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还田与灌溉方式对春玉米根冠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2021-09-02 07:45张瑞富张明伟杨恒山张雨珊提俊阳
关键词:穗位吐丝灌溉

张瑞富,张明伟,杨恒山,张雨珊,提俊阳

(内蒙古民族大学 农学院,内蒙古 通辽028043)

玉米作为粮、经、饲主要作物,促进其高产稳产对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保证玉米生长发育过程中叶片、根系最佳生理状态是提高产量的关键因素之一.活性氧是植物细胞生理代谢产生的中间产物[1],其含量过高会对植物细胞造成损伤,使细胞衰老或死亡.在清除植物体内活性氧、维持正常生长中抗氧化酶系统发挥着重要作用[2],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连同植物体内丙二醛含量可共同衡量植物衰老状况.秸秆还田作为改土培肥的重要耕作措施,在提高土壤地力的同时,对作物生理特性也具有调节作用.于宗波等[3]研究表明,在中壤土和砂壤土中秸秆还田配施腐熟剂玉米根系SOD、POD酶活性均显著高于秸秆不还田处理,MDA含量显著低于秸秆不还田处理;萨如拉等[4]研究表明,秸秆还田后可显著提高玉米穗位上部叶片SOD酶活性,降低MDA含量.不同灌溉方式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作物生理特性,张皓政等[5]研究表明,轻、中、重干湿交替灌溉方式下,轻干湿交替下粳稻叶片抗氧化酶活性最高;徐一兰等[6]研究表明,间歇灌溉和湿润灌溉可提高植株叶片SOD和POD酶活性.浅埋滴灌作为新兴节水灌溉技术,其春玉米抗氧化酶活性研究仍为空白,本研究通过研究不同秸秆还田方式与不同灌溉方式下春玉米叶片、根系抗氧化酶活性,为浅埋滴灌下春玉米较高抗氧化能力种植模式选择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在通辽市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北纬44°13′,东经123°28′)进行,试验地年均降雨量342.0 mm,无霜期149 d,全年日照2 891.7 h.土壤为灰色草甸壤土,0~20 cm耕层有机质含量12.02 g·kg-1,速效氮含量51.71 mg·kg-1,速效钾含量113.19 mg·kg-1,速效磷含量27.4 mg·kg-1.

1.2 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主处理为秸秆还田量,设秸秆全量还田(S+)和秸秆离田(S-),副处理为灌溉方式,设传统畦灌(F)和浅埋滴灌(D),各处理设3次重复,共12个小区.以农华101为供试品种,采用大小垄(40 cm、80 cm)种植,密度为7.5万株·hm-2,各处理施肥量一致,2019、2020年均为5月1日播种,10月4日收获,畦灌处理生育期内灌水4次,滴灌处理滴灌7次.

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1.3.1 取样

于吐丝期和乳熟期各小区连续选定具有代表性植株3株,取穗位上(穗上第4叶)、穗位(穗位叶)和穗位下(穗下第4叶)叶片各3片,取地下0~20、20~40和40~60 cm土层根系分别放入自封袋中,于保温箱内带回实验室待测.

1.3.2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采用氮蓝四唑光化还原法测定SOD活性[7],以反应抑制NBT氧化还原50%酶量为一个酶活力单位(U),酶活性以U·g(FW)-1表示.

1.3.3 过氧化物酶(POD)采用愈创木酚法测定POD活性[8],每隔1 min读取1次吸光度A470(470 nm),然后以每分钟内A470变化0.01为1个酶活力单位(U),酶活性以U·g(FW)-1·min-1表示.

1.3.4 丙二醛(MDA)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测定MDA含量[9],单位用μmol·g(FW)-1表示.

1.4 数据处理

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6对数据进行计算,用DPS软件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秸秆还田与灌溉方式对春玉米叶片SOD酶活性的影响

2019 年和2020年春玉米叶片SOD酶活性表现为吐丝期>乳熟期.S+下,除2019年吐丝期穗位上D与F差异不显著外,均为D显著高于F;S-下,除乳熟期穗位上(2019年)和吐丝期穗位(2020年)D与F差异不显著外,均为D显著高于F;F灌溉方式下,2019年除吐丝期穗位上和穗位下S+显著高于S-外,S+与S-差异均不显著,2020年除吐丝期穗位下S+与S-差异不显著外S+均显著高于S-;D灌溉方式下,2019年吐丝期穗位上、穗位下和乳熟期穗位S+与S-差异不显著,其他均表现为S+显著高于S-,2020年各层位各时期S+均显著高于S-(表1).

