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封丹寓言诗中的狼意象

2021-09-05 02:25倪天慧
牡丹 2021年12期
关键词:伊索小羊寓言

狼是寓言作品中常见的意象,为了起到寓言的教化目的,寓言家会用夸张、借喻等修辞手法来夸大狼的狡猾、兇残、贪婪等特点。然而在不同的寓言家笔下,狼意象的塑造呈现出细微的差别。本文从法国中世纪古典主义寓言家拉·封丹笔下的狼意象入手,探寻其所代表的文化与道德本质。

作为法国古典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让·德·拉·封丹写下了约240篇寓言诗,其中的大部分形象都是各种各样的动物,也不乏狼这一意象的塑造,如《鹤和狼》《狼和狗》《狼、母亲和孩子》等。作者通过拟人、借喻等修辞手法,将忘恩负义、得意忘形等性格特质赋予狼,使其成为反面形象,并借助自然法则来论述人世的哲理。

狼意象在寓言中经常出现,拉·封丹也不是唯一一个塑造狼意象的寓言家。虽然寓言家的风格各异,但是其以狼为媒介来鞭笞披着狼皮的某类人的精神却是互通的。狼是一个典型的反面动物形象,拉·封丹对于狼的塑造不同于其他的作家。

一、拉·封丹寓言诗中的狼意象

《鹤和狼》中,作者在开篇就描写了狼的贪婪,它在宴会上大口进食,结果“把一根骨头哽在嗓子里,差一点送了自己的命。”为了救下狼,医术高超的鹤用嘴把骨头从它喉咙里叼了出来。鹤向狼索要报酬,但是狼不但不给,反而说:“我让你从我的喉咙里缩回脖子,难道我还不够厚道?”这一情节不仅写出了狼这一反面形象的特点,而且抨击了那些顽固不化、热衷利益、冷漠、不懂回报的人。

这只被鹤救活的狼所具有的性格特质与《农夫与蛇》中的蛇类似:一位好心的农民救活了一条被冻僵的蛇,蛇苏醒后反而咬了这个农夫一口,这说明恶人的贪婪、冷血本性是不会因为别人的善意而改变的。

《狼、母亲和孩子》中,有一户人家住得非常偏僻,狼经常在他家门外等候时机,它看到从那里出来过各种各样它可以捕猎的动物……是些非常好吃的东西。但是这个贼开始感到厌烦。一个“贼”字点明了狼在暗处窥探着猎物,等待时机把它据为己有的特性。而后来,这只狼无意中听见了人类母亲训斥、吓唬孩子不听话就喂狼的话语,这让狼满心欢喜,为有这样的运气而感谢上天。在它盘算着的时候,人们发现了它,并把它杀死了。狼贪婪与抢夺的本性让人类与它疏远,而正是这一特质让狼误信了人们的话语,并搭上了自己的性命。

但是在《狼和牧羊人》中,拉·封丹塑造了一只“有人情味”的狼,这只狼对自己的残酷暴行进行了反省,“我被每个人憎恨,成为大家的公敌……我今后再也不吃活的东西了,就吃草。”这只狼意识到了人类对它的憎恨,开始有了吃草的念头,但是转而看到牧羊人在吃烤羊羔,它又觉得自己动了吃草的念头是多么荒唐。这首寓言诗中,作者没有否认狼血腥残忍的本性,但是对于狼生活的时代发出了深深的同情,狼所遵循的弱肉强食法则也不过是为了更好地生存。

拉·封丹借助狼与人类某些性格的契合,运用狼这一意象来暗讽某些人类现象。在拉·封丹的笔下,狼的凶残、贪婪、血腥等性格主基调依然没有变。

二、其他寓言故事中的狼意象

伊索是西方寓言的鼻祖,《伊索寓言》影响了后来的欧洲寓言创作。拉·封丹的寓言创作深受《伊索寓言》的启发和影响。

《伊索寓言》中有一篇名为《狼和小羊》的故事,讲的是一只小羊在河边喝水,一只狼怒气冲冲地指责它弄脏了河水,后来又污蔑小羊去年骂过自己,小羊百口莫辩,最终被狼吃掉了。

