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卡夫卡《变形记》中的荒诞性

2021-09-05 02:34周文秀
牡丹 2021年12期
关键词:高尔变形记格里

卡夫卡的《变形记》描写了主人公格里高尔一觉醒来由人变成甲虫的故事。小说通过象征、细节描写等对人变成甲虫这个故事进行艺术再造,给人一种荒诞不经的感觉,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下真实的生活。本文从作者荒诞意识的形成、荒诞性的具体体现、荒诞下的真实以及对当下人性的启发等方面来解读卡夫卡《变形记》中的荒诞性。

一、卡夫卡《变形记》概述

卡夫卡出生于一个犹太商人家庭,幼时便喜爱文学、戏剧等,中学时对法国自然主义文学流露出极大兴趣。自然主义文学对20世纪的现代主义文学创作具有深刻的影响,因此它也为卡夫卡成为西方现代派文学宗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卡夫卡创作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他的作品中体现了浓厚的荒诞意识。小说《变形记》是卡夫卡荒诞派作品的代表。小说《变形记》以主人公作为第一视角来展开叙述,以他的经历为主线,通过人变成甲虫这一故事揭示了人们唯利是图、对真情不屑一顾,最终被社会挤压至变形的现实,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真实生活。

小说《变形记》的主人公是格里高尔,他是家中的长子,辛苦支撑着整个家庭的花销,父母夸奖他,妹妹爱戴他。可是有一天,格里高尔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甲虫,他丧失了劳动力,家人對他显露出嫌弃、憎恶的态度,他被家人遗弃了,最终孤独地饿死了。

读者在《变形记》中能够看到许多在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的情节,例如,格里高尔一早醒来发现自己变成甲虫;家人在得知格里高尔变异后的态度,以及对其厌恶甚至拳打脚踢的行为。此外,那些在常人眼中看起来合乎情理的行为在《变形记》这部小说中也呈现了一种荒诞。《变形记》这部小说体现了作者对冷漠人性的谴责以及对真情的深切呼唤。

二、卡夫卡荒诞意识的形成

(一)荒诞的定义

“荒诞”一词来自拉丁文中的“耳聋”一词,指乐曲中那些不和谐的音调。随着时代的变迁,荒诞的定义不断地延伸,在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含义。

在哲学领域,法国著名作家、哲学家加缪将荒诞提升到了哲学的高度。在他看来,“这个世界是不合理的,这是人们可以明确说出的表述。但是,荒诞是这一不合理性与人的心灵深处所呼唤的对理性的强烈要求的对立。”所以,加缪理解的人生荒诞感,就是人对世界的主观感受,而在产生荒诞感之后,人们不是自怨自艾,而是去寻找荒诞存在的积极现实意义。

在美学领域,荒诞作为一种审美形态,是西方现代社会与现代文化的产物。它是人异化和局限性的表现,也是现象和本质分裂,动机与结果的相违背,往往以非理性和异化形态表现出来。现实中的荒诞是审美活动范畴中荒诞的来源,荒诞审美形态是对现实中荒诞人生实践以审美的方式进行反思和批判。

(二)作者荒诞意识形成的原因

在20世纪,荒诞感是一种很普遍的感受,但作为一种主观情绪,它因人而异,具有差异性。人们会因思想观念等差异而呈现出对荒诞意识不同的理解和表现形式。那么,卡夫卡的荒诞意识是怎么形成的呢,又用来表达什么呢?

卡夫卡自幼酷爱文学,在大学时期接受了存在主义哲学先驱基尔凯戈尔的思想,还受到中国老庄哲学的影响。存在主义是荒诞派戏剧的哲学基础,这可能是卡夫卡荒诞意识的形成原因之一。

卡夫卡的一生都活在父亲的阴影之下。他的父亲在经历艰难创业后,才取得了成功,所以形成了粗暴的性格。一方面,卡夫卡自幼十分崇拜父亲,另一方面,父亲的粗暴、母亲的多愁善感使得他害怕与人交往,这些对卡夫卡孤僻、悲观性格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同样,父亲的强势以及这样的家庭氛围成为卡夫卡小说创作中的生活原型。因此,家庭因素也是卡夫卡形成荒诞意识的重要原因。

卡夫卡曾说过:“一切都挂着错误的旗帜航行,没有一个字名副其实。比如我现在回家,然而这只是表面上如此。实际上,我在走进一座专门为我建立的监狱,而这座监狱完全像一幢普通的民宅,除了我自己,没有人把它看成监狱,因而就更糟糕、更残酷。”卡夫卡将“家”称为“监狱”,将“回家”等同于“走向监狱”,这便是卡夫卡笔下的荒诞,他所理解的荒诞。

至此,人们可以看出,在卡夫卡眼里,荒诞意识表现为生存正义被颠倒的一个非正常的荒诞世界。在这个世界中,人的举止越是符合常理,就越不正常,因为世界本身是荒诞的;反之,越荒诞,越真实。

