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党的理论武装的根本导向和价值取向

2021-09-05 02:34黄正平邹曈
决策与信息 2021年9期
关键词:武装马克思主义理论

黄正平 邹曈

[摘    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就新时代党的理论武装作出一系列论述,全面阐明、深刻揭示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理论武装的科学规律和发展趋势,是建党百年来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新的实践探索和理论概括,成为新时代党的理论武装的方向引领和根本遵循。进入新时代,推进党的理论武装继续向前发展,重点要加深对党的理论武装工作的科学性、系统性认知,善于从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中推动党的理论武装“飞入寻常百姓家”,在坚持理论性、思想性、系统性、实践性的同时,重点研究推进党的理论武装工作的实现路径和成效。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武装;国家治理;思想理论创新;全面从严治党

[中图分类号] D2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8129(2021)09-0015-09

一、引言

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年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一百年,从根本上说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的一百年。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理论武装的历史。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科学总结党的历史基础上,全面阐述、深刻揭示了党内思想理论教育的宝贵经验、科学规律、发展趋势和本质要求,从而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为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党的理论武装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思想基础。习近平关于理论武装的系统论述,明确提出了理论武装的思想指针和行动指南,是思想武装与理论结合并指导思想武装实践的根本导向和价值取向,为科学开展新时代全党的理论武装工作提供了科学遵循。

二、新时代党的理论武装的系统论述和科学阐释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强调指出:“歷史告诉我们,没有先进理论的指导,没有用先进理论武装起来的先进政党的领导,没有先进政党顺应历史潮流、勇担历史重任、敢于作出巨大牺牲,中国人民就无法打败压在自己头上的各种反动派,中华民族就无法改变被压迫、被奴役的命运,我们的国家就无法团结统一、在社会主义道路上走向繁荣富强。”[1]对党史进行系统回顾和深刻总结,对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不同历史时期带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主要原因和必备条件作出透彻分析,用三个“没有”强调理论武装的极端重要性和理论与实践的相互关系,论断精辟,铿锵有力,使得“先进理论”“先进理论武装起来的先进政党”“先进政党的领导”的内在逻辑关系一目了然,清楚明晰。我们党不断发展、逐步壮大和昂扬向上、生机勃勃的历史告诉中国和世界,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不断推进理论自信和理论自觉的伟大政党,是一个不断坚持思想建党和理论强党的伟大政党,是一个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理论武装的伟大政党。在党的一百年历史中始终重视理论学习,保持从思想上建党强党的光荣传统和鲜明特色,具有积极有效开展主题教育的一贯做法。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丰富发展,理论武装伴随党领导人民的共同事业,贯穿于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全过程,推动了党和国家事业的实践发展和不断成熟。在认真回顾、科学分析后可以得出深刻结论:党始终把理论建设和理论教育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具体实践。

理论武装就是坚持先进的、摒弃陈旧的,坚持正确的、抛弃错误的,坚持与时俱进的、反对落后过时的思想建设过程,从而牢固树立斗争观念和精神,不断增强斗争本领和能力,真正掌握思想理论这一锐利武器。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从改革开放到新时代正在进行的伟大斗争,我们党通过先进、科学的理论指导和推进革命、建设、改革全过程。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是我们党的重大历史经验和现实总结。建党一百年历史深刻地说明了一个道理,那就是“理论+武装=战无不胜的中国共产党”,这是理论与实践逻辑、历史与发展逻辑的高度统一。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一历史方位和现实条件下,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必须始终高举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大旗。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明确“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并提出了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的重大政治任务。我们要自觉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思想武装的重中之重,切实增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大力度、广覆盖地开展全党理论武装工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高屋建瓴,一方面高度重视党的理论创新,一方面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积极推进党的理论武装,实现党的理论创新与理论武装同频共振、同向共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就新时代党的理论武装的基本原则、主体作用、制度安排、本质要求、主要对象和科学方法等,作出了精辟论述、深刻揭示和方向引领,赋予新时代党的理论武装工作新的丰富内涵和更高的工作要求,构成了党在新时代理论武装的丰富思想理论体系,推动了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通俗化的实践探索和历史进程,为新时代党的理论武装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根本遵循。

