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媒体要强化阵地意识实现绿色传播

2021-09-05 15:18范夕森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1年13期
关键词:新闻媒体

范夕森

【摘要】新闻媒体担负着传播党和政府声音、反映人民群众心声,加强舆论监督、推进实际工作等重要职责,不断维护公信力、提升影响力、增强引导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舆论动力。但随着新媒体的兴起和迅猛发展,新闻的传播方式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这既为弘扬先进文化提供了新的渠道和载体,同时也对传统主流媒体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在舆论阵地你抢我夺的拉锯战中,有些新闻媒体,忘记了初心使命,阵地失守,给社会公众带来错误的引导,给媒体带来不良的社会影响,造成媒体社会责任的缺失。

【关键词】新闻媒体;阵地意识;绿色传播

中图分类号:TN9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1.13.063

1. 新闻媒体要正确面对当前的矛盾和问题

当前媒体的传播面临着社会性和商业性、大众化和娱乐化、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三大矛盾和问题,这些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将会长期共存。

1.1 社会性和商业性同在

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闻媒体更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为社会和公众服务。我国的新闻媒体具有事业性质、企业管理的双重属性,决定了新闻媒体从事商业活动中要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律进行运作。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一员,媒体的商业目的就是追求经济利益,这是毋庸置疑的。但问题的关键是,新闻媒体要凸现它的社会性,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然而有的媒体在市场经济的实际运作中,迷失了方向,片面地追逐商业利润、经济效益,而忽视了媒体的事业性质、社会效益。受利益的驱动,一部分大众传媒的社会责任开始弱化,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受到影响,这将会使精神文明建设陷入很大的困境。

1.2 大众化和娱乐化同在

大众化是媒体传播的信息内容以符合社会公众的趣味为主,凸现大众生活和大众文化,价值取向追求多元化、商品化与消费化,强调信息的可读性、观赏性、娱乐性。媒体大众化推動了人们对社会事物的关注,宣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的大众化信息大大推进了社会民主化的进程,有利于社会公众的参与社会管理,有利于社会风气的改善,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而有的新闻媒体在传播过程中,过分追求收视率、吸引公众,一味迎合观众口味,出现过度娱乐化、媚俗化问题。诚然,现代媒体传播信息具有娱乐功能,媒体通过正当手段向社会公众提供娱乐,从而获得商业利润,这是无可厚非的。但在功能发生转变的过程中,由于受商业利润的驱使,同时受众自身要求轻松、活泼、丰富、多样的娱乐活动,媒体的娱乐功能日益增强,其影响力也在扩张,以致使媒体卷进很多不利于社会发展与和谐的内容,一些负面的东西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社会公众,尤其是影响着新生代,埋下了社会不和谐的种子。

1.3 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同在

传统媒体有党和政府强有力的支持,有极高的品牌性、专业性,有极高的公信力、影响力、引导力。但随着新媒体的崛起,打破了传统媒的垄断地位。各种新媒体形式迅速发展,使舆论信息随时随地互动传播,电视可以“读”、广播“可以看”、报纸可以“听”,每一个普通人都可以方便地接触媒体,尤其是4G、5G技术和智能移动终端的广泛应用,使人人、时时、处处上网成为现实,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形成了“人人都是记者编辑、人人都是信息发布者和接收者”的局面,这与传统媒体的单向传播、反应不及时、高准入门槛等特点都形成了鲜明对比,作为公众的传声筒,新兴媒体大大动摇了传统主流媒体的发展基础,网络的日益普及和发展也在不断挤压着传统媒体的受众空间。甚至在特定时间、一定范围内新兴媒体形成的“民间舆论场”影响着舆情的走向。

2. 新闻媒体实现绿色传播要把握好五个原则

面对问题和挑战,利益和诱惑,新闻媒体在加快技术创新步伐、抢占新兴媒体阵地、占领网络传播信息制高点的同时,更为重要的是,要有坚定的政治定力和对党和人民的忠诚,明确自己的担当和使命,认真严肃地检视自身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拒绝不当利益的诱惑,努力做新闻传播的“滤清器”、“清新剂”,在全社会实现人民所期待的、所向往的“红色传播”、“绿色传播”。

2.1 要经济效益,更要社会效益

新闻媒体要正确地认识到自己肩负的使命和担当,牢牢把社会责任放在第一位,决不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决不迎俗媚俗。要广泛深入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让人们了解国情社情民意,教育人们成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遵守者、维护者、宣传者。要大力宣传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崇高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宣传革命前辈、先进英模事迹,让这种伟大的革命精神、崇高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浸润人们的心田,鼓舞人们的斗志,影响人们的言行。对社会上的一些丑恶现象要敢于揭露、批评、谴责,维护民主与法制,维护公平与正义。要倡导主流价值观,弘扬高尚的道德情操,坚决抑制和批判低级趣味,对一些低级庸俗东西、垃圾文化果断关上媒体的大门。要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普及社会教育,引导人们的文化审美情趣不断走向更高的层次和境界,在全社会形成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不断丰富人们的文化知识,提高国民素质的整体水平。

