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象图》研究

2021-09-05 02:25王琼
牡丹 2021年12期
关键词:阎立本画谱画作

《洗象图》描绘了众人持帚洗大象的场景,是明代画家丁云鹏创作的一幅纸本水墨设色画。以“洗象”或“扫象”为题材的绘画作品,主要描绘人们持帚洗大象的过程。这一绘画题材虽然没有留下颇具盛名的作品,但据记载,有不少画家曾创作过此题材的画作,如阎立本、钱选、崔子忠、丁观鹏、姚文瀚等。

《洗象图》在早期也称《扫象图》,北宋《宣和画谱》记载有南朝张僧繇、唐阎立本、孙位和宋代的孙知微各创作了一幅《扫象图》。明清时期,《洗象图》不仅在数量上超过前代,而且图像样式也有了新的发展,相对应的图像意涵也发生了变化。本文以“扫象”或“洗象”主题的绘画作品为主,探讨其名称的出现原因以及图像样式的变化,同时思考其在明清时期盛行的原因,从而揭示《洗象图》的含义。

一、名称的起源

《洗象图》,也称《扫象图》,现存文献中最早记载《扫象图》的是北宋的《宣和画谱》,书中记载:徽宗御府藏南朝梁张僧繇、唐阎立本、孙位及宋孙知微《扫象图》各一。

《宣和画谱》是北宋宣和年间由官方组织编纂的绘画目录著述之书,主要记载宋代收藏的作品。《宣和画谱》仅列品目,而没有详细的记录,这是因为宋代之前的作品大多是没有落款的。唐代朱景玄的《唐朝名画录》、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宋代郭若虚的《图画见闻志》以及更早的文献等,都没有记载《扫象图》。据此猜测,《宣和画谱》将此类作品命名为《扫象图》,此前并无“洗象图”这一名称。

目前所见最早称《洗象图》的是元末明初的弘道在元代钱选《扫象图》上的题跋,曰:“吴兴钱舜举画洗象图,极其神妙。”之后,明清时期的文献著录中开始使用“洗象图”这一名称。

二、图像样式的变化

明清之前的《洗象图》构图比较简单,且基本固定,主要描绘众人持帚洗大象的场景。据传,张僧繇、阎立本、钱选、李公麟等人所创作的《扫象图》曾流传于元明清。周密在《云烟过眼录》中提及阎立本的《扫象图》:“胡僧以大帚浥水洗一黑象,一人以巾拭之,必有故实,甚佳。”

刊印于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的《顧氏画谱》中收录了一幅李公麟的《扫象图》,清代卞永誉在《式古堂书画汇考》中对此有详细的描述:“推篷纸本,著色,白象两,奚奴执帚运水洗刷,大士二朱衣卓锡旁观,一僧执杖,一僧捧巾,威仪肃然。”

元代钱选的作品现已不可见,现存的是明代画家临摹的《洗象图》,共有4幅,分别藏于美国弗利尔美术馆、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芝加哥美术馆和台北“故宫博物院”。其中,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的《洗象图》有元末明初危太仆的题跋,曰:《普贤洗象图》,他认为图中有普贤菩萨,但从画中人物的外貌特征来看,应是胡僧。

晚明时期的《洗象图》中出现了菩萨,对于背景的描绘更加丰富,展现的是高大的树下,菩萨或坐或站,看着众人持帚洗象的场景。北京故宫博物院有一幅《弘历洗象图》,是清代宫廷画家丁观鹏临摹丁云鹏的《洗象图》所作,其将丁云鹏《洗象图》中的主角人物菩萨改为乾隆,其他构图基本保持不变。丁观鹏曾向当时的欧洲画师郎世宁学习过西洋绘画技法,因此,其画作中的人物具有西洋写实风格。

在不同时代中,“洗象”题材的绘画作品虽然图像样式基本相似,但其创作受时代背景的影响,体现出不同的时代特色。

三、明清时期盛行的原因

明清时期留存下来的、现藏于博物馆的《洗象图》,主要是崔子忠、丁云鹏、吴彬、丁观鹏等画家的画作。他们都信奉佛教,所创作的题材以释道画为主,其中大多是佛教主题。丁云鹏是绘制“洗象”题材作品最多的画家,存有《洗象图》作品多达10幅。