三、小说荒诞性的具体体现

(一)故事的荒诞性

《变形记》中,人变成甲虫这一设定显然是不符合常理的。因为在现实中,人绝对不可能一夜之间异化成甲虫,这是小说中极为荒诞的一处。

《变形记》中关于主人公格里高尔心理变化的描写也十分不合常理:“‘啊,天哪,他想,‘我挑上了一个多么累人的差事!长年累月到处奔波。”格里高尔在得知自己变成甲虫这一事实之后,第一时间并未思考为何变成这样以及如何变回来,而是认为自己的工作是件“多么累人的差事”,显得十分荒诞。另外,格里高尔看到柜子上的闹钟时,“六点半,指针正在悠悠然向前移动,甚至过了六点半了,都快六点三刻了……下一班车七点钟开,要搭这一班车他就得拼命赶……而且即使他赶上这班车,他也是免不了要受到老板的一顿训斥……”

格里高尔丝毫没有在意自己身体的变化,反正担心自己可能会迟到,会因为耽误时间而受到老板的训斥。在格里高尔变成甲虫之前,这些思考是再正常不过的,但现在他变成了甲虫,可他的内心对此十分平静,甚至还有些冷漠,这无疑是荒诞的。

(二)人物形象的荒诞性

小说的荒诞性还体现在家人得知格里高尔变成甲虫后的心理描写、语言描写等方面。

在父母不知道格里高尔变成甲虫时,他们发现格里高尔没有按时上班,十分关心。当秘书主任询问缘由时,他们尽力为儿子解释,“‘他身体不舒服。母亲对秘书主任说,而父亲则还在门旁说:‘他身体不舒服,您相信我吧,秘书主任先生……这孩子脑袋瓜子里一心只想着公事……”

然而,当发现格里高尔变成甲虫后,母亲被格里高尔吓倒,直呼“救命”,而父亲则“恶狠狠地捏紧拳头,仿佛他要将格里高尔打回房间里去似的”。父母对待格里高尔的态度急剧转变,将他赶回房间,一天只给他送两餐饭,没人关心他为什么会变形,也没人考虑该如何让他变回来,这是小说荒诞的地方。

格里高尔一直保持着虫形,无法为家庭带来收入。为了继续生活,家人迫不得已,只能到处奔波,此时的他们将格里高尔视为怪物和负担。后来,家人通过将房间租给其他人居住的方法来赚取费用,却因为格里高尔突然闯入客厅,导致房客被吓跑。于是,妹妹提出将他赶出家门,“‘亲爱的父母,妹妹边说边用手拍了拍桌子算作引子,‘这样下去是不行的……我不愿意当着这头怪物的面说出我哥哥的名字来,所以只是说,我们必须设法摆脱它。”结果显而易见,格里高尔被家人遗弃了,“他的脑袋便不由自主地完全垂下,他的鼻孔呼出了最后一丝微弱的气息”,格里高尔死了,死得寂寞而绝望。

格里高尔死后,他的父亲、母亲、妹妹不仅没有悲伤,反而如释重负,纷纷请假出去郊游散心。格里高尔从家里的顶梁柱变成甲虫再到最后死亡,只有几个月时间,但他的家人完全没有对他表示关心,甚至在小说的最后,父母把希望寄托在刚成年的女儿身上,认为是时候给她找个如意郎君了。格里高尔的父母荒诞至极,可是在小说中,他们的行为似乎没有人觉得不对,因为他们身处那个荒诞的社会,一切荒诞的行为都是合理的。

四、荒诞下的真实

(一)小说中的真实

小说《变形记》有一个突出的特征就是以荒诞的故事情节来表现真实,将真实置于荒诞世界中。

小说中的细节描写体现了真实,例如,开头的一段描写:“他仰卧着,那坚硬得像铁甲一般的背贴着床,他稍稍一抬头,便看见自己那穹顶似的棕色肚子分成了好多块弧形的硬片……比起偌大的身躯来,他那许多只腿真是细得可怜,都在他眼前无可奈何地舞动着。”这段描写生动形象,很有代入感,仿佛那坚硬的甲壳就长在自己身上似的,不会让人觉得虚假。

此外,小说中还描写了父亲拿苹果砸格里高尔的情形:“那是一只苹果;立刻又有第二只向他飞来……紧接着又飞来的一只简直陷进他的后背去了;格里高尔想挣扎着往前爬……然而他却觉得自己好像被钉住在原地,便六神无主地瘫倒在地上。”这些细节描写体现了生活的真实,让读者感到气愤。

在当时的社会中,人一旦失去了谋生的能力,就是一只“虫”,格里高尔的悲惨命运再一次向众人证明了这个道理。格里高尔就是社会中受压迫的典型代表,他不仅受到来自社会的压力,还有家人的压迫,这些因素让他一步一步走向死亡。