表1 春玉米叶片SOD酶活性Tab.1 SOD enzyme activity of spring maize leaves

2.2 秸秆还田与灌溉方式对春玉米叶片POD酶活性的影响

2019 年和2020年春玉米叶片POD酶活性表现为吐丝期>乳熟期.S+下,除乳熟期穗位下(2019年)和穗位上吐丝期(2020年)D与F差异不显著外,均表现为D显著高于F;S-下,除乳熟期穗位下(2019年)D与F差异不显著外,均表现为D显著高于F;F灌溉方式下,2019年除乳熟期穗位和吐丝期穗位下S+显著高于S-外,S+与S-差异均不显著,2020年S+均显著高于S-;D灌溉方式下,2019年乳熟期穗位上和穗位S+显著高于S-,其他均表现为S+与S-差异不显著,2020年除吐丝期穗位下和乳熟期穗位S+与S-差异不显著外,其他各层位各时期S+均显著高于S-(表2).

表2 春玉米叶片POD酶活性Tab.2 POD enzyme activity in leaves of spring maize

2.3 秸秆还田与灌溉方式对春玉米叶片MDA含量的影响

2019 年和2020年春玉米叶片MDA含量表现为乳熟期>吐丝期.S+下,除2020年吐丝期穗位下D与F差异不显著外,均表现为D显著低于F;S-下均表现为D显著低于F;F灌溉方式下,2019年除乳熟期穗位和穗位下S+显著低于S-外,S+与S-差异均不显著,2020年吐丝期穗位上和乳熟期穗位、穗位下S+显著低于S-,其他处理不同时期不同层位S+与S-差异不显著;D灌溉方式下,2019年吐丝期穗位上、穗位S+与S-差异不显著,其他均表现为S+显著低于S-,2020年除吐丝期穗位下S+与S-差异不显著外,各层位各时期S+均显著低于S-(表3).

表3 春玉米叶片MDA含量Tab.3 MDA content in leaves of spring maize

2.4 秸秆还田与灌溉方式对春玉米根系SOD酶活性的影响

各土层深度根系SOD酶活性随生育进程呈下降趋势.S+下,吐丝期20~40 cm(2019年)根系和2年乳熟期40~60 cm根系SOD活性D与F差异均不显著,其他处理不同深度不同时期均表现为D显著高于F;S-下,吐丝期20~40 cm、40~60 cm(2019年)和乳熟期40~60 cm(2020年)均表现为D与F差异不显著,其他处理不同深度不同时期均表现为D显著高于F;F灌溉方式下,2019年除乳熟期0~20 cm和40~60 cm S+显著高于S-外,S+与S-差异均不显著,2020年吐丝期20~40 cm、40~60 cm和乳熟期40~60 cm S+与S-差异不显著,其他处理不同深度不同时期均表现为S+显著高于S-;D灌溉方式下,2019年吐丝期0~20 cm、20~40 cm和乳熟期40~60 cm S+与S-差异不显著,其他均表现为S+显著高于S-,2020年除40~60 cm深度根系S+与S-差异不显著外,各深度各时期S+均显著高于S-(表4).

表4 春玉米根系SOD酶活性Tab.4 SOD enzyme activity of spring maize roots

2.5 秸秆还田与灌溉方式对春玉米根系POD酶活性的影响

2019 年和2020年春玉米根系POD酶活性表现为吐丝期>乳熟期.S+下,不同深度不同时期均表现为D显著高于F;S-下,吐丝期20~40 cm和乳熟期40~60 cm(2020年)表现为D与F差异不显著,其他处理不同深度不同时期均表现为D显著高于F;F灌溉方式下,2019年除乳熟期20~40 cm S+显著高于S-外,S+与S-差异均不显著,2020年吐丝期20~40 cm和乳熟期40~60 cm S+与S-差异不显著,其他处理不同深度不同时期均表现为S+显著高于S-;D灌溉方式下,2019年吐丝期0~20 cm和乳熟期40~60 cm S+显著高于S-,其他均表现为S+与S-差异不显著,2020年除乳熟期20~40 cm深度根系S+与S-差异不显著外,各深度各时期S+均显著高于S-(表5).

