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师范点亮毛泽东初心

2021-09-05 02:46吴义国
湘潮 2021年7期
关键词:蔡和森师范

吴义国

一群意气风发的进步学生来到岳麓书院,站在朱熹、王阳明等大儒曾讲学的讲堂前。一名学生感叹道,可惜没有赶上好时候,否则也能一睹圣贤风采。这时一名青年指着讲堂前悬挂的“实事求是”匾额说,老师还在,“实事求是”就是真正的老师,是岳麓书院的精华。这是《恰同学少年》中的一组镜头,镜头中指着匾额的青年就是后来成为一代伟人的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的学生毛泽东。也就是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毛泽东将自己与国家独立、民族解放联系在一起,点亮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

山色画屏新,水波粼粼妙。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位于长沙城南妙高峰下,前身是南宋著名理学家张栻讲学的长沙城南书院,与岳麓书院仅一江之隔。1903年,城南书院改名为湖南师范馆,后多次更名,1914年与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以下简称“第四师范”)合并组建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以下简称“第一师范”或“一师”)。第一师范古朴典雅、庄严肃穆、中西结合的建筑风格和灰白相间的整体色调,低调地展示着新时尚。毛泽东曾于1913年春到1918年夏,在这里度过了五年半的师范生生涯。

“何以报仇?在我学子!”

1915年初,日本提出企图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5月,袁世凯政府同意接受。消息传出,毛泽东义愤填膺,写下4句誓言:“五月七日,民国奇耻。何以报仇?在我学子!”字里行间表达了他对危在旦夕的中华民族的忧虑,展示了他救国救民的抱负。

毛泽东心系苍生、忧患天下,与第一师范的教育有着密切关系。第一师范的教育模式,跟它的建筑风格一样,新潮时尚又“经世致用”。当时,这所学校推行的教育方针,“除照部定教育宗旨外,特采最新民本主义”,强调人格和学识的全面培养。这个进步的办学理念,犹如迷茫中国中的一盏明灯,吸引了一群思想活跃、追求真理的师生。留学归来的杨昌济、参加过辛亥革命的徐特立、被封建遗老仇视为中国传统礼教叛逆的方维夏、主张推行教育改革的黎锦熙……他们学识渊博,为人公正,品德高尚,引领着社会新风尚。1913年春,毛泽东考入五年制的第四师范。第二年春,第四师范合并到第一师范,重读半年预科后毛泽东被编入第八班。与此同时,蔡和森、张昆弟、陈章甫等一批追求进步的热血青年,均考入该校。这群新青年在这所新学校,铸就了区别于传统文化熏陶的信仰与品格,立志同心同德干一番新事业。

当时的中国,军阀割据,社会动荡,“国人积弊太深,思想太旧,道德太坏”。但是,随着外国思潮不断涌入,毛泽东开始接触中国以外的世界,逐渐拥有了世界眼光。在第一师范,毛泽东学了一些外国历史和地理,第一次听到美国这个国家,对华盛顿经过8年苦战,获得胜利并建立国家的事迹印象深刻。他还了解到拿破仑、叶卡捷琳娜二世、彼得大帝、林肯等人物的事迹,促使他开始把中国问题和世界联系起来思考。

如何拯救中华民族,如何匡世济民?深受杨昌济等老师影响的毛泽东,开始将改造哲学、伦理学与改造国家与社会联系在一起,提出“伦理学是规定人生目的及达到人生目的的方法之科学”。他一心扎入救世济民的“真理探寻”之中,读了很多的书,对照纷纭世事,认为当时的所谓“贤者达人”给社会开出的药方都是“枝微末节”,没有说到根本之处。毛泽东认为,改造社会的根本药方是一种叫“大本大源”的东西,意图通过改造和普及哲学、伦理学来变换全国人民的思想,这就是救国救民的道路。1917年8月23日,他写信给黎锦熙说:“今吾以大本大源为号召,天下之心其有不动者乎?天下之心皆动,天下之事有不能为者乎?天下之事可为,国家有不富强幸福者乎?”并下决心“只将全幅工夫,向大本大源处探讨”。虽然,毛泽东这时的思想并没有成熟,“自揣固未尝立志,对于宇宙,对于人生,对于国家,对于教育,作何主张,均茫乎未定”,但他仍然在改造社会、匡济民族危亡的道路上苦苦探索,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而奋斗的思想逐渐形成,目标日益清晰。

1916年7月25日,毛泽东致信萧子升,谈论湖南问题和国际局势,提出要认真对待日本的侵略,“二十年内,非一战不足以图存”。1937年,中华民族全面抗日战争爆发。青年时期的毛泽东准确预见此事,与他心系民族、忧国爱民的拳拳之心和敏锐的洞察力有着密切的关系。

“冒险进取,警备非常”

在第一师范学习期间,毛泽东因提倡读奇书、交奇友、创奇事,被同学们起了一个外号——“毛奇”。

1917年6月,一师开展了一次人物互选活动,恰好证明了毛泽东这个外号是实至名归的。当时,全校400多名学生参与这项活动,包括德智体3个方面近20个项目,有34人当选,毛泽东获得了最高票。而“胆识”一项,只有毛泽东获评,评语是“冒险进取,警备非常”。学生时代的毛泽东,虽是一个手无寸铁的师范生,但他忧国忧民的胸怀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让他很快在学生中脱颖而出,赢得了交口称赞。

