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语文要素,指向习作表达的项目式阅读学习

2021-09-06 13:50赵雯
小学教学研究·教研版 2021年7期
关键词:项目式学习

赵雯

【摘 要】统编版语文教材单元编排的统整性,为项目式学习提供了有利条件,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语文要素为“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以单元编排的教材为硬核,将《青山处处埋忠骨》和《军神》对比阅读进行教学,聚焦单元要素,指向习作表达,从而进行项目的精心设计,以任务驱动学习,丰富了语文学习的形式,能更为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项目式学习 对比阅读教学 单元要素

“项目式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学习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和学生围绕某项任务进行教学活动,促使学生进行有意义的知识建构,有效培养学生积极建构知识的能力、批判性思维的能力。语文阅读教学中,以统编版语文教材为主体,聚焦单元要素,构建真实的驱动性任务,引导学生多态势的深度学习语文,这也是项目式阅读学习的实践探索。

一、“项目式阅读学习”的意义与条件

基于单元编组的项目式阅读学习,是一类更贴近文本教学的探究,是语文课堂深度学习的有效表达形式。在单元编组的逻辑下,“项目”的确定是核心问题,寻找对学生具有学习意义的驱动性主题至关重要。

二、“项目式阅读学习”的目标和内容

项目式学习的项目确定和内容设计,以教材为依托,教师可以调动学生的前认知经验,围绕一个学习项目,驱动式开展学习实践。以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为例,本单元的要素为“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其中《青山处处埋忠骨》为“通过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内心世界”,《军神》为“通过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内心变化”。两篇课文分别是相对单一、比较含蓄的“内心世界”和相对复杂、比较细腻的“内心变化”。由此可见,单元语文要素的学习是在文本中层层深入、步步深化的。理清文本之间的内在联系,能助力语文要素落地生根。

为此,笔者尝试以“《青山处处埋忠骨》和《军神》对比阅读”为项目,以“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单元编排的要素为硬核,梳理两篇文本在描写时的相同与不同之处,此任务驱动下的深度学习,使课堂创生更生动、更有效。

三、“项目式阅读学习”的驱动和抓手

作为“两篇文本在描写时的相同与不同之处”的学习项目驱动,以文本内容为重点,寻求了一个可供思辨的焦点作串联,最后形成学生的“项目学习报告”总结,其要点如下:

以单元整组教学思想导入,把本单元的文本作为教学单位,作整体的教学规划。在已经厘清了本单元的重点字音和课文脉络后,再聚焦单元语文要素进行阅读教学,以“比较”为抓手,深化对两篇精读课文主旨及表现手法的认识。

从学生对文本的前认知入手,以“项目预学单”让学生进行自我梳理,如课前布置预学任务:思考《青山处处埋忠骨》和《军神》两篇文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学生以思維导图的形式对自己的思考进行初步整理。这样,既能让学生在自主思考、小组交流讨论的基础上完成对文本的初步认识,进一步激发其在课堂上的深度学习,又能让教师梳理学情,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流程。

聚焦本单元语文素养,在任务的驱动下,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思辨,分析文本描写的相同点和不同点,1~2个课时可完成此项学习。实践流程如下:

1.发现相同和不同

有了课前思维导图的辅助,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两篇文章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之处?作者是怎样描写的?基于对文本有了充分思考,学生课堂参与度高,精彩纷呈:

(1)相同点。

背景:都发生在战争年代。

选材:都是爱国主义题材。

人物:都是为国家做出贡献的领袖、伟人。

描写手法:都用了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表现人物内心。

情节:主人公都承受了并且克服了巨大的痛苦。

线索:都以人物的内心情感为线索串起全文。

学生从内容、写作手法、篇章结构等多个维度梳理了全文,感受到了革命先辈们的家国情怀。同时,也关注到了单元要素在文本中的体现。

(2)不同点。

人物:毛主席、刘伯承。

人物性格品质:①不搞特殊(毛主席),②坚毅(刘伯承)。

情节:①心理描写,承受丧子之痛(毛主席)。②身体描写,承受皮肉之痛(刘伯承)。

描写手法:①直接描写较多(毛主席)。②直接描写(刘伯承)+侧面描写(沃克医生)。

主人公出现方法:①开头直写人名(毛主席)。②结尾揭秘人名(刘伯承)。

在整理不同之处时,笔者看到了学生对文本敏锐的洞察力,有些甚至是笔者在备课中尚未发现的,这是学生在任务驱动下的深度思考。

2.聚焦不同

从描写方法上看,两篇文本的特别之处就是,《青山处处埋忠骨》全文用大量篇幅对毛主席进行细节描写,《军神》除了对主人公刘伯承的动作、语言、神态进行描写,还用了大量笔墨对沃克医生的动作、语言、神态进行了侧面描写,来烘托主人公。

教师带领学生聚焦单元要素下的分支,关注写法的特别之处,品读这两篇课文中有关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体会表现人物内心的不同方法。

(1)聚焦《青山处处埋忠骨》的句子,作者是如何将毛主席的内心表现出来的呢?

