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Blaschko线分布的四例炎症性疾病临床病理分析

2021-09-02 07:51于越乾付希安暴芳芳周桂芝陈声利陈学超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1年10期
关键词:线状角化丘疹

于越乾 付希安 暴芳芳 周桂芝 陈声利 陈学超 刘 红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皮肤病医院(山东省皮肤病医院,山东省皮肤病性病防治研究所),济南,250022

1 临床资料

4例均为我院确诊为沿B线分布的炎症性疾病。其中男1例,女3例,平均年龄16.5岁,其中2例患者年龄为6岁。3例患者表现为皮肤暗红色丘疹、斑片,1例患者为色素减退斑。所有患者的皮损均大致沿Blaschko线分布,3例患者皮损位于躯干部,1例患者皮损位于左前胸和左上肢。

患者1,女,6岁。左前胸,左上肢线状红斑、结节1年余。查体示左前胸、左上肢、左侧掌心线状分布浸润性暗红色斑片、结节,表皮轻度萎缩(图1a、1b)。抗核抗体(-)。组织病理学检查示:表皮角化过度,基底细胞液化变性,真皮全层至脂肪层血管及附属器周围单核细胞浸润,脂肪层脂肪细胞局部坏死,DIF示表皮基底膜带IgM、IgA弱阳性带状沉积(图1c、1d)。结合临床及病理诊断为儿童线状皮肤型红斑狼疮。

患者2,女,6岁。躯干部线状分布色素减退斑2年余。查体示腹部至背部对称线状分布色素减退斑,表皮轻度萎缩(图2a、2b)。组织病理示:表皮基底层细胞灶性空泡化、液化,真皮乳头水肿均一化(图2c、2d)。结合临床及病理诊断为线状硬化性萎缩性苔藓。

图2 2a:患者2腹部对称线状分布色素减退斑;2b:皮损位置;2c、2d:表皮基底层细胞灶性空泡化、液化,真皮乳头水肿均一化(HE,2c:×40;2d:×100)

患者3,男,16岁。左侧腰背部线状红斑、丘疹2年。查体示左侧腰部线状分布红色斑片及针尖大扁平丘疹(图3a、3b)。组织病理学检查示表皮轻度角化过度,基底细胞局灶性液化变性,真皮浅层淋巴细胞带状浸润,真皮深层血管及附件周围淋巴细胞团块状浸润(图3c、3d)。诊断为线状苔藓。

图3 3a:患者3左侧腰部线状分布红色斑片及针尖大扁平丘疹;3b:皮损发生的部位;3c、3d:表皮轻度角化过度,基底细胞局灶性液化变性,真皮浅层淋巴细胞带状浸润,真皮深层血管及附件周围淋巴细胞团块状浸润(HE,3c:×40;3d:×100)

患者4,女,38岁。左侧胸背部线状红斑半年,伴痒。查体示躯干左侧线状分布紫红色斑片、丘疹,上覆少许鳞屑(图4a、4b)。组织病理学检查示表皮角化过度,颗粒层、棘层增厚,基底细胞液化变性,真皮浅层单核细胞带状浸润(图4c、4d)。结合临床及病理诊断为线状扁平苔藓。

图4 4a:患者4躯干左侧线状分布紫红色斑片、丘疹,上覆少许鳞屑;4b:皮损发生的部位;4c、4d:表皮角化过度,颗粒层、棘层增厚,基底细胞液化变性,真皮浅层单核细胞带状浸润(HE,4c:×40;4d:×200)

图11a:患者1左上肢线状红斑、结节;1b:皮损发生的部位;1c:表皮角化过度,基底细胞液化变性,真皮全层至脂肪层血管及附属器周围单核细胞浸润,脂肪层脂肪细胞局部坏死(HE,×40);1d:表皮基底膜带IgM、IgA弱阳性带状沉积(DIF,×100)

2 讨论

Blaschko线(B线)是分布于人体皮肤黏膜上的一种特殊的线条排列。1901年由德国皮肤科医生Alfred Blaschko最先描述[1],后由多位研究者补充描述。目前认为 B 线代表了外胚层发育的延展方向。B线的分布特点为从口角到眶周呈弧形分布,从口角到颈部呈”L”形;头枕部则呈旋涡状;颈前呈“V”形;上胸、腰、背、臀部大致呈“M”形;腹部正中线两侧呈“S”形;四肢的B线大致沿肢体长轴分布,B线的体表分布与皮纹、神经、肌肉、淋巴管位置均不相关[2]。

