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颅内软骨肉瘤4例临床病理特征

2021-09-06 02:53江晓珍花美玲涂露霞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2021年7期
关键词:脑膜瘤肉瘤黏液

江晓珍,花美玲,涂露霞,邓 葵

软骨肉瘤常发生于长骨和骨盆,其在颅内的发生率低于10%[1],约占颅内肿瘤的0.15%。颅内软骨肉瘤属罕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多位于颅底[2-3],好发年龄30~50岁,无明显性别差异。其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多来源于胚胎时期,主要包括软骨样前体细胞异位和间充质细胞异常分化两种学说。临床主要表现为头晕和复视,虽然颅内软骨肉瘤生长缓慢,但有局部侵袭性,若压迫或侵及脑干等,可引起严重后果。虽然该病与脊索瘤预后截然不同,但两者发生部位、影像学表现及病理学形态相似,诊断需借助免疫表型[4]。本文现报道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1月~2019年12月诊治的4例颅内软骨肉瘤,探讨其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等,旨在提高大家的认识水平。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例1男性,48岁。因咽部不适2周,CT示前颅窝占位入院。查体未见明显异常。颅脑MRI示前颅窝中线见不规则团块状混杂信号影,大小7.2 cm×5.0 cm,呈T1等信号,T2高信号影,临近脑实质及侧脑室前角受压移位改变。例2男性,19岁。因视物模糊,双颞叶偏盲2个月余入院。主要体征:双侧视力下降,视野颞部缺损。颅脑MRI示鞍内及鞍上见不规则占位性病变,大小3.1 cm×2.8 cm(图1A),呈T1低信号,T2明显高信号(图1B),肿块边界清,双侧海绵窦受压。例3男性,45岁。因右侧眼睑下垂1个月,伴视物模糊、复视入院。主要体征:右眼睑下垂,眼裂变小,视物模糊、复视。颅脑MRI示右侧鞍旁见不规则囊性占位性病变,大小3.4 cm×2.9 cm,呈T1、T2低信号影,边界较清,局部斜坡骨质吸收。图4女性,50岁,因突发右侧肢体活动障碍,言语含糊,行走不稳6 h入院。主要体征:左侧眼睑下垂,左眼活动障碍,右侧鼻唇沟变浅,伸舌偏右。颅脑MRI示胼胝体见不规则异常信号影,大小6.2 cm×2.0 cm,呈T1低信号,T2高信号影。

图1 A.例2鞍内及鞍上见不规则病变,大小3.1 cm×2.8 cm,边界清楚;B.例2 T1增强呈网格状强化

1.2 方法标本均经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常规制片,分别行HE及免疫组化染色,免疫组化染色采用EnVision两步法,操作步骤严格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所用一抗包括CK、EMA、vimentin、S-100、D2-40、CD56、IDH1、SOX10、Ki-67,均购自福州迈新公司。

2 结果

2.1 眼观例1,灰红、灰黄色碎组织,大小10 cm×9 cm×3 cm,切面灰白色,质韧,有砂砾感。例2,灰白色碎组织,大小2.5 cm×2.0 cm×0.5 cm,切面灰白色。例3,灰白色碎组织,大小2.0 cm×1.0 cm×0.5 cm,触之质韧。例4,灰白、灰色、褐色碎组织,大小4.0 cm×2.5 cm×0.8 cm,部分区质硬。

2.2 镜检4例肿瘤均可见软骨组织增生,形成结节状或分叶状结构,软骨细胞胞质丰富、红染,细胞核具不同程度不典型性,可见双核(图2A)。其中3例为黏液样背景(图2B)。例1部分区域伴钙化、骨化;例2肿瘤细胞排列稀疏,呈星芒状,局部区域可见软骨陷窝;例3部分区域肿瘤细胞小,排列密集,可见软骨化骨;例4肿瘤细胞分化程度不一,且于骨小梁间浸润性生长(图2C)。

图2 A.分化成熟的软骨区域,并见双核细胞;B.黏液样背景;C.肿瘤细胞侵入骨组织 图3 A.肿瘤细胞S-100(+),EnVision法;B.肿瘤细胞D2-40(+),EnVision法;C.肿瘤细胞IDH1(+),EnVision法

2.3 免疫表型肿瘤细胞vimentin、S-100(图3A)、D2-40(图3B)和IDH1(图3C)均(+),1例CD56灶状(+),CK、EMA、CD56和SOX10均(-),Ki-67增殖指数为1%~5%。