拉·封丹在《伊索寓言》的基础上创作了另一篇《狼和小羊》,他们都是通过夸大狼的奸诈来衬托小羊的天真与无助,但是不同之处在于,拉·封丹通过运用“野兽”“火冒”“吼”等词语来凸显狼的恶。《伊索寓言》以狼向小羊扑去作为结尾,而在拉·封丹的寓言中,狼“在那里直接把它吃掉”,结局更加直接。

法国12世纪下半叶的女诗人——玛丽·德·法兰西的作品大多数是以宫廷爱情为主题,但也有一些寓言诗,她出版了一本法语寓言诗集,收录了一篇名为《乌鸦和狼》的寓言故事。为了纪念伟大的寓言家伊索,中世纪的寓言诗集大多命名为Isopet,玛丽也不例外。作者用狼这一形象凶残的动物来比喻封建时期的贵族或者强权的法官等,讽刺他们用强权压榨乌鸦这类弱小的平民。

强者与弱者的对立这一情节的设置是寓言家经常使用的,拉·封丹也是在前人的基础上继续选择以诙谐的笔调来主持正义,在同情弱者的同时,也为遭受压迫的人们打抱不平。因此,作为一只食肉的、相对强势的动物,拉·封丹笔下的狼意象代表了强者,他们把罪恶无端地加在无力反抗的弱者身上。

三、狼与狼意象

狼是大自然中真实存在的动物,人类经过对其的观察进行文学加工,从而创作出了狼意象。无论是寓言、诗歌,还是小说等,狼意象都是作者基于一定的写作目的,有选择地采用或变化其习性特征而塑造出来的,因而,与真实的狼相比,狼意象具有一定的片面性。

拉·封丹笔下的狼意象是为其寓言诗所服务的,而寓言归根结底是为了说理。为了在简短的故事中阐明深刻的道理,拉·封丹选择了狼来进行创作,以会说话的、会用诡计行骗的狼意象来阐明寓意。对于狼这一形象,读者屡见不鲜,已经产生了特定的印象,即与骗子、贼等相关,而这样相对简单的形象设定也符合寓言简洁、明快的特征。

拉·封丹曾经说过:“寓言的内容是分两部分,一部分是本体,一部分是灵魂。”因此,在吸收了前辈寓言家的精华和灵感,再加以自己的设计之后,被他注入了灵魂的狼意象更加栩栩如生。即使狼意象在不同的寓言诗里都以反面角色出现,读者的阅读兴趣依然不减,跟随着作者的脚步去探寻不同的哲理。

在寓言故事中,狼即使不是主角,但是其鲜明的角色形象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寓言家的笔下,狼的面具被揭下,寓言家为其裁剪出不同的形状、尺寸的丑恶嘴脸,它时而是一只完整的、具有独特个性的狼,时而是一层狼皮,凭借着旺盛的生命力活跃在寓言故事中。

诚如拉·封丹在《寓言的威力》中所提到的,“但我仍然得面对这古老的世界,用寓言故事哄着一些人玩”。寓言是拉·封丹对抗这个世界、教化这个世界上的人所运用的最温柔却也最有力的武器,其鲜明的表达力与可读性让道理一针见血又发人深省。

狼意象是拉·封丹所塑造的众多动物意象中的一员,但是狼具有的鲜明性格特征也让它成为寓言故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既是作者借以讽刺抨击的媒介,也是衬托良善的角色。世界依旧是那个古老的世界,但是小到狼意象,大到寓言诗,拉·封丹展现了其独特的语言魅力。

(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作者简介:倪天慧(2000-),女,吉林长春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法语语言文学。

猜你喜欢
伊索小羊寓言
软萌小羊诞生记
毛茸茸的小羊
寓言
成长的寓言
时装寓言
狼和小羊
蚂蚁和麦粒
老鼠开会
《伊索寓言》是谁写的?
伊索和旅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