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胆子种子不同成熟度和贮藏时间对发芽率的影响

2021-09-02 13:02韦媛罗永明覃连红戴传勇
广西农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培养皿成熟度发芽率

韦媛 罗永明 覃连红 戴传勇

(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7)

鸦胆子属植物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在我国主要分布于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地。种子可作中药,味苦,性寒,有清热解毒、抗病毒、止痢疾、抗肿瘤、治疗赘瘤、治毒蛇咬伤、治慢性鼻炎等功效,还可以治疗鸡眼、疣外、疟疾以及痢疾等疾病。种子含有50%以上的鸦胆子油,鸦胆子油可以制成软胶囊,这种胶囊具有抗癌的作用[1]。长期以来,鸦胆子大范围处于一种野生状态,随着国内外制药企业对中药材鸦胆子果实的需求,野生果实被掠夺性采收,野生资源逐年枯竭,果实产量不能满足制药企业的需求,且果实质量很难控制[2]。近年来,市场调研发现,厂家对鸦胆子的需求量增大,而生产量没有跟上,使得市场货源走俏。因此,做好鸦胆子种子的育苗工作,推进人工种植,提高农户种植的成活率,可以大幅度提升鸦胆子的果实收成,进而实现农户经济效益。

近来年,已有不少学者针对鸦胆子的临床医药应用、成分提取技术、组织培养和产销动态等方面进行过试验和研究,但对鸦胆子种子发芽力、发芽率的影响方面研究较少。本研究通过开展不同成熟度鸦胆子种子对发苗率的影响研究,确定鸦胆子种子采集最佳成熟度。通过开展鸦胆子种子贮藏时间对发芽力、发芽率的影响研究,探索鸦胆子种子适宜的贮藏时间与发芽力、发芽率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撰写鸦胆子育苗技术操作规程,为鸦胆子育苗提供技术保障,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

试验地点:广西南宁市大学东路176号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农学与园艺系;试验选取三个不同年份的鸦胆子种子,种子采收点:广西南宁市西乡塘区坛洛镇中上村永通坡的鸦胆子种植基地。

1.2 试验药品及仪器

试验所采用的物品、仪器和设备有:蒸馏水、福尔马林、滤纸、玻璃培养皿、烧杯、玻璃棒、温度计、湿度测量表、镊子、标签、发芽箱等。

1.3 试验设计

1.3.1 鸦胆子不同成熟度种子对发芽率的试验设计 一般情况下,开花过后4个月,鸦胆子开始结果,颜色由绿色逐渐变为黄色,到6个月后,果实变为紫黑色。将种子分为三种不同成熟度,分别为:Ⅰ级种子(开花过后6个月采集到的紫黑果)、Ⅱ级种子(开花过后6.5个月采集到的紫黑果)、Ⅲ级种子(开花过后7个月采集到的紫黑果)。在试验过程中,种子放置在密封玻璃培养皿贮存,处理催芽,置于30℃环境中催芽进行分类播种试验。

1.3.2 鸦胆子种子贮藏时间对发芽力、发芽率的试验设计 将种子分为三种不同贮藏时间,分别为:A类种子(当年采收的,贮藏时间为0年)、B类种子(前一年采收的,贮藏时间为12个月)、C类种子(前两年采收的,贮藏时间为24个月)。

在试验过程中,种子放置在密封玻璃培养皿贮存,处理催芽,置于30℃环境中催芽进行分类播种试验。

1.4 试验方法

试验方法参照《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及《〈规程〉实施指南》进行。

1.4.1 种子采收 种子从生长健壮、无病虫害、果实大而饱满的母株上采集完全变黑的成熟的果实,采集后放在阴凉处,去除果皮肉,洗净,阴干[3]。

1.4.2 种子消毒 为了预防霉菌感染,干扰试验结果,采用药剂浸种消毒,用冰醋酸100倍液浸种30min或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20min,使之吸收药液,再用清水洗涤干净,然后晾干催芽,再进行播种。

1.4.3 种子催芽 由于鸦胆子种子有休眠期,试验前需要进行催芽。浸种催芽方法为,试验前将种子置于50~60℃蒸馏水中,浸种60min左右,将种皮肉泡软,直至可以用手揉掉,然后捞起,滤掉过多的水分,清洗2~3次,再将种子用纱布包好,放在塑料袋里保湿,最后将所有种子去皮肉后,用清水泡12~24h,再放在滤纸上,放在30℃、每天光照12h的发芽箱环境下催芽,催芽过程中每天用蒸馏水洗1次种子,以防生霉,在催芽过程中要保持同样的温度、湿度和光照[4]。

催芽处理后,再把种子分配到每个培养皿,摆放整齐,再用吸管把蒸馏水滴入培养皿种子上,放置在密封玻璃培养皿贮存,同样置于30℃、每天光照12h的环境中监测种子发芽情况。

1.4.4 种子试验 选种、采集:由于鸦胆子花序较小,属于雌雄异株,不易进行人工授粉,只需采用雌雄间种的方式,自然授粉,采集果实即可。鸦胆子种子有休眠期,种子的成熟度一般是根据采收果实距开花时间进行区分,在合适的时间采收种子,并通过贮藏时间来打破休眠期,进行选种育苗。