三、新时代党的理论武装的逻辑内涵和本质要求

(一)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

理论武装是实现理论创新到实践创新这一过程的关键环节和重要任务,是我们党总结的一个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理论创新需要通过理论武装才能实现理论的真理意义和实践价值。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我们党应时代和现实所需,先后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历史是不断进行理论探索的历史。理论创新的最终目的在于到实践中运用,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从理论创新到实践创新,用理论指导实践,理论武装可谓“最初一公里”,而理论武装一直到广大干部群众亦即“最后一公里”。这“两个一公里”的逻辑、价值贯通就是理论武装的全部意义所在。

毛泽东明确评价过理论武装的地位:“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党的理论武装史紧紧伴随党的理论传播史、理论创新史、理论实践史,以理论武装为宗旨的思想教育工作是我们党所有思想政治工作的中心环节,前接理论探索创新,后接实践探索创新,是理论结合实践、理论指导实践的基本点、关节点。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的党、指导的党。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鲜明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无论是处于顺境还是逆境,都从未动摇过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1929年古田会议确立了“从思想上建党”的基本原则。1938年10月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第一次提出“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的重大命题,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光辉历史。1939年10月,毛泽东发表《<共产党人>发刊词》,总结18年来党的建设的基本经验,得出必须按照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来建设党的科学结论,并再三强调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之统一,以推进全党布尔什维克化。这就把理论创新与理论武装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2]。从此,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思想”在思想上行动上更加自觉。新中国成立前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这样,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同样是这样,毛泽东思想进一步发展并继续武装全党。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先后开展了整党、“三讲”教育、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等一系列集中性党内教育,不断强化党的理论学习和宣传教育工作。在不同历史时期,正是因为我们党重视掌握思想教育与思想武装,才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的成功和胜利。特别是在创立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过程中,我们党总是要求及时学习、及时掌握运用,并大规模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从而实现以创新的思想理论成果为指导,成功迈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这是时代的特征、形势的要求,充分说明理论武装的历史必然、现实需求,充分彰显我们党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14亿多人口的大国,面对十分复杂的国内外环境,肩负繁重的执政使命,我们党如果缺乏理论创新,是难以战胜各种风险和困难,也是难以不断前进的。这就要求我们加强理论学习,掌握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深入认识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科学思维,坚定问题导向,坚守战略定力,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形成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习近平就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就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国治党治军发表了一系列讲话,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一起构成党的行动指南和指导思想。作为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飞跃、创造性升华。面对世情国情党情发生的广泛而深刻的变化,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党特别需要用思想的力量迎接困难和挑战,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直面问题、解决问题,用最新的理论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新时代党的理论武装显得特别重要,意义也显得特别伟大。发挥思想明灯的引航作用,就能确保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的先进性、组织的纯洁性,就能给实践探索以明确的道路和方向指引。

(二)始终保持统一的思想、坚定的意志、强大的战斗力

理论武装既是现实所需和实践要求,更是科学方法论。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就深刻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3]科学的思想、先进的理论,是批判的武器、斗争的工具,更是力量的源泉。追寻马克思主义并不断前进的中国共产党人,对先进的思想理论早就有了全新的认识,并自觉地拿起这一思想武器,用理论武装头脑,开展思想斗争。毛泽东最早关于武器“武装”思想的认识是在1937年5—8月的《辩证法唯物论(讲授提纲)》中:“要避免与纠正这种缺点(这里是指违反马克思主义的缺点),只有自觉地研究与了解辩证法唯物论,把自己的头脑重新武装起来。” 1937年7月20日中国女子大学成立,毛泽东在开学典礼上第一次正式用了“理论武装”的概念:“它不仅是培养大批有理论武装的妇女干部,而且要培养大批实际工作的妇女运动的干部,准备到前线去,到农村工厂去,组织二万万二千五百万妇女,来参加抗战。”以后毛泽东又将“马克思列宁主义”比作“解放我们民族的最好的武器”“我们战胜敌人的主要武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邓小平就提出,要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要用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教育全党。这就在拨乱反正中进一步确立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4]。

