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社会保障水平的经济适度性分析

2021-09-03 09:03赵草草
关键词:总支出社会保障陕西省

马 莉,赵草草

(延安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陕西 延安 716000)

社会保障水平直接关系着社会保障程度的高低,也直接关系着社会目标是否能够实现。社会保障水平并不是越高越好,过高的社会保障水平会导致“养懒汉”的现象出现,损害社会经济发展的效率,也使国家财政压力增大。但是,过低的社会保障水平又会使公共保障功能难以得到发展。根据国际通行的衡量老龄化标准,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7%,意味着进入老龄化社会。近十年,陕西省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在8.53%~11.84%,[1]由此看陕西省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时期,并逐渐朝着更深层次的老龄化发展,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使社会保障程度的有效性、稳定性和持久性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因此,研究陕西省社会保障水平经济适度性,对于本省建立合适的社会保障体系以及加快经济增长有着重要意义。

一、相关文献回顾

国外对适度社会保障水平的研究始于“福利病”,萨缪尔森(1954)基于一般均衡的分析方法提出了社会保障水平应当适度的观点。[2]Sala-I-Martin(1996)认为最优的财政支出结构可以促进一国的经济发展,认为社会保障对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3]在适度社会保障水平研究方面,Albert Alesin和Rober Perotti(1994)认为社会福利增幅应该是适度增加,否则,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将会因此而出现;[4]Johansson(1991)认为社会保障支出过大导致了西方国家社会保障的财政危机,甚至会危及社会保障制度;[5]Henry(1966)认为社会保障水平过高必然会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生制约作用。[6]

国内学者的研究,主要是集中在测定和分析整个国家社会保障水平以及各省社会保障支出水平经济适度性。研究方法方面,穆怀中(1997)提出了适度社会保障水平的测算公式。[7]58马会、吴云勇(2007)提出推拉效应模型可以对社会保障支出增长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具体测算。[8]王轩(2018)运用“适度、公平、有效”原则,对我国社会保障评价体系进行重新构建,研究认为各省之间社会保障适度水平呈现东高西低的特点。[9]各省层面的研究,大部分学者是参照穆怀中提出的社会保障适度水平测定模型进行分析。曹洪、郭姣(2019)对甘肃省社会保障水平适度性进行质和量的测定,结合“推拉效应”得出当前甘肃省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导致地方财政社会保障支出比例过高,从而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并不适度。[10]白云先、肖伟伟(2013)从结构性角度分析得出目前安徽省社会保障支出水平是偏低的,同时城乡社保水平不平衡,地区之间存在不协调,总体看皖北地区的社会保障水平最高,皖南其次,江淮地区最低。[11]王宇华(2009)区分城乡进行适度性测定,分析得出总体上浙江省社保水平低于适度下限,城市社保水平处于适度区间内,但是农村社保水平还远未达到适度下限。[12]王倩、毕红霞(2016)分析了山东省的社会保障分类支出水平,分为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和非财政社会保障支出两类进行研究。[13]周明、戴欢、张鑫武等(2014)选取了总体性和结构性共15项指标,运用因子分析法对陕西省2001—2012年社会保障水平进行了测算和评价,得出结论陕西省10个地市间社会保障水平差异明显,表现为关中地区社会保障水平较高,陕南地区的社会保障水平较低。[14]刘玮(2016)对西安的实证研究,认为城乡社会保障统筹能够缩小城乡居民收入的相对差距,进而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15]

国内学者对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基本一致认为二者之间是一种双向互动,彼此促进的关系。对于适度社会保障水平的研究,既有定性的理论分析,也有定量的模型分析。由于各地区的差异性,且使用不同的数据、建立不同的模型,得出的结论也有所不同。本文依据适度社会保障水平测定模型和推拉效应理论,对陕西省历年的适度社会保障水平进行了测定,并就进一步促进陕西省社会保障水平的良性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二、社会保障水平的测定指标

(一)社会保障水平及其指标确定

社会保障水平是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保障发展程度的一个经济指标,通常情况下,社会保障水平越高,社会保障制度越完善,社会福利状况越好。陕西省社会保障水平的高低,采用陕西省的社会保障总支出和地区生产总值的比值来衡量,用公式表示如下:

其中,社会保障总支出用社会保险支出和财政社会保障支出之和来表示。本文中,社会保险支出使用的指标是国家统计局中的陕西省五险的支出之和;财政社会保障支出使用的指标是陕西省财政在社会保障上的支出。