2.4 治疗及预后4例患者均行手术完整切除术。术后均未行放、化疗,随访26~54个月,患者均未复发,存活至今。

3 讨论

3.1 临床特征软骨肉瘤是起源于软骨细胞的恶性肿瘤,原发于颅内的软骨肉瘤罕见,发病高峰30~50岁,无性别差异[5]。Korten等[6]报道颅内各部位肿瘤的发生率:岩骨(37%),枕骨和斜坡(23%),蝶骨(20%),额骨、筛骨和顶骨(14%),硬膜组织(6%)。由于该病发病率低,临床病例数较少,易误诊为其它常见颅内肿瘤,如脊索瘤、颅咽管瘤等。本组4例患者被临床误诊为脑膜瘤、颅咽管瘤及脊索瘤。肿瘤生长缓慢,早期可无明显临床症状,当肿瘤体积增大,压迫或侵犯周围临近脑组织时,可引起头痛、头晕及视野缺损,这也是颅内软骨肉瘤的常见症状[2,7]。本组4例患者分别以肢体活动障碍、视物模糊及眼睑下垂入院。

3.2 影像学特征MRI及CT是诊断该病的重要影像学依据。CT检查在明确肿瘤与颅骨的关系以及钙化方面有一定的优势。MRI在显示肿瘤与周围神经、血管等软组织的关系效果优于CT。本组4例肿瘤均显示T1低信号,3例T2均为高信号,1例T2为低信号。肿块边界较为清晰,骨质破坏不明显。

3.3 病理特征及免疫表型软骨肉瘤分为4种组织学亚型:即经典型、间叶型、透明细胞型和去分化型。其中经典型软骨肉瘤是临床最常见的类型。同时,依据肿瘤细胞核的大小、核分裂象以及细胞核间隙等,将经典型软骨肉瘤进一步分为Ⅰ级:肿瘤细胞的比例较软骨瘤更高、细胞更具异型性,有时难以区分低级别的软骨肉瘤与软骨瘤;Ⅱ级:肿瘤细胞的比例高于Ⅰ级,组织呈分叶状生长,细胞核大、不规则且着色较深;Ⅲ级:肿瘤细胞的比例更高,除伴有增大、深染的细胞核外,可见核分裂象及坏死征象[8]。本组4例均为经典型,镜下肿瘤组织呈分叶状结构,可见透明软骨及黏液样软骨基质,部分细胞胞质丰富、红染,可见双核细胞。其中1例可见灶状坏死。本组4例肿瘤细胞S-100均阳性,提示为软骨来源,同时IDH1、D2-40亦呈阳性。

3.4 鉴别诊断颅内软骨肉瘤需与脊索瘤、脑膜瘤、软骨瘤及软骨黏液样纤维瘤等相鉴别,鉴别方法依赖病理检查。(1)脊索瘤:两者在发病部位、影像学表现及病理学形态上有相似之处,临床诊断困难[9],明确诊断依赖肿瘤分子标记。脊索瘤起源于外胚层,常表达CK、EMA、CK8/18,软骨肉瘤起源于中胚层,不表达CK、EMA。其中角蛋白CK是最佳的分子标记,灵敏度达94%,brachyury蛋白次之,约91%,两者特异度均为100%[10-11];软骨肉瘤中D2-40的阳性率高,在脊索瘤中几乎不表达,因此可作为鉴别指标[12],与本组结果相似,IDH1在脊索瘤中无突变[13]。因此,联合使用CK、brachyury、IDH1和D2-40可对两种肿瘤进行鉴别诊断。(2)脑膜瘤:伴有软骨及骨化生的脑膜瘤在影像学上不易与软骨肉瘤区分,鉴别诊断同样依赖肿瘤分子标记,脑膜瘤组织中EMA、SSTR2和PR均阳性,S-100阴性。(3)软骨瘤:鉴别诊断依赖于组织形态学,软骨瘤为分化成熟的软骨组织,边界清,软骨陷窝明显,双核细胞不易见,可亦鉴别。(4)软骨黏液样纤维瘤:该肿瘤主要发生于长骨,发生于颅内者罕见[14]。镜下肿瘤组织亦呈分叶状结构,小叶周边肿瘤细胞排列较密集,散在多核巨细胞,成片的软骨组织少见。肿瘤分子标记S-100虽阳性,但desmin及CD34不同程度阳性,且无IDH1突变。

3.5 治疗及预后中枢神经系统分化的软骨肉瘤临床较罕见,多起源于颅底,生长缓慢但有侵袭性。患者早期可无明显临床表现,临床治疗首选手术切除,对于不能完全切除的病例,术后需辅以放、化疗[15]。其中组织学分级是软骨肉瘤局部复发和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16]。患者整体预后良好,其中低级别骨肉瘤、低级别软骨肉瘤仅具有局部侵袭性,极少转移,患者5年生存率约83%,Ⅱ级和Ⅲ级的患者仅53%。

猜你喜欢
脑膜瘤肉瘤黏液
侵袭性脑膜瘤的诊断及研究进展*
脑膜瘤临床特点和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脂肪瘤性脑膜瘤相关研究进展
肉瘤和癌
——一对性格习性迥异的兄弟
查出脑瘤怎么办
肉瘤和癌,一对性格习性迥异的兄弟
脂肪肉瘤,早发现才可能有好预后
黏液如何助力清除流感病毒
为什么蜗牛爬行后会留下银色的痕迹
为什么蜗牛爬行后会留下银色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