改革开放初期,在庆祝中国共产党60周年时我们党就鲜明地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的科学的思想的结晶,是我们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最强大的精神武器。”党的十四大再次正式提出了“理论武装”的概念:“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要搞得更好更快,关键在于我们党,在于坚持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武装全党。”自此,理论武装在我党对思想作用和理论功能方面的认识不断深入、不断拓展。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历史进程中,百年大党新时代理论武装,必将有力地推动思想灌输、思想传播,有效地促进理论普及、理论提高;有力地推动思想建设,有效地促进理论强党;有力地推动理论自觉,有效地促进理论自信。在回顾了党的奋斗历程后,习近平明确指出:“我们党之所以能够不断历经艰难困苦创造新的辉煌,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我们党始终重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广大党员、干部的头脑,使全党始终保持统一的思想、坚定的意志、强大的战斗力。”梳理党的历史发展全过程,特别是全面执政的新中国历史,在革命、建设、改革不同歷史时期,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发挥理论武装“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的功能和不可或缺的巨大作用,不断增强看齐意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在历史性变革中取得历史性成就,就是因为加强了党的全面领导,在坚定“四个自信”中切实加强了党的创新理论武装。

(三)健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工作体系

进入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的环境、对象、范围、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宣传思想工作的根本任务没有变。党的十八大以后,习近平站在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的高度,认识、对待、重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习近平总书记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平易近人的话语风格发表了一系列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讲话,形成透彻且直指人心的伟大力量[5]。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明确提出“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这是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这一伟大命题。

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第一位的使命和任务是“举旗帜”。党的十九大以后,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我们党首要的政治任务来要求全党、安排部署,提出明确意见。这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及根本制度是一致的,体现了根本制度与首要任务的一致性。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要求“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健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工作体系,完善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等各层级学习制度,建设和用好网络学习平台”。党的理论武装工作体系体现了制度安排属性,从而把理论武装上升为党的一项重要制度。

党的理论武装工作体系属于思想建设制度。“工作体系”,首先强调这是一项工作、任务,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制度、机制,体制、体系等都属于制度性安排。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工作体系作为重要的具体制度,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一起,构成党的领导和建设制度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构成与经济、政治相提并论的文化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制度理论的创新发展,是党的文化制度体系的崭新拓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并大力推进党的理论武装工作体系建设,注重制定和完善党内法规,修改、颁布了《中国共产党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规则》,并在《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条例》中进一步明确了宣传工作的根本任务和理论工作的工作目标、工作要求。在已经颁布的有关基层党组织建设方面的工作条例中,进一步明确党的理论学习教育宣传的任务,进一步明确基层党组织学习制度,也构成了党的理论武装工作体系的支撑。可以说,这一党的理论武装工作体系体现了制度安排属性,更加完整、一致。

(四)落实理论武装的本质要求

如何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如何理解和掌握新时代理论武装的现实需要与工作标准?习近平提出“学懂、弄通、做实”的新要求,即在学懂上狠下功夫、在弄通上狠下功夫、在做实上狠下功夫,“懂”“通”“实”三个字充分体现了理论武装的本质属性。

学懂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要与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贯通起来,与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与新时代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丰富实践联系起来。理论武装的根本目的是教育人、影响人、提高人、改变人,推动人们脑子里的建设,以实现推陈出新、思想认同,从而在新时代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言行一致、永远奋斗。要达到“懂、通、用”的联结和一贯,通的前提是懂,通的目的是用,因此通才是关键。“通”是会通、贯通、融通,“通”的最高境界是理想信念的确立与坚守,通则心灵通,通则言行至。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理论武装的全部意义是在“懂”理论的基础上“用”理论,这样才能发挥党的创新理论阐明思想方向、指明行动方向的作用,达到学深、悟透基础上“做实”的要求和最终目的。真正落脚点在做实,在统一意志、指导实践、落实行动上。通过学习,学有收获、学会本领,学出担当、行动自觉。通过进一步理论武装,全面掌握思想武器,发挥真理力量,进一步推动伟大社会革命和伟大自我革命的实践创新和群众创造。

