓝田县,西至周至县,横跨蓝田-长安-户县-周至县[9]。作为西安旅游资源最集中、最富集的地域,其地质地貌、动植物、气候、森林植被等可为人们提供疗养保健、体育健身、休闲度假和森林养生等良好的生态服务,此地带景色优美,集山林、温泉、宗教等自然人文景色于一体,康养旅游资源种类多样,且资源质量等级较高[9]。《西安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提出在此区域推广“大花园、大果园、大公园”模式,全面推进西安市秦岭地带乡村康养旅游的持续发展。因此,严格控制保护好秦岭西安段的生态环境和自然康养资源,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也对提高西安市民的幸福感和归属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2 数据来源

本研究在综合参考康养旅游类型[9,16,17]的基础上,通过陕西省文化与旅游厅、美团和携程等搜集资料,统计得出秦岭西安段康养旅游资源共86处,具体分布如表1所示。

表1 秦岭西安段康养旅游资源分布

1.3 研究方法

本研究将秦岭西安段的康养旅游资源抽象为地理空间点,采用最邻近指数、聚类和异常值分析、核密度分析、缓冲区分析等方法进行了分析。

1.3.1 最邻近指数 最邻近指数是分析大量地理空间样本点分布规律的最常用方法之一,可以用该指数较为直观地反映点状样本的集聚和分散状态[18]。通过计算当R>1时,一般认为样本呈均匀分布;当R=1时,样本呈随机分布;当R<1时,样本呈集聚分布。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R为最邻近指数,D为秦岭西安段康养旅游资源理论最临近距离,S为西安市总体面积,n为康养旅游资源个数。

式中,D0为实测的康养旅游资源与最邻近的要素点的平均距离。

1.3.2 核密度分析法 核密度分析主要用于计算点要素和线要素在周围环境中的密度[19],通过将地理空间上的矢量数据转化成栅格数据,计算每个输出栅格像元周围点要素的密度,实现地理要素空间分布特征的可视化。

1.3.3 缓冲区分析 缓冲区分析是研究地理空间不同要素邻近情况的常用方法[20]。以地理空间上分布的点、线、面元素为基础,在其周围扩展出一定范围,再与其他元素对象的空间分布进行对比分析,以发现相互之间的分布关联。

2 秦岭西安段康养旅游地空间结构分析

2.1 空间集聚特征

本研究以西安市为研究区域,运用ArcGIS 10.0软件测算出秦岭西安段康养旅游资源理论最临近距离D为4.145 km,平均最临近距离D0为3.347 km,经计算R为0.808(R<1),说明秦岭西安段康养旅游资源在总体上呈集聚分布。此外,该分析显著水平(P)低于1%,临界值(z)得分为-3.41,可以认为有显著的集聚特征(图1)。

图1 秦岭西安段康养旅游资源最邻近指数

进一步利用ArcGIS 10.0软件的聚类和异常值分析(Anselin Local Moran’s I)工具进行分析,发现高值聚类(HH)主要分布在长安区东部和蓝田县;低值聚类(LL)主要分布在周至县和鄠邑区西部(图2)。

图2 秦岭西安段康养旅游资源聚类和异常值分析

2.2 空间结构特征

本研究采用ArcGIS 10.0中核密度分析工具对秦岭西安段86处康养旅游资源进行了核密度分析(图3)。由图3可知,秦岭西安段康养旅游资源总体上呈“整体分散、局部集中”的空间分布格局,长安区分布较为密集,其他县区分布较为稀疏。区域旅游资源禀赋的空间差异制约着康养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建设[21],相关专家从地理位置、气候环境、养生旅游资源等方面对长安区及周边区域进行分析也得出了类似结论[22-24]。

图3 秦岭西安段康养旅游资源核密度分析

2.3 缓冲区分析

河流、湖泊是重要的旅游资源,同时也是其他资源中的重要造景元素,本研究将康养旅游资源与西安市水系作1 km缓冲区进行分析,结果见图4。由图4可知,西安市康养旅游资源与水系依赖度较高,86个康养旅游资源点有76个在水系缓冲区内,占比达88.4%。

图4 秦岭西安段康养旅游资源缓冲区分析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本研究以秦岭西安段康养旅游资源为研究对象,应用ArcGIS10.0软件,通过最邻近指数、聚类和异常值分析、核密度分析、缓冲区分析等方法研究其在地理上的空间分布情况,主要结论如下。

1)秦岭西安段康养旅游资源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在总体上呈“整体分散、局部集中”的空间分布格局。其中长安区分布较为密集,其他县区分布较为稀疏。

2)秦岭西安段康养旅游资源与水系分布具有较强的依赖性。生态环境是康养旅游发展的基础,相较于其他旅游形式,康养旅游对生态的要求更高。

3.2 建议

1)根据现有的资源本底和空间分布格局,秦岭西安段的不同县区应制定不同的康养旅游发展战略。长安是康养旅游资源最为集中的县区,并且距离西安市主城区距离较短,交通便捷,在后期的发展中应作为中心打造,重点树立康养旅游品牌,做好配套设施完善,在康养旅游资源最为密集的秦岭野生动物园附近探索建立康养旅游集散地;蓝田县、鄠邑区、周至县应作为长安区的两翼,重点做好配套设施完善,探索主题化、特色性康养旅游发展策略。

2)加强生态系统恢复与修缮。康养旅游活动是对生态环境要求更高的一种旅游活动,一方面应牢牢把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进一步完善森林、河流、湖泊的生态修复工程;另一方面在康养旅游发展过程中应重视发展与生态的平衡。相关区县人民政府应当规划和调整产业布局、规模、结构,降低污染物排放量、扩大秦岭生态环境容量,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猜你喜欢
缓冲区秦岭康养
暑期秦岭游
洞穿秦岭
康养太极:太极康养教学教研实践创新初探
康养小镇“康养+”发展模式探析
好忙好忙的秦岭
嫩江重要省界缓冲区水质单因子评价法研究
森林康养地试点,可以先粗后细
在秦岭
关键链技术缓冲区的确定方法研究
地理信息系统绘图缓冲区技术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