明代,佛教复兴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洗象图》的创作。明末清初的诗人吴伟业创作的诗歌《题崔青蚓洗象图》,除了称赞画家“平生得意图洗象,兴来扫笔开屏障”,还描写了“京师风俗看洗象”的盛况。

虽然吴伟业的诗作是借崔氏的《洗象图》来寄托和宣泄自己的情绪,但从诗中可以看出,明代时期的《洗象图》创作与洗象风俗有关。这种情况在《帝京景物略》中有记载:“三伏日洗象,锦衣卫官以旗鼓迎象出顺承门,浴响闸。象次第入于河也,则苍山之颓也,额耳昂回,鼻舒纠吸嘘出水面,矫矫有蛟龙之势。象奴挽索据脊。时时出没其髻。观时两岸各万众。”

清承明制,洗象逐渐演变为岁时民俗。每逢初伏,整个北京城都沸腾起来,清朝著名诗人王士禛曾作《竹枝词》描绘这一场景:“玉水轻阴夹绿槐,香车笋轿锦成堆,千金更赁楼窗坐,都为河边洗象来。”

丁云鹏、吴彬、崔子忠等画家供奉内廷,对这一时俗有所了解。他们的创作除了受到宗教的影响外,洗象习俗也不容忽视。他们的有些画作很可能是根据实际的洗象活动而创作的。

据《国朝院画录》记载,画院画家丁观鹏与姚文瀚皆有“洗象”题材的画作。清朝时期,乾隆皇帝笃信佛教,所以尤其喜爱丁云鹏的《洗象图》,曾多次要求宫廷画家丁观鹏、姚文瀚临摹。如意馆档案中有乾隆敕令画《扫象图》的记载,乾隆十一年(1746)二月敕令丁观鹏画,曰:三月十四日,副催总六十七持来司库郎正培骑都尉巴尔党押帖一件,内开为本年二月十八日,太监胡世杰持来《扫象图》一副,传旨著丁观鹏用宣纸临画一幅,钦此。可见,当时的《洗象图》多是受乾隆皇帝之命而创作。

四、《洗象图》的含义

《洗象图》属于佛画题材。白象,向来被认为是佛教的圣物,佛经中记载,白象与佛同西天而来。吴彬在其《洗象图》署款“清和八日”,四月八日为佛祖诞辰,有“浴佛”仪式,所以又称“浴佛节”。

有一种说法认为画家创作《洗象图》是利用“相”与“象”的谐音,看起来是在描绘持帚洗扫白象的过程,实际为了阐释佛教破除执着的含义。丁观鹏《弘历洗象图》中题款:臣丁观鹏恭绘;丁云鹏《洗象图》署款:奉佛弟子丁云鹏敬写:从题款中可以看出,丁云鹏有更强烈的宗教意识。

乾隆皇帝在其统治期间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佛教文化体系,同时他还自诩是佛教中“普贤”的化身,给自己罩上了一层神秘的宗教光环。因此,丁观鹏创作《弘历洗象图》的意图更像是宣扬乾隆皇帝的宗教信仰,为画作本身增添象征意义,不仅形式上更加具有观赏性,其题材也增加了世俗意义。

五、结语

“洗象图”这一名称最早出现于北宋《宣和画谱》中。南北朝的张僧繇是目前所知最早创作《扫象图》的画家。元代周密在《云烟过眼录》中指出阎立本所画《扫象图》样式。明代,《洗象图》的图像样式发生了变化,清代宫廷画家丁观鹏临摹丁云鹏《洗象图》所绘的《弘历洗象图》,更是将主角人物菩萨改为乾隆,不仅在形式上更加具有观赏性,其题材也增加了世俗意义。明清时期,《洗象图》盛行的原因除了佛教的复兴,还有京师洗象风俗的盛行,以及乾隆皇帝对佛教的笃信。《弘历洗象图》虽是摹古之作,但表现出了浓重的时代特色。

(浙江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作者简介:王琼(1995-),女,河南驻马店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美术史论。

猜你喜欢
阎立本画谱画作
[法]蒋友仁《中华造纸艺术画谱》中的造竹纸图(之晾干纸)
点睛
论晚明书籍的设计与审美
——以《诗馀画谱》为例
《宣和画谱》由宋入元传播考①
学生画作欣赏
丹青神化
论唐代绘画发展
《历代画谱类编》
“我心中的航天梦”画作展
“我心中的航天梦”画作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