关于如何学懂弄通、学深悟透党的创新理论,习近平提出全面系统地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等要求。全面系统学注重一个“全”字,要在坚持掌握精髓上下功夫。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完整科学理论体系,同时又与马克思主义原理以及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成果形成有机统一的科学整体,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一脉相承、紧密联系。认真学习党的创新理论,首先要运用全面的、发展的观点和科学的、系统的思维,把历史和现实联系起来、结合起来学习。在全面领会中突出重点,从人民立场、民族抱负、世界责任三个方面掌握其精髓,精通其要义。要注重一个“活”字,在融会贯通上下功夫。思考是脑海里“建设”、脑海里“革命”的必然途径,通过深入思考达到精准理解、精确认识。学习要进一步、有成效,就一定要发挥主体作用,把理论学习和深入思考紧密结合起来,通过不断用脑灵活求索,力求把零散的东西变为系统的、孤立的东西变为联系的、粗浅的东西变为精深的、感性的东西变为理性的,不断增强政治思维、辩证思维、历史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眼力脑力并举,既锐敏于发现的眼睛,又深刻于洞察的头脑,练就透过现象看本质、廓清迷雾辨是非的思考习惯和思考本领。要注重一个“实”字,要在坚持有的放矢上下功夫。马克思说过:“光是思想力求成为现实是不够的,现实本身应当力求趋向思想。”理论的力量终究是思想的力量,思想的力量不能直接“改变世界”,需要注重一个“实”字,把当前的新形势和新任务摆进去,把工作实际和思想实际摆进去,提高运用科学理论和丰富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工作中實现新作为,在事业上创造新气象。坚持不懈用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凝心聚魂,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理论思维能力和思想政治水平,就能把科学思想理论转化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物质力量,实现知、信、行的结合和统一,更好地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五)面向“关键少数”“时代新人”和“寻常百姓家”

武装全党、教育人民。首先是武装全党,这进一步说明理论武装的主体对象是全党,理论武装是全党的事业、整体的工作。在全党范围内总体上进行理论武装,包括顶层逐级到基层,对象上包括领导干部、党员群众。其覆盖是全员的、全方位的,也是全过程的。

领导干部因为岗位重要、地位突出而成为“关键少数”,要不断加强思想理论修养,提高思想理论素质,坚定理想信念。中央政治局必须要带头学习宣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中央政治局同志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打牢理想信念根基”。因此,作为各级领导干部,更加自觉、更加认真和刻苦,做学习党的创新理论的榜样显得尤为重要。在学习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应当先学一步、学深一层,展现思想觉悟、锻造信仰信念、践行责任担当。要带头学习,更要带头思考、带头求索,提高学習境界、提升学习效果,力求达到真懂、真信。要积极发挥“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的示范作用,推动分管部门、领域、地区扎实开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工作。

2018年7月2日习近平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发表讲话,语重心长地叮嘱“要在广大青年中加强和改进理论武装工作,引导广大青年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分析问题,从而坚定正确政治方向,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人生追求”。“时代新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必然是学习的重点人群,要切实加强和改进青年理论武装工作,既要强调全体党员覆盖,也要强调青年这一重点人群覆盖,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引青年成长的正确道路[6]。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已经写入《中国共产党章程》,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要增进思想教育覆盖,力争做到党的创新理论全民覆盖,实现党内政治文化与全社会话语体系的对接和融合。要运用大众传播、群体传播、人际传播等多种方式,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通俗化传播。只有“飞入寻常百姓家”的理论才是真正能践行的理论,才是真正实现了大众化的马克思主义。城乡基层及基层干部处在理论传播的“神经末梢”,但在实践前沿、工作一线,显得特别重要,理论传播不能断流、不能阻断,打通理论武装“最后一公里”非常重要。基层党组织要切实发挥组织功能和引领作用,运用“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等多种方式,广泛开展宣讲普及工作。在新时代,社会信息化、网络化飞速发展。网络传播具有时间的随意性、空间的广阔性、内容和形式的无拘无束性、接受的选择性、主体与客体的互动性等诸多现代大众传播新的特点,机遇之外也是严峻的挑战,意识形态安全受到威胁和严峻考验。要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创新,高度重视利用网络宣传党的创新理论,采取网上与网下相结合的科学方法,增强对亿万网民的覆盖。覆盖全党全国的“学习强国”平台,其全面展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图文和音视频深受党员群众的喜爱。同时在全国以县级组建的融媒体中心,促进了媒介融合,占领了广大意识形态阵地。