播种、记录发芽时间:对这些不同时间点采收、不同成熟度、不同贮藏时间的鸦胆子种子在相同环境中,进行分组播种试验,对它们的发芽力、发芽率进行记录、比对。计算、比较发芽率:发芽率(%)=(n/N)×100,式中n指种子正常发芽粒数(在规定时间内),N指供试种子总数,得出不同成熟度、不同贮藏时间鸦胆子种子与相应发芽率的关系。

试验一:试验选取B类鸦胆子种子,Ⅰ级、Ⅱ级和Ⅲ级每类种子选150粒为试验品种,作5个重复,分别装进5个玻璃培养皿,30粒/培养皿,对其发芽情况进行统计比对。

试验二:试验选取三个采收年份的A类、B类、C类鸦胆子种子,每类种子选150粒为试验品种,作5个重复,分别装进5个玻璃培养皿,30粒/培养皿,对其发芽情况进行统计比对。

通过发芽试验比较,得出种子休眠期处理、温度调试、发芽时间等因素与鸦胆子的种子发芽力、发芽率的关系与影响情况[5]。

1.5 数据处理

采用SPSS19.0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独立性T检验,结果以“平均值+标准误”表示。

2 结果与分析

2.1 成熟度与发芽率的试验结果与分析

不同成熟度与发芽率的试验结果如表1所示。种子陆续发芽,试验时间为50天,Ⅰ级、Ⅱ级和Ⅲ级的150粒种子分别发芽40粒、45粒和85粒,成熟度为Ⅰ级的种子发芽天数最长,达到40d,Ⅱ级和Ⅲ级的种子发芽天数为38d,发芽率在26.7%~56.7%之间,成熟度为Ⅱ级的种子发芽率最高,达到56.7%。发芽率排序为:Ⅱ级种子>Ⅲ级种子>Ⅰ级种子。

表1 不同成熟度与发芽率的试验结果

开花过后形成的鸦胆子绿果、黄果,还不具备有发芽力,开花过后7个月采集到的紫黑果,水分逐渐丧失,发芽力、发芽率递减,采摘成熟度为Ⅱ级的鸦胆子种子发芽力最强。

2.2 贮藏时间与发芽率的试验结果与分析

不同贮藏时间与发芽率的试验结果如表2所示。根据成熟度与发芽率的试验结果,在进行成熟度与发芽率的试验时,选取的均为Ⅱ级种子(开花过后6.5个月采集到的紫黑果),试验时间为50天,A类、B类和C类的150粒种子分别发芽42粒、89粒和45粒,A类、B类、C类发芽时间分别为35d、36d、38d,发芽率在28.0%~59.3%之间,贮藏时间为B类的鸦胆子种子发芽率最高,达到59.3%,同时发芽时间也最长。

表2 不同贮藏时间与发芽率的试验结果

刚采摘的种子水分较多;成熟果实贮藏时间1年以上发芽力几乎为0,贮藏1年以上的种子水分丧失较多,一定程度上制约其发芽力,影响发芽率;贮藏1年以内的鸦胆子种子发芽率均在28%以上,采摘后贮藏12个月的鸦胆子种子发芽力最强。

2.3 不同处理方法的发芽数的差异分析

不同处理方法的发芽数的分析见表3,II级种子发芽数与I、III级种子差异显著,I、III级差异不显著,采摘时达到成熟度为Ⅱ级的种子发芽率最高,达到56.7%。B类发芽数与A、C类差异显著,A、C类差异不显著;贮藏时间为B类的鸦胆子种子发芽率最高,达到59.3%,同时发芽时间也最长,达到38天。

表3 不同处理方法的发芽数

3 结论与讨论

文献记载,日均温20℃以下鸦胆子种子不发芽,其萌发的最适温度为30℃;夏季7月份播种出苗最快,这与该种植物主要分布在热带地区的生活习性相一致。鸦胆子种子的发芽力存在物理障碍,坚硬的种壳可能使得浸种时水分很难被种子吸收,氧气也难以透过种壳,不利于萌发。因此,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必须人为帮助其打破休眠期,缩短其发芽耗时,对加快种植生产有着较为积极地指导作用。

鸦胆子种子应选择从采摘到播种的时间一年以内为宜,12个月为最佳,当年采摘、贮藏1年次之,1年以上年限时间过长,发芽力逐渐丧失,鸦胆子种子应分批采集果皮完全为紫黑色的留种,以保证发芽率和种苗质量。果实经阳光爆晒后变为黑色饱满的种子,经长时间晾晒后,果实干缩,这时种子的湿度为10%~13%,将其包装后存放于阴凉干燥处,育种效果较好。

在自然环境下,种子发芽率只有30%~40%,因此,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经过催芽打破休眠期后,开花过后6.5个月采集到的紫黑果作为鸦胆子育种种子,置于30℃、每天光照12h环境中大部分发芽率接近60%。这为鸦胆子产业化的科学育种、栽培种植发展提供技术保障,提高农户种植的成活率,提升鸦胆子的果实收成,可实现农户较好的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培养皿成熟度发芽率
基于改进EfficientDet的油橄榄果实成熟度检测
NASA and Space Exploration
无处不在的细菌
不同浓度量子肥对水稻种子发育率影响实验总结
微生物“长”出惊艳画作
影响七叶一枝花种子发芽率的因素探讨
关于提高玉米种子发芽率标准的探讨
刚好够吃6天的香蕉
微观世界给艺术创作带来的无限可能
留叶数和成熟度影响雪茄烟叶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