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视域下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1-09-03 23:50赵亮
成才之路 2021年26期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策略健康成长

赵亮

摘 要:为更好地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有效提升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精准性和及时性,使农村留守儿童获得必要且充分的条件保障,全面提升农村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水平,文章从分析精准扶贫、精准教育扶贫及农村留守儿童的概念出发,研究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存的问题,提出精准扶贫视域下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精准扶贫;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策略;健康成长

中图分类号:G479.3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1)26-0050-03

精准扶贫战略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在脱贫、减贫领域的理论新发展、新创新,是新中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伟大目标的重要成果和必由之路。2011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提出了“开发式”扶贫战略;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精准扶贫”思想;2015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2020脱贫”目标;2017年,十九大报告阐述了“精准脱贫”规划;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提高脱贫质量,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精准教育扶贫是精准扶贫中的重要工作任务,是精准脱贫“五个一批”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则是精准教育扶贫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关键问题、难点问题,更是我党和广大人民群众一直关心的现实问题。保护好农村留守儿童身心健康,精准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实现精准扶贫、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环节。

一、精准扶贫、精准教育扶贫及农村留守儿童的基本概念

1.精准扶贫

精准扶贫是习近平总书记于2013年提出的重要脱贫、减贫思想,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实践的重要成果之一,精准扶贫的提出和实施使得我国的扶贫攻坚工作迈上一个崭新的台阶。精准扶贫工作根据不同的区域环境、不同的贫困家庭情况,采用更加科学有效的方法开展个性化的扶贫工作,强调精准识别、精准帮扶和精准管理,是粗放扶贫的进化,是扶贫工作的高级形态。

2.精准教育扶贫

精准教育扶贫是指精准扶贫在教育领域的重要应用,其重要方式为政府开展对农村贫困人员的教育扶持,在教育领域实现对农村贫困人员的精准识别、精准扶持和精准管理,使得不同的农村贫困人员接受具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教育,从而避免教育扶贫工作的盲目性,提升精准扶贫工作的有效性。

3.农村留守儿童

农村留守儿童一般为未满18周岁,户籍所在地为农村,父母在外地打工半年以上,且不能随父母生活只能留在户籍所在地生活居住的孩子。农村留守儿童大多与隔辈老人或父母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居住生活,一部分常年寄宿在学校,他们与父母见面时间较少,在整个成长过程中相对非留守儿童缺少父母的陪伴、教育和监督。农村留守儿童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不是物质问题,而是精神层面的问题和社会资源的缺失,因此农村留守儿童更容易陷入厌学、贫困弱势和被欺凌的境地。

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

1.学校教育帮扶缺乏精准性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战略的成功实施使得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整体环境和条件得到全面改善,但农村中小学的软件、硬件条件与城市学校相比还是相对落后,学校层面还缺少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精准施策、精准解决、重点关注,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农村教师的整体素质相对偏低,部分教师缺少对农村留守儿童开展精准化、个性化教育帮扶的能力和精力。第二,学校特别是寄宿制学校缺少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科学和精准的帮扶、关心、关爱、心理辅导等机制,部分学校甚至不了解、不掌握在校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实际情况及心理状况。第三,学校与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衔接不够精准、系统,随意性较强,指导性、系统性、追踪性不够。第四,不同家庭、不同学生实际状况不同,实际需求也不同,部分学校对农村留守儿童实施较为粗放的教育帮扶,难以充分利用财政及社会扶贫资金,导致资金使用效率不高。

2.家庭教育缺失问题严重

农村留守儿童因不能与父母生活在一起,所以不能得到来自父母的言传身教,家庭教育缺失问题较为严重,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据统计,我国大约95%的农村留守儿童是隔代抚养,而隔代农村老人大多缺少教育孩子的精力、能力及基本素养,大多只能停留在对儿童看管、照顾的层面,教育能力、教育理念等与父母的教育不可比拟。第二,父母外出务工繁忙,与孩子之间的通话联络时间较短,且频率不高,导致家庭教育严重缺失。第三,在生活中,虽然实际监护人能够毫无保留地把一些生活经验传授给留守儿童,但很难代替父母对子女的亲情、关爱。

3.生活安全隐患突出

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安全隐患问题较为严重,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隔代抚养现象较为普遍,老人精力有限,难以实时监管农村留守儿童,使得留守儿童安全隐患较多,如溺水、车祸、食物中毒等意外情况。第二,农村留守儿童难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存在卫生习惯较差的问题,以及与卫生相关的安全隐患。第三,部分农村留守儿童需要乘坐校车通勤,甚至会乘坐一些“黑车”,这增加了交通安全隐患。第四,由于缺少照顾,部分农村留守儿童存在被“散养”的情况或者一直住校,容易被欺凌,且不敢反抗,而家长距离远,很难关注到孩子的身心变化,不能及时发现问题。

4.心理健康问题频发

农村留守儿童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而心理健康问题容易引发自杀、暴力、抑郁等非常严重的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缺少父母陪伴导致的亲情缺失,容易使农村留守儿童出现自卑感、羞耻感、孤独感等心理问题。第二,农村老人普遍关心留守儿童是否吃饱、穿暖等生活问題,而对留守儿童是否存在心理问题并不太关注,长此以往容易导致留守儿童出现懒散、叛逆等问题。第三,农村留守儿童相对来说更容易产生负面情绪,学校的心理教师及班主任是预防、发现和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防线,他们若不能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负面变化,不能及时化解学生的负面情绪,就容易使学生的心理问题愈发严重。

猜你喜欢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策略健康成长
谈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中小学美术教育的价值取向及教育策略探析
对新环境下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与探索
略论整体性视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
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真诚激励,关爱相随
因为有你,我才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