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提升资助育人工作亲和力的研究

2021-09-03 09:17于鑫
成才之路 2021年26期
关键词:资助育人亲和力提升

于鑫

摘 要:资助工作的核心是发挥育人功效,实现人才的培养。利用新媒体提升资助育人工作的亲和力,以生为本,贴合学生所需,是新时期资助工作发挥育人功效的有效途径。文章分析資助工作存在的问题,归纳新媒体在提升资助育人工作亲和力方面的作用,探索贫困生认定工作网络化模式,感恩、诚信、励志隐性教育模式及贫困生过程化管理和考评模式。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资助育人;亲和力;提升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1)26-0008-02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这意味着,高校必须做好资助育人工作。进入新时代,高校资助育人工作需要转变观念、创新方式,将资助和育人有机融合起来,使资助工作真正落实到人才培养这个核心任务上。近年来,新媒体技术迅猛发展,并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有效发挥新媒体技术在资助育人工作中的作用,创新资助模式,提升资助育人工作的亲和力,是新形势下资助育人工作的研究重点。

一、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

1.贫困生认定工作情况复杂,工作程序烦琐低效

目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主要是依靠学生提交的“高等学校学生及其家庭情况调查表”和由学生家庭所在地相关部门开具的家庭经济困难证明等。由于缺乏统一的认定标准,认定材料的精准性欠缺,甚至存在困难证明造假现象。再者,贫困生认定工作需要进行班级民主测评,但同学间相处时间短、了解不深,难以做出客观评价,容易出现测评走过场的问题。另外,对于突发家庭变故的情况,家庭情况调查表需要寄回家庭所在地办理盖章,手续烦琐低效。

2.资助政策宣传不到位,信息滞后时有发生

高校的资助政策信息没有整理形成系统的材料,导致学生对资助政策的了解不全面、解读不清晰。同时,信息传播的途径单一,只是通过资助中心—辅导员—班级这个三级信息链条来发送,缺乏具有公众性、权威性的信息发布平台,导致学生因错过信息而未及时提交申请,错过申请时机的情况时有发生。

3.过程化管理欠缺,学生缺乏归属感

贫困生被认定后,学校对其后续的教育管理缺乏系统推进。如何做好资助后的管理工作,有效引导学生花好钱、学好习、成好才,是资助工作者需要深入探索的问题。贫困生在接受资助的过程中,由于缺乏学校的过程化管理,归属感不强,没能实实在在感受到国家及社会对自己的关怀和帮助,在思想上不懂得感恩与回馈,无法使资助工作的育人功效最大化。

二、新媒体在提升资助育人工作亲和力方面的作用

新时期的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性很强,获得信息的途径比较多元化。作为教育者,要积极利用新媒体,搭建起开放性、交互性平台,以贴合学生需求为出发点,深入了解学生,有效帮助学生,提升资助育人工作的亲和力。

1.利用新媒体加强宣传,便捷高效地服务学生

利用新媒体,可以实时更新资助政策、申请流程、奖金公示等内容,让学生能够随时随地登录,了解各项政策、相关奖助学金评选公示等内容;可以及时向学生推送最新、最全的资助信息,让学生第一时间了解国家资助政策,知晓学校近期资助工作;可以宣传具有励志、自强等精神的学生的事迹,发挥朋辈榜样的引领作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励志教育,使资助育人工作更加便捷高效。

2.利用新媒体互动、反馈机制,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

利用新媒体,可以设置留言区,与学生进行实时互动,让学生感受到学校的人文关怀;可以通过网络实时交流,发现贫困生的困惑和需求,进而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可以增加意见反馈机制,让受助生从自身角度提出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以促进资助工作的不断完善。贫困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容易出现自卑心理,而新媒体的多样化沟通途径及具有亲和力的语言表达方式,能够拉近教育者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帮助学生走出自卑心理。制定奖助学金等评定细则时,教育者可以通过新媒体广泛征询学生的意见,提高学生的参与性,让学生了解更多资助政策和项目,了解每一笔奖助学金的目的和意义。这样,学生就能更加珍惜自己获得的奖励或资助。

3.利用新媒体的全覆盖性,科学进行过程化管理

利用新媒体的全覆盖性,可以构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管理动态系统,做好对学生各项指标数据的统计与更新,在资助工作中实现对学生的动态管理,强化过程化教育和引导;利用新媒体技术,可以精准量化每位学生在校期间的受助状况、获奖情况、违纪情况等信息,将其作为掌握学生成长情况的第一手资料。这样,教育者就可以及时发现每位贫困生的成长变化情况,并能针对学生的情况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进行分类指导和过程化管理,帮助每位贫困生成长成才。

三、运用新媒体提升资助育人工作亲和力的模式探索

1.探索贫困生认定工作网络化模式

有些贫困生因存在自卑心理,在学校认定贫困生时会隐瞒自己的家庭情况而放弃申请。而网络申请既能保护学生的隐私和自尊心,又能规范认定操作流程。运用网络操作管理贫困生申报及认定工作时,学生可以本着自愿原则,进入申报系统平台,录入个人信息并上传各类证明材料,如家庭情况调查表、低保材料、家属重大疾病住院证明等,同时签订诚信书。同时,可以构建班级网络测评系统,让班级同学匿名填写对贫困生的平时表现的意见等情况,这有利于获得更多真实信息和评价。高校可以通过网络系统,审核贫困生认定申请材料,填写相关意见,有效降低格式出错率,提高办事效率。

2.探索感恩、诚信、励志隐性教育模式

利用新媒体开展感恩、诚信、励志教育,是资助工作中的重点内容。新媒体的实时互动性、语言亲和性、形式多样性,可以让教育者与贫困生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教育者应及时推送感恩、诚信、励志等相关典型案例和事迹,使学生在心灵上受到鼓舞和激励,带着积极乐观的心态生活和学习,以奉献社会、实现自身价值为目标并为之而努力。线上活动及实践环节更具吸引力和亲和力,能够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性,使学生通过参加志愿性、公益性活动,认识社会、认识自我、打开心扉。教育者应利用新媒体的反馈机制,及时了解施教过程中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总结工作中的不足,不断完善推送内容和活动形式,打造适合学生的资助平台,提高育人实效。

猜你喜欢
资助育人亲和力提升
高端访谈节目如何提升亲和力
高端访谈节目如何提升亲和力探索
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育人探析
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
如何提升公民生态意识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
亲和力在播音主持中的作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