①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

写“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这些反常的举动就是为了表现毛主席的内心:压抑着失去儿子的悲痛。

②“岸英!岸英!”毛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重复喊儿子名字,皱眉的细微动作,连续不断地小声说话,学生明白写这些细节都是为了表达毛主席的内心:痛苦,悲伤,悔恨……

学生在深度思考后明白,作者这一系列的细节描写都是为了表达毛主席作为父亲失去儿子的心情。

③“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毛主席想。然而,他很快打消了这种念头。……“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学生从本段描写中体会到了毛主席对儿子的思、爱、悔、念,更读出了他内心的矛盾:想见儿子,是一位普通父亲内心最真实的想法;不想搞特殊,是一位国家领袖的胸怀。面对艰难抉择时,毛主席还是以大局为重,最后强忍丧子之痛,做出了常人难以理解的决定,这正是伟人宽大胸怀的体现。

通读全文对毛主席的直接描写,学生感受到他作为普通父亲和伟大领袖的不易。

(2)聚焦《军神》中描写刘伯承的句子,作者是如何将刘伯承的内心变化表现出来的呢?

利用任务表格,抓住关键字词,回顾故事情节,梳理刘伯承的表现,在细节中体会刘伯承从容镇定、坚毅的品质。

写沃克医生的内心变化,更加深了学生对刘伯承钢铁般意志的钦佩,突显了刘伯承“军神”的形象。

3.完善项目学习报告

在兩篇文章的比较中,学生发现了两篇文本的价值,明白了依据不同的情境描写主人公的内心可以选择不同的方法。课堂上,一旦有新发现,学生就会适时丰富自己的项目式思维导图,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完成了“项目学习报告”。

4.实战演练:词句段运用

依托两篇文本中描写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体会人物内心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运用此方法,表达人物的内心。

本单元的“词句段运用”部分提供了三组例句,引导学生根据具体情境恰当地运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内心。

◎从见到这封电报起,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

◎黄继光愤怒地注视着敌人的火力点,他转过身来坚定地对营参谋长说:“参谋长,请把这个任务交给我吧!”

◎将军看了看他们桌子上的罐头,喉咙哽了一下,说:“同志们……”停了一下,又说:“孩子们,我给大家分菜,每人一筷子。”

焦急地等人 期待落空 久别重逢

笔者进行了5个分任务式驱动教学:

①引导学生从三组例句中体会人物内心情感,交流“例句是如何将人物的内心表现出来的”。

②围绕提供的要练笔的三种情景,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聚焦场景讨论:人们可能会做出哪些举动?表情可能是什么样的?会说些什么?学生尽情想象。

③在交流打开学生思维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选择一种情景进行仿写。

④完成仿写后,全班学生交流猜测场景内容和主人公内心活动。猜测成功,描写目的完成。

四、“项目式阅读学习”的归纳和总结

本次项目化学习,依托《青山处处埋忠骨》和《军神》两篇文本,通过品读文中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再依托本单元语文园地中,词句段运用部分,指导学生运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表现人物的内心。由品读文本文字到实际小练笔的语用操练,使学生初步尝试如何表达人物的内心。

教师以任务驱动方式,将本单元两篇精读课文进行比较教学,再将词句段运用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尝试仿写。整堂课学生有品读、有思考、有语用练笔,充分发挥了统编版语文教材的“双线组元”特点,在项目式中实现了深度学习。

猜你喜欢
项目式学习
混合式学习环境下国家课程项目式重构研究
项目式学习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工程估价课程教学设计与评价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模式探析
项目式学习在培养中学生地理核心素养中的功能实现
重识“项目式学习”
“全过程控制”工程项目式教学法在钢结构基本原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PLC项目式学习与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浅谈
项目式学习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中的探究
在初中物理中实施项目式学习