表5 春玉米根系POD酶活性Tab.5 POD enzyme activity of spring maize roots

2.6 秸秆还田与灌溉方式对春玉米根系MDA含量的影响

2019 年和2020年春玉米根系MDA含量表现为乳熟期>吐丝期.S+下,除乳熟期40~60 cm(2019年)和吐丝期20~40 cm(2020年)D与F差异不显著外,不同深度不同时期均表现为F显著高于D;S-下,除吐丝期40~60 cm(2019年)和吐丝期20~40 cm(2020年)D与F差异不显著外,不同深度不同时期均表现为F显著高于D;F灌溉方式下,2019年除乳熟期40~60 cm S-显著高于S+外,S+与S-差异均不显著,2020年20~40 cm各时期S+与S-均差异不显著,其他处理不同深度不同时期均表现为S-显著高于S+;D灌溉方式下,2019年乳熟期0~20 cm和40~60 cm各生育时期S+与S-差异不显著,他处理不同深度不同时期均表现为S-显著高于S+,2020年除吐丝期20~40 cm深度根系S+与S-差异不显著外,各深度各时期S-均显著高于S+(表6).

表6 春玉米根系MDA含量Tab.6 MDA content in spring maize roots

3 讨论与结论

SOD、POD是清除作物体内危害细胞正常代谢活性氧的抗氧化酶,MDA是抗氧化过程中的关键产物,SOD、POD酶活性强弱以及MDA含量高低直接反映着作物抗衰老能力的强弱[10].张权等[11]研究表明,秸秆还田可显著提高玉米叶片各生育期SOD、POD活性,且MDA含量一直保持在较低水平,维持叶片生育后期较高的生理功能.本研究结果表明,同一灌溉方式下,秸秆还田有利于提高叶片、根系中SOD、POD酶活性,降低MDA含量.秸秆还田后秸秆腐解不仅改善土壤物理性状[12],还可提高土壤有机物质含量[13],提高土壤肥力以及持水能力,为玉米生产提供良好的水热环境,促进根系下扎以及提高吸收水分、养分能力,保持玉米生育后期叶片、根系具有较高的生理功能.

不同灌溉方式对玉米抗氧化酶能力影响不同.王吉伟等[14]研究表明,交替灌水较均匀灌水可提高玉米抽雄后7、14、21、28和35 d叶片SOD、POD酶活性,显著降低各时期MDA含量;原丽娜等[15]研究表明,交替灌溉较固定灌溉和均匀灌溉可明显减弱玉米根系受活性氧伤害,交替灌溉下玉米根系中SOD、POD酶活性最高,MDA含量保持较低水平.本研究结果表明,浅埋滴灌较传统畦灌有利于提高叶片、根系中SOD、POD酶活性,降低MDA含量.浅埋滴灌灌溉方式可协调水肥供给能力,肥随水入,根据玉米需水需肥规律实现氮肥后移,使水肥供给在时间、空间上更为合理[16],为玉米生育后期提供充足的养分和水分,提高水肥利用效率,使得玉米根冠获得更高的抗氧化能力,延缓生育后期衰老.秸秆还田下浅埋滴灌种植吐丝期、乳熟期各层位叶片以及各土层根系SOD、POD酶活性均为最高,MDA含量最低,可作为春玉米获得较高抗氧化能力的适宜种植方式.

猜你喜欢
穗位吐丝灌溉
纳米比亚着力发展农业灌溉
有机物料还田对夏玉米穗位叶光合性能及氮代谢的影响
Life in 2060
农业节水灌溉措施研究
蜘 蛛
大麦不同穗位粒重和淀粉含量的比较
农田水利灌溉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吐丝的蜘蛛与吐丝的蚕
小蚕儿吐丝
不同种植密度下三个玉米品种产量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