(二)“生病”形式的象征

格里高尔变成甲虫后,家人对他态度的转变,一方面与他无法为家庭带来经济收入有关,另一方面是否与家人想到日后都要如同现在这般疲惫的生活有关?或许答案是肯定的,家人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这种想法,而小说只不过将这种心态放大了。即使现实生活中不会有人变成动物的现象,但这种心态还是会出现的。

格里高尔变成甲虫后,“这分明是他从前的声音,但这个声音中却掺和着一种从下面发出来的、无法压制下去的痛苦的叽喳声”,“他想先让下身离床,可是他尚未见过、也想象不出是什么模样的这个下身却实在太笨重,挪动起来十分迟缓”。这一系列的描写使读者看到格里高尔变成甲虫后口齿不清、行动不便的状态。

这种状态就是人们现实生活中生病的真实写照。如同有个人原先是家中的顶梁柱,突然有一天,他从顶梁柱变成病人,起初他的家人会很关切,可当病人逐渐丧失自理能力,且使得家庭的经济负担越来越重时,家人的厌烦和埋怨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

这种情况正应了那句俗语——久病床前无孝子。初读时,令人心寒又生气,但细细品来却是有一番道理的。以久病的老人为例,老人长期卧病在床,身心饱受折磨,需要家人的陪伴来缓解身体带来的疼痛。可随着时间推移,儿女们不能时时刻刻在病床前照顾老人。面对这种情形,老人会失落、沮喪甚至绝望,就如同小说中的主人公格里高尔一般。但从儿女的角度来看,自己需要工作,需要赚钱才能养活这个家,所以无法每天去照顾老人。一开始,儿女们的内心会有愧疚和纠结,但最终,他们的生活、工作变得更加重要,于是他们释然,甚至无感。这是个很现实的问题,在当今社会曾经发生过这样的事件,引起了大家的普遍关注。

五、对当下人性的启发

作者塑造的世界是荒诞的,但读者还是可以从中看到许多现实性的内容。从小说人物荒诞的行为中,读者能看出作者的创作意图——对人性的深刻呼唤。作者笔下的主人公格里高尔在变成甲虫之后,身上依然闪烁着人性的光辉,他为家中生计担心,为自己不能承担家庭重担而感到内疚,这与格里高尔家人的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如今经济高速发展、社会不断进步的时代,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却越来越淡,人心变得冷漠,而许多人也渐渐地把工作放在了第一位,并认为这就是生活。自己不能倒下,因为自己还要养育一家人,这就是现实。现实就是生活中有诸多的变故,有时甚至会遇上危机,当猛烈的风暴席卷家庭这块土地,顶梁柱般的人轰然倒下后,无人可顶替,焦虑、恐慌等情绪会迅速逼近那些靠顶梁柱庇佑的人,那时,他们才知晓:原来柴草会燃尽,原来米缸会见底。

面对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做?像格里高尔的家人一般将他遗弃,任他自生自灭,最终让他在绝望中死去?不,卡夫卡宣扬的不是这种泯灭人性的思想观念,他所渴求的是另一种思想观念,即相信家庭、相信亲情。什么是家庭?家庭就是你靠我、我靠你,是抱团取暖的地方。老弱幼小需要他人的庇护,那些强壮有力、能让家人有所依的人心甘情愿为家庭付出,给家人庇护。什么是亲情?亲情就是不管风雨有多大,大家依然聚集在一把大伞下,你累了我上,我撑不住了由他顶替,不抛弃、不放弃,危难当头团结一致、携手共进。

如今,社会在不断前进,但有一些人却做着丑事,以伤害他人来获得快乐,例如,生病后在电梯里吐痰,一些商家以不合规的方式谋取利益等。在当今社会,人性中自私的一面被暴露出来,让人们不得不了解一个残酷的事实:人性深处最黑暗、最不堪入目的真实一旦有了合适的土壤,便会肆意生长。正如柴静在《看见》里所说:“真实的人性有无尽的可能。善当然存在,但恶也可能一直存在。”

幸运的是,坏到极致的人只是少数,更多的是闪耀着人性光辉的普通人。正因为大家看到了坏人的丑恶,才更懂得珍惜善良的人,更能体会到《变形记》中主人公格里高尔在变成甲虫后,身上散发的与众不同的人性光辉。

人的一生本来就是善良与罪恶不断交织的过程。“人性里从来都不会只有恶与善,但是恶得不到抑制,就会吞吃别人的恐惧长大,尖牙啃咬着他们身体里的善。”人们不愿也不能让邪恶摧毁一切,要抑制并战胜它,透过层层迷雾看到人性中的光芒。

(浙江树人大学人文与外国语学院)

作者简介:周文秀(2000-),女,浙江温州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

猜你喜欢
高尔变形记格里
探讨《变形记》中“甲虫”的结局
黑天鹅格里布
变形记
甜甜圈变形记
变形记
“去”字变形记
暾欲谷碑所見古突厥文詞彙“騰格里”()釋讀
拼音大比武
试论《变形记》悲剧主人公的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