2.2 要主动作为,更要坚守原则

随着传播方式的变化,新媒体迅速崛起,影响力越来越大,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主流媒体,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甚至会主导“民间舆论场”。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新闻媒体要在新媒体阵地有作为,必须切实增强紧迫感、责任感,顺势而变、主动作为,尽快抢占新媒体主阵地,提高公信力、影响力、引导力。要创新报道模式和表达方式,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途径和方法,使宣传舆论工作覆盖更广泛,真正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要大力服务社会,促进社会和谐,新闻媒体要发挥自己的职能和优势,通过舆论手段协调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要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做公平正义、民主法制的捍卫者,敢于揭露违法违纪、欺压百姓、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丑恶现象,形成良好的社会秩序。特别是在当前舆情复杂泛滥、瞬息多变的情况下,主流媒体要有主见,坚守原则,不随风飘摇,不随波逐流,不被所谓的民意的“舆情”裹胁,要在喧闹的环境中保持冷静、明辨是非,只要是符合党和人民利益的,就要敢于坚持,并及时报道真相,以正视听。

2.3 要追究媒体人责任,更要追究监管者责任

建立媒体负责人问责制,就是要追究监管部门的责任,要追究媒体责任人的责任。“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失误必追究”,有些监管部门监管不到位,失职渎职,有的缺乏政治意识、政治敏感,放任了媒体逐利媚俗现象的发生蔓延。对个别媒体一味追逐商业利润、经济效益,传递一些对社会影响有负面作用的信息,给社会公众带来错误的引导,引起不良的社会影响的,要进行社会效益评估,按照影响大小,追究媒体负责人、责任人的责任。加强广告管理,建立广告发布单位信用监管制度和违法虚假广告建立公告制度,对违法广告及时向社会发布,对违法率居高不下、屡教不改的媒体可在一定时期内暂停其发布广告,直至取消其广告经营资格。

2.4 要舆论监督,更要监督舆论

舆论监督是媒体的重要职责,在新媒体迅速发展的今天,在铺天盖地、来势汹洶、众说纷纭的舆论面前,监督舆论更是不可或缺。公众对媒体的监督和批评,有益于媒体履行社会责任、承担相应义务、增强社会责任感,防止社会责任的缺失和违规违纪的发生。首先要畅通公众与媒体监管部门的投诉沟通渠道,公众发现媒体违反有关规定、有逐利媚俗行为能及时投诉举报,监管部门要及时作出处理,把处理情况向社会及举报人通报回复,并给予一定的奖励;二是要畅通公众与媒体的投诉沟通渠道,公众发现的问题能更加及时便捷受理;三是要开放媒体,请公众走进媒体,了解媒体,了解其运作程序,消除对新闻媒体的神秘感。让全社会清醒地认识到,媒体违规违纪、逐利媚俗等行为,就会失去新闻媒体的客观与公正,影响公众利益。公众对新闻媒体社会责任缺失、违规违纪、侵害公众利益的行为,要勇于提出批评意见,并全程监督改正。

2.5 要新闻敏感,更要政治敏感

新闻传播是教化人的事业,媒体人是社会教师,如此无尚光荣的职业,作为一个媒体人就必须是“一个高尚的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要加强媒体从业人员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学习新闻前辈的的先进事迹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使新闻从业人员学有榜样、干有目标,从而激发他们的光荣感、责任感、使命感,争做先进思想道德引领者、人文关怀者、社会瞭望者。不但要培养媒体从业人员的新闻敏感,更要培养媒体从业人员的政治敏感,什么报道能发,什么报道不能发,什么事情该报,什么事情不该报,以及该如何报、如何发,每一个媒体人都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和判断力,都要本着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标准,认真把好事实关、政治关。对新闻媒体而言,这不仅是任务,更是责任。

猜你喜欢
新闻媒体
雪中放牧新风景
新闻媒体与我国当前公共领域的构建
河北“全覆盖式”对各级新闻媒体进行财政支持
反转新闻再思考
新闻媒体的表达自由与司法公正
网络新闻媒体伦理失范问题分析
论风险社会下生态文明建设中新闻媒体角度的塑造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浅谈我国新闻媒体道德失范现象成因及对策研究
危机事件中新闻媒体的传播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