“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在一师学习期间,毛泽东在日记本上写下这样一段话,正是他当时学习生活的真实写照。他偏爱“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经常在爱晚亭修身养性,锻炼身体;和蔡和森、罗学瓒、张昆弟等同学,时常露宿在爱晚亭。当夜幕降临、游人散尽之时,他们聚到爱晚亭高谈阔论、各抒己见,激烈的讨论直到夜深人静才告结束。他们故意彼此隔开相当大的距离,以地当床、天当被露宿至天明,这种活动甚至坚持到寒霜时节。有一次,狂风暴雨,电闪雷鸣,毛泽东一个人爬上岳麓山山顶再返回来,体会《书经》中所说“纳于大麓,烈风雷雨不迷”的情趣。毛泽东曾回忆说:“这对于增强我的体格大概很有帮助,我后来在华南多次往返行军中,从江西到西北的长征中,特别需要这样的体格。”

1917年10月,为了改善工人文化水平低的状况,毛泽东在教师方维夏的支持下,用白话文写了一则《夜学招学广告》,希望工人们学习知识改变命运。然而,并没有收到预期效果,只有9个工人来报名。但是,毛泽东没有灰心,他和同学们带着印好的广告,来到工人宿舍区和贫民区散发和宣传,受到工人们的欢迎,很快就有100多名工人报名上夜校。从这件事中,毛泽东体会到“做下层群众的工作,非做得周密细致不可”。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副会长、湖南省政府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张志初介绍说:“从这些具体工作中,毛泽东为人民谋得幸福生活的愿望更强烈了,也开始探索能够成功的途径。”

毛泽东时刻准备着为百姓办实事谋利益。1917年11月,护法战争期间,北洋军队从湖南衡宝一线沿铁路向北溃退,长沙市民眼看遭遇“兵乱”,十分惊慌。第一师范处于长沙市南郊,是溃军必经之地,时任学校学友会总务的毛泽东提议,组织学生志愿军布防学校附近山头,以防零散溃兵经过校门时轻易闯入。18日,一支3000多人的溃军在第一师范以南猴子石一带徘徊,毛泽东联络警察分所,利用他们的真枪射击,志愿军放鞭炮助威,高喊“缴枪没事”。溃军不知虚实,惊慌失措,纷纷缴械,由商会出钱遣散。随后,毛泽东以一师学友会的名义,组织妇孺救济会,援救因战事遭受困难的市民。事后,人们称毛泽东“浑身是胆”,周围群众更是称赞他有菩萨心肠。

“我的朋友和我只愿意谈论大事”

1915年9月,毛泽东以“二十八画生”之名,向长沙各校发出征友启事,强调结交的朋友一定要“能刻苦耐劳、意志坚定、随时准备为国捐躯”,而首要的,就是爱国。1935年,毛泽东与美国记者斯诺谈起在第一师范的学习和生活时,回忆起当时的关注点全在救国救民和解救民族危亡之上,他说:“我的朋友和我只愿意谈论大事——人的天性,人类社会,中国,世界,宇宙!”

心系民族危亡和百姓幸福的毛泽东,周围逐渐聚集了一批志同道合、有着“奋斗的和向上的人生观”的进步青年,他们“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漫谈“个人及人类的生活向上”问题,并且在讨论中逐步得到一个结论:“集合同志,创造新环境,为共同的活动”。1917年的冬天,毛泽东、蔡和森等开始商量组织一个团体,立即得到响应。1918年3月,毛泽东和邹鼎丞开始起草团体会章。萧三的日记说道:“三月三十一日,二兄(即萧子升——引者注)來坐已久,交阅润之所草新学会简章。二兄意名为新民学会云。”

1918年4月14日,新民学会在岳麓山刘家台子蔡和森家里正式成立。新民学会以“革新学术,砥砺品行,改良人心风俗”为宗旨,团结爱国青年,寻求革命出路,侧重改造社会,向政党发展。会章还规定了几条纪律:“一、不虚伪;二、不懒惰;三、不浪费;四、不赌博;五、不狎妓。”成立会上,大家选举萧子升为总干事,毛泽东、陈书农为干事。不久,萧子升前往法国,会务便由毛泽东主持。

3个月后,毛泽东和蔡和森突破了最初的会章宗旨,不再满足于潜心学术和教育的道路,不再以清流自许而回避政治,开始和新民学会的会员们一道探索中国的出路,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和道路。7月26日,毛泽东写了一封长信给蔡和森,讨论新民学会组织活动事宜,蔡和森在回信中说“杨师(杨昌济——引者注)东奔西走,走了十年,仍不过是能读其书而已,其他究何所得”,主张新民学会会员“向外发展”,散到中国乃至世界各处去学习和考察。

1918年6月,毛泽东从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毕业了,结束了五年半的修学储能的师范生生活。随后,他主持新民学会筹备赴法勤工俭学、创办文化书社和俄罗斯研究会、主编《湘江评论》、策划湖南自治运动等,孕育了一批马克思主义者,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和发展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组织人才基础和斗争实践基础。1920年,随着许多会员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和共产党早期组织,新民学会完成了历史使命,逐渐停止活动。

“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学生。”承载着毛泽东初心的第一师范,不仅被毛泽东称为“是一个可资纪念的学校”,于1950年亲自写下段首这句校训,更是当代中国共产党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打卡”地,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1963年,湖南第一师范青年毛泽东纪念馆对外开放,至今已接待来自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游客上千万人次。生动展现青年毛泽东光辉业绩的《恰同学少年》《建党伟业》《风华正茂》《湘江北去》等一系列影视作品陆续在第一师范等处拍摄,播出后在全国产生热烈反响。

猜你喜欢
蔡和森师范
“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物理师范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光甲堂:蔡和森在这里下定决心改造社会
一封信发出“成立中国共产党”的先声
蔡和森:用生命践行立下的誓言
蔡和森:“最后胜利一定是属于我们的”
蔡和森:第一个明确提出成立中国共产党的人
谁的蛋
原来它不是小偷
中国革命的“普罗米修斯”蔡和森
Comments on a Quasi-experimental Study by Younghee Sh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