(二)基于C-D生产函数和人口结构理论的适度社会保障水平测定模型

当前关于适度社会保障水平的研究中,主要是依据穆怀中(1997)提出的适度社会保障水平数理测定模型,这一模型是依据C-D生产函数和人口结构理论推出的。具体的表达式如下所示:

在公式中,S代表社会保障水平,是以百分比表示;W代表社会保障总支出,G表示地区生产总值,L表示劳动收入总额;H表示生产要素劳动投入分配系数,Q表示的是社会保障负担系数,由养老保险负担系数(O)、失业保险负担系数(Z)、医疗保险负担系数(E)、工伤和生育保险负担系数(J)以及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负担系数(M)五部分组成。[7]58

根据中外社会保障的实践经验,养老保险负担系数和医疗保险负担系数之和大致等于老年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即老龄化率,用字母Q1表示。在我国,目前对男女的退休年龄有不同的规定,这增加了数据搜集的难度。考虑到我国即将会推出延迟退休的政策以及数据可得性,本文中将65岁及其以上年龄的人口视为老年人口。

劳动的贡献率这一系数H的确定。本文根据穆怀中等学者的有关研究,选取了0.75作为H的值。因此,社会保障适度水平测定模型用公式表示如下:

S=(O1+Z+J+M)×H

S上=(O1+Z上+J上+M上)×H

S下=(O1+Z下+J下+M下)×H

失业保险负担系数Z、工伤及生育保险负担系数J以及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负担系数M,根据实践经验和相关法律法规,其下限分别确定为1%、0.016%和1%;其上限分别确定为1.5%、1.5%和1.5%。

(三)基于“推拉效应”理论分析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1.社会保障增长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推动效应”是指由于社会保障支出增长,而带来的的国民经济增长效应。“推动效应”模型的公式表示如下所示:

lnGDP=α1+α2lnS1

其中α1是常数;GDP代表国内生产总值;S1代表社会保障支出总额;α2表示弹性系数,即推动系数,表示社会保障支出总额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α2个百分点。当α2大于1时,表示经济增长比社会保障支出的增长速度快;当α2等于1时,表示社会保障支出与经济同速增长;当α2小于1时,表示经济增长比社会保障支出增长速度慢。

2.经济发展对社会保障增长的拉动作用

经济发展同样会促进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因为经济发展为社会保障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只有拥有充足的物质基础,社会保障事业才会根基稳固、枝繁叶茂,两者是“根”与“叶”、“源”与“流”的关系。国民经济增长所引起的社会保障支出增长被称为“拉动效应”,“拉动效应”模型的公式表示如下所示:

lnS1=β1+β2lnGDP

其中β1是常数;GDP是国内生产总值;S1代表社会保障支出总额;β2是弹性系数,代表拉动系数,表示国内生产总值每增长一个百分点,社会保障总支出增长β2个百分点。当β2大于1时,表示社会保障支出增长快于经济增长速度;当β2等于1时,表示社会保障支出与经济同速增长;当β2小于1时,表示社会保障支出增长慢于经济增长速度。

三、陕西省适度社会保障水平测定及评价

(一)社会保障总支出和经济增长

社会保障水平是用陕西省社会保障总支出和地区生产总值的比值来表示的。

由图1可以看出,陕西省历年的社会保障总支出和地区生产总值都是逐年增长的,社会保障总支出由2001年的95.34亿元增长到了2019年的2693.34亿元,总共增长了27.25倍,生产总值由2001年的2010.62亿元增长到了2019年的25793.17亿元,总共增长了11.83倍。在陕西省经济实力不断提升的背景之下,陕西省的社会保障水平也在不断升高。由统计数据可知,社会保障总支出增长速度在各年基本是快于GDP的增长速度,近十年来仅有2010年、2011年和2016年的社会保障支出速度低于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并且2016年两者增长速度相差很小,基本接近。2007年以来的其他年份,社会保障支出速度均快于GDP增长速度。