近年来有研究提出B线形成与基因组嵌合体和体细胞突变的理论相关,遗传的嵌合现象经典地表现为沿B线分布。嵌合现象是由不同类型和大小的基因改变引起的,包括单核苷酸变异、拷贝数变异和染色体重排。嵌合体患者在机体中形成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染色体组成的细胞系,含有异常基因的皮损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迁移,临床表现为布氏线,该线反映了正常和突变细胞间的界限[3]。处于这种状态的细胞正常情况下突变的异常角质形成细胞克隆处于耐受状态,但某些外源性因素如紫外线、环境等可使其丧失免疫耐受,形成肉眼可见的炎症反应,从而在突变体细胞与正常细胞形成的正常皮肤之间构成一种交错、镶嵌状态,临床上表现为线状排列的皮损[4]。

目前文献报道沿 B 线分布的皮肤病种类很多,主要分为2大类,第一类为先天性或遗传性疾病,包括线状表皮痣、线状毛囊角化病、线状Mibelli型汗孔角化症、色素失禁症等;第二类为后天性或获得性皮肤疾病,为多基因多因素致病,包括线状红斑狼疮、线状银屑病、线状扁平苔藓、线状硬皮病、线状白癜风等[4]。本文报道4例均为苔藓样皮肤病,皮损大致沿B线局限分布,未累及全身。

线状皮肤型红斑狼疮是红斑狼疮的罕见类型,最早由Abe等在2000年提出[5],目前国内仅报道20余例。本型8岁以下患者约占半数,患者无性别差异,以头面部多见,抗核抗体阳性率低[6]。系统治疗药物以羟氯喹、沙利度胺、氨苯砜和小剂量糖皮质激素为主,外用糖皮质激素软膏有效。治疗有效率高,发展为系统性红斑狼疮少见。

线状苔藓、线状扁平苔藓和线状硬化萎缩性苔藓需彼此鉴别,并需同线状硬斑病、线状银屑病及斑状萎缩等疾病相鉴别。线状苔藓主要发生于儿童期,表现为轻度高起的红色丘疹,伴有红斑和轻微脱屑,自觉症状不明显。组织病理主要为乳头下层血管周围有慢性炎性细胞浸润,伴有不同程度的角化不全[7]。线状扁平苔藓主要表现为紫红色多角形扁平丘疹,表面可见Wickham纹,瘙痒剧烈,同时可累及黏膜,病理多呈空泡样界面皮炎改变,表皮突呈锯齿状,真皮浅层炎症细胞呈带状浸润[8]。线状硬化萎缩性苔藓以硬化萎缩性斑块为主,沿B线间断分布,病理特点为棘层萎缩伴基底细胞水肿,真皮浅层水肿和均质化,弹性纤维稀少,真皮中部炎细胞斑块状浸润[9]。线状硬斑病的典型临床特点为椭圆形斑块,表面平滑,有蜡样光泽,常常有紫色或棕色边缘,触之较硬。病理为基底层液化变性及毛囊角栓,真皮全层胶原纤维增粗均质化,附属器减少[9]。线状银屑病为银屑病的罕见亚型,Auspitz征阳性,组织病理示表皮角化过度,颗粒层减少,表皮突延长,真皮乳头上挺,见毛细血管扩张[10]。

线状炎症性皮肤病对传统治疗具有一定的抵抗性,这可能与其特殊的基因镶合易感现象有关。既往文献报道中,节段型白癜风的平均发病年龄较小,皮损发展快,稳定快,同非节段型白癜风相比,节段型白癜风对传统的药物治疗和光疗更为抵抗[11]。线状银屑病患者相对于非线性银屑病患者更容易出现局部治疗耐受[12]。

综上所述,本文报道了4类沿B线分布的炎症性疾病。通过对4例沿B线分布的皮肤病临床表现及组织病理分析表明,此类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沿B线分布的肤色、淡红色或深红色鳞屑性丘疹,病程较长者可伴有色素沉着及皮肤萎缩。组织病理上空泡性或苔藓样界面皮炎及附属器周围淋巴细胞浸润可作为诊断线索。沿B线分布的炎症性疾病与经典皮肤病相比,治疗和预后需要更多样本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线状角化丘疹
得了丘疹怎么办?了解这几点治疗方式很重要
哥德尔不完备定理的不可判定性
3例淋巴瘤样丘疹病临床病理分析
3例易误诊脂溢性角化病例展示及分析
花露水治蚊虫叮咬?治标不治本!
实对称矩阵对角化探究
关于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几点思考
实对称矩阵正交相似对角化的探讨
线状生命
耳甲丘疹与胆石症关系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