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太极拳的美学精神与数字化艺术推广

2021-09-05 03:48许海玲
牡丹 2021年12期
关键词:太极拳美学数字化

2020年12月,中国太极拳成功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太极拳的美学精神研究重新进入国际视野。关于太极拳的美学精神研究与实践应更加注重体育与艺术概念的融合,将太极拳与艺术设计有效结合起来推广。

一、中国太极拳的历史起源

太极拳是一种中国武术。太极一词出自《易经》,太极是阐明宇宙从无极而太极,以至万物化生的过程。《易经》中提到:“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是指阴阳。拳,代表拳法,中国武术在世界上有着深远的影响,甚至被“神化”。由此可见,太极拳在世界上有着相当重要的位置。

关于太极拳的起源有不同的说法,有一种说法是南北朝时期,程灵西命士卒们练习太极拳,保卫家乡,也有说是唐朝的道士许宣平所创造,还有说是明初武当山道士张三丰创造的……

太极拳发展至今,已经遍布各国,多用于强身健体,而且在不同地区形成了不同的拳法。

二、中国太极拳的发展

明清时期,太极拳的发展受封建制度的影响,具有局限性。随着社会的变革,热兵器在军事中得到运用,中国武术逐渐退出战场,趋于大众化、娱乐化。鸦片战争不仅使中国的政治、经济发展滞后,也使得国民身体素质大大下降,因此,武术得到重视,但多用于强身健体,太极拳也在这时候得到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升,太极拳登上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得到广泛传播。太极拳的招式简单,具有养生的作用,因此特别受广大老年人的喜爱。国家十分重视学生的身体素质,太极拳在各大高校的体育教学中也得到普及。

三、中国太极拳的美学精神

(一)中国太极拳的艺术特点及美学特征

美是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发现并创造出来的,是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认识。美学精神更在于其价值体现,价值体现的过程就是审美。

太极拳是一个对中国文化具有影响力的武术,太极拳的哲学思想也影响着人们对它的研究兴趣。最初的太极拳是一门具有攻击性的拳术,随着社会的发展,太极拳的攻击性已经弱化,更多的是用于强身健体、修养身心。

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一,与道教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道家崇尚自然,太极拳的终极目标是和谐,即天人合一,也就是人与自然宇宙的和谐统一,这与道家的理念相同。

太极拳的拳术讲究刚柔并济、阴阳结合,达到与自然融合的境界。艺术来源于生活,艺术依附于自然。因此,太极拳与艺术有着紧密的联系,其美学精神值得人们深入探究。

太极拳的动作缓慢、动静结合、行云流水,有着自己的节奏。艺术讲究节奏,节奏在不同艺术门类的表现也不同,例如,在音乐中,讲究快慢、长短、强弱;在美术中,讲究线条的紧凑疏密、构图的空间分布,以体现画面的美感和韵味,用节奏形成画面的对比关系。太极拳自身的节奏更体现了其艺术特点及美学精神。

太极拳的拳术以半蹲为主,含胸拔背、气沉丹田、动作柔和,运拳的动作呈弧形,姿势多变且具有连贯性。太极拳的拳式能让人体会到人体线条不一样的美感,不仅仅局限于肌肉线条的美感,还有动作连贯美和姿态美。每一招都是一幅画,每一个线条都是流动的,用静态体现动态美,有一种身处世俗但置身于自然的意境美和韵律美。

初练太极拳时,要进行桩功训练,目的就在于稳定心神。气功是武术的基础。与平常所用的力气不同,太极拳的运气关键在于用意不用力,用意念将气融入拳式中,贯穿整个身体,这种无形的意和有形的力体现了气韵美。

(二)中国太极拳在美学中的独特性和实用价值

太极拳与体育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其在各大高校已经普及,但人们对于太极拳的美学特征了解甚少,大多局限于养生、健体。将太极拳引入美育,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艺术是提升自身艺术修养和陶冶自身情操的方式,能让人有不一样的感官体验。随着生活品质的提高,人们开始追求美,艺术在当代越来越受到重视,当代的审美已经不同于传统的审美,审美多元化给中国传统文化带来新的挑战。

新媒体的发展使传播方式更加多元化,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可以展示太极拳的魅力,使人们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从不同角度欣赏太极拳的美,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审美意识,激发人们对太极拳的兴趣。

太极拳包含哲学、医学、艺术、军事、文学等多个领域。在国家倡导大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人们对精神文化的更高追求背景下,太极拳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能够传播中华传统文化,增强人们的民族自信心。

四、中国太极拳的数字化艺术推广

(一)太极拳的传播现状

太极拳在当代社会的传播形式单一,练习群体多为老年人,用于强身健体,大学高校虽然已经普及太极拳,但还有很多人对于太极拳了解甚少,太极拳的受众具有局限性。

太极拳的传播形式多为传统线下学习模式,需要手把手教学和一定范围的场地,这种传播方式有很大的局限性。

太极拳的文化传播也仅限于图书传播。在新媒体时代,人们学习的方式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图书,科学技术发展使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因此,太极拳的推广方式需要改变。

(二)太极拳的数字化艺术推广

传统文化要重回大眾视野,必须从根本性进行变革,借助国家的政策支持,积极利用社会资源来发展和推广太极拳。在新时代,数字媒体得到人们的青睐,可以推动太极拳的发展。

太极拳想要在当代社会得到很好的发扬,应该将传承和创新相结合,与其他文化形式结合,如舞蹈、美术等,使太极拳的推广方式多元化;还可以利用海报、画册以及与动画相结合的形式,在公共场所播放太极拳宣传片,便于人们学习太极拳,也能将太极拳的文化、思想向大众普及。

除此之外,太极拳的推广还可以通过举办相关的艺术展览,以及与太极拳相关的设计比赛等活动,彰显太极拳的艺术特征和美学精神,促进社会和谐。

信息的传播方式已经从口头传播和书面传播逐渐演变为数字化传播,VR(Virtual Reality,虚拟现实)技术在各个领域逐渐渗透,裸眼3D技术带来的传播效果是前所未有的。这些新型的传播方式具有很大的潜力,能激发人们对于太极拳的兴趣,使人们沉浸式体验太极拳,真切感受到太极拳的魅力,从欣赏者变为参与者,从而促进太极拳的传承与发展。

太极拳的相关知识也可以利用数字化技术保存,这可以使中国传统文化广泛流传。

数字化艺术推广不同于传统的传播方式,是随着社会的进步所产生的推广方式。对于太极拳的推广,应该展现其美学精神,从不同角度看待中国传统文化。数字化艺术推广可以传承、发展太极拳以及中国传统文化,对太极拳有实际的传播价值和应用价值。

(四川师范大学)

作者简介:许海玲(1999-),女,四川成都人,本科,研究方向: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

猜你喜欢
太极拳美学数字化
练习太极拳的感悟
练太极拳为什么要一门深入
仝仺美学馆
盘中的意式美学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太极拳的“教”与“学”应“以点带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纯白美学
数字化制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