图1 陕西省2001-2019年社会保障总支出和GDP及其增长率

(二)社会保障总支出的构成

社会保障总支出可以分为社会保险支出与财政性社会保障支出。

由图2可以看出,社会保险支出占社会保障总支出的比重始终在50%左右,除个别年份低于50%以外,其余年份占比都在50%以上。其中,2019年的占比最高,2008年的占比最低。陕西省的社会保障支出总体上以社会保险支出为主,这与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要求是相符合的。与社会保障总支出的变化趋势一样,财政性社会保障支出也在不断增长,从2001年的38.60亿元增长到了2019年的853.54亿元,增长了21.11倍,但其增长速度低于社会保障总支出和社会保险基金支出的增长速度。

图2 陕西省2001-2019年社会保障总支出

(三)陕西省社会保障适度水平

由图3可以看出,虽然陕西省历年的社会保障水平在不断提高,但是除了2019年,其余各年都没有达到适度社会保障水平的下限。2019年,陕西省的社会保障水平刚超过适度下限进入适度水平区间,而2019年这个特例主要原因是2019年陕西经济的发展依然是稳中有进的。据陕西省统计局2020年统计年鉴,2019年陕西省生产总值增长了6%,小于2017年和2018年的增长速度。与此同时,虽然陕西省2017年到2019年的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增速也在逐年减缓,但是仍远超过经济增速,因此在2019年陕西省的实际社会保障水平进入了适度区间内。陕西省经济增速放缓,但积极因素逐渐增多,推动经济更加高质量的发展。

图3 陕西省2001-2019年适度社会保障水平

四、陕西省社会保障支出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一)“推动效应”实证分析

采用EVIEWS 11.0软件分析社会保障支出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设模型的表达式为双对数模型:

lnGDP=α1+α2lnS1

运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回归得到常数项系数为4.056825,lnS1的系数为0.788292。两个系数的P值都为0,表示两个系数都拒绝了原假设,表示它们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线性回归方程的拟合优度R2为0.991240,表明方程的拟合效果较好。最后,线性表达式如下所示:

lnGDP=4.056825+0.788292lnS1

t=(35.06346) (43.85853)

R2=0.991240F=1923.570DW=0.583211

由回归结果DW=0.583211,给定显著性水平α=0.05,查Durbin-Watson统计表,n=19,k=1,得到下临界值dL=1.18和上临界值dU=1.40,根据判断区域可知,这时的随机误差项存在一阶正的自相关。再用LM乘数检验回归方程的残差序列是否存在高阶自相关。选择滞后期1、2阶,其ρ1系数显著,ρ2系数不显著,因此不存在2阶自相关,模型存在一阶自相关性。

自相关性的修正。使用广义差分法对模型的自相关性进行修正,回归得到DW=1.538951,给定α=0.05,查Durbin-Watson统计表,n=18,k=1,得到下临界值dL=1.16和上临界值dU=1.39,dU=1.39

lnGDP=4.2042+0.7612lnS1

t=(15.1884) (17.2064)

R2=0.995544 F=1787.502 DW=1.538951 LM(1)=1.8880

在上述公式当中,lnGDP表示对GDP取对数,lnS1表示对社会保障支出总额取对数。这个公式推动系数为0.7612,表明社会保障支出总额每增长一个百分点,GDP平均增长0.7612个百分点。推动系数小于1,表明陕西省社会保障支出比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快。

(二)“拉动效应”实证分析

采用EVIEWS 11.0软件分析经济发展对社会保障的促进作用。设模型的表达式为双对数模型:

lnS1=β1+β2lnGDP

回归得到常数项系数为-5.045631,lnGDP的系数为1.257452。两个系数的P值都为0,表示两个系数都拒绝了原假设,表示它们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线性回归方程的拟合优度为0.992877,表明方程的拟合效果较好。最后,拟合方程如下所示:

lnS1=-5.045631+1.257452lnGDP

t=(-19.33681) (43.85853)

R2=0.991240 F=1923.570 DW=0.585359

由回归结果DW=0.585359,给定显著性水平α=0.05,查Durbin-Watson统计表,n=19,k=1,得到下临界值dL=1.18和上临界值dU=1.40,根据判断区域可知,这时的随机误差项存在一阶正的自相关。再用LM乘数检验回归方程的残差序列是否存在高阶自相关。选择滞后期1、2阶,其ρ1系数显著,ρ2系数不显著,因此不存在2阶自相关,模型存在一阶自相关性。

自相关性的修正。使用广义差分法对模型的自相关性进行修正,回归分析得到DW=1.592065,给定α=0.05,查Durbin-Watson统计表,n=18,k=1,得到下临界值dL=1.16和上临界值dU=1.39,dU=1.39

lnS1=-5.067696+1.262699lnGDP

t=(-9.142581) (20.46176)