(六)将总体上“漫灌”和因人而异的“滴灌”结合起来

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历来是我们党的根本思想武器。理论武装一定要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也要研究和讲究领导规律、宣传方法、工作艺术,掌握规律性和科学方法论。习近平高度重视理论武装的方法论揭示和运用,要求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学好用好《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坚持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原原本本学,熟读精思、学深悟透,熟练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他自身就是理论宣传的高超艺术家,善于用大众化、通俗化语言反映真理、阐明思想,在理论武装工作中以身作则,为全党全社会作出率先垂范。2016年12月7日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就亲自教授方法论:“讲理论要接地气,要让马克思讲中国话,让大专家讲家常话,让基本原理变成生动道理,让根本方法变成管用办法,将总体上‘漫灌和因人而异的‘滴灌结合起来。”从而增强宣讲的有效性,推进入心入脑入行。“漫灌”与“滴灌”相统一,把“泛播”与“点播”结合起来,并灵活运用,这段论述精辟、形象生动,通俗易懂、管用实用。

通俗化是让广大干部群众掌握思想、接受理论武装的实践路径和传统经验。大众化讲究覆盖力、覆盖率,不同对象又有不同的分众化要求,大众而又分众,通俗而不庸俗。通俗化极具针对性,没有通俗化就没有能真正落到实处的大众化。通俗化是大众化的具体化和深化,通俗化不是平俗、更不是媚俗,而是在全面、准确的基础上提出了“通透”“通达”的更高要求。“俗”是“通”的前提,而“通”才是目的。只有通了才能普及理论、推广理论。伟大的爱国主义者、近代著名教育家张謇说过,教育以通俗最易普及。只有通俗化,才具有穿透力,才能让人懂、让人信,直抵人心,既提高人群的覆盖率,又增进思想的覆盖力,实现有形覆盖、有力覆盖与有效覆盖三者相统一、相一致。通俗化的要求是在顶天际前提下的接地气、有底气、冒热气,更加贴近实际,更加浅显易懂,更加生动活泼。2020年1月,习近平在云南考察调研时再次强调:“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大批能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讲好的人才,讲人民群众听得懂、听得进的话语,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这就在进一步指明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通俗化方向的同时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解决理论说不出、传不开的问题,高校、党校、社科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责无旁贷,要走出书斋,走向干部群众,担负起大众化、通俗化的重要职责。要鼓励把思想理论的释义与脚上沾泥土的调研相结合,写出“学理并不深奥”“没有高大围墙”的通俗理论读物和文章,让浓厚的“学术气”变成浓郁的“泥土味”,让通俗理论读物和文章说好“土语”、讲好“乡音”,以例说理、以事论道,“浅入深出”让老百姓自觉点赞。各级各类报刊社要更多发表让老百姓能看得了、看得懂,更接地气、更冒热气的党的创新理论阐释文章。鼓励理论工作者到第一线去,到基层干部群众中去讲解、去传播,把思想政治课上到基层课堂里、上到实践大地上,更加精准地吸引广大干部群众。坚持问题导向,从现实需要出发,满足理论供给。正如此,既要有制作大餐的“理论名师”,也要有送货上门的“快递小哥”。既要有思想大餐,又要有“日常口粮”“一日三餐”。

四、结语:新时代党的理论武装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

习近平关于党的理论武装科学性、系统性精辟论述,在深刻总结和积极发扬我们党思想建设和理论工作的宝贵历史经验基础上,契合新时代作出的符合大局、顺应大势的价值判断和思想引领,体现了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紧密结合,是我们党理论武装思想的创新发展,推进理论武装工作进入了新时代、新境界,为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工作提供了方向上的指引和思想上的保证,为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通俗化提供了根本遵循,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作出了重大历史贡献。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EB/OL].新华网,2016-07-01.http://www.xinhuanet.com/p

olitics/2016-07/01/c_1119150660.htm.

[2]  延安整风—一次深刻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运动[EB/OL].中国青年网,2021-02-04.https://baijiahao.baidu.c

om/s?id=1690772203397316455&wfr=spider&for=pc.

[3]  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M].费清,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55.

[4]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  董静.深刻领会党的思想理论武装的感召力[J].人民论坛,2021,(2).

[6]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7]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责任编辑:甘小梅 胡   梁]

猜你喜欢
武装马克思主义理论
爱红妆更爱武装
上淘宝女军迷也能武装自己
基于多元外在表征理论的高一氧化还原反应教学
“理论”与“实践”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s the 1995—1996 Taiwan Strait Crisis
长满尖刺把自己武装起来
武装起来,让你认不出我!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