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向量血流成像技术评价肌少症患者颈动脉改变

2021-09-01 03:52张慧珍杨林欣陈云玲余明钿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21年8期
关键词:肌少症颈动脉流速

张慧珍,林 宁,杨林欣,陈云玲,唐 力,余明钿

(1.福建医科大学省立临床医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1;2.福建省立金山医院超声科,福建 福州 350028;3.福建省立医院超声科,4.核医学科,福建 福州 350001)

肌少症又称骨骼肌减少症,为肌肉生理功能减退、全身肌量减少或肌肉强度下降的老年综合征[1-2]。约20%的65岁及以上老年人患有肌少症,80岁以上老年人中患病率为50%~60%[3]。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局部表现,通过超声技术评价颈动脉可间接反映全身动脉的硬化情况。动态向量血流成像(vector flow imaging,V Flow)技术采用动态方式[4-5],可更加精细地显示血流动力学变化,定量分析血管中每个点的流速和方向。本研究观察以V Flow技术评价肌少症患者颈动脉管腔内流场状态和血流动力学变化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2020年2月120名于福建省立金山医院住院或接受体检的≥65岁老年人,男48名,女72名,年龄65~82岁,平均(69.8±4.8)岁。参照文献[6]标准诊断肌少症:①经双能X线吸收法(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测定相对四肢骨骼肌质量指数(relative appendicular skeletal muscle mass index,RASMI)<7.0 kg/m2(男性)或<5.4 kg/m2(女性);②上肢握力男性<26 kg、女性<18 kg和/或通常步行速度<0.8 m/s。排除标准:①合并急性脑梗死、严重呼吸衰竭、严重心肾功能不全或意识障碍等;②颈动脉血流动力学超声检查资料不完整。根据诊断结果分为肌少症组(n=58)及对照组(n=62)。检查前受检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仪器与方法 采用Mindray Resona 7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L9-3U线阵探头,频率3~9 MHz。嘱受检者仰卧,充分暴露颈部。由2名具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超声科医师常规采用二维超声显示颈动脉走行、动脉管腔透声情况及血管壁结构,于颈总动脉分叉处近心端1.0~1.5 cm处测量双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 media thickness,IMT),存在斑块时在其下缘处测量;记录颈动脉斑块数目,并在斑块处测量颈动脉狭窄程度,分为狭窄≥50%与狭窄<50%;采用CDFI观察血流充盈状态、血流方向;以V Flow技术采集动态向量血流图,确定颈动脉ROI,同时测量双侧颈动脉瞬时流速、ROI流速及血管壁剪切应力(wall shear stress,WSS)。每名医师对以上参数均测量3次,取平均值作为结果。

1.3 临床资料 记录受检者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血压、心率、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及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水平。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统计分析软件。以±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以频数表示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earson相关性分析评价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r值>0为正相关,r值<0为负相关。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及临床资料 2组年龄、性别、血压、心率、HDL及LD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肌少症组BMI及RASMI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TG及TC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1。

表1 组间临床资料比较

2.2 超声参数 肌少症组与对照组间双侧颈动脉IMT、WSS、颈动脉斑块数目及颈动脉狭窄程度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组间动脉血流瞬时流速及ROI流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2及图1、2。

图1 肌少症患者,女,68岁 A.右侧颈总动脉动态V Flow图;B.左侧颈总动脉动态V Flow图;C.左侧颈总动脉WSS图

表2 组间颈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

2.3 相关性分析 WSS与年龄、收缩压及IMT均呈负相关(r=-0.469、-0.593、-0.762,P均<0.05);与ROI流速呈正相关(r=0.291,P<0.05);与瞬时流速、舒张压无明显相关(P均>0.05)。IMT与瞬时流速、收缩压、舒张压及ROI流速间无明显相关(P均>0.05)。

图2 对照组受检者,女,69岁 A.右侧颈总动脉动态V Flow图;B.左侧颈总动脉动态V Flow图;C.左侧颈总动脉WSS图

3 讨论

根据2015年世界卫生组织数据,现今肌少症影响着5 000多万人,而在后续30年内还将影响至少2亿人[3]。本研究肌少症组BMI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低BMI与肌少症发生有关;肌少症组TG、TC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肌少症可致血脂异常,对于偏瘦、血脂偏高者应警惕肌少症的发生。

目前临床将颈总动脉IMT超声测值作为监测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关键指标之一[7-8],但IMT仅能反映颈动脉壁的物理结构特征,不足以反映其弹性功能改变,而后者是多种心脑血管病事件发生发展的病理学基础。刘秋云等[9]发现动脉壁弹性改变早于其物理结构改变。因此,尽早发现管壁弹性改变并积极给予有效干预可延缓和控制心脑血管事件。采用V Flow技术可精细显示血流动力学的变化,通过定量分析获得定向瞬时速度值并定量输出WSS大小;实时追踪检测定量评价动脉血管生物力学特性可观察早期局部血管壁功能的变化,客观反映弹性动脉的机械特性,为早期诊断颈动脉血管病变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本研究肌少症组颈动脉IMT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肌少症可能与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存在关联。WSS可反映动脉壁内皮表面所受的剪切摩擦力,而血流瞬时流速及方向变化较大时均会导致WSS异常变化[10-11]。本研究肌少症组WSS明显低于对照组,且WSS与IMT呈负相关。既往研究[12-13]表明,动脉壁运动速度及WSS可反映动脉的弹性特性,而动脉弹性减退是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血管壁损害的综合表现。由此推测肌少症患者颈动脉功能性的改变可能早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态学改变,表现为颈动脉的管壁运动速度减低,弹性参数应变及应变率减小。本研究肌少症组WSS与收缩压呈负相关,且斑块数目及颈动脉管腔狭窄≥50%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肌少症患者的血压随血管壁动脉粥样硬化进展而增高,可能因其代谢异常损害了血管内皮功能,最终影响血管壁弹性[14]。

综上所述,应用V Flow技术可为评估肌少症患者颈动脉改变提供依据。本研究的主要不足在于样本量少,且观察对象为老年人,多数合并多种疾病如糖尿病、冠心病等,可能对结果造成影响。

猜你喜欢
肌少症颈动脉流速
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知识巩固
2019亚洲肌少症诊断共识下肌少症相关危险因素评估
肌少症对脊柱疾病的影响
运动预防肌少症
山雨欲来风满楼之流体压强与流速
双能X线吸收法在肌少症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爱虚张声势的水
三维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的应用价值
脑微出血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