R2=0.995382 F=1724.493 DW=1.592065 LM(1)=1.349403

从上式中,我们可以发现陕西省经济发展对社会保障的拉动系数为1.262699,表明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社会保障总支出平均增长1.262699个百分点。拉动系数大于1,表明陕西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比社会保障支出的增长速度慢。

(三)基于“推拉效应”的社会保障支出水平与国民经济增长适应程度

根据回归结果,“推动”系数为0.7612,“拉动”系数为1.2627,陕西省社会保障支出对经济增长的“推动效应”小于经济增长对社会保障支出的“拉动效应”,所以二者存在不协调,不相适应。社会保障支出增长过快,会给财政带来很大负担,通过社会保障适度水平的分析,陕西省的实际社会保障水平在2001—2018年均低于适度下限,但是在2019年进入到了适度区间内,根据陕西统计年鉴数据计算,并结合实证分析结果得到其原因是,除个别年份,陕西省社会保障支出增速始终保持大于经济增速。为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保障协调发展,在其已经进入适度水平的情况下,应把社会保障水平保持在适度区间内,充分发挥社会保障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以实现社会保障和地区经济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五、结论及政策建议

(一)结论

1.陕西省社会保障总支出中增长速度排序,从高到底依次是社会保险支出、社会保障支出总额、财政性社会保障支出。而社会保障总支出增长速度远快于经济增长速度,主要原因是社会保险支出的高速增长。

2.根据穆怀中社会保障适度水平测定模型计算得到,2001—2018年陕西省社会保障实际水平低于社会保障适度下限,但2019年陕西省社会保障实际水平进入适度区间内。

3.根据“推拉效应”模型分析,陕西省经济增长与社会保障支出之间“推动效应”小于“拉动效应”,因此两者之间处于不协调,不相适应的状态。

(二)进一步提升陕西省社会保障水平的政策建议

1.推动经济高质量增长。根据回归模型的实证分析,经济发展与社会保障发展之间的相关系数十分接近于1。表明社会保障的发展受到经济发展的极大影响。因此,陕西省要想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最重要的就是提高自身的经济发展水平。由于现在我国处于疫情常态化这个大背景下,因此经济发展要时刻保持对疫情的高度关注,在防范好新冠疫情的情况下,大力发展陕西经济,并且因为陕西经济增长和社会保障支出两者处于不相适应和协调发展的状态,因此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选择合适的社会保障水平,发挥出“推拉效应”的最大作用。首先,要利用现有的科技优势,发展新型产业,作为一个拥有十分丰富的科教资源的省份,陕西省应当充分利用自己丰厚的科技资源,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3D打印等新型产业,提高经济发展水平,为社会保障水平的提升奠定充足的物质基础。其次,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第三产业。根据经济发展规律,第三产业比重越高的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也会越高。目前,陕西省的第三产业还不是很发达,产业结构仍然是“二、三、一”,因此陕西省应该出台相关优惠政策,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最后,要推进城镇化建设,城镇化建设的快速推进,可以拉动内需,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2.优化社会保障资金支出结构。发展社会保险的同时,陕西省应该进一步发展多种社会保障内容,扩大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社会低保的保障对象范围与支出的具体金额,尤其是财政社会保障资金支出的提质增效,调整支出结构,使资金投入到社保重点领域。

3.加强社会保险基金保值增值。加强对于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提高社会保障的信息化建设水平,并通过适当的投资渠道实现社会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拓宽社会保障支出的经济基础,同时完善监督机制,更好地掌握投资收益情况。

4.拓宽社会保障资金筹资渠道。随着陕西省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老龄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陕西省的社会保障支出会越来越大。面对如此庞大的社会保障支出,急需拓展资金筹集渠道,保障资金供应可靠,减轻地方政府财政压力。比如,鼓励社会资本的加入,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设立企业年金和补充医疗保险,发行社会保障公益彩票,丰富社会保障资金的社会来源。

猜你喜欢
总支出社会保障陕西省
新时代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根本遵循
陕西省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实践与思考
聚焦两会
陕西省青年书法家协会
陕西省阅读文化节
2016年五项社保基金收大于支
恩格尔系数
恩格尔系数
美国大学体育协会第一级别大学体育部门经济行为